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08)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2 22:3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明偉
研究生(外文):Chang, Ming-woei
論文名稱:數罪併罰中有期徒刑之執行
論文名稱(外文):The Execution of Punishment of Combined Crimes
指導教授:王兆鵬王兆鵬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Jaw-Perng W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學研究所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9
中文關鍵詞:數罪併罰實質競合事後併罰執行完畢整體數罪併罰之應執行刑部分數罪併罰之應執行刑執行指揮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152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9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關於數罪併罰中有期徒刑之執行,本文第一章提出具體的案例事實,並說明本文的問題意識、研究動機、研究範圍及論文架構,以期讀者對本文有初步印象。第二章則針對第一章所提出之二大命題,就我國現行之法令規定、實務概況(包含實務見解與具體刑事執行實務概況)及學說概況等加以介紹,祈使讀者能對前述問題於我國之發展與現況有更進一步的瞭解;並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指出前述之爭議所在 。
在確認本文的問題意識與爭議所在,並了解我國實務與學說對於前述二大命題之態度後,從第三章開始,本文即開始分析說明前述問題。由前揭所舉之案例可知,不論問題一或問題二,均以數罪併罰為基礎。而併罰之數罪於執行上,是否必然「有如單一犯罪之宣告刑」?此一疑問的解答,除將影響執行完畢之判斷外,亦將對乙罪得否易科罰金此一問題 ,產生決定性之影響。簡單來說,如果認為應執行刑於執行上,必然有如單一犯罪之宣告刑,因各罪之宣告刑於執行上不具有獨立的地位,尚不得獨立作為判斷執行完畢之基礎,故唯有在應執行刑已執行完畢時,始可認為併罰數罪已執行完畢;以此為前提,由於在甲乙二罪併罰的情形中,應執行刑必然超過六個月,無易科罰金之可能,因此會出現如釋字第一四四號解釋之認知(乙罪不生易科罰金之問題)。反之,如果不認為應執行刑必然如同單一犯罪之宣告刑,於數罪併罰中,即無理由主張:唯於應執行刑執行完畢時,始生執行完畢之效力;在此前提下,除必須承認甲罪已執行完畢外(丙罪為累犯),關於乙罪得否易科罰金,即不應一概以「應執行刑超過六個月」為理由,予以否定。也就是說,在承認甲罪已執行完畢的基礎上,應執行刑之執行,乃屬重新開啟的執行程序;甲罪之執行程序與其後應執行刑之執行程序,應各自具有獨立性 。以本文所舉的案例一為例,本文認為:就事實上存在甲罪宣告刑與應執行刑二個執行程序而論,應以後說較為合理 。
承接以上的說明,本文於第三章之開端,即先就競合問題之發生(基礎)略作介紹。由於刑法分則之條文,於本質上乃針對「行為人單次實現犯罪構成要件」所為法律效果之規定 ,因此於「行為人多次實現犯罪構成要件」時,除非立法上採累計處罰(累罰)之方式 ,否則究應如何適用法律效果,因無法自刑法分則之規定得出,即成為問題。沿革上 認為:累罰對於犯罪行為人而言,乃屬過苛之處罰方式,因此於法制上各立法例亦曾提出各種不同之規範方式,以避免累罰效應出現。此等以處理「行為人多次實現犯罪構成要件之法律效果」為核心之問題,即稱為「競合問題」。
於立法例上針對競合問題曾提出「單一刑原則 」與「區分原則 」作為處理之依據 ,本文除對此加以說明外,亦針對德、日等國之立法情形加以介紹、說明,並比較我國刑法關於競合問題之立法與各國立法例之差異。在經過比較之後,本文發現德國刑法上所謂的「實質競合」,於內涵與範圍上,與我國刑法第五十條所謂的狹義數罪併罰有所不同,因此本文並不以「實質競合」此一名詞稱呼我國刑法第五十條之規定,而仍以「數罪併罰」之名稱之,以為概念上之區別。
對於「行為人多次實現犯罪構成要件」之狀態,為了避免累罰效應,對於數罪併罰採取獨立於各犯罪宣告刑之處罰方式,在我國,即為刑法第五十一條「應執行刑」之決定。然而應執行刑的出現,究竟將對併罰的數罪,產生何種影響?因競合問題本質上具有程序法上之特性,無法單純自實體法的規定得到解答。而程序因素對於數罪併罰所產生最大的影響,即為「事後併罰(又稱為事後競合)」的形成。在此基礎上,本文接下來即針對事後併罰現象進行討論。
由於犯罪事實之認定,乃刑事法院之權限;因此,關於行為人於何時犯何罪,唯有依照已確定之有罪判決,始有可能正確認定。此外,行為人所犯之數罪間,是否符合刑法第五十條之規定,只有在所有的有罪判決均告確定後,才有正確判斷的可能。以本文所舉之案例而言,甲罪與乙罪是否該當刑法第五十條之規定,並無法於乙罪判決確定前得到確認 。因此,雖法律明文以裁判確定前犯數罪為併罰的要件,亦不難想像於先確定之案件(如甲罪)裁判確定後,甚至執行完畢後,始事後形成數罪併罰之情形。基於以上說明,關於數罪併罰之範圍,實無法於某一案件裁判確定時,即可正確無誤地認定;也就是說,數罪併罰之範圍,有可能於先確定之案件裁判確定後(甚至執行完畢後),繼續擴張。在這種情形下,數罪併罰之法律效果(應執行刑),本身具有高度不確定之特性。而在此種特性下,刑事執行之進行,即不可避免地出現:「甲罪與乙罪之應執行刑」「分階段執行」之現象 。所以本文認為:應執行刑之整體刑內涵,本質上即不應包括「有如單一犯罪之宣告刑」之「執行上整體性」在內。
