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書
1、 王泰銓,公司法爭論問題,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八十六年。
2、 吳光明,證券交易法,三民書局,民國八十五年。
3、 林山田,經濟犯與經濟刑法,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法學叢書(十
八),民國七十三年九月出版。
4、 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冊),台大法學院圖書部,一九九七九月出
版。
5、 林東茂,危險犯與經濟刑法,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八十八年十月
初版二刷。
6、 陳志龍,法益與刑事立法,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六一),民國八
十二年二版。
7、廖大穎,證券市場與股份制度論,元照出版,民國八十八年。
8、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一),三民書局,民國八十四年。
9、劉連煜,公司控制與公司社會責任,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八十四
年。
10、賴英照,證券交易法逐條釋義---總則,實用稅務出版,民國七十三年。
11、賴英照,證券交易法逐條釋義----第二冊,實用稅務出版,民國七十四年。
12、羅怡德,證券交易法---禁止內部人交易,黎明文化事業出版,民國
八十年。
13、羅怡德,企業組織法論集,輔仁大學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民國八十
一年。
碩士論文
1、 王士佩,證券交易法上反詐欺條款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
所碩士論文,八十五年六月。
2、 林惠卿,借殼上市法律問題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九年。
3、 武永生,證券市場內線交易之研究----美國法為中心之法律與經濟分
析,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年。
4、 阮品嘉,公開收購前內線交易問題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五年。
5、 徐錫祥,內部人員交易歸入權行使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三年。
6、 易建明,美國﹑日本與我國「公開出價收購法制」之比較研究,國立
中興大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六年。
7、 施惠珍,經濟犯罪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
國六十四年七月。
8、 陳靜玲,以經濟分析的觀點論內線交易之規範,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
9、 陳盈錦,公司利益輸送刑事法律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七年。
10、陳國華,董事忠實義務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六年。
11、郭傳賢,內線交易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
國七十九年。
12、張芬芬,證券法上內部人交易之民事責任,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四年。
13、葉家君,證帣交易法上內線交易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六年。
14、管高岳,現在經濟犯罪之界線及防治對策,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
所博士論文,民國八十四年六月。
期刊論文
1、 王志誠,企業併購法制之基礎構造,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四期,民國九十年四月。
2、 余雪明,內部人交易管理的比較研究(上),證券暨期貨管理,十六卷五期。民八十七年五月。
3、 余雪明,內部人交易管理的比較研究(下),證券暨期貨管理,民國八十七年六月。
4、 江豐勢,內線交易之探討,今日會計,第八十四期,民國九十年九月。
5、 吳克昌,我國與美日兩國關於規範內線交易立法探討,證交資料,民國八十六年二月。
6、 吳克昌,新加坡對內線交易的規範,證交資料,民國八十五年十二
月。
7、 吳克昌,集中交易市場不法炒作暨內線交易案件查核業務之探討,證
交資料,民國八十五年四月。
8、 吳克昌,香港對內線交易之規範,證交資料,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9、 吳光明,德國法上內線交易規則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學報,第五卷一期,民國八十三年十月。
10、 林國全,證券交易法第一五七條之一內部人交易禁止規定之探討,
政大法學 評論,民國八十一年六月。
11、林國全,日本證券交易法第一九0條之二----內部人交易之禁止
(上),證券管理,第七卷第八期。
12、林國全,日本證券交易法第一九0條之二----內部人交易之禁止
(下),證券管理,第七卷第九期。
13、林麗香,禁止內部人交易之修法方向,月旦法學,第三十九期,民國
八十七年八月。
14、林君,公司內部人從事股票炒作之限制,政策與理論,民國八十年七
月。
15、林攸彥 黃于玉,認識內部人(內線)交易,證券公會,第十七期,民國八十七年九月。
16、李怡宗,資訊不對稱對公司內部人交易管制效果之影響,科學管理學
報,第十卷二期,民國八十二年十二月。
17、李怡宗,管制公司內部人交易之政策與股市資訊效率,會計評論,第二十七期,民國八十二年四月。
18、李怡宗,上市企業非法內線交易之分析,產業管理學報,第一卷二期,民國八十九年四月。
19、武永生,內線交易規範之理論基礎----法律與經濟之分析,銘傳學
刊,第四期,民國八十二年七月。
20、武永生,證券市場內線交易的意義與利弊----法律與經濟之分析,證
券市場發展,第二十二期,民國八十三年三月。
21、武永生,大眾公司、證券市場與內線交易,證券市場發展,第七卷三期,民國八十四年七月。
22、徐盛國,我國公開收購制度之評析,證交資料,民國八十七年四月。23、易建明,美國、日本與我國「公開出價收購」之比較研究 (上),證
券暨期貨管理,第十六卷第二期,民國八十七年二月。
24、易建明,美國、日本與我國「公開出價收購」之比較研究 (下),證
券暨期貨管理,第十六卷第三期,民國八十七年三月。
25、易建明,美國、日本與我國公開收購制度之比較研究--公開收購之定
義、除外不適用之比較,證券暨期貨管理,第十五卷第十一期,民國
八十六年十一月。
26、易建明,中日「公開出價收購」制度之比較研究--以行政管理制度、
實體規制為中心,證交資料,民國八十六年八月。
27、易建明,「公開出價收購」(tender offer)與市場操縱--以美國證券
交易法為中心,第十七卷第九期,民國八十八年九月。
28、耿一馨,美國法上公開收購前內線交易問題之探討,證券暨期貨管
理,第十五卷十二期,民國八十六年十二月。
29、耿一馨,論違反企業資訊公開規定之民事責任(上),證券管理,第十二卷八期,民國八十三年八月。
30、耿一馨,論違反企業資訊公開規定之民事責任(下),證券管理。民國八十三年九月。
31、陳春山,資本市場與企業法制改造的策略,經濟情勢暨評論,第五卷一期,民國八十六年六月。
