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2.138.70) 您好!臺灣時間:2024/03/29 23:1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詠婷
研究生(外文):YANG,YUNG-TING
論文名稱:數位遊戲式英語教學之學習成效與滿意度研究-以國小二年級學生為例數位遊戲式英語教學之學習成效與滿意度研究-以國小二年級學生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Effect and Satisfaction of Digital Game-based English Teaching – A Case Study of the Second Yea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指導教授:許新標許新標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SU,HSIN-PIA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開南大學
系所名稱:資訊傳播學系
學門:傳播學門
學類:一般大眾傳播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8
中文關鍵詞:數位遊戲式英語教學性別學習成效學習滿意度
外文關鍵詞:Digital Game-Based English TeachingGender、Learning AchievementLearning Satisfac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28
  • 點閱點閱:677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19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2
現今社會隨著電腦科技發展,教師教學與學生學習的方式朝多元化的方向發展,使用電腦輔助英語教學成為現今的趨勢。本研究之目的主要是探討比較使用數位遊戲式英語教學與傳統教學是否會有不同的學習成效,以及使用數位遊戲式英語教學是否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與學習滿意度,並針對使用數位遊戲式英語教學的對象,探討不同性別的學生是否會有不同的學習成效與學習滿意度。
本篇研究使用準實驗法,採取前測-後測設計。實驗對象是國小二年級的兩班各32位學生,實驗組接受數位遊戲式英語教學,控制組接受傳統教學。本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使用數位遊戲式英語教學有顯著的提昇學生的學習成效,以及發現實驗組學生的學習成效比控制組來得高。並發現實驗組的男生與女生對使用數位遊戲式英語教學有不同的學習成效,結果顯示實驗組男生的學習成效比女生來得高。
最後本研究發現實驗組半數以上的學生對於數位遊戲式英語教學呈現整體滿意度為佳,但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男生對於數位遊戲式英語教學的整體學習滿意度大於女生。本研究的結果對教師與學校而言提供了一個能有效提升學生英語學習成效與學習滿意度的方法,期待未來學生能在多元學習環境中有趣的學習,提高學習滿意度並達到事半功倍的學習成效。
As computer technology developed, the way in which teachers teach and students learn veered in the direction of diversification, toward the use of computer-assisted English language learning, which is emblematic of the current trend.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digital game-based English teaching and traditional teaching to determine if there was a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in learning effectiveness. We also sought to discover if the use of digital game English teaching affects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learning satisfaction.
The research used a quasi-experimental method, configuring a pre-test and post-test design. The test objects were two second-grade classes of 32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o received digital game English teaching, and the control group who received traditional teaching.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ho used digital game learning scored better than control group. Moreover, the effectiveness of learning was higher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than in the control group. Additionally, we found tha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comprised of both male and females) who used the digital game experienced different learning achievements: male students showed a higher achievement of learning than the female students.
Finally, this study found that more than half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of students (users of the digital game) showed a higher overall satisfaction with the teaching of English. More specificall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ale student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a higher learning satisfaction than female student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in terms of teachers and schools provide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enhance students’ learning of English and overall learning satisfaction. We expect students to enjoy learning in a pluralistic environment.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5
