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34)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14 07:4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商弘
研究生(外文):Yang Shang-Heng
論文名稱:新加坡高科技產業政策與國家競爭力-兼論對台灣之意涵
論文名稱(外文):Hi-Tech Industrial Policies in Singapore and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指導教授:林欽明林欽明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n-Ming Li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淡江大學
系所名稱:東南亞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區域研究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0
中文關鍵詞:新加坡高科技產業產業政策國家競爭力鑽石理論
外文關鍵詞:SingaporeHi-Tech IndustriesIndustrial PolicyNational CompetitivenessDiamond Theor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118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國家競爭力是衡量一個國家整體的經濟表現,國家競爭力高亦表示產業發展較為成功。新加坡自1985年開始,逐漸朝向高科技產業發展,大力推展資訊工業,逐漸縮小與先進工業國家的差距,因此提升了國家競爭力,促成新加坡進步的經濟發展。近年來,台灣在發展高科技產業上不遺餘力,不過國家競爭力的提升仍嫌不足,新加坡的經驗可提供良好之參考與借鏡。
  本研究以波特(Michael Porter)所提出的鑽石理論探討新加坡國家競爭優勢的條件。鑽石理論以六大關鍵要素為支撐點,彼此環環相扣,組成動態的競爭模式。在分析了新加坡高科技產業發展中的優缺點之後,我們發現正如波特所言,擁有鑽石體系中的每一項優勢,不必然等於擁有了國家競爭優勢。要能將這些因素交錯運用、形成本國產業自我強化的優勢,才是國外競爭對手無法模仿或摧毀的。新加坡的先天條件並不足,然而它能將不利的條件轉變為有利於其發展的要素,主要在於政府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新加坡政府制定正確的產業策略、優惠的法規制度、良善的基礎建設,安定和諧的政治、經濟、社會環境,凡此種種都是提升新加坡高科技產業發展與創造優勢國家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is to measure a country''s aggregate economic performance. Higher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lso illustrates a more successful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eginning from 1985, Singapore was so devoted to Hi-Tech industries and promote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at she gradually narrowed the gap with other advanced industrial countries, thus raised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and resulted in higher economic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albeit Taiwan’s recent endeavors in developing Hi-Tech industries, the result on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seems not so satisfactory. Therefore, the experience of Singapore can offer a good reference to our country.
  This study used Michael Porter’s diamond theory to probe into the condition of 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There are six key elements in diamond theory as the strong point, all linked with one another, forming a dynamic competition model. By analyzing the strengths and weaknesses in Singapore’s Hi-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we found that, as pointed out by Porter, a nation may not have a 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even though she is advantageously posited in every key element of diamond