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81)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5 05:1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廖淑惠
研究生(外文):Shu–Hui Liao
論文名稱:滴滴答!在職教師女研究生合作學習中時間管理之個案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ick-Tock!A Case Study on the Time Management of the Female, In-Service-Teacher Graduate Students in Collaborative Learning
指導教授:鍾聖校鍾聖校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Sheng-Hsiao Chung
口試委員:張芬芬林佑真
口試委員(外文):Fen-Fen ChangYu-Chen Lin
口試日期:2014-06-26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生命教育教學碩士學位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其他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4
畢業學年度:10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9
中文關鍵詞:時間管理合作研究女性研究生在職教師
外文關鍵詞:Time managementCollaborative studyFemale graduate studentsIn-service- teache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29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在職教師女研究生,表現在進行合作學習時的時間管理狀況及其蘊含的意義。研究以2位教師女研究生為個案,以必要、約束和自由三類時間作分析基礎,分析她們一天的時間運用情形、她們在進行小組合作書寫論文的相關任務上,實際大約各花多少時間、並探究作為約束時間的小組合作書寫論文,對個案的各類時間管理有無排擠和解決方式、以及這些解決方式,與其人生經驗有何關聯?
研究法以面對面訪談為主、文件分析及電話訪談為輔,對2位進行前後大約10個月的半結構式訪談與資料收集,透過多方面資料來源的三角校正,發現個案的時間管理問題皆呈現:因合作學習而排擠壓縮家務煮飯或睡眠時間;投稿日期接近時,排擠情形更嚴重;跟家人常常沒有時間說話;生活中的必要時間和自由時間都減少了,健康亦亮紅燈,使家人擔心。
在解決方式方面,研究發現,會因個案的性格取向而不同,在「80-20法則」外,2位個案會自發的、程度不同的展現「ABC優先順序設定法」及「帕金森原理」。從表面來看,2位個案分別屬任務取向和理想取向,對時間壓力的因應不同,從深層來看,她們在時間管理上所採優先順序,與她們的人生經驗有密切的關聯,詳見第4章相關內容的敘述。
透過分析,本研究還發現4個條件,使這些身兼多重角色的女研究生,較易克服時間管理上的困難,條件分別是學術積點的誘因、積極的學習態度、學習資源易於取得、及家人的支持。
依據此個案研究的啟發,本研究最後對在職教師女研究生及研究行政單位,提出相關建議。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ime management and its meaning of female graduate students who are also in-service teachers in of collaborative learning. The participants are two female teachers who study in graduate school. Three types of time use, that is, necessary time, confinement time and free time, were employed in the case study. They were to analyze how these two teachers used their time in a day, the approximate amount of time they spent on writing thesis, whether writing thesis as a confinement time activity affected their time management, solutions to time alloc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solutions and their life experiences.
The methods employed in this case are mainly face to face interviews supplemented by document analysis and telephone interviews. The interviews are semi structured and the data are collected for ten and a half months. By data triangulation, the findings reveal that the participants’ common problems of time management are:
1. Time for housework, food preparation or sleep was reduced due to collaborative learning.
2. The abovementioned situation became worse as submission date was approaching.
3. There was not enough time for family.
4. Both necessary time and free time in daily life decreased. The participants’ state of health was affected, which worried their family.
With regard to solutions, they var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personality. Besides the 80-20 Rule, the participants to some extent demonstrate the ABC Priority Method and Parkinson’s Law spontaneously. Generally, one of the participants is task-oriented, while the other is ideal-oriented. However, their priority is closely related to personal experiences, which is explained and described in chapter 4
The results also demonstrate that the multi-role graduate students can overcome difficulties of time management under 4 conditions. They are the incentives of academic achievement, positive learning attitude, easy access to learning resources and family support.
Relevant suggestions are proposed based on the inspiration of the case study for the reference of in-service teachers receiving graduate education and administrative authority.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名詞解釋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時間管理的意涵與理論 7
第二節 合作學習的意義與合作角色任務的流動 17
第三節 合作發表論文對在職教師研究生的時間管理及其相關因素 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5
第一節 質性研究的特性與個案研究 35
第二節 受訪之個案與研究者角色 36
第三節 資料蒐集、分析和文件代號 39
第四節 本研究的可靠性 43
第五節 本研究理論與限制 45
第四章研究發現與討論方法47
第一節 在職教師女研究生的一天及分析討論 47
第二節 在職教師女研究生投入合作探究的時間狀況與分析討論 66
第三節 「在職教師女研究生投入合作探究的時間管理」訪談結果與分析 8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1
壹、結論 111
貳、建議 118
參考文獻 123
中文部分 123
西文部分 125
附錄1 合作書寫論文大事 127
附錄2、個案參與研究同意書 129