 第三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6
 第四節 研究貢獻-------------------------------------7
 第五節 名辭釋義-------------------------------------8
 第六節 研究限制-------------------------------------9
 第七節 小結-----------------------------------------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13
 第一節 英語教學-------------------------------------13
 第二節 認知學習-------------------------------------18
 第三節 學習滿意度-----------------------------------24
 第四節 學習成效-------------------------------------33
 第五節 數位遊戲式教學-------------------------------36
 第六節 數位遊戲與學習成效---------------------------49
 第七節 數位遊戲與學習滿意度-------------------------56
 第八節 小結-----------------------------------------59
第三章 研究方法---------------------------------------62
 第一節 研究設計與架構-------------------------------62
 第二節 研究對象-------------------------------------63
 第三節 研究工具-------------------------------------64
 第四節 研究程序-------------------------------------70
 第五節 資料蒐集-------------------------------------72
 第六節 小結-----------------------------------------73
第四章 研究結果---------------------------------------75
 第一節 數位遊戲式英語教學與傳統教學之學習成效差異---------75
 第二節 數位遊戲式英語教學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77
 第三節 性別對數位遊戲式英語教學學習成效之差異------------78
 第四節 數位遊戲式英語教學對學生學習滿意度之影響----------80
 第五節 性別對數位遊戲式英語教學學習滿意度之影響----------82
 第六節 小結------------------------------------------8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88
 第一節 研究結論--------------------------------------88
 第二節 未來發展與建議---------------------------------94
參考文獻-----------------------------------------------98
附錄---------------------------------------------------113
 附錄一 學生學習滿意度問卷------------------------------113
 附錄二 學生學習成效口試試卷題目-------------------------116
一、 中文部分
于正雯(2004)。角色扮演於電腦教學遊戲之研究-以五上社會科台灣的自然環境單元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海洋環境及工程學系研究所,高雄市。
王力行(1992)。電腦輔助教學的理論與實務探討。資訊與教育,29,24-35頁。
王文科(1994)。課程與教學論。台北:五南。
王柔翔(2008)。融入環境特色之科學數位遊戲學習對學校認同與環境覺知的影響~以「校園植物」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台北市。
王秋華(2001)。網路教學之學生學習行為與學習滿意度及學習績效的關係。碩士論文,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彰化縣。
王家通(1995)。教育導論。高雄市:麗文文化。
王智政(2004)。數位教學設計融入SCORM教材開發以學習「Macromedia Director MX」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雲林縣。
王黃隆(2003)。電腦補助教學對國中英語低成就學生實施補救教學之效益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高雄市。
王筱帆(2007)。兒童認知風格取向之多媒體數位學習內容設計。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技術學院多媒體設計研究所,台中市。
台北市政府(2001)。台北市政府新聞稿。2009年03月14日,取自: http://www.taipei.gov.tw/cgi-bin/Message/MM_msg_control?mode=viewnews&ts=4635cfd6:6ca2
台北市教育局(1999)。台北市國民小學英語教學課程綱要。台北:教育局。
田耐青(1996)。建構論的學習理念─以瞎子摸象故事為例。研習資訊,13(6),89-90頁。
江蕙茹(2002)。新的教育代理人: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教育趨勢導報,2。
吳凡(2005)。從教師觀點探討國內圖書資訊相關學系之資訊科技課程設計。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資訊與圖書館學系碩士班,台北市。
吳武典(1971)。從心理動力學的觀點談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教育文摘,16(5),5-11頁。
吳芷婷(2006)。國小教師資訊融入教學之模式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台北縣。
吳雅慧(2001)。國小英語教學活動與學童學習動機之研究--以仁仁國小四年甲班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花蓮縣。
吳萬福(1986)。體育教材教法。台北市:學生書局。
吳銘輝(2001)。台北市高職工業類科學生對新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 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吳鐵雄(1987)。電腦輔助教學的教育層面。台北市:台灣書局。
吳鐵雄(1988)。電腦軟體遊戲帶來的影響。第三波,66,64-71頁。
呂佳蕙(2007)。科學讀物融入KWLQF策略於國小生活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桃園縣。