system. It requires interactions among these key factors to build a national industries’ self-reinforcing advantage so that foreign competition can never be able to imitate or destroy. Singapore is poorly endowed in resources, but she turned those disadvantages into competitive advantages principally through an important role by the government. The government of Singapore sets correct industrial strategies, nurtures a favorable regulatory system, builds good infrastructures, and maintains stable and harmonious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ll of the above-mentioned factors are critical in Hi-Tech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Singapore and in raising her 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前言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4
第三節 研究目地與研究範圍 8
第四節 相關理論概述 16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研究限制 23
第二章 經濟發展的回顧 27
第一節 新加坡經濟發展的歷程 27
第二節 新加坡的投資環境分析 35
第三節 結語 40
第三章 經濟自由化政策 42
第一節 貿易管制與關稅政策 42
第二節 外人投資與對外投資政策 46
第三節 結語 53
第四章 產業培育政策 54
第一節 租稅獎勵政策 56
第二節 人力資源運用與人才培育政策 61
第三節 科技研發政策 67
第四節 裕廊工業區之發展 73
第五節 結語 78
第五章 台灣高科技產業發展策略 79
第一節 台灣對外貿易與外人投資政策 79
第二節 台灣科技發展之租稅獎勵措施、人才培育與技術研發 88
第三節 台灣之科技政策摘要 94
第四節 結語 98
第六章 國家競爭力優勢分析:Porter鑽石理論的解釋與探討 100
第一節 新加坡之高科技產業競爭力分析 102
第二節 台灣之高科技產業競爭力分析 108
第三節 結語 112
第七章 結論 115
第一節 研究發現 115
第二節 具體建議 121
第三節 對未來研究之建議 124
參考文獻 125
中文部分 125
英文部分 128
相關網站 130
報紙 130
表1-1 2002年全球競爭力評估 3
表1-2 新加坡各項競爭力評比之比較 7
表1-3 政府科技政策之分類 25
表2-1 經濟表現與政府效能 37
表2-2 新加坡的基礎建設 39
表2-3 新加坡的經濟發展史 41
表3-1 近年來新加坡對外貿易情況 44
表3-2 出口商品結構 45
表3-3 進口商品結構 45
表3-4 外人投資比較表 49
表4-1 新加坡的租稅獎勵投資措施 58
表4-2 產業技術引進發展三階段 67
表5-1 近年來台灣對外貿易情況 81
表5-2 台灣出口結構 81
表5-3 台灣進口結構 83
表5-4 核准華僑及外國人統計總表 84
表5-5 台灣對外投資概況(當地國統計):累計至2002年 87
表5-6 促進產業升級之租稅優惠主要內容 88
表5-7 國家科學技術發展計畫 95
表6-1 IMD之各國科技表現評比 101
表6-2 以鑽石理論分析新加坡在發展高科技產業的競爭力 106
表6-3 以鑽石理論分析台灣在發展高科技產業的競爭力 110
表7-1 新加坡與台灣在發展高科技產業優勢的對照 118
圖1-1 國家政策影響產業模式 10
圖1-2 鑽石體系 20
圖1-3 國家競爭力分析模式 21
圖1-4 研究架構 25
圖4-1 歷年主要國家研究發展經費佔GDP比率 71
圖4-2 歷年主要國家之政府研究發展預算 71
圖4-3 主要國家研究人員 72
中文部分
Josey, Alex著,顧效齡、蘇瑞峰譯。1981。《創造奇蹟的新加坡》。台北:長河出版社。
Sung, Bong Kik & Foo Ju Kuai。1968。《新加坡經濟及其問題》。新加坡:女皇書局,新的印務公司。
方顯廷。1970。《新加坡經濟發展的策略》。新加坡:南洋大學經濟系。
毛勇。2002。〈新加坡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東南亞縱橫月刊》,期31,6月,頁10-25。
台灣經濟研究院。1994。《東亞地區國際分工型態改變對我國貿易發展之影響及對策》。台北:台灣濟研究院。
台灣經濟研究院。1995。《我國未來十年雙向投資政策及具體措施》。台北:台灣濟研究院。
左峻德。1997。〈國家競爭力和經濟成長率之互動關係-兼論我國競爭力之評比〉。《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卷3期1,頁103-115。
田伯平著,周晉平摘譯。1996。〈新加坡發展裕廊工業區的經驗與借鏡〉。《工業區開發管理通報季刊》,期3,7月,頁1-4。
行政院財政改革委員會委託研究計畫。2002。《各項租稅稅基侵蝕之全面檢討》。台北:國立政治大學財政學系。
行政遠經濟建設委員會。2003。《中華民國93年國家建設計畫》。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何俊輝、李惠錦。2001。〈新加坡推動全球運籌管理中心之作法評析〉。《經濟部主要國家產業政策動態季刊》。期1,3月,頁25-38。
