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9.212.254) 您好!臺灣時間:2024/03/29 08:5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蘇瑋婷
研究生(外文):Wei-ting Su
論文名稱:探討不同練習型態運用《太鼓之達人Wii》對國小高年級兒童節奏表現與節奏創作之影響
論文名稱(外文):Researching the Influence on Different Rhythm Practice Patterns Integrated with " Taiko Tatsujin Wii" of the Rhythm Performance and Creating Pieces of the Senior Children in Elementary School
指導教授:謝苑玫謝苑玫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uan-Mei Hsieh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南大學
系所名稱:音樂學系教學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音樂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8
中文關鍵詞:練習型態節奏創作節奏表現太鼓之達人Wii國小音樂
外文關鍵詞:rhythm composerhythm practiceTaiko no Tatsujin Wiipractice patter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9
  • 點閱點閱:188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5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研究是將《太鼓之達人Wii》運用於國小高年級節奏教學及節奏創作課程設計之中,透過不同練習型態的教學設計,探討兒童的節奏表現、節奏創作以及其他音樂學習相關的表現情形。
研究對象為國小五、六年級共四個班級的96 位兒童,除太鼓實作以抽樣40名之方式測驗外,其餘課程與測驗皆為全部研究對象共同實施。研究包含二階段的融入《太鼓之達人Wii》之音樂教學,並在課程實施的前、中、後各進行一次節奏聽寫測驗。太鼓實作部份則實施前測與後測。全部太鼓敲擊的課程結束後,五年級學生利用「音樂半日通」軟體於電腦上為指定樂曲進行太鼓節奏的創作。研究者收集課程進行期間學生的各種測驗表現、學習心得及創作作品進行分析與探討。
研究結果顯示:
一、 將《太鼓之達人wii》融入音樂教學,對於兒童音樂學習情形有提昇之作用。
(一) 將太鼓之達人Wii加入音樂教學後,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有提昇作用。
(二) 將太鼓之達人wii加入音樂教學後,學生音樂學習之態度有提昇作用。

二、 運用不同的練習型態將《太鼓之達人wii》融入音樂教學後對兒童節奏反應有不同的影響。
(一)「聽包含鼓聲的太鼓達人音樂加視譜練習」兒童對於節奏表現較為有把握、有信心。而「聽去掉鼓聲的太鼓達人音樂加視譜練習」兒童對於節奏表現比較容易混肴、不知所措,比較沒有自信。
(二)加入與選定之太鼓達人樂曲相關之音樂欣賞後,可加深兒童對於太鼓達人中樂曲的印象。
(三)加入實體鼓的敲奏後,兒童對於敲奏上更有真實感。對於樂曲節奏敲奏都有不錯的表現。

三、 兒童經由《太鼓之達人wii》音樂遊戲的練習後,節奏創作的可能性是正面且良好的。
依據以上之研究結果,分別對研究設計、教學規畫提出建議,以供日後音樂教育工作者進行相關研究之參考。
This study is to apply "Taiko no Tatsujin Wii" to the course design of rhythm teaching methods and rhythm creative composition on the elementary senior grades. Children’s reaction is through the program of different rhythm practice patterns to explore their rhythm performance, rhythm composition and other related music learning progress.
The subjects were ninety six elementary of fifth and sixth graders from four different classes, in addition to drum implementation which is tested by forty samplings, the rest of program and tests are tested with all ninety six subjects. The program will include two stages of music teaching progress integrating with the "Taiko no Tatsujin Wii"; implement each rhythmic dictation test at before, during and after course. The drum implementation is conducted with the pre-test and post test. Fifth grader students will use “music half-day pass” music software to compose drum rhythm with specific music on the computer after the whole progress is over. Researcher collects, analyzes and inquires students’ tests results, learning experience, and creative works of this program.
The results showed:
First, It enhances the effect to child’s music learning progress through integrating the "Taiko no Tatsujin wii" into the teaching. (A) It enhance child’s music learning interest after integrating the “Taiko no Tatsujin Wii” into teaching. (B) It enhance child’s music learning attitude after integrating the “Taiko no Tatsujin Wii” into teaching.
Second, there are different effects on rhythm reaction after using different types of exercises of "Taiko no Tatsujin wii" into the music education for children. (A) "Listen up Taiko no Tatsujin’s music with drum and add with score reading” children are more confident of rhythm perform. And "Listen Taiko no Tatsujin’s music without drum and add with score reading " rhythm is easier for children to be confused and less confident. (B) With relevant music appreciation of selected Taiko no Tatsujin’s music, it can enhance child’s music impression of the Taiko no Tatsujin’s music. (C) By adding the practice of entity drums, it is more realistic for children on rhythm perform.
Third, after practicing the "Taiko no Tatsujin wii" game, children could have positive and well possibility on creative rhythm composition.
Based on results of the study, recommending program design and teaching method design respectively, it is a reference offering music educators doing related research in the future.
中文摘要 ………………………………………………………………… ⅰ
英文摘要 ………………………………………………………………… ⅲ
誌 謝 ………………………………………………………………… ⅴ
表目錄 ………………………………………………………………… ⅷ
圖目錄 ………………………………………………………………… ⅸ
譜目錄 …………………………………………………………………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行為學派之學習理論………………………………………… 9
第二節 遊戲與學習…………………………………………………… 13
第三節 音樂節奏教學………………………………………………… 16