呂念慈(2004)。華語視訊遠距教學活動設計─以日籍學生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華語文教學研究所,台北市。
宋姍錞(2007)。探討線上英語活動對英語學習成效之影響 -利用多媒體註記工具促進英語寫作與口說。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網路學習科技研究所,桃園縣。
宋錦圓(2006)。遊戲學習中問題導向學習策略之應用研究--以模擬黑面琵鷺生態的遊戲系統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數位學習科技學系,台南市。
巫靜宜(2000)。比較網路教學與傳統教學對學習效果之研究-以Word 2000之教學為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台北縣。
李一聖(2002)。臺北市國小體育教師效能信念、有效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成效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李佳玄(2007)。合作式國中技藝教育學程教師效能、學生學習態度與學生學習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班,雲林縣。
李佳容(1999)。創造性英語教學策略對國小學童英語學習態度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南市。
李忠勇(2002)。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策略對高職資訊科學生「基礎電子實習」學習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彰化縣。 
李易陞(2006)。電腦線上測驗輔助學習成效-以「丙級電腦軟體應用」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李保玉(1993)。由人文學派心理學談語言學習的心理基礎。國教之聲,26(4),1-3頁。
李美誼(2004)。多媒體英語歌曲教學對提升國小學童學習動機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屏東縣。
李振清(2008)。高中生邁向國際化教育的英語文準備策略。英語充電站。2010年01月06日,取自:http://cc.shu.edu.tw/~cte/gallery/ccli/abc/abc_097_20080130.htm
李偉旭(1999)。電腦遊戲學習軟體與內在動機因素-以英語幼教光碟的學習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李堅萍(2006)。自我效能與技能課程學習成效之相關性與差異性研究:以陶藝技能為例。國教學報,18。
杜紹萍(1999)。合作學習對成人英語學習成就、行為、及滿意度影響之實驗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研究所,高雄市。
杜聲鋒(1997)。皮亞傑及其思想。台北市:遠流。
沈中偉(1995)。多媒體電腦輔助學習的學習理論基礎研究。視聽教育雙月刊,36(6),12-25頁。
沈中偉(2004)。科技與學習: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出版社。
沈姿蓉(2006)。遊戲融入英語字母教學之探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學習系,台北市。
沈吉育(1997)。全球資訊網上的多人情境學習遊戲。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研究所。桃園縣。
周中天(1995)。談英語科電腦教學軟體開發上極待克服的缺點。英語教學,17(1),4-12頁。
周芳華(2007)。從性別與學習風格探討傳統教材與多媒體輔助教材對電腦硬體組裝學習成效之研究—以國中二年級學生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碩士在職專班,新竹市。
明報(2008.01.30)。南韓決定加強英語教育。雅虎香港電子報。2010年01月06日,取自: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080130/4/6qkd.html
林子誠(2006)。設計或使用物理電腦遊戲對國中生學習與學習動機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佛光大學資訊學系,宜蘭縣。
林佩怡(1999)。二專餐飲管理科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台北市。
林俊宏(2004)。投影幾何之電腦輔助教學設計與成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台北市。
林俊杰(2006)。高職資訊科輪調式建教合作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班,雲林縣。
林美玲(2002)。教學原理。高雄縣:復文。
林美娟、莊志洋(1993)。輔助學習電玩之可行性探討。中等教育,44(6),46-51頁。
林富偉(2006)。國小學童遊戲式英語數位學習環境研發暨實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資訊系統與應用研究所,新竹市。
林壽華(1996)。外語教學概論。台北市:書林。
林蕙蓉(1999)。淺談國小兒童的外語學習動機。班級經營,4(2),20-24頁。
林錦雪(1995)。CAI與傳統教學對不同學習風格之國小學生學習自然科學成就和態度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初等教育學系,台南市。
林靜萍(2005)。小組合作解題對國小學生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習成效之影響。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桃園縣。
林慧靜(2006)。國中數學線上補救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邵美雀(2001)。透過解題活動進行建構教學之網路電腦 輔助教學設計之研究 ─以國小數學科「除法概念」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數學教育學系,台南市。
邵瑞珍與皮連生(1995)。教育心理學。台北市:五南。
邱俊宏(2004)。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學童線對稱圖形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屏東縣。
邱瓊慧(2002)。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踐。資訊與教育雜誌,88,3-9頁。
金仁淑(2000)。中、韓兩國國小英語教學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台北市。
洪國勳(2003)。線上遊戲式學習系統之建置-以科技學習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臺北市。
洪艤鈞(2008)。遊戲式英語句型學習對國小學生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學系,台北市。