表 次

表2-1「80-20法則」中法則與內涵概念關係之文字 11
表2-2 從時間浪費原因看降低干擾的時間管理策略 13
表2-3 三種合作學習型態的差異比較表 20
表2-4研究所小組合作討論中散播式認知所構成的知識分類型式 24
表2-5在職教師研究生時間管理的挑戰一覽表 32
表3-1受訪個案的學經歷在合作研究中的任務角色摘要 38
表3-2 從健康觀點看多重角色在職教師研究生的時間管理之類別 40
表3-3從「合作探究學習看在職教師研究生中的時間管理」訪談規畫表 41
表3-4從「合作探究學習看在職教師研究生中的時間管理」
半結構式訪談提問參考表 42
表4-1玫瑰工作日中一天三類時間摘要(1) 57
表4-2玫瑰工作日中一天三類時間摘要(2) 58
表4-3百合工作日中一天三類時間摘要(1) 59
表4-4百合工作日中一天三類時間摘要(2) 60
表4-5玫瑰假日一天三類時間摘要 61
表4-6百合假日一天三類時間摘要 62
表4-7在職教師女研究生--玫瑰與百合,工作日的三類時間對照 63
表4-8在職教師女研究生--玫瑰與百合,假日的三類時間對照 64
表4-9玫瑰百合花費在用e-mail聯絡和溝通 81
表4-10玫瑰與百合訪談所得內容蘊含的討論議題之分析 86
表4-11玫瑰日常工作日及投入合作探究後的工作日之三類時間分配狀況對照 96
表4-12百合日常工作日及投入合作探究後的工作日之三類時間分配狀況對照 98

圖 次

圖2-1 「80-20法則」及其內涵概念圖 11
圖2-2 ABC優先順序設定圖 12
圖2-3 心理時間管理理論模圖 15
圖2-4 時間管理的過程模式 16
圖2-5 John-Steine和Mahn 1996繪示的
合作學習角色價值運作方式關係圖 22
圖3-1 本研究所採人員間的三角檢定 44




一、中文部分
卯靜儒(2003)。重構女性教師的主體性研究女性主義研究觀點的探索。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研究方法論:觀點與方法(407-423頁)。臺北市:心理。
朱文雄(1999)。小學校長經驗談。臺中縣:臺灣省教育廳。
行政院主計總處(2013)。國民幸福指數統計【原始數據】。取自 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34777&ctNode=5624
杜文宇(2000)。合作學習與翻譯教學(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學,臺北市。
李光偉(1996)。全方位時間管理。臺北市:新雨。
李欣(1993)。前程規劃與時間管理。商業職業教育,54,53-55。
吳宗立(2000)。學校行政策略。高雄市:麗文。
呂宗昕(2006)。時間管理高手。臺北市:商周。
何英奇、陳漢瑛(2002年9月)。解構與批判能力之啟迪:以臺灣研究生為例。
「中國心理學會第四十一屆年會」張貼之論文, 臺南市成功大學行為醫學研究所。
吳翠菁(2007)。國小教師工作價值觀、角色壓力與自我效能感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周子敬、彭睦清(2005)。國內大專院校教師工作壓力及工作滿意感模式。教育
心理學報,36(3),201-219。
林先亮主編(2003)。提升工作效率的第一本書。新北市:華文網。
施宏彥(1996)。縣市教育局行政人員的工作特性、制握信念、對時間管理策略及工作壓力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集刊,2,161-186。
紐文英(2007)。教育研究方法論文寫作。臺北市:雙葉。
時台明(1996)。點石成金:做個優秀效率的魔術師。臺北市:平氏。
袁世珮(譯)(2003)。高效能時間管理立即上手(原作者:Marc Mancini)。臺北
市:麥格羅希爾。
倪美貞(2002)。移民:一個國小女教師主體探索的故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倪美貞(2004)。穿梭N度空間的女人。臺北市:女書文化。
陳世芬(2011)。教育心理學。臺北市:心理。
許明欽(1997)。國中校長時間管理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
大學,臺北市。

