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192.38.143) 您好!臺灣時間:2024/03/29 20:0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群顯
研究生(外文):Chen, Chun-Hsien
論文名稱:專利侵權損害賠償數額認定方法之建構
論文名稱(外文):Construction of Methods to Determine Amount of Damages in Patent Infringement Actions
指導教授:劉尚志劉尚志引用關係洪瑞章洪瑞章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u, Shang-JyhHorng, Russell
學位類別:博士
校院名稱:國立交通大學
系所名稱:科技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其他商業及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46
中文關鍵詞: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計算損害賠償數額專利訴訟實證研究侵權行為智慧財產權
外文關鍵詞:patent infringementcalculation of damagesamount of damagespatent litigationempirical studytortsintellectual propert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175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7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現行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之審理,由於法律規範均屬抽象,在實務適用上已產生有諸多不確定,導致法院與訴訟兩造當事人在面臨此一議題時,都面臨相當程度之難題,更導致法院判決結果常與產業界之預期大相逕庭,而過高的判決不可預測性將會導致無謂的專利訴訟,以及助長當事人僥倖投機心理,並無法達成專利法促進產業研發、競爭之立法終極目的。

本文針對現階段專利侵權損害賠償制度設計,由促進產業研發、競爭之角度著手,檢視制度設計中法院判決與當事人商業談判時對於損害賠償數額何以產生有嚴重落差之原因,分析法院、專利權人、潛在侵權行為人間關於適用此一制度時所面臨之困擾,並嘗試以實證研究的方式研究目前台灣民事法院關於專利侵權訴訟中對於損害賠償作出判斷的判決,觀察目前法院判決中關於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計算時所採取的原則以及所面臨的難題,並試圖針對相關現象提供合理解釋。再依據相關損害賠償體系之架構整體思考如何運用現行民事訴訟法制度合理計算損害賠償數額,整合納入法官審酌案件之參酌事項,以完整建構損害賠償數額認定方法,俾以增加當事人對法院判決之可預測性,同時也希望提供法院法官作為判定損害賠償金額之重要參考依據,達成增進法院判決之一致性之目標。

The legal regulations of damages calculation are too abstract to be applied in practical cases and thus, the damages awarded in judicial trial under current civil law system facesdissertation the problem of uncertainty. Although both parties and the court apply the same legal regulations, the respectively desired damages awards are quite different. The uncertainty of damages award will initiate unnecessary patent litigations. One party will pursue endless patent litigation by chance if there is a hope to obtain favorable judgment. Therefore, the ultimate purpose to promote research & development and competition among industries proposed in the Patent Law is difficult to be achieved.

This dissertation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methods to determine amount of damages in patent infringement act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omoting the research & development and competition among industries, this dissertation first examines the practical problems of why there is huge gap between the expected value of the parties and the damages award from the court judgment, and then, points out the real questions