在處理完前述因併罰規定而引起的實務疑義之後,接下來本文回到「乙罪得否易科罰金 」之問題上,進行討論。首先,由於釋字第三六六號解釋之作成,引發不少學者本於德國法制上實質競合之規定,對其提出質疑與批評,因此本文將以第四章之論述為基礎,回應此等學者間之批評,並基於我國刑法數罪併罰與外國刑法實質競合立法上之差異,提出本文支持釋字第三六六號解釋之理由。
本文於第四章中,除簡單說明易科罰金制度的目的與本質外,亦針對得否易科罰金之疑義,提出判斷標準。也就是說,本文除肯定釋字第三六六號解釋之主張外,更進一步指出釋字第一四四號解釋本身所存在之盲點;本文發現,釋字第一四四號解釋之主張:「數罪併罰中之一罪,依刑法規定得易科罰金,若因與不得易科之他罪併合處罰結果而不得易科罰金。」只有在「不得易科之他罪刑」尚未「執行期滿」前,方為合理;舉例來說,設若被告所犯之子、丑二罪符合數罪併罰規定,其中子罪判處有期徒刑一年,而丑罪為得易科罰金之罪,判處有期徒刑三月,法院就子丑二罪定應執行刑為一年二月。不論是否為接續執行,由於在子罪執行期滿前,被告均必須在監服刑,因此,尚無討論得否易科罰金之必要。然若子罪已執行期滿(特別在問題一之情形中),因此時欠缺被告在監服刑之必然性,乙罪或丑罪得否易科罰金,仍應有另行判斷之必要 。
前述的說明,在我國刑法第四十一條未明文限制易科罰金適用範圍之法制下,固可成立;惟就罪刑法定主義而言,是否可以法律明定之方式,使得案例中的乙罪,不得易科罰金 ?因此部份涉及人民自由權之限制,尚無法單純以刑法的觀點加以說明。對於此一疑問,唯有自憲法的觀點切入,始有正確理解的可能。因此本文於第六章中,即以憲法上基本權保障之觀點為中心,分別自解釋論與立法論的觀點出發,檢討刑事執行上有關易科罰金適用的問題。
鑒於憲法乃現代法治國法秩序的最高規範,因此本文於第六章一開始即以憲法與刑法的關係,作為說明憲法與刑事法體系關聯之出發點。此外,本文亦針對刑罰(自由刑)制度與沿革,作一概括性之介紹與說明。由於罪刑法定主義為刑事司法解釋論之最高指導原則,在我國現行法制的架構下,釋字第一四四號解釋在限制易科罰金適用的方面,因缺乏實證法依據而有違罪刑法定主義之要求;就刑事司法解釋的角度而言,釋字第三六六號解釋所持的觀點,應屬正確。
雖然自罪刑法定主義的觀點,可認國家機關得透過刑事立法的方式,「限制」人民的基本權利,然而就刑事立法的角度來說,應如何限制人民的基本權,則為憲法上基本權利保障論所關注的課題。因此,本文接下來所討論的部分,即為憲法上人民基本權利保障與刑事執行的關聯。由於刑罰之執行,本質上屬於具有阻卻違法事由的構成要件該當行為(剝奪自由權或財產權),因此實證法上有關執行程序的規定,即成為阻卻違法的依據,其內容必須符合實質正當的要求。就人身自由的保障而言,司法院大法官曾於釋字第五四四號等解釋中,明確宣示限制人民自由的規定,除應符合罪刑法定主義之要求外,其規定的內容更應符合比例原則。從這個角度出發,釋字第一四四號解釋之內容,除在執行方法上有違罪刑法定主義的要求外,就刑事執行的目的而言,亦有違最小侵害原則的要求。
此外,平等條款亦為憲法保障基本人權之重要依據,雖然學說上認為平等權並無法單獨成為基本權侵害之客體,惟其卻可與其他的基本權(如自由權、工作權等)結合成為違憲審查之標的 。一般來說,平等原則的內涵為「禁止不合理的差別待遇」,然而此種抽象的內涵,仍須透過比例原則的檢驗,始可判斷是否為「不合理」的差別待遇。就基本權的防禦功能而言,其內涵主要為對抗來自國家機關(不論為行政部門、立法部門或司法部門)的侵害(不合理的差別待遇);而在與自由權結合的情形中,平等權即在對抗「不合理地以差別待遇的方式限制自由權」。在此基礎上,關於是否可以法律明定之方式,限制案例中乙罪易科罰金?即可得到解答。本文認為,由於被告無法掌握訴訟程序進行之快慢及確定判決之內容,故就被告而言,所有具有犯罪嫌疑的行為,是否全部將被追訴?是否全部均為有罪的行為?其所犯的數罪是否存在併罰關係?如屬數罪併罰,究竟於何時併罰?此等問題,均無從預先得知。縱然出現甲乙二罪於事後始形成併罰關係的情形,亦屬不可歸責於被告之事由。既然實際上於乙罪先判決確定時,仍有易科罰金規定適用之空間,以該不可歸責於受刑人之事由(判決確定之先後)作為差別待遇之基礎 ,實難認其差別待遇為「適當」、「必要」而具有「合理性」。換言之,由於數罪併罰之範圍,在無法預測訴訟程序進行快慢的前提下,具有高度的不確定性 ,因此,本文認為:在我國刑法的規範架構下,即便係立法機關,在平等條款的拘束下,亦不得透過制定法律的形式,概括地規定乙罪不得易科罰金。
在第六章中,本文乃大致介紹累犯制度的基本思考 ,並分析於不同的併罰類型中,各種可能形成累犯之再犯類型。在認識各種可能形成累犯之再犯類型後,由於刑法分則的規定係以單一犯罪為科刑的基礎,因此本文乃以實質一罪「宣告刑」的執行程序為基礎,探討「執行完畢」一詞所應具有之內涵意義。
相較於刑事偵審程序為「抽象的實現國家刑罰權」之程序,刑事執行程序則為「具體的實現國家刑罰權」之程序。本文認為:所謂「執行完畢」本質上係以執行指揮書上所載之刑期「執行期滿」為判斷依據,具有表徵「國家刑罰權(犯罪法律效果)已具體實現」之效力;本質上乃一「事實狀態」,而非以意思表示為基礎之公法上行為;至於成立該犯罪之事實並不因此而消除。進一步來說,由於刑事執行程序之進行,具有具體實現國家刑罰權的效力,因此本於一事不再理之法理,一但可評價為執行完畢,國家機關即不得本於同一執行指揮書,再次對同一受刑人開啟刑事執行程序;此種事實狀態,即為執行完畢所具有的內涵意義。而以此種認知為基礎,亦不難了解「應執行刑執行完畢」具有實現併罰數罪法律效果的效力,國家機關亦不得本於同一「應執行刑」裁判,再次對同一受刑人開啟刑事執行程序。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說,倘若如實務見解所云:「如於定執行刑之前,因有一部分犯罪先確定,形式上予以執行,仍應依刑法規定定其應執行之刑,俟檢察官指揮執行應執行刑時,再就形式上已執行部分予以折抵,不能謂先確定之罪已執行完畢 。」則在數罪併罰範圍具有高度不確定性之前提下,即無法確定何時始為「執行完畢」 。既然在數罪併罰的執行上,不可避免地將出現「多次執行程序」,在此前提下,自然也就會「相應地」出現多次「執行期滿」的事實狀態。因此,本文反對實務上此種以「應執行刑執行完畢」為數罪併罰執行完畢之判斷標準。