郭明德(2002)。現階段教育改革中,校長角色的定位與因應策略。臺北市:心
理。
陳柏蓉(2004)。宜蘭縣國小教師時間管理(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
學院,臺北市。
莊崑謨(2006)。臺南市國民小學初任校長長時間運用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南教育大學,臺南市。
陳儀如(1998)。國民中學學生時間管理、時間壓力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慧娟(1998)。科學寫作有效促進概念改變的教學策略。中等教育,49(6),
123-13。
黃文三(1996)。教師角色、責任及教學行為。高師文教,58,50-56。
黃政傑(1992)。臺灣省高級職業學校合作學習教學法實驗研究。臺北市:國立
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
黃鴻文(2003)。國民中學學生文化之民族誌研究。臺北市:學富。
黃鴻文(2004)。依樣畫葫蘆-對台灣師範院校量化教育研究的個人觀察。載於潘慧玲(主編),教育研究方法論:觀點與方法(129-148頁)。臺北:心理。
楊孟麗、謝水南 (譯)(2003)。教育研究法(原作者Jack R.Fraenkel,Norman
E.Wallen)。臺北市:心理。
楊秋仁(2002)。21世紀幼教人的壓力管理。蒙特梭利,39,32-35。
楊銀興、陳威龍(2006)。國民中小學教師在職進修績效評估指標之探討—智慧
資本結合平衡計分卡觀點之應用。臺東大學教育學報,17(1),107-131。
聖經資源中心(1978)。聖經。香港:思高。
葉姿利(2003)。國小已婚教師性別角色態度、家務分工與婚姻滿意度之相關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市。
鄭作彧(2010)。時間結構的改變與當代時間政治的問題:一個時間社會學的分析。台灣社會學刊,44,213-275。
鄭東濱(1988)。時間管理。臺北市:中興管理顧問公司。
鄭彩鳳(1993)。學校經營中的時間管理。教育資料文摘,31(4),135-167。
澎湖縣社會處 (2014年6月20日)。勞工正常工作時間為多久?延長工時之加班費如何計算?取自
http://www.penghu.gov.tw/society/home.jsp?mserno=201110140008&serno=201110140010&contlink=ap/faq_view.jsp&dataserno=201001040226
盧祖康(1996)。留更多時間給重要的事。臺北市:大村文化。
賴雅靜(譯)(2004)。一切從減。(原作者:Werner T. K. & Lothar J. S.)。臺北市:
平安文化。
薛偉正(2002)。協同合作式共同筆記學習系統之設計和研發(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謝鴻志(2006)。國民中小學校長時間管理策略運用與課程領導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鍾聖校(1998)。從情意教學的理念論教師宜具備之形象。國民教育,38(3)
14-22。
鍾聖校(2000)。情意溝通教學理論。臺北市:五南。
鍾聖校(2011)。正向心理情意:教與學。臺北市:五南。
謝馥亘(2007)。打開交融的接受回饋身分---研究生對回饋之解讀與反應(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二、英文部分

西文文獻
Ahlvers, C. A (1990). An examination of time management perceptions of selected middle in Salina. Kansas State University, Manhattan.
Bolman, L. G. , Deal, T. E. (1991). Reforming organizaions: Artistry, choice, and leadership. San Franciso, CA: Jssey-Bass.
Britton, B. K., &Glynn, S. M. (1989). Mental management and creativity: A cognitive model of time management for intellectual productivity. In J. A., Glynn, R. R. Rong, & C. RR. Reymolds (Eds.), Handbood of creativity (pp.429-440). New York: Plenum.
Bruffee, K. A. (1999). Collaborative Learning: Higher Education, Interdependence, and the Authority of Knowledge (2nd ed.). Baltimore, MD: The John Hopkins.
Damon,W. & Phelps,E. (1989). Critical distinctions among three approaches to peer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3, 9-19.
Edwarards,S.W. (1990). Time management and selected demographic factors of secondary school principals in connecticut aspredictors of job satisfactionm.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University of Connecticut. (UMI NO ACC 9119511).
Ferguson, D. L. (1999). On working together: Groupwork,teamwork.and collaborative work among educators.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D437473)
Goldring, E. B. & Rallis, S. F. (1993). Principals of dynamic school taking charge of change. CA: Crowin Press.
John-Steiner, V, & Mahn, H. (1996). Sociocultural approaches to learning and dement: A Vygotsk,. Educational Psychology, 31(3/4) ,191-206.
Klas, L. D, Kendell-Woodword, S. ,Kennedy, L. (1985). Levels and Specific Causes of Stress Perceived by Regular Classroom Teachers.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EJ326381)
Lakein, A. (1973). How do get control of your time and your life. New York: The New American Library.
Macan, T. H. (1994). Time management: Test of a process model.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79, 381-391.
Martin, G. L. & Osborne, J. G. (1989). Psychology, adjustment, and everyday living. Englewood Cliff, NJ: Prentice-Hall.
Schuler, R. S. (1979). Managing Stress Means Managing Time. Personnel Journal, 58, 851-854.
Sergiovanni, T. J. (1995). The principalship:A reflective practice perspective (3 rd ed ).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Slavonic, R. E. (1995).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Boston: Allyn and Bacon.
Winn, D. D. (1997). Rethinking the scheduling of school time. Retrieved from ERIC database. ( ED40866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