32、陳仟萬,談罪刑法定主義,警專學報,民國八十一年六月。33、黃源盛,傳統中國「罪刑法定」的歷史發展,東海大學法學研究,民國八十五年十二月。
34、劉連煜,內線交易中消息受領人之責任,證券市場發展,第二十四期,民國八十三年十月。
35、劉連煜,內部人交易規範中內部消息「重大性」之認定基準,證券管
理,十四卷六期,民國八十五年六月。
36、劉連煜,認識證券交易法(7)--禁止內部人交易:短線交易之法律問
題,月旦法學,第二十四期,民國八十六年五月。
37、劉連煜,禁止內部人交易:短線交易之法律問題,集保,第四十四期,民國八十六年七月。
38、劉連煜,專門職業人員與內線交易責任,月旦法學,第七十二期,民國九十年五月。
39、劉幸義,罪刑法定原則的理論與實務批判 (上),刑事法雜誌,第三十八卷五期,民國八十三年十月。
40、劉幸義,罪刑法定原則的理論與實務批判 (下),刑事法雜誌,第三十八卷六期,民國八十三年十二月。
41、鄭逸哲,偵查之開始與罪刑法定主義,法令月刊,四十八卷十二期,民國八十六年十二月。
42、謝雅俐,內線交易查核之相關問題研討,證券暨期貨管理,第十五卷第四期,民國八十六年四月。
43、謝睿昌,內線交易利得的求償問題,台灣證券,第三十卷,民國八十
年六月。
44、魏寶生,從美國法院判例看內線交易的立法趨勢,證券暨期貨管理,第十五卷十一期,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
45、羅怡德,禁止跨國性「內部人交易」--歐洲實務之發展介紹,證券管
理,第十一卷第十一期,民國八十二年十一月。
46、羅怡德,「內部人交易」的民事責任 : 證券交易法民﹑刑事責
任 —7,律師法律雜誌,第四十九卷,民國八十年十一月。
47、蘇松欽,美國、日本及我國證券交易法對公開發行公司內部人持股管
理等規定之比較 -1-,證券櫃檯,第十六期,民國八十六年十月。
48、蘇松欽,美國、日本及我國證券交易法對公開發行公司內部人持股管
理等規定之比較 -2-,證券櫃檯,第十七期,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
49、Jakobs, Gunther著、許玉秀譯,罪責原則(Das Schuldprinzip),刑
事法雜誌,第四十卷二期,民國八十五年四月。
50、Barry, The Economics of outside information and rule 10b-
5,129 Penn.L.Rev.1981.
51、Brundney, Victor , Insiders, Outsider and Information
Advantages under the Federal Securities Law, Harvard Law
Review,93(1979).
52、Carlton, Dennis W&Fischel, Deniel R.,The Regulation of
Insider Trading, Stanford Law Review, 35 (1983) .
53、Coase, R.H.,The problem of Social Coast, The 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 3 (1960).
54、Daniel L.Goelzer&Max Beruefly, Insider Trading: The Serach
for a Definition, Alabama Law Review,Vol 39,1988.
55、David A .Wilson, Morality and the law of outsider trading,
The Georgetown Law Journal Vol 77,1988.
56、DeLong,J.B,A.Shiller,L.H.Summers and R.J.Waldman,Noise
Trader Risk in Financial Markets,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98(1990.)703-738.
57、E.H.Sutherland, white Collar Crime, The Dryden Press Inc,
1949, New York.
58、Ferber, The Case Against Insider Trading,23 Vand ,L.
Rev,621, 622(1970).
59、Freeman, The Insider Trading Sanction Bill-A-Neglected
opportunity,4.PACE,L.Rev.221,228(1984).
60、Grossmas, S.J.& Stiglitz,J.E., Information and Competitive
Price Systems,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66(1976).
61、Grossmas,S.J.and Stiglitz, J.E., On the Impossibility of
Informationally Efficient Markets, American.Economic
Review,70(1980).
62、Hsiu-Kwang Wu ,”An Economist Looks At Section 16 of the
Securities Exchange Act of 1934”, Vol.68, Columbia Law
Review(1968).
63、Haft,, The Effect of Insider Trading Rules on the Internal
Effiency of the Large Corporation, 80 Mich.L.Rev.(1982).
64、Karjala, Statutory Regulation of Insider Trading in
Impersonal Markets,1982.Duke L.J.
65、Krabacber, Trading on Market Information: rule 10b-5 and
Market Insider-United Statesv. Chiarella,34 U. MIIAMII
L.Rev159(1979)
66、Mendelson,The Economics of Insider Trading Reconsidered,117
U.P.L.REV.470,1969.
67、Macey, From Fairness to Contract: The new Direction of the
Rules Against Insider Trading, SEC, LAW Rev.179,179(1986)
68、Ralph s. Janvey, SEC Investigation of Insider Trading. SEC─
URITIES REGULATION LAW JOURAL, Vol 13.1986.
69、Scott, Rule 10b-5, Disclose and Corporation Privacy, 9
J.Leg. STUD .1980.
70、Stout,L.The Unimportance of Being Efficient:An Economic
Analysis of Stock Market Pricing and Securities Regulation,
Michigan Law Review, 87(1988).
71、William K.S. Wang, A Cause of Action For Trader Against
Insider Option Trader, 101 Harvard Law Review 1988.
72、Youmg,David S.,Insider: Why the Concern? Journal of
Accounting, Auditing and Finance,8(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