由於是否執行期滿係以發動該次執行程序之執行指揮書為判斷依據,因此一但所進行之刑事執行,已該當「執行期滿」之狀態,即應賦予執行完畢之評價。換言之,本文認為:在數罪併罰中,一但出現執行指揮書已執行期滿之事實狀態,即應評價為執行完畢。從而,回應本文所指出之第二命題,本文認為:於刑法第四十七條未明文限定「前犯受有期徒刑執行完畢」究竟係指「實質一罪宣告刑」、「部分數罪併罰之應執行刑」或「整體數罪併罰之應執行刑」之前提下,不論所受有期徒刑之執行該當「實質一罪宣告刑」、「部分數罪併罰之應執行刑」或「整體數罪併罰之應執行刑」,只要於執行過程中該執行依據係合法、有效的存在 ,均可將之評價為「執行完畢」。以本文所舉的案例而言,如果採取這樣的判斷標準,不論事後數罪併罰的範圍如何擴大,均不致影響丙罪的累犯判斷;不但符合法安定性的要求,也符合累犯制度之本旨。
藉由以上各章的討論,對於本文於第一章與第二章中所提出的疑問,應可得到較為明確的解答。因此本章即以前述的論述為依據,提出本文對上開實務疑問的觀點,並以此作為本篇論文的結論。
數罪併罰中有期徒刑之執行
目次
第一章 緒論---------------------------------------------------------------------------------001
第一節 問題意識與研究目的---------------------------------------------------------001
第一款 問題之提出------------------------------------------------------------------001
第二款 數罪併罰之易科罰金------------------------------------------------------002
第三款 數罪併罰與累犯判斷------------------------------------005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範圍---------------------------------------------------------008
第三節 論文架構------------------------------------------------------------------------011
第二章 數罪併罰之易科罰金與執行完畢---------------------------------------------013
第一節 數罪併罰之執行類型---------------------------------------------------------013
第一款 宣告刑之執行類型---------------------------------------------------------014
第二款 應執行刑之執行類型------------------------------------------------------014
第二節 數罪併罰之易科罰金---------------------------------------------------------015
第一款 數個得易科罰金之犯罪併罰---------------------------------------------016
第二款 得易科罰金之犯罪與不得易科罰金之犯罪併罰---------------------018
第三節 數罪併罰(有期徒刑)執行實務之觀察---------------------------------019
第一款 數罪併罰接續執行---------------------------------------------------------019
第一目 依確定之應執行刑裁定開始執行--------------------------------------019
第二目 先執行得易科罰金之罪------------------------------------------------019
第三目 先執行不得易科罰金之罪---------------------------------------------020
第二款 數罪併罰非接續執行------------------------------------------------------020
第一目 先執行得易科罰金之罪------------------------------------------------021
第二目 先執行不得易科罰金之罪---------------------------------------------022
第三款 小結---------------------------------------------------------------------------022
第四節 數罪併罰之執行完畢---------------------------------------------------------022
第一款 累犯誤判之型態及其救濟------------------------------------------------023
第二款 以應執行刑為依據---------------------------------------------------------025
第三款 以宣告刑為依據------------------------------------------------------------026
第五節 實務見解之疑義---------------------------------------------------------------027
第一款 得否易科罰金之判斷基準------------------------------------------------027
第二款 已否執行完畢之判斷基準------------------------------------------------028
第三章 裁判確定前犯數罪之併合處罰------------------------------------------------031