胡志偉(1994)。電腦遊戲對學習動機與學習效果的影響:一個學習二進位數字之運算的研究。中華心理學刊,36,137-147頁。
徐易稜(2001)。多媒體呈現方式對學習者認知負荷與學習成效之影響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桃園縣。
徐筱宇(2005)。北市國小英語教師遊戲融入英語教學之現況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翁靜宇(2002)。運用電腦多媒體視覺特效輔助啟聰學童英語學習之研究。碩士論文,大葉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彰化縣。
馬芳婷(1989)社教機構短期研習班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高豫(1996)。迎接電腦遊戲時代,新新人類新新文化-電腦遊戲在兒童教育的新角色。新幼教,85,4-8頁。
涂維妮(2003)。互動式電腦教學遊戲之設計與教學應用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設計研究所,台北市。
國立編譯館(1990)。師範專科學校體育教學研究。台北市:中正書局。
婁楊(2009.02.02 。日本小學將NDS引入到英語教學課程。日本「讀賣新聞」報。2010年01月06日,取自:http://comic.big5.dbw.cn/system/2009/02/02/051735330.shtml
崔夢萍(2006)。運用同儕協助學習策略於國小融合教育國語文學習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刊,30,27-52頁。
張介(2003)。分析臺灣區高中舞蹈班學生對專業課程之學習滿意度。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台北市。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1)。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4)。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書局。
張春興(1994)。現代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春興(1997)。教育心理學。台北市:東華。
張雅雯(2000)。兒童英語網路化多媒體教材之發展。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台北縣。
張靜嚳(1996)。建構教學:採用建構主義如何教學。建構與教學,7。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0)。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英語)。台北:教育部。
曹素香(1987)。兒童英語教學之我見。國民教育,28(4),20-22頁。
許扶堂(2007)。遊戲融入兒童課後數學學習之行動研究-以國小五年級弱勢族群兒童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學教育學系,台中市。
許錫銘(1998)。我國試辦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滿意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彰化縣。
郭文金(1999)。國小五年級學生運用電腦軟體G.S.P.學習比例問題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研究所,高雄市。
郭生玉(1996)。心理與教育測驗。台北:精華書局。
郭盈芝(2007)。數位學習混成方式對學習成效影響之探討:以「教育部離島及偏遠地區遠距教學培訓計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台北縣。
郭美臻(2007)。國小英語教師運用遊戲融入英語教學之現況研究–以高屏地區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郭靜晃(1997)。遊戲與教育。教育研究,58,7-57頁。
陳威仲(2005)。實用技能學程學生學習滿意度與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彰化縣。
陳建安(2003)。國小低年級應用多元智能理論發展音樂教學策略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南市。
陳炫仲(2007)。設計以「社會建構教學」為基礎之國小自然科網路輔助教學系統及其評估。碩士論文,南華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嘉義縣。
陳國恩(1997)。空中大學學生學習風格與學習滿意、學習成就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陳淳麗(1998)。適用於國小英語教學的教學法。國民教育,39(1),6-12頁。
陳雯華(2007)。國中教師使用電腦融入教學之動機與滿意度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應用數學學系(所),新竹市。 
陳靖彤(2007)。以學習理論探討網路教學介面設計與學習滿意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商業設計學系,桃園縣。
陳銘偉(2004)。「問題本位學習」教學模式對高職學生之合作學習與批判思考歷程與成效的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桃園縣。
陳毅(2005)。電腦輔助旁白訊息設計對互動式英語學習成效之影響研究-以GO2SCHOOL英語課程為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資訊傳播研究所,台北市。
陳麗紅(2004)。資訊科技融入社會科教學學習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縣。
傅尚裕(1992)。夢幻玄奇-電腦遊戲世界。PC MAGAZINE,10,64-81頁。
曾志朗(2010)。英語能力等同國力? 有賴學習環境。醒報新聞網。2010年01月06日,取自於:http://www.awakeningtw.com/awakening/news_center/show.php?itemid=11037
曾繁碩(2004)。電腦遊戲融入國小高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習之探討。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湯茹君(2007)。運用電腦教學光碟提升國小低年級學生英文字母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語文教學碩士班,新竹市。
程似錦(1998)。CAL在國中生物科"遺傳"單元補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學系,高雄市。
黃玉湘(2001)。我國社區大學學員學習動機與學習滿意度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嘉義縣。
黃光雄(1991)。教育概論。台北:師大書苑。
黃享湧(2004)。高職工業類科重補修學生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習滿意度相關之研究。碩士論文,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彰化縣。