第三章 研究設計……………………………………………………… 25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流程………………………………………… 25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7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場域………………………………………… 30
第四節 研究工具……………………………………………………… 33
第五節 課程教學設計與實施………………………………………… 50

第四章 研究過程與結果……………………………………………… 55
第一節 教學歷程之發現與檢討……………………………………… 55
第二節 實作前後測之資料觀察與分析……………………………… 82
第三節 節奏聽寫測驗之資料分析與結果…………………………… 85
第四節 問卷資料分析與結果………………………………………… 87
第五節 學生節奏創作作品分析……………………………………… 99
第六節 教學省思……………………………………………………… 11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1
第一節 結論…………………………………………………………… 131
第二節 建議…………………………………………………………… 136


參考文獻 ………………………………………………………………… 138

附錄一 基本節奏練習………………………………………………… 142
附錄二 研究選定樂曲之樂譜………………………………………… 147
附錄三 學習日誌(一) ………………………………………………… 161
附錄四 學習日誌(二) ………………………………………………… 152
附錄五 抽樣學生之實作前後測成績之比較表………………………
163
附錄六 節奏聽寫試題(前測) ………………………………………… 170
附錄七 節奏聽寫試題(中測) ………………………………………… 171
附錄八 節奏聽寫試題(後測) ………………………………………… 172
附錄九 學生節奏聽寫測驗成績……………………………………… 173
附錄十 學生學習問卷………………………………………………… 175
中文部份
Wii飯團 崽子兔(2008)。Wii200%玩樂手冊。台北市:旗標。
王秀苓(2006)。邁向藝術課程模式應用於國小四年級學生音樂創作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
伍鴻沂(2002)。音樂教育研究。載於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台北:桂冠。
多媒體與電腦娛樂科學所碩士學位論文。
吳明峰(2007)。資訊融入音樂教學對直笛吹奏之效益。社會科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吳明清(2007)。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吳祖勝(2009)。藝術興人文第三階段教學參考手冊。台北市:國立台灣教育館。
吳博明(1993)。國民小學音樂遊戲化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南投縣:台灣省教育廳。
李祖壽(1981)。怎樣實施行動研究法。輯於陳梅生等著教育研究法。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李雪梨(1990)。寓教於樂──談遊戲在教學活動中的價值。教與愛。第30期。
沈竹安(2005)。肢體律動應用在國小節奏教學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音樂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中斌(2004)。遊戲融入國小數學科教學活動之探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本喬(1993)。學習輔導。台北:心理出版社。
林朱彥(1997)。上個不一樣的音樂課:兒歌與童謠中的音樂天地。台北:師大書苑。
林榮吉(2001)。柯大宜教學法的節奏唱名應用於國小低年級音樂教學之實徵研究。中國文化大學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靜芸(2009)。國小五年級學童運用Hyperscore創作音樂思考表現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南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
林耀弘(2009)。流行音樂運用在國小高年級音樂創作課程設計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班學位論文。
姚世澤(1996)。音樂教育論述集。台北市:師大書苑。
姚世澤(2000)。音樂教育與音樂行為-理論基礎及方法論。台北市:師大書苑。
柯志欣(2008)。線上音樂遊戲對節奏感訓練之研究。南台科技大學多媒體與電腦娛樂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范儉民(2000)。音樂教學法。台北市:五南。
洪萬隆(1984)。如何豐富兒童的音樂生活。國教之友,第489 期。
根納季.齊平(2008)。音樂活動心理學 理論與實踐。中國: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夏林清等譯(2006)。行動研究方法導論。台北市:遠流。
曹理、何工(2001)。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上海:上海音樂。
郭美女(1998)。基礎的音樂教育-節奏教學。國教之聲,32(1)。
郭靜晃(1992)。兒童遊戲:遊戲發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揚智。
張林森(1996)。遊戲、遊戲、再遊戲-倪爾「戲中學」的教育思想。高市文教。
張前、王次炤(1992)。音樂美學基礎。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張前(2006)。再論音樂欣賞方式與心理發展階段。音樂研究(120)。
張春興(1994)。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統星(1983)。音樂科教學研究。全音樂譜出版社。
梁寶華(2005)。音樂創作教學 新世紀音樂教育新趨勢。香港:卓思。
郭靜晃(1997)。遊戲與教育座談會記實。教育研究雙月刊,58。