第一節 複數犯罪之處罰---------------------------------------------------------------032
第一款 競合論之規範目的---------------------------------------------------------033
第二款 競合論之體系---------------------------------------------------------------035
第三款 競合論之內涵與定位------------------------------------------------------036
第二節 競合問題之處理原則---------------------------------------------------------038
第一款 單一刑罰原則(統一處罰主義)---------------------------------------039
第二款 區分原則(分離論罪主義)---------------------------------------------041
第三節 實質競合之限制與內涵------------------------------------------------------042
第一款 範圍的限制------------------------------------------------------------------043
第二款 以「裁判同時性」為內涵之實質競合---------------------------------044
第三款 裁判同時性之探討---------------------------------------------------------047
第四節 我國刑法規定之數罪併罰---------------------------------------------------049
第一款 法制沿革---------------------------------------------------------------------049
第二款 規範目的探討---------------------------------------------------------------050
第三款 對於我國實務與罪數論之批評------------------------------------------051
第四款 牽連犯與連續犯之法律效果---------------------------------------------054
第五款 數罪併罰之範圍------------------------------------------------------------056
第五節 事後併罰------------------------------------------------------------------------056
第一款 事後併罰之法律效果------------------------------------------------------057
第二款 未限制事後併罰之立法例------------------------------------------------058
第三款 限制事後併罰之立法例---------------------------------------------------061
第四款 事後併罰限制之檢討------------------------------------------------------063
第五款 我國刑法規定之事後併罰------------------------------------------------064
第六節 數罪併罰之法律效果------------------------------------------------------------066
第一款 應執行刑之內涵------------------------------------------------------------066
第二款 事後併罰之應執行刑------------------------------------------------------067
第三款 應執行刑整體性之探討---------------------------------------------------068
第四款 應執行刑具高度不確定性------------------------------------------------071
第四章 數罪併罰之易科罰金------------------------------------------------------------074
第一節 短期自由刑易科罰金---------------------------------------------------------074
第一款 易科罰金之規範目的------------------------------------------------------074
第二款 對現行執行實務之批評---------------------------------------------------075
第三款 刑罰執行困難之認定------------------------------------------------------076
第四款 易科罰金之時期------------------------------------------------------------077
第二節 易科罰金之法律性質---------------------------------------------------------079
第一款 易科罰金之定位------------------------------------------------------------079
第二款 程序救濟權 ---------------------------------------------------------------080