黃秉紳(2007)。專題導向學習提昇國小五年級學童國語文領域閱讀動機與閱讀理解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屏東縣。
黃俊英(2001)。「行銷學的世界」。台北市:天下文化。
黃敏貞(2004)。CALL在國小英語初學者字母教學上之應用。碩士論文,台北教育大學兒童英語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黃慧美(2003)。國小二年級學童使用電腦輔助學習之學習態度分析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嘉義市。
黃燕芬(2002)。中學英語教師資訊融入英語教學認知、關注階層、行為及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黃燦遂(1990)。談國內的英語教學。英語教學,14,4-7頁。
黃識融(2004)。實施多元入學方案後台灣南部地區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彰化縣。
楊國賢(2006)。不同數位教材設計模式輔助國小資訊課程學習效益之探究。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數位內容科技學系碩士班,台中市。
楊鈴羢(2004)。國民小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現況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嘉義市。
楊曉婷(2007)。課堂遊戲融入國中英語課之設計與實施。未出版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系,台北縣。
經濟部工業局(2006)。2006年台灣數位產業白皮書。數位內容產業推動服務網。2009年11月11日,取自:http://www.digitalcontent.org.tw/2006/index.htm
葉進儀、張斯寧(2000,10月)。遊戲式網路教學平台的建構與實施-以常見有毒植物傷害護理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主辦,2000年台灣區網際網路研討會,台南市。
詹餘靜(1999)。從教學法的沿革談有效的國小英語教學(下)。教師之友,40(3),46-52頁。
詹餘靜(1999)。從教學法的沿革談有效的國小英語教學(上)。教師之友,40(2),7-23頁。
廖奕豪(2003)。遠距教學與傳統教學學生學習成效差異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桃園縣。
廖慧綺(2008)。遊戲融入數學教學提升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明道管理學院教學藝術研究所,彰化縣。
甄曉蘭、曾志華(1997)。建構教學理論的興起與應用。國民教育研究學報,3,179-208頁。
蓋浙生(1979)。教育經濟學研究。台北:教育部計畫小組。
趙梅華(2002)。電腦冒險遊戲對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創造力、問題解決能力與成就動機之影響。碩士論文,台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台南市。
劉安倫(2000)。國中學生對「職業試探與輔導活動」課程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劉育倩(2006)。台中地區高職餐飲管理科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新竹市。
潘宜吟(2002)。遊戲型態教學對國小學生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潘怡吟(2002)。遊戲型態教學對國小學生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蔡三汝(2008)。操作滑鼠之「中介教材」對促進電腦輔助學習效益之行動研究~以認知功能中下兒童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台北市。
蔡松男(2008)。問題導向式與電腦遊戲式教學策略對於國小學生電腦課之學習動機與推理能力成效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數位內容科技學系,台中市。
蔡振昌(2003)。以Hyperbook技術為基礎的國小英語教學系統之研究。碩士論文,世新大學資訊管理學研究所,台北市。
鄭凱育(2000)。電腦遊戲對國小四年級學童二維空間概念發展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台北市。
黎瓊麗(2004)。國小學童英語學習動機、學習策略與學習成就之相關性研究:以屏東地區國小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縣。
蕭安成(1998)。隔空與非隔空學習者自我導向學習傾向和學習滿意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市。
賴阿福(1996)。電腦益智遊戲軟體之設計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7,183-225頁。
賴珮以(2005)。遊戲教學對七年級學生數學學習信念、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研究。碩士論文,大葉大學教育專業發展研究所,彰化縣。
薛曉佩(2006)。多媒體輔助教學對學習成效之影響-以國防通識教育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所,屏東縣。
謝國平(2006)。E-learning與英語教學的一些省思。英語教育電子月刊。2009年11月08日,取自:http://ejee.ncu.edu.tw/prevlist.asp
簡綜男(1998)。互動式多媒體輔助教材在電腦教學之學習成效影響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桃園縣。
龐麗君(2005)。電腦應用軟體輔助教學對臺灣國中生英語學習之效益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英語學系碩士班,高雄市。
羅銘辰(1996)。兒童電腦遊戲面面觀---邊學邊玩,電腦輔助教學樂趣多。新幼教,元月號,9-11頁。
蘇恒斌(2009)。中部某高職機械科學生學習滿意度研究。碩士論文,大葉大學工業工程與科技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彰化縣。
Bill Gates(1997)。新‧擁抱未來──「資訊高速公路」未來新藍圖。(王美音譯)台北:遠流出版公司。
Jack C. Richards & Theodore S. Rodgers(1997)。語言教學法(Approaches and Methods in Language Teaching)(劉遠城、吳君平、詹明峰、劉家禎譯)。台北市:五南。
Kearsley(1999)。遠距教育-系統觀。(趙美聲、陳姚真譯)。台北市:松崗。

(一) 英文部分
Alavi, M. (1994), Computer-Mediated Collaborative Learning: An Empirical Evaluation, MIS Quarterly, 18(2), 150-174.