that the court, the plaintiff and the defendant faced when applying the legal regulations stipulated in the Patent Law concerning the calculation of the damages. This dissertation classifies and generalizes the questions with respect to the calculation of damages in patent infringement actions through empirical studies on patent litigation in Taiwan courts and then provides explanations to deal with these questions. This dissertation further proposes feasible solutions to apply current regulations to reasonably calculate damages under the current system of Patent Law in Taiwan so as to resolve questions occurred in court practices. Another purpose of this dissertation is to provide useful guidelines for judges’ reference when determining damages and thus promote the predictability of court judgments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consistency of court judgments.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i
誌謝 v
目錄(簡目) vii
壹、緒論 1
1.1 研究問題之提出 1
1.2 研究主題與目的 5
1.3 文獻回顧 5
1.4 研究方法 6
1.5 本文架構 8
貳、現行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計算 10
2.1現行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之構成要件 10
2.2現行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之計算方式 18
2.3現行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之問題 27
2.3.1 專利侵權行為構成要件規範之問題 27
2.3.2 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計算規範之問題 30
2.4 2011年12月21日專利法修正後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計算 48
2.5建構專利侵權損害賠償數額認定方法之可行性 54
2.6專利侵權訴訟中損害賠償計算之經濟分析 59
2.7訴訟經濟考量下的損害賠償計算及經濟分析 60
參、實證研究最高法院判決及比較外國法例
—對解決現行專利侵權損害賠償數額認定問題之思考 62
3.1本文解決現行專利法律規範所面臨問題之思考 62
3.2我國最高法院判決之實證研究 64
3.3美國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計算體系之介紹分析 85
3.4日本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計算體系之介紹分析 102
3.5中國大陸專利法制中關於損害賠償數額確定方法 110
肆、本文建構之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認定方法 115
4.1 關於現行專利法第85條第1項第1款部分 115
4.1.1 依民法第216條之規定計算所受損害所失利益 115
4.1.2 關於差額說部分 117
4.2 關於利益說部分 148
4.3 關於總銷售說部分 166
4.4 關於以「合理權利金」計算部分 166
4.5問題及本文建構之解決方法 174
4.6建構我國專利侵權損害賠償數額認定方法之其他建議 181
4.6.1修法建議 181
4.6.2其他建議 184
伍、驗證建構後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認定方法 186
5.1檢驗本文建構後我國專利侵權損害賠償數額認定方法 186
5.1.1假設案例一 187
5.1.2假設案例二 195
5.1.3假設案例三 200
5.1.4假設案例四 207
5.1.5假設案例五 212
5.2綜合檢討與建議 220
陸、結論
—合理建構我國專利侵權損害賠償數額認定方法以提昇損害賠償計算之品質及可預測性 222
參考文獻 225
附錄:台灣法院專利侵權訴訟中損害賠償的一些觀察—專利侵權訴訟損害賠償實證研究之範圍及方法 232
一、中文著作

1.1 書籍
1. 黃茂榮,法學方法與現代民法,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三二),增訂六版二刷,2011年9月。
2. 楊仁壽,法學方法論,台北,自版,1995年10月。
3. 王甲乙、楊建華、鄭健才,民事訴訟法新論,台北,自版,1999年2月。
4. 王澤鑑,民法總則,台北市:王慕華發行,增訂版四刷,2001年2月。
5. 吳明軒,民事訴訟法,自版,修訂七版,2007年9月。