第三節 釋字第三六六號解釋所引發之批評---------------------------------------082
第一款 本於執行實務的批評------------------------------------------------------083
第二款 本於實質競合「應執行刑整體性」的批評---------------------------085
第三款 本於刑法第四十一條限制規定的批評---------------------------------087
第四款 本於刑事政策的批評------------------------------------------------------088
第五款 本文的回應------------------------------------------------------------------089
第一目 釋字第三六六號解釋的不同意見書---------------------------------089
第二目 刑事政策------------------------------------------------------------------090
第四節 易科罰金規定適用於數罪併罰案件之疑義------------------------------091
第一款 應執行刑整體性之內涵---------------------------------------------------091
第二款 單一性限制條款的拘束---------------------------------------------------094
第三款 得易科罰金與不得易科罰金犯罪併罰之易科罰金------------------096
第五章 憲法觀點之有期徒刑執行------------------------------------------------------099
第一節 憲法秩序下之刑事法---------------------------------------------------------099
第一款 憲法與刑法之關聯---------------------------------------------------------099
第二款 罪刑法定主義---------------------------------------------------------------100
第三款 法律保留原則---------------------------------------------------------------102
第二節 刑罰之最後手段原則---------------------------------------------------------103
第一款 刑法之節制原則------------------------------------------------------------103
第二款 自由刑之最後手段原則---------------------------------------------------104
第三款 我國法制應有的實踐------------------------------------------------------105
第四款 小結---------------------------------------------------------------------------106
第三節 基本權之憲法保障------------------------------------------------------------106
第一款 基本權的防禦權功能------------------------------------------------------107
第二款 人身自由之保障------------------------------------------------------------108
第三款 平等條款之保障------------------------------------------------------------109
第四節 釋字第一四四號解釋之檢討------------------------------------------------111
第一款 解釋焦點---------------------------------------------------------------------111
第二款 非接續執行中易科罰金之實然面---------------------------------------112
第三款 限制人身自由之檢討------------------------------------------------------114
第四款 平等原則之檢討------------------------------------------------------------116
第五節 數罪併罰之易科罰金---------------------------------------------------------121
第一款 非接續執行之易科罰金---------------------------------------------------121
第二款 接續執行之易科罰金------------------------------------------------------122
第三款 小結---------------------------------------------------------------------------123
第六節 外國法制的回顧---------------------------------------------------------------124
第六章 數罪併罰之執行完畢與累犯判斷---------------------------------------------128