陳向明(2007)。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佑加(1996)。創造思考策略教學對國小學童曲調創作學習效果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美怡(2006)。遊戲化音樂欣賞教學策略運用國小六年級學童後設認知與學習態度之研究。音樂教育學系音樂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虹百(2005)。教育部中小學資訊融入教學教案徵選活動藝術與人文領域得獎作品分
析與應用狀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音樂科教學碩士班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陳淑琴(2001)。幼兒遊戲化音樂教育。上海:上海社會科學。
陳惠齡(1989)。成長中的小豆芽。台北:奧福教學法研究推廣中心。
黃玉生(2004)。電腦科技在音樂創作上之應用。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傳統音樂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黃薇芬(2006)。資訊科技情境化在音感教學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葉重新(2004)。教育研究法。台北市:心理。
趙宋光(2003)。音樂教育心理學概論。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歐陽冰瑩(2005)。節奏基本型應用於國小六年級節奏教學之行動研究。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音樂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潘慧玲(1992)。兒童遊戲之意涵及相關因素探討。科學啟蒙學報。
鄭方靖(1997)。樂教新盼文集—分享音樂教育的新觀念,新方法及好素材。高雄:復文。
鄭方靖(2002)。當代四大音樂教學法之比較與運用。高雄市:復文。
鄭方靖(2003)。樂教深耕文集。高雄市:復文。
蔡美卿(1989)。台北市公私立幼稚園節奏教學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家庭教育論究所。碩士論文。
駱正榮(1992)。國小音樂創作教學探討—節奏部分。國教世紀,27(6)。
謝苑玫(1994a)。節奏與律動。高雄市:復文。
謝苑玫(1994b)。音樂教育散論。高雄市:復文。
謝苑玫(2005)。音樂的創造性思考。國教輔導,44(6)。
謝苑玫與陳虹百(2004)。新世紀的「玩具交響曲」:跨國的音樂超媒體計畫。美育,140。
謝苑玫與陳虹百(2004)。當資訊遇見藝術與人文。教師之友,45(5)。
謝苑玫與陳虹百(2004)。資訊科技融入音樂科教學的實施策略。國教輔導,43(6)。
蘇貞夙(2006)。直笛教學對提升國小六年級學童節奏表現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網路資料:
Darren Hayes & Luciano Pavarotti -O Sole Mio。取自http://www.youtube.com/watch?v=sjqHA8x1rOk
巴哈姆特。太鼓之達人wii。取自http://gnn.gamer.com.tw/3/33133.html
呂昭瑩(2005)。乘著樂聲的翅膀—統整課程中的音樂遊戲。2005 年7 月25 日,取自http://www.nttu.edu.tw/ecte/other/01.htm
李昭。生活課程中的音樂。取自http://www.nani.com.tw/teacher_share/article/images/D_5_10_1_197.htm
教育部(2009)。97年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100學年度實施)。2009年12月30日,取自t_sn=15326"http://www.edu.tw/eje/content.aspx?site_content_sn=15326
維基百科。太鼓之達人。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太鼓之達人
蔣國男(2001)。威廉泰爾的傳奇。銀河網路電台取自http://www1.iwant-radio.com/a-b0028/?sn=a-b0028_20010808_01
饒桂香(2007)。資訊科技融入中學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音樂教學應用之探究。取自http://www.aerc.nhcue.edu.tw/1-0/conference/D4.pdf

西文部分
Gordon, E. E. (1971). The psychology of music teaching. New Jersey : Prentic-Hall.
Gordon, E. E. (1979). Primary measures of music audiation. Chicago : GIA Publications.
Gordon, E. E. (1985). A factors analysis of the music attitude profile,the primary measures of music audiation and the intermidiate measures of music audiation. Council for Reserch in Music Education, 87, 17-25.
Gordon, E. E. (1986). Intermidiate measures of music audiation. Chicago: GIA
Publications.
Hewson,P.W.,Beeth.M.E.,& Thorley.N.R.(1998).Teaching for conceptual change.In
K.G.Tobin & B. J. Fraser (Eds.),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science education
(pp.199-218).Dordrecht, the Netherlands: Kluwer Academic Press.
Klausmeier, H. J., Frayer,D.A., & Ghatala, E. S. (1974). Conceptual learning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 Academic.
Ormrod, J. E. (1995). Educational psychology: Principles and applications.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 Hal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