6. 王澤鑑,債法原理第一冊—基本理論‧債之發生,台北市:王慕華發行,增訂版六刷,2002年10月。
7. 王澤鑑,債法原理第二冊—不當得利,台北市:王慕華發行,增訂版再刷,2003年2月。
8. 王澤鑑,侵權行為法第一冊—基本理論‧一般侵權行為,台北市:王慕華發行,初版八刷,2002年9月。
9. 王澤鑑,侵權行為法第二冊—特殊侵權行為,台北市:王慕華發行,初版一刷,2006年3月。
10. 史尚寬,債法總論,台北市:著者發行,初版七刷,1990年8月。
11. 林誠二,民法債編總論—體系化解說,台北市:瑞興,初版,2000年9月。
12. 邱聰智,新訂民法債編通則,台北市:著者發行,新訂一版二刷,2001年10月。
13. 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台北市:著者發行,修訂版,2001年2月。
14. 陳聰富,侵權歸責原則與損害賠償,台北市:元照,初版,2004年9月。
15. 曾世雄,非財產上之損害賠償,台北市:元照,初版四刷,2005年11月。
16. 曾世雄(詹森林續著),損害賠償法原理,台北市:新學林,二版四刷,2005年10月。
17. 曾隆興,詳解損害賠償法,台北市:三民,修訂初版二刷,2004年4月。
18. 王甲乙、楊建華、鄭健才,民事訴訟法新論,台北市:著者發行,修訂版,2005年10月。
19. 駱永家,民事訴訟法I,台北市:著者發行,修訂九版,1999年3月。
20. 駱永家,民事舉證責任論,台北市:臺灣商務,初版十刷,2003年4月。
21. Robert Cooter & Thomas Ulen著,溫麗琪譯,法律經濟學,台北市:華泰文化,初版,2003年6月。
22. 謝銘洋,智慧財產權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第1刷,2008年10月。
23. 王承守、鄧穎懋,美國專利訴訟攻防策略應用,台北市:元照,初版一刷,2004年11月。
24. 李文賢,專利法要論,台北市:翰蘆,初版,2005年9月。
25. 范建得、陳丁章、江國慶、宋皇志、錢逸霖,面對專利戰爭的「新」思維,台北市:新學林,一版一刷,2006年4月。
26. 徐宏昇,高科技專利法,台北市:翰蘆,初版,2003年8月。
27. 陳哲宏、陳逸南、謝銘洋、徐宏昇,專利法解讀,台北市:元照,二版一刷,2002年3月。
28. 陳智超,專利法—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二版一刷,2004年4月。
29. 曾陳明汝,兩岸暨歐美專利法,台北市:新學林,修訂再版,2004年2月。
30. 楊崇森,專利法理論與應用,台北市:三民,初版,2003年7月。
31. 劉尚志、王敏銓、張宇樞、林明儀,美台專利訴訟—實戰暨裁判解析,台北市:元照,初版第一刷,2005年4月。
32. 蔡明誠,專利侵權要件及損害賠償計算,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初版第1刷,2006年4月;二版第1刷,2009年1月。
33. 雷雅雯,侵害專利權之民事責任與救濟,司法研究年報第23輯第2篇,台北市:司法院,第一版,2003年11月。
34. 蔡明誠,發明專利法研究,台北市:著者發行,三版一刷,2000年3月。
35. 熊誦梅,法官辦理專利侵權民事訴訟手冊,司法研究年報第23輯第4篇,台北市:司法院,第一版,2003年11月。
36. 劉尚志等,智慧財產權損害賠償計算之研究(從美國法之比較觀察):美國專利損害賠償之計算方法,98年度智慧財產訴訟新制專題研究論文集,智慧財產法院,第1版,2010年7月。
37. 孫森焱,民法債編總論上冊,台北,自版,2001年2月。
38. 陳昭華等,經濟部智慧財產局,商標侵權案例及相關立法例之研究【期中報告】,2006年6月20日。
39. 陳榮宗,林慶苗,民事訴訟法(上),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修訂六版,2009年3月。
40. 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上),元照出版有限公司,三版1刷,2006年9月。
41. 楊佳元,侵權行為損害賠償責任研究-以過失責任為中心,初版,2007年。
42. 楊淑文,民事實體法與程序法爭議問題,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初版第1刷,2006年6月。
43. 陳群顯,智慧財產權訴訟實戰,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初版,2012年3月。

1.2 期刊報章論文
1. 王澤鑑,損害賠償法專題研究系列之一:危險社會、保護國家與損害賠償法,月旦法學雜誌,第117期,2005年2月。
2. 王澤鑑,損害賠償法專題研究系列之二:損害賠償法的體系、請求權基礎、歸責原則及發展趨勢,月旦法學雜誌,第119期,2005年4月。
3. 王澤鑑,損害賠償法專題研究系列之三:損害賠償法之目的:損害填補、損害預防、懲罰制裁,月旦法學雜誌,第123期,2005年8月。
4. 王澤鑑,損害賠償法專題研究系列之四:損害概念及損害分類,月旦法學雜誌,第124期,2005年9月。
5. 王澤鑑,損害賠償法專題研究系列之五:回復原狀與金錢賠償—損害賠償方法的基本架構,月旦法學雜誌,第127期,2005年12月。
6. 王澤鑑,損害賠償法專題研究系列之六:財產上損害賠償(一)—人身損害,月旦法學雜誌,第129期,2006年2月。
7. 王澤鑑,損害賠償法專題研究系列之七:財產上損害賠償(二)—為新生命而負責:人之尊嚴與損害概念(Wrongful birth及Wrongful life),月旦法學雜誌,第131期,2006年4月。
8. 汪渡村,專利侵權損害計算標準之研究—以所失利益為中心,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2期,2004年6月。