第一節 累犯制度------------------------------------------------------------------------128
第一款 制度之源起與目的---------------------------------------------------------128
第二款 加重處罰之基礎------------------------------------------------------------128
第二節 累犯制度之立法例----------------------------------------129
第三節 應執行刑執行完畢前之再犯型態----------------------------130
第一款 再犯時點----------------------------------------------130
第二款 接續執行中再犯------------------------------------------------------------131
第三款 非接續執行之再犯---------------------------------------------------------132
第四款 小結---------------------------------------------------------------------------132
第四節 有期徒刑執行完畢------------------------------------------------------------132
第一款 執行完畢之意義------------------------------------------------------------132
第二款 數罪併罰與累犯------------------------------------------------------------137
第三款 以個別宣告刑為執行完畢之判斷依據---------------------------------138
第七章 結論---------------------------------------------------------------------------------141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教科書及專著
周冶平,「刑法總論」,三民書局,1968年11月版。
謝兆吉、刁榮華合著,「刑法學說與案例研究」,漢林出版社,1976年10月。
韓忠謨,「刑法原理」,1972年4月增訂第15版。
林紀東,「監獄學」,三民書局,1977年版。
林山田:刑罰學,一九八三年八月二版,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
郭君勳,「案例刑法總論」,三民書局,1988年11月修訂版。
楊大器著,「刑法總則釋論」,大中國圖書公司,1992年3月18版。
許慶雄,「憲法入門」,月旦出版社,1992年9月。
蔡墩銘,刑法總論,三民書局,1990年1月修訂7版。
許宗力,法與國家權力,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增訂2版。
陳新民,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下),三民書局,1990年1月。
蔡震榮,由法律保留來探討立法和行政權的界限,行政法理論與基本人權之保障,作者自刊,1993年。
蔡墩銘,「中國刑法精義」,漢林出版社,1990年3月6版。
蔡墩銘,「刑法總則爭議問題研究」,五南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1年。
陳志龍,「人性尊嚴與刑法體系入門」,作者自刊,1992年。
黃榮堅,刑法問題與利益思考,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6月。
台灣高等法院檢察署,「刑罰執行手冊」,1996年4月增訂。
張甘妹,「刑事政策」,三民書局,1997年版。
林山田,「刑法通論下冊」,三民書局,1998年2月增訂6版。
楊建華,「刑法總則之比較與檢討」,三民書局,1998年3月3版。
黃東熊,「刑法概要」,三民書局,1998年8月。
柯慶賢,「刑法專題研究」,三民書局,1999年9月增修3版。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書局,1999年6月增訂5版。
蘇俊雄,「刑法總論III」,作者自刊,2000年4月。
劉金林,「海峽兩岸刑罰執行制度之比較研究」,作者自刊,2000年8月。
蔡墩銘,「刑法總論」,三民書局,2000年10月修訂4版。
柯耀程,「刑法競合論」,元照出版公司,2000年12月。
陳忠林,「義大利刑法綱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年10月。
于志剛主編,「刑罰制度適用中的疑難問題研究」,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
期刊論文
林紀東,憲法與刑法,憲政思潮第29期,1975年1月。
金欽公,刑法第四十一條之研究,司法週刊第532期。
陳樸生,刑法第四十一條至第四十六條之研究意見,刑法總則研究修正資料彙編,司法行政部,1975年12月。
甘添貴,罪數理論之研究(一),軍法專刊第38卷第10期。
台大法學基金會1991年1月5日舉辦,「刑法上競合關係」座談會,台大法學論叢第20卷第2期。
蘇俊雄,自由刑理論與刑法改革的比較研究,台大法學論叢第23卷第1期。
法治斌,司法審查中之平等權:建構雙重基準之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第6卷第1期,1996年1月。
何建志,憲法上平等條款與違憲審查--由空洞概念到價值權衡,判解研究彙編(五), 2001年1月。
蔡宗珍,人性尊嚴之保障作為憲法基本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45期,頁101,1999年2月。