Angelo, T. A., & Cross, K. P. (1993). Classroom assessment techniques.
Asher, steven R. (1983). International and Children’s Peer Relations : Evaluation Processes and Outcomes. Educational Resources Information Center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ED 233824.
Behuniak, P. & Gable, R. (1982). Sex differences in satisfaction with college and attitude about future employment for five college majors.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Personnel, 23 (l), 11-17.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J257 581)
Botvin & Sutton-Smith (1977). The Development of Structural Complexity in Children’s Fantasy Narratives. Development Psychology,13,4, 377-388
Clark, D. (2007). Games, motivation & learning. Caspian Learning.
Cole, M. (1978/2001).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Coleman, J. S. (1988). Social capital in school in the creation oh human capital.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94, 95-120.
Domer, D. E., Carswell, J. W., & Spreckelmeyer, K. F. (1983). Understanding educational satisfaction. The University of Kansas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Urban Desig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 232 600)
Froman, G.(1986).Computer graphics as a medium for enhancing reflective thinking in young children. In J. Lockhead, & D.N. Perkin(Eds.), Thinking. Hillsdale, NJ: Erlbaum.131-137.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Hogle, J. G. (1996). Considering Games as Cognitive Tools: In Search of Effective. University of Georgia Department of Instructional Technology.
Horris, D. (1940). Factors affecting college grade: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Psychological Bulletin, 37(2), 125-166.
Howland, G. (1998). Game Design: The Essence of Computer Games, Retrieved April 2, 2007,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lupinegames.com/articles/essgames.html
Jin, L., & Cortazzi, M. (1998). Supporting bilingual learners in the classroom: Principles, methods and materials. English Teachers’ Association, I, 69-79.
June L. Wright(1998). A New Look at Integrating Technology into the Curriculum.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Journal,26(2), 107-108.
Klawe, M. (1998). When does the use of computer games and other interactive multimedia software help students learn mathematics? In Proceedings of the Technology and NCTM Standards 2000 Conference.
Knowles, M. S. (1970). The Modem Practice of Adult Education. NY: Association Press.
Levin, J. R. (1979). On Functions of Pictures in Pros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186847)
Levy, A. K. (1984). The language of play: The role of play in language development. 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 17, 49-62.
Lewin,K.(1936).Principles of Topological Psychology. New York:McGraw-Hill.
Liegler, R. M. (1997). Predicting student satisfaction in baccalaureate nursing programs : Testing a causal model. Journal of Nursing Education 36, 357-364.
Martin, S. (1988). Industrial economics: Economic analysis and public policy. New York: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Mayer, R. E., (2001), Multimedia Learning,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McGlothlin, J. D. (1999). A Child’s first steps in language learning. The internet TESL Journal,[WWW Document]
McVeatta, R. (1981).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student affect, satisfaction and behavioral intention : Research extension at the community college.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03963).
Merrill, M. D. (1991). Constructivism and instructional desig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3(3), 392-45.
Pantidos, P., Spathi, K., & Vitoratos, E. (2001). The use of drama in science education: The case of “Blegdamsvej Faust”. Science & Education, 10, 107-117.
Paul, D. (2003). How to Teach Children in Asia. Hong Kong: Longman
Prensky, M. (2005). In digital games for education, Complexity matter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45(4), 22-28, Retrieved January 26, 2010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marcprensky.com/writing/Prensky-Complexity_Matters.pdf
Salen, K. & Zimmerman, E. (2003). Rules of Play: game design fundamentals.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Spodark, E. (2002). Fostering technology use among second-wave foreign language faculty. IALL Journal of Language Learning Technologies, 34(1), 19-31.