9. 林尚諭,從美國永久禁制令之核發看我國法上專利侵權案件之民事救濟,萬國法律,第147期,2006年6月。
10. 王俊凱等,智慧財產保護實證研究-美國、台灣與中國大陸之專利侵權民事損害賠償實證研究,科技法學評論,6卷1期,2009年。
11. 林洲富,智慧財產侵權之財產上損害額計算,萬國法律,第173期,2010年10月。
12. 許士宦,損害數額之酌定,台大法學論叢,第39卷第1期。
13. 許忠信,從德國法之觀點看我國專利權侵害之損害賠償責任,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61 期,2007年。
14. 周金城、吳俊彥,論專利法之懲罰性賠償,月旦法學雜誌,第118期,94年3月。
15. 周漢威,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論「合理權利金」之增訂及法理依據,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5期,2005年12月。
16. 吳景源,侵害智慧財產權損害賠償之研究,收錄於「司法研究年報」,第十二輯,上冊,台北市:司法週刊社,1992年6月。
17. 徐宏昇,專利侵害民事訴訟之證據調查比較研究,工業財產權與標準,第54期,1997年9月。
18. 陳智超,專利補助侵權於我國法制上之依據,智慧財產權,第12期,1999年12月。
19. 許皋毓,論專利侵權處理,月旦法學雜誌,第101期,2003年10月。
20. 黃銘傑,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訴訟「故意、過失」之要否與損害額之計算方式—評最高法院九十三年度台上字第二二九二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28期,2006年1月。
21. 馮震宇,論侵害專利權之民事責任與民事救濟,法學叢刊,第161期,1996年1月。
22. 張宇樞,美國與我國關於侵害專利權損害賠償範圍之探討,科技法學評論,第2卷第1期,2005年4月。
23. 詹森林,專利權受侵害時之排除侵害與損害賠償,月旦法學雜誌,第13期,1996年5月。
24. 熊誦梅,專利侵權民事判決簡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05期,204年2月。
25. 蔡東廷,論我國侵害專利權之民事責任及專利權人應有之準備,智慧財產權,第48期,2002年12月。
26. 鄭中人,論專利侵害救濟之責任要件,工業財產權與標準,第66期,1998年9月。
27. 劉尚志、莊國祥,專利侵害鑑定與技術創新概念之探討,台大法學論叢,第26卷第3期,1997年4月。
28. 謝銘洋,智慧財產權:第三講—智慧財產權之性質與特徵,月旦法學教室,第2期,2002年12月。
29. 謝銘洋,智慧財產權:第四講—智慧財產權之重要國際規範,月旦法學教室,第3期,2003年1月。
30. 梁志文,論著作權法侵權損害賠償之法定賠償制度-以大陸法制為中心,科技法律透析,2006年11月。
31. 陳聰富,美國法上懲罰性賠償金制度,台灣本土法學,第26期。
32. 趙晉枚,商標侵害的賠償-兼評商標法的修正,科技法律透析,2010年9月。
33. 謝銘洋,我國專利侵害懲罰性損害賠償之實踐與分析-智慧財產法院97年度民訴字第3號民事判決解析,法令月刊,第61卷第5期。
34. 劉怡婷,王立達合著,美國專利侵害實際損害額之計算—以專利權人超出專利保護範圍之產品為中心,智慧財產權月刊136期,2010年4月。
35. 李崇僖,專利技術價值在侵權訴訟中之認定—兼論美國法上的專利政策思維,專利師季刊,2012年4月。

1.3 會議論文集
1. 陳群顯,台灣與中國大陸專利制度演變與法院判決之回顧與展望,2007全國科技法律研討會論文集,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新竹,2007年11月。
2. 劉尚志、王俊凱、李友根、陳群顯、陳建宏、王文杰,美國、台灣與中國大陸之專利侵權民事損害賠償實證研究,第三屆全國法學實證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3-42,國立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新竹,2008年5月。
3. 田村善之,專利侵權之損害賠償-日本法現狀,變遷中專利制度之檢討與展望研討會簡報第41頁,台北,2011年12月17日。
4. 李素華,台灣專侵害賠償問題初探,變遷中專利制度之檢討與展望研討會簡報第3頁,台北,2011年12月17日。
5. 沈宗倫。合理權利金為中心的新專利損害賠償法制—評智慧財產法院98年度民專上易字第25號判決及其初審法院判決,智財判決研究會,台北,2012年3月2日。

1.4 學位論文
1. 賴文智,智慧財產權與民法的互動—以專利授權契約為主,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2. 李育昇,論專利權之侵害與救濟,台北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
3. 陳佳麟,專利侵害損害賠償之研究:從美國案例檢討我國專利損賠制度之設計與實施,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
4. 簡秀如,論專利侵權損害賠償範圍之確定,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7月。
5. 程珮然,鑑價理論於專利侵權損害賠償實務之適用,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6. 熊賢安,專利侵權之判斷,東海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7. 周漢威,論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之範圍及計算—專利權人所失利益之界定,銘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5月。