杜震華、盧信昌。2001。《世界經濟概論-東南亞篇》。台北:華泰事業文化公司。
周溢。1997。《李光耀》。中國:浙江人民出版社。
林正牧。1995。〈他山之石:概述新加坡金融、產業的發展與外人投資〉。《台灣經濟研究月刊》,卷18期4,頁79-83。
孫克難。1991。《台灣關稅保護政策與產業結構轉變之實證分析》。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
徐作聖。1999。《國家創新系統與競爭力》。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徐作聖。2003。《科技政策與企業策略-台灣十大產業發展策略》。台北: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秦宗春。1997。〈從政治經濟角度看新加坡的資訊科技發展〉。《東南亞季刊》,卷2期4,10月,頁78-89。
秦宗春。1997。〈韓國與新加坡科技發展策略之比較〉。《經濟情勢暨評論》,卷3期3,頁119-132。
高希均、石滋宜。1996。《競爭力手冊》。台北:天下文化。
國際經濟情勢週報。1992。〈新加坡經濟發展回顧與當前面臨之問題〉。《國際經濟情勢週報》,期946,頁5-18。
。1994。〈新加坡產業發展與外人投資〉。《國際經濟情勢週報》,期1063,頁7-8。
。1995。〈新加坡對外投資經驗之探討〉。《國際經濟情勢週報》,期1096,頁6-17。
張國鴻、吳明機譯。2001年。《亞洲電腦爭霸戰-創造全球競賽新規則》。台北:時報出版社。
張慶輝。1989。《獎勵投資條例賦稅減免措施之研究》。賦稅改革委員會。
郭淑貞。2001。〈新加坡之外資政策〉。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碩士論文。
陳光榮。2001。〈高科技產業的行銷策略〉。《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卷7期1,6月,頁120-137。
陳芳雯。2001。〈國家機關與高科技產業-新加坡與台灣之比較研究〉。台北:淡江大學東南亞所碩士論文。
陳昭華。2000。〈論租稅優惠制度及其在憲法原則之限制〉。《輔仁學志-法/管理學院之部》,期30,頁99-134。
陳聰勝。2002。《人力資源開發運用的理念與實施-提昇國家競爭力的策略》。台北:五南書局。
陸民仁。1997。《台灣經濟發展與競爭》。台北:健行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
單驥、王弓。2003。《科技產業聚落的發展:矽谷、新竹與上海》。台灣:國立中央大學台灣經濟研究所、工業技術研究院產業經濟與資訊服務中心。
黃瑞瑩。1999。〈臺灣與東南亞國家產業分工變動趨勢研究,1989年至1998年〉。台北:淡江大學東南亞所碩士論文。
新加坡新聞與藝術部。2002。《新加坡年鑑2002》。新加坡:新加坡新聞與藝術部。
新加坡聯合早報。1994。《李光耀40年政論選》。台北:聯經出版社。
楊雅惠。1995。《台灣產業發展與政策》。台北:中華經濟研究院出版。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1998。〈利用外資引進技術以促進我國產業技術升級〉。經濟部投資業務處。
蔡志同。2002。《產業論壇》。台北:東華書局。
顏建發。1997。〈東南亞華人的商業網絡與企業經營策略〉。《東南亞季刊》,卷2期3,7月,頁57-61。
羅文倩。1992。〈國家競爭優勢與國際策略聯盟形成之關連〉。台北: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蘇簡應。1994。《新加坡與蘇州工業園區》。中國:蘇州大學出版社。
英文部分
Abbey, A & J. W. Discon. 1983. “R&D Work Climate and Innovation in Semiconductors.” Academy of Management, 26(2), pp. 362-368.
Barro, Robert and Xavier Sala-I-Martin. 1995. Economic Growth. New York: McGraw-Hill.
Bercuson, Kenneth. 1995. Singapore: A Case Study in Rapid Development. Washington, D.C.: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Chen, Peter S.J. 1983. Singapore Development Policies and Trends. New York and Singapor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ommittee on Singapore’s Competitiveness. 1998. “Executive Summary.” Singapore: Ministry of Trade and Industry.
Daniels, John and Lee H. Radebaugh. 199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nvironments and Operations.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Pub.
Dedrick, Jason and Kenneth Kraemer. 1988. Asia’s Computer Challenge: Threat or Opportunity for the United States & the Worl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張國鴻、吳明機譯。2001年。《亞洲電腦爭霸戰-創造全球競賽新規則》。台北:時報出版社。
Department of Statistics. 1994. Singapore Investment Abroad 1990-1993. Singapore.
