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59)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7 05:5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徐豐政
研究生(外文):Feng-Jeng Shiu
論文名稱:公司治理下集團與非集團企業董事會結構、委員會組成對公司績效影響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Effect of Board Structure ,Committee Composition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Evidence from Group and Non-Group Companies
指導教授:黃國誠黃國誠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uo-cheng Hu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銘傳大學
系所名稱:財務金融學系碩士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財務金融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62
中文關鍵詞:附屬委員會董事會公司治理集團企業
外文關鍵詞:Subordinating committeeBoard of DirectorsCorporate governanceGroup compan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29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研究首先探討集團與非集團企業公司治理內容的差異,其次再分析公司治理下,董事會結構與運作是否影響公司價值與營運績效,並檢驗董事會下轄的審計委員會設置與否、委員會結構與運作,探討其對公司價值與營運績效的影響。最後檢驗審計委員會設置前後對財報品質之影響以及設置薪酬委員會對董監分紅比例之影響研究期間為民國95年至100年。實證結果發現,集團企業與非集團企業公司治理內容有所差異。董事年資與董事會開會次數對公司價值有顯著負向影響,獨立董事比例與董事平均出席率對營運績效有顯著正向影響。而在審計委員會設置與薪酬委員會設置之後,公司財報修正次數和公司董監分紅比例皆有明顯下降。
This paper first examines if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is different between the group and non-group companies. Secondly, among the behaviors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I analyze the effects of board structure and subordinating committees of audit and compensation on corporate value and operating performa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board composition associates with the operating performance significantly. The directors’ experience and number of meetings have negative effect on corporate value, but directors’ independence and attendance rate have positive effect on corporate performance. Besides, after establishing the audit committee and compensation committee, the quality of financial reporting and the rationality of directors’ bonus also improve significantly.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流程 5
第貳章 文獻回顧 6
第一節 集團企業的公司治理相關文獻 6
第二節 董事會與公司績效相關文獻 10
第三節 董事會之下轄獨立委員會的功能 16
第參章 研究設計 2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3
第二節 研究假說 24
第三節 變數定義與衡量方法 27
第四節 研究與檢定方法 31
第肆章 實證結果與分析 33
第一節 資料來源 34
第二節 樣本資料敘述統計 35
第三節 董事會結構與運作對公司價值與績效之實證 39
第四節 審計委員會結構與運作對公司價值與績效之實證 41
第五節 審計委員會設置前後對公司價值與績效之實證 43
第六節 審計委員會設置前後財報品質之實證 44
第七節 薪酬委員會設置前後董監分紅比例之實證 47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47
第一節 結論 47
第二節 建議 49
參考文獻 51












圖目錄
圖1-1 研究流程 5
圖3-1 研究架構圖 24





























表目錄
表2-1集團企業的公司治理之相關文獻整理 9
表2-2董事會與公司績效之相關文獻整理 14
表2-3下轄獨立委員會之相關文獻整理 21
表2-4台積電委員會設置前後公司價值、股價與績效 23
表3-1董事會與委員會變數對公司價值與營運績效之預期影響 30
表4-1 樣本控制型態 36
表4-2 樣本變數敘述統計 36
表4-3 各年度委員會樣本分布 38
表4-4董事會結構與運作對公司價值的影響分析 39
表4-5董事會結構與運作對營運績效的影響分析 40
表4-6審計委員會獨立董事數量統計 41
表4-7審計委員會結構與運作對公司價值的影響分析 42
表4-8審計委員會結構與運作對營運績效的影響分析 42
表4-9審計委員會設置前後對公司價值與營運績效的差異檢定 43
表4-10實施審計委員會和維持監察人制度之財報品質比較 44
表4-11審計委員會實施前後之財報修正次數 46
表4-12薪酬委員會設置前後對董監分紅比例的差異檢定 47
中文部分
1.王詩婷 (2010),「審計委員會品質與財務危機之關聯性」,碩士
論文,元智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
2.李奕萱 (2010),「審計委員會與財務報表品質之關聯性」,碩士
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
3.林育純(2007),「公司治理對台商投資大陸之影響-以家族與非家
族企業為區分」,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4.林君盈 (2009),「家族企業的公司治理特性與投資決策效率:以
台灣上市公司為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
5.林萱霈 (2009),「我國家族企業、公司治理與企業價值之關聯
性研究」,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會計研究所。
6.林芳如 (2010),「股權結構、董事會規模與董事會組成對公司
績效之影響」,碩士論文,長榮大學企業管理學研究所。
7.林萱茹 (2011),「審計委員會對公司價值之影響–資訊透明度
之角色」,碩士論文,東海大學會計學研究所。
8.洪淑玲 (2006),「集團企業董事網絡連結關係對經營績效之影
響」,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專班。
9.徐明億 (2009),「從代理問題觀點看家族企業的投資決策效
率:以台灣上市公司為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財務金融
研究所。
10.黃碧慧 (2010),「審計與薪酬委員會成員重疊與CEO誘因薪酬:
對公司績效與盈餘管理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會計學研究所。
11.楊豐銘 (2010),「董事會議出席率之影響因素與公司績效之研
究」,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會計與財務金融碩士學位學程。












英文部分
1. Adams,R.B. amd H.Mehran (2008) , Corporate Performance, Board
Structure, and Their Determinants in the Banking Industry, FRB of
New York Staff Report No. 330 .

2. Bartholomeusz,S. and G.A. Tanewski (200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amily Firms and Corporate Governance ,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 44(2), pp. 245–267.

3. Black,B. and W.Kim (2011) , The effect of board structure on firm
value: a multiple identification strategies approach using Korean
data.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twork .

4. Chiang,H.T. and M.C. Lin (2011) , Examining Board Composi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Th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Business and
Finance Research, Vol. 5, No. 3, pp. 15-27.

5. Dalton, D.R. and C.M.Dalton (2011) , Integration of Micro and
Macro Studies in Governance Research: CEO Duality, Board
Composition, and Financial Performance Journal of Management
Vol. 37, No. 2, pp. 404-411.

6. Greco,G.(2011) , Determinants of board and audit committee
meeting frequency Evidence from Italian companies. Managerial
Auditing Journal, Vol. 26 No. 3, pp. 208-229.

7. Ivan E.B and N.K. Chidambaran (2010), Board meetings,
committee structure, and firm value. 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
16, 533–553.

8. Klein,P., D.Shapiro and J.Young(2005), Corporate Governance,
FamilyOwnership and Firm Value: the Canadian evidence. Corporate
Governance: An International ReviewVolume 13, Issue 6, pages
769–784.

9.Li ,H. and Y. Qian (2011) , Outside CEO directors on compensation
committees: whose side are they on? Review of Accounting and
Finance, Vol. 10, No. 2, pp. 110-133.

10.Linck, J. , J. Netter and T.Yang , (2008), The determinants of
board structur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87, 308–328.

11. Morck,R. and B. Yeung (2003), Agency Problems in Large
Family Business Groups.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Volume 27, Issue 4, pages 367–382.

12. Khalil,S. and A. Safeieddine (2011), Board Capital, Board
members incentives, and firm performance: Evidence from firms
having dual class share structures. Social Science Research Nework.

13. Shah,S.Z.A., S.A. Butt and M.M.Saeed (2010) , Ownership
structure and performance of firms: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an
emerging market. African Journal of Business Management ,
Vol. 5(2), pp. 515-523.

14. Vafeas, N., (1999), Board meeting frequency and firm
performa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53, 113–14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