Simpson J. A. and Weiner E. S. C. (1989)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2nd ed.). by Oxford: Clarendon Press.
Tough, A.M. (1979). Major learning efforts: Recent research and future directions. Adult Education, 28(4), 253-260. Retrieved November 21, 2009,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iteslj.org/Artices/McGlothlin-ChildLearn.html
Vygotsky, L.S. (1962).Thought and Language. Cambridge, Mass, The M.I.T. Press.
Neufeldt V. and Guralnik D. B. MacMillan (1991).Webster's New World College Dictionary(3rd ed.).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智政(2004)。數位教學設計融入SCORM教材開發以學習「Macromedia Director MX」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資訊管理系,雲林縣。
2. 田耐青(1996)。建構論的學習理念─以瞎子摸象故事為例。研習資訊,13(6),89-90頁。
3. 吳武典(1971)。從心理動力學的觀點談影響學生學習的因素。教育文摘,16(5),5-11頁。
4. 吳鐵雄(1988)。電腦軟體遊戲帶來的影響。第三波,66,64-71頁。
5. 李保玉(1993)。由人文學派心理學談語言學習的心理基礎。國教之聲,26(4),1-3頁。
6. 李堅萍(2006)。自我效能與技能課程學習成效之相關性與差異性研究:以陶藝技能為例。國教學報,18。
7. 林美娟、莊志洋(1993)。輔助學習電玩之可行性探討。中等教育,44(6),46-51頁。
8. 林蕙蓉(1999)。淺談國小兒童的外語學習動機。班級經營,4(2),20-24頁。
9. 林錦雪(1995)。CAI與傳統教學對不同學習風格之國小學生學習自然科學成就和態度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南大學初等教育學系,台南市。
10. 林靜萍(2005)。小組合作解題對國小學生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學習成效之影響。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桃園縣。
11. 邱瓊慧(2002)。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踐。資訊與教育雜誌,88,3-9頁。
12. 馬芳婷(1989)社教機構短期研習班教師教學行為與學生學習滿意度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研究所,台北市。
13. 高豫(1996)。迎接電腦遊戲時代,新新人類新新文化-電腦遊戲在兒童教育的新角色。新幼教,85,4-8頁。
14. 崔夢萍(2006)。運用同儕協助學習策略於國小融合教育國語文學習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刊,30,27-52頁。
15. 張靜嚳(1996)。建構教學:採用建構主義如何教學。建構與教學,7。
 
1. 屏東縣國小英語教師使用電子白板於英語教學之現況探討屏東縣國小英語教師使用電子白板於英語教學之現況探討屏東縣國小英語教師使用電子白板於英語教學之現況探討
2. 多媒體應用於英語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澎湖某小學為例多媒體應用於英語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澎湖某小學為例
3. 英語數位遊戲平台對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研究—以雲林縣某國小四年級學童為例
4. 多元智能理論在國中英語教學上的應用:九年一貫課程中另類英語教學模式的探討
5. 在台外籍教師英語教學現況與其對台灣英語教學政策之看法
6. 一位準教師在蘭嶼的英語教學研究:融合觀光元素的達悟學童英語教學
7. 具英語教學能力之國小級任教師擔任英語教學之個案研究
8. 外籍教師之英語教學現況調查研究--以高雄市國民中學英語教學為例
9. 探討數位遊戲式學習和數位獎章機制對英語學習動機和學習成效之影響
10. 數位遊戲式學習對中小學學生學習成效影響之後設分析
11. 桌上遊戲搭配分組合作學習融入國小英語教學之分析: 以國小三年級學生聽說能力為例
12. 數位遊戲式學習對提升國小學童英語口說學習成效及學習態度之研究
13. 數位遊戲式英語學習環境中性別差異與英語學習成就對利他行為的影響
14. 應用數位遊戲式學習於國小六年級數學低成就學生數學課後複習學習成效之研究 —以PaGamO數位遊戲式平台為例
15. 跨場域英語教學與教師職業自我認同感的轉變:以質性個案研究探索一位台灣教師的英語教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