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明亮是台灣當今最出色的導演之一,但是他的成長背景、創作經驗、以 至於美學風格,又跟其他台灣導演截然不同。本論文即在研究蔡明亮的作 品及其風格。第一章「緒論」先簡述有關台灣導演的研究論述出版概況, 以說明本研究的價值。再進入研究目的與方法,解釋本論文對「作者論」 的運用及態度。第二章試圖透過蔡明亮本人對他在馬來西亞的成長經驗以 及來台求學的詳細描述,尋找和他作品之間的直接與間接關係。以及來到 台灣之後,除了在知識上大量涉獵影劇理論,充滿創作慾的心靈也得到表 現的機會。蔡明亮最早的影劇創作是在劇場和電影編劇這兩部份,而且有 一段時期是兩者同時並進的,關於這部份的探討是第三章的內容。第四章 要討論蔡明亮的電視時期。這時候的蔡明亮先是寫了一齣非常叫座的連續 劇《不了情》,而獲得導演單元劇《海角天涯》的機會;因為這部單元劇 ,蔡明亮得到文化界極高的評價;之後他更策畫了一系列「小市民的天空 」,並親自編導了當中四集。電視的編導經驗可以說是蔡明亮銜接劇場與 電影的一個重要過渡,無論是他所關注的主題與族群,或是他日漸簡約節 制的手法,都已在這時候見到端倪。不過電影部份才是本論文著力最深的 地方,蔡明亮的電影是台灣影壇九0年代最鮮明的代表。儘管到目前為止 他的電影導演作品只有三部,但這三部作品的重要性與開創性,卻舉足輕 重。所以本論文特別以各列章節的方式,以第五章討論《青少年哪吒》, 第六章討論《愛情萬歲》,第七章討論《河流》,按其先後,展開對蔡明 亮電影的逐步探討,並引用不同的重要論述加入分析和佐證,以期對電影 這項蔡明亮自認、也是公認對他而言最重要的創作,做出可資參考的研究 整理。在影片討論分析後,則是結論。對蔡明亮作品及風格做出暫時的定 位和評價,尤其是在台灣電影發展的脈絡中,他所做出的貢獻與代表的意 義,並檢討本論文的成果與侷限。其後是附錄的蔡明亮詳細訪談和重新訂 定的蔡明亮年表。由於發現許多報導或專書所列的蔡明亮年表多有捍挌, 經過和蔡明亮再三校對,才重定出這項年表,希望能提供一些可信的外緣 參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