Doryan, Eduardo A. 1993. “An Institutional Perspective of Competitiveness and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Polici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 27(2), June, pp.451-458.
Embassy of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98. Singapore Investment Climate Report. Singapore.
Hirschman, Albert O. 1958. The Strateg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Kim, L. 2000. “Strategy of Development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in a Developing Country,” Research Polic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Kolter, P., S. Jatusripitak, and S. Maesincee. 1997. The Marketing of Nations. New York: Free Press.
Lim, Linda Y.C. 1991.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nd Industrialisation in Malaysia, Singapore, Taiwan and Thailand. Paris: OECD.
. 1995. “Asean: New Modes of Economic Cooperation.” In David Wurfel and Bruce Burton (eds.), Southeast Asia in the New Word Order: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a Dynamic Region (New York: St. Maritin’s Press), pp. 985-987.
Murray, Geoffrey & Audrey Perera. 1996. Singapore: The Global City State.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Natarajan, S. & Juay Miang Tan. 1992. The Impact of MNC Investments in Malaysia, Singapore and Thailand. Singapore: ASEAN Economic Research Unit, Institute of Southeast Asian Studies.
Ng, Maureen, eds. 1982. Highlights of Singapore’s Economic Development Plan for the Eighties. Singapore: The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stitute of Singapore, MTI.
Ozawa, Terutomo. 1979.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dustrial Structure: New Theoretical Implications from the Japanese Experience.” Oxford Economic Papers, 31(1), March pp. 72-92.
Patrick, H., ed., 1986. Japan’ s High Technology Industries: Lessons and Limitation of Industrial Policy.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Perry, Martin, Lily Kong and Brenda Yeoh. 1997. Singapore: A Development City State.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Porter, Michael. 1990. “Determinants of 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In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Nation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pp. 156-180.
. 1998. On Competition. Cambridge, Mass.: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Rodan, Garry. 1986.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ingapore Industrialisation: State Policy and International Capital Investment. Singapore: Murdoch University.
Rodan, Garry. 1989.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Singapore’s Industrialization: National State and International Capital. London: Macmillan Press.
Root, Franklin and Ahmed A. Ahmed. 1979. “Empirical Determinants of Manufacturing Direct Foreign Investment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 27(4), July, pp.163-198.
Rothwell, R. and W. Zegveld. 1981. Industrial Innovation and Public Policy. Preparing for the 1980s and the 1990s. Frances Pinter.
von Alten, Florian. 1995. The Role of Government in Singapore Economy. Frankfurt and New York: P. Lang.
Wallerstein, Emmanuel. 1979. The Capitalist World-Econom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Yoffie, David . 1990.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Competition: Cases and Notes in Strategy and Management. New York: McGraw-Hill Publication Co.
相關網站
http://www02.imd.ch/,瑞士洛桑管理學院。
http://www.mti.gov.sg,新加坡貿工局。
http://www.idic.gov.tw,台灣經濟部投資業務處。
http://moeaitc.tier.org.tw,台灣經濟部貿易調查委員會。
http://www.trade.gov.tw/regulation/rela,台灣經濟部國際貿易局。
http://sear.cier.edu.tw/,中華經濟研究院。
http://www.cedi.cepd.gov.tw/,行政院經建會。
http://www.nsc.gov.tw/,行政院國科會。
http://www.tier.org.tw/,台灣經濟研究院。
http://www.sicencepark.com.sg,新加坡科學園區。
http://www.sedb.com.cn/edbcorp/sg/zh_cn/index.html,新加坡經濟發展局。
http://www.nstb.gov.tw,新加坡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
http://www.sciencepark.com.sg,新加坡科學園區。
http://www.sedb.com.cn/edbcorp/sg/zh_cn/index.html,新加坡統計局。
報紙
經濟日報。
香港明報。
新加坡聯合早報。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