陳煥生,軍法審判終審應規最高法院掌理,刑事法雜誌第35卷第1期,1991年2月。
蘇俊雄,競合理論之探討,法令月刊第49卷第2期。
林山田,論併合處罰之易科罰金,刑事法雜誌,第39卷第1期,1995年2月。
林山田,競合論概說與行為單數,政大法學評論第39期。
劉幸義,罪刑法定原則的理論與實務批判,刑事法雜誌第38卷第5期,1994年10月。
許宗力,基本權的功能與司法審查,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第6卷第1期,1996年1月。
李建良,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9卷第1期,1997年3月。
林煒民,刑罰行為之質與量----主論「行為單數」,兼論「吸收」,刑事法雜誌第40卷第2期,1996年4月。
柯耀程,競合論之回顧與前瞻,刑法七十年之回顧與展望紀念論文集(一),元照出版公司,2001年1月。
柯耀程,罪數論根源與發展之探索,月旦法學雜誌第75期,2001年8月。
甘添貴,數罪併罰之概念與根據,月旦法學雜誌第61期,2000年6月。
林山田,論刑法總則之改革,月旦法學雜誌第76期,2001年9月。
甘添貴,科刑一罪處斷刑之性質,月旦法學雜誌第56期,2000年1月。
甘添貴,狹義數罪併罰與執行刑之加重與併科,月旦法學雜誌第67期,2000年12月。
許宗力,從大法官解釋看平等原則與違憲審查,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專書(48),2000年8月。
楊秋合,從徒刑易科罰金之執行談司法改革,司法改革雜誌第34期,2001年8月。
朱敏賢,數罪併罰之易科罰金之研究----以釋字第三六六號為中心,刑事法雜誌第40卷第4期。
蘇俊雄,罰金刑的比較研究,刑事法雜誌第37卷第6期。
蕭文生譯,關於「刑罰執行留置受刑人書信是否侵害人民基本權利」之判決,西德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一),司法院秘書處,1992年5月。
外文
韓國判例研究院編,「判例刑事法典」,青林出版,1996年3月增補版。
譯著
蔡墩銘譯,德日刑法典,五南圖書出版,1993年12月。
(日)蘆部信喜著,李鴻禧譯,「憲法」,月旦出版社,1995年1月。
(德)Claus Roxin 著,吳麗琪譯,「德國刑事訴訟法」,三民書局1998年11月。
(法國)斯特法尼等著,羅結珍譯,「法國刑法總論精義」,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8年6月。
(日)野村稔著,全理其、何力譯,「刑法總論」,法律出版社,2001年3月。
(德)封李斯特(Dr. Franz v. List)著,(德)施密特(Dr. Eberhard Schmidt)修訂,徐久生譯,「德國刑法教科書」,法律出版社,2000年5月。
(德)漢斯‧海因里希‧耶塞克、托馬斯‧魏根特著,徐久生譯,「德國刑法教科書(總論)」,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年3月。
學位論文
李惠宗,從平等權拘束立法之原理論合理差別之基準,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88年7月。
鄭逸哲,納粹第三帝國刑法上類推適用之研究,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6月。
王乃彥,論人格尊嚴對國家刑罰權力實現過程的統制,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
鄭文中,刑事執行程序中之辯護----以自由刑之執行為中心,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7月。
許修豪:非人類動物的基本權利?----從黑猩猩談起,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7月。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蘇俊雄,競合理論之探討,法令月刊第49卷第2期。
2. 陳煥生,軍法審判終審應規最高法院掌理,刑事法雜誌第35卷第1期,1991年2月。
3. 蔡宗珍,人性尊嚴之保障作為憲法基本原則,月旦法學雜誌第45期,頁101,1999年2月。
4. 林紀東,憲法與刑法,憲政思潮第29期,1975年1月。
5. 薛立敏、辛炳隆,2001,「 全民健康保險的改革展望」,經濟前瞻,73期:95~101。
6. 鍾國彪,民90,「醫院門診合理量的探討」,全民健康保險雙月刊,3期。
7. 李玉春,民90,「全民健保醫院門診合理量政策之影響」,國家政策論壇,1卷3期:135~137。
8. 蘇喜、李敏禎、劉嘉玲,民87,「醫院看診等候滿意度之研究-以某醫學中心家庭醫學科為例」,醫療品質雜誌,創刊號:46-55。
9. 黃英忠、趙必孝,1991,產業內知覺之新工作比較在離職模式內的因果關係研究,管理評論,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
10. 黃國隆,1986,中學教師的組織承諾與專業承諾,國立政治大學學報,53:53-83.。
11. 林月珠,1994,織政治與組織發展:一個政治性觀點對中立性觀點的探索,東吳政治學報,3:1279-1313
12. 朱敏賢,數罪併罰之易科罰金之研究----以釋字第三六六號為中心,刑事法雜誌第40卷第4期。
13. 甘添貴,狹義數罪併罰與執行刑之加重與併科,月旦法學雜誌第67期,2000年12月。
14. 林山田,論刑法總則之改革,月旦法學雜誌第76期,2001年9月。
15. 甘添貴,數罪併罰之概念與根據,月旦法學雜誌第61期,200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