8. 張容綺,專利侵害損害賠償制度之檢討與重構-以美國法作為比較基準,世新大學法學院碩士論文,2005年。
9. 賴彥魁,專利侵權之救濟與求償—以我國法院實務見解為中心,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10. 李孟聰,專利法之損害賠償-以日本平成修法沿革為中心,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6年。
11. 張林祐均,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計算之研究-兼論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訴訟程序及證據法則之適用,東華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12. 陳怡妃,台灣及美國專利侵害損害賠償與立法效力之探討,交通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13. 何俞宛,智慧財產權間重複賠償問題之研究,世新大學法學院碩士論文,2007年。
14. 陳昭明,專利權侵權行為之研究-以間接侵害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學院法律學系專業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年。
15. 李柏靜,論專利侵害之損害賠償計算─從美國、中國大陸與台灣之專利修法談起,政治大學法律科技整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16. 楊晉佳,專利侵權損害賠償額之研究,政治大學智慧財產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17. 林威融,論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之計算,台灣大學碩士論文,2009年。
18. 車慧中,以美國專利侵權訴訟判決建構專利鑑價模型之研究,中華科技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2009年。
19. 施志遠,自美國專利改革趨勢論我國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之認定,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
20. 吳明珠,整體市場價值法則於合理權利金計算之適用-從美國專利實務見解談起,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
21. 陳柏諺,美國上訴法院對專利訴訟損害賠償之見解觀點演變研究,雲林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22. 黃秀忠,智慧財產權損害賠償之計算-兼論「擇一請求」於訴訟法上的性質,東吳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23. 吳靜怡,專利侵權損害賠償之範圍—以美國及我國法為研究中心,兼論智慧財產法院成立迄今之實證結果,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24. 賴忠明,美國專利侵權救濟之經濟分析,逢甲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二、外文著作
2.1 書籍
1. Barry L. Grossman & Gary M. Hoffman, Patent Litigation Strategies Handbook (2000).
2. Donald S. Chisum, Craig Allen Nard, Herbert F. Schwartz, Pauline Newman & F. Scott Kieff, Case and Materials: Principles of Patent Law (2nd ed. 2001).
3. Paul Goldstein, Copyright, Patent, Trademark, and related state Doctrines: Case and Materials on the Law of Intellectial Property (5th ed. 2004).
4. Rochelle C. Dreyfuss & Roberta R. Kwall, intellectual Property: Trademark, Copyright and Patent Law (2nd ed. 2004).
5. Roger E. Schechter & John R. Rhomas, Principles of Patent Law (2004).
6. Dobbs, Dan B., Law of Remedies (2nd ed., 1993) .
7. Kitch , Edmund W., and Perlman, Harvey S., Legal Regulation of the Competitive Process (Revised 4th ed., 1991).
8. Kitchin, D., Llewelyn, D., Mellor, J., Meade, R., Moody-Stuart, T. & Keeling D., Kerly’s Law of Trade Marks and Trade Names (14th ed., 2005).
9. McCarthy, J. Thomas, Trademarks and Unfair Competition (4th ed., 2011).
10. Parr, Russell L.,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fringement Damages: A Litigation Support Handbook (2nd 1999).
11. Ross, Terence P., Intellectual Property Law: Damages and Remedies (Lslf ed., 2000).
12. Tamaro, Normand, LL.D., Copyright Act, Thomson (2006).
13. Gordon V. Smith and Russell L. Parr: Intellectual Property: Valuation, Exploitation, and Infringement Damages (2005).
14. 設樂隆一法官著,「損害(2)因侵害行為所受利益」。
15. 吉川泉法官著,「損害2發明專利法第102條第2項之「因侵害行為所受之利益額」之意義」。
16. 三村量一法官著,「損害(1)發明專利法一0二條第一項」。

2.2 期刊文獻
1. Barnhardt, John J., Revisiting A Reasonable Royalty as A Measure of Damages for Patent Infringement, 86 J. Pat. & Trademark Off. Soc’y 991 (2004).
2. Birks,Peter , At the Expense of the Claimant: Direct and Enrichment in English Law, Oxford U. Comparative L. Forum 1(2000). Also can visit at http://ouclf.iuscomp.org/articles/birks.shtml.
3. William M. Land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Litigation: Some Preliminary Results 750 Houston Law Review, 41:3 (2004), http://www.houstonlawreview.org/archive/downloads/41-3_pdf/landes.pdf, last visited on April 5, 2008.
4. William M. Landes,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the Courts, 14 J.L. & ECON. 61, 66 (1971).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2. 楊仁壽,法學方法論,台北,自版,1995年10月。
2. 9. 王澤鑑,侵權行為法第二冊—特殊侵權行為,台北市:王慕華發行,初版一刷,2006年3月。
3. 1. 王澤鑑,損害賠償法專題研究系列之一:危險社會、保護國家與損害賠償法,月旦法學雜誌,第117期,2005年2月。
4. 2. 王澤鑑,損害賠償法專題研究系列之二:損害賠償法的體系、請求權基礎、歸責原則及發展趨勢,月旦法學雜誌,第119期,2005年4月。
5. 4. 王澤鑑,損害賠償法專題研究系列之四:損害概念及損害分類,月旦法學雜誌,第124期,2005年9月。
6. 5. 王澤鑑,損害賠償法專題研究系列之五:回復原狀與金錢賠償—損害賠償方法的基本架構,月旦法學雜誌,第127期,2005年12月。
7. 6. 王澤鑑,損害賠償法專題研究系列之六:財產上損害賠償(一)—人身損害,月旦法學雜誌,第129期,2006年2月。
8. 7. 王澤鑑,損害賠償法專題研究系列之七:財產上損害賠償(二)—為新生命而負責:人之尊嚴與損害概念(Wrongful birth及Wrongful life),月旦法學雜誌,第131期,2006年4月。
9. 8. 汪渡村,專利侵權損害計算標準之研究—以所失利益為中心,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2期,2004年6月。
10. 9. 林尚諭,從美國永久禁制令之核發看我國法上專利侵權案件之民事救濟,萬國法律,第147期,2006年6月。
11. 13. 許忠信,從德國法之觀點看我國專利權侵害之損害賠償責任,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61 期,2007年。
12. 14. 周金城、吳俊彥,論專利法之懲罰性賠償,月旦法學雜誌,第118期,94年3月。
13. 15. 周漢威,專利侵權損害賠償—論「合理權利金」之增訂及法理依據,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5期,2005年12月。
14. 17. 徐宏昇,專利侵害民事訴訟之證據調查比較研究,工業財產權與標準,第54期,1997年9月。
15. 18. 陳智超,專利補助侵權於我國法制上之依據,智慧財產權,第12期,1999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