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9 14:4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雅惠
研究生(外文):Yang,Ya-Hui
論文名稱:社會領域結合音樂之協同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on integration of social studies and msic
指導教授:白亦方白亦方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Pai,Yi-F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花蓮師範學院
系所名稱:國民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3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8
中文關鍵詞:社會領域課程統整協同教學音樂社會學協同行動研究
外文關鍵詞:social studiescurriculum integrationteam teachingmusic sociology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38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課程統整、協同教學以及音樂社會學的提倡,為社會領域結合音樂帶來新的契機。它不但豐富了社會學習領域的多樣性,也提昇了教師、學生在社會與音樂學門上學習的能力,更為教學現場教師帶來新的嘗試與希望。本研究分析社會領域結合音樂之課程統整相關理論,根據Beane(1997)之社會統整概念、Jacobs(1989)之平行學科設計、Drake(1993)之多學科取向、Fogarty(1991)之並列模式、Barrett(2001)之琢面模式、Synder(2001)之關聯模式、Berk(2000)引用之轉化取向,探究社會領域結合音樂之模式。最後,透過協同行動研究的方式,與國小之社會老師及音樂老師合作,藉以觀察社會領域結合音樂在國小之實施情形。研究結果發現:
一、 社會領域結合音樂之教學活動有助於提昇學生學習動機
二、 社會領域結合音樂營造輕鬆愉快的上課氣氛並增進學習效果
三、 社會領域結合音樂增進親子溝通
四、 社會領域結合音樂模式之協同教學理念有待突破
五、 社會領域結合音樂的教學讓教師轉變教學思考模式
最後,研究者根據上述之研究結果對教師進行社會領域結合音樂提出建議。
The proposition of curriculum integration, team teaching, and music sociology has brought a new turning point to the curriculum-integration design about 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 studies and music. This approach not only enriches the social studies, but also promotes the learning abilities of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in related disciplines. Furthermore, it brings new attempts and hopes to the teaching practices in schools. The study analyzes about 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 studies and music. According to Beane’s social integrated concept, Jacobs’ parallel discipline design model, Drake’s multidisciplinary approach, Fogarty’s sequencel model, Barrett’s facets model, Synder’s correlation model, and Berk’s transformative approach, we investigate the model of integrating social studies with music. We adopt the collaborative action research method with the help of social studies teachers and music teacher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to observe the feasibility of implementation in the classroom.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
1.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 studies and music can raise
students’ learning motives.
2.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 studies and music can create a
happy atmosphere in class time and increase th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3.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 studies and music can facilitate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4.The team teaching ideal of 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 studies
and music needs to be broken through.
5.The integration of social studies and music can change the
thinking model of teachers.
Finally, based on the study, we give some suggestions to the teachers who integrate the social studies and music.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限制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社會領域結合音樂之課程統整相關理論 ---------------9
第二節 課程統整模式之借鑑 ------------------------------13
第三節 協同教學的意涵 ----------------------------------28
第四節 音樂社會學的意涵 --------------------------------32
第五節 社會領域結合音樂與主題軸之關聯及相關實例 --------3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步驟 ------------------------------42
第一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42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研究對象介紹 --------------------------50
第三節 研究方法 ----------------------------------------53
第四節 信效度與資料分析---------------------------------57
第四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一) ----------------------------62
第一節 準備階段(91年10月到92年2月) -------------------62
第二節 實施階段(92年3月到92年5月) --------------------75
第五章 研究發現與討論(二) ---------------------------108
第一節 教學前後學生反應與意見之比較--------------------108
第二節 教學後學生之反應與意見--------------------------117
第三節 教師對社會領域結合音樂之反應與意見--------------128
第四節 社會領域結合音樂之模式與內涵修正----------------13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44
第一節 結論--------------------------------------------144
第二節 建議--------------------------------------------149
參考書目 ------------------------------------------------154
壹、中文部分 --------------------------------------------154
貳、英文部分---------------------------------------------157
壹、中文部分
方炳林(1981)。普通教學法。台北:三民。
六一歌詞庫(2002)。民91年12月10日,取自http://so61.com/so61/
王文科(1997)。質的教育研究法。台北:師大書苑。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沛綸(1990)。音樂字典。台北:全音樂譜。
王美珠(1996)。音樂社會學-一門研究音樂與社會之間交互關係的學問簡介。古典音樂,57,139-144。
王美珠(2001)。音樂˙文化˙人生:系統音樂學的跨學科研究議題與論文。台北市:美樂。
王昭正、朱瑞淵譯(1999)。參與觀察法。台北:弘智文化。
白亦方(1999)。社會科課程設計的發展與願景。台北:師苑。
白亦方(2002,11月)。社會課程與音樂的融通。論文發表於國立台南師範學院、中華民國學校課程與教學學會聯合主辦之「第六屆課程與教學論壇」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南,10-1~10-13。
李心瑩譯(2000)。再建多元智慧:21世紀的發展前景與實際應用。台北:遠流。
李安和主講(1983)。從音樂社會學來談台灣的民族音樂。台灣風物,33(3):107-114。
李苹綺譯(1998)。多元文化教育概論。台北:心理。
李春芳(1992)。協同教學法。中等教育,43(3),54-59。
角頭音樂官方網站(2002)。民91年11月12日,取自
http://www.tcmusic.com.tw/
林美玲(2001)。多元智力理論與課程統整。高雄:復文。
林佩璇等合譯(J.A. Beane原著)。課程統整。台北:學富。
林琇慧(2002)。國民中學國文與音樂課程統整教學之行動研究─以一個班級為對象。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林寶山譯(1989)。民主主義與教育。台北:五南。
周淑卿(2002)。「主題式」課程統整的設計模式解析。載於歐用生、莊梅枝主編,反省與前瞻─課程改革向前跑。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出版,頁55-66。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
洪萬隆(1996)。音樂與文化。台北:復文。
施良方(1997)。課程理論。高雄:麗文。
風潮音樂網(2001)。民91年12月4日,取自
http://www.wind-records.com.tw/new_web/default.htm
姚世澤(1997)。音樂教育與音樂行為:理論基礎及方法論。台北:師大書苑。
姚世澤(2000)。邁向新紀元社會變遷多元化-音樂生態與社會價值觀的探索。載於高強華(主編),九年一貫課程革新論文集(頁222-250)。台北市:師大。
高紅瑛(2000)。協同教學的理念與實踐。教育研究月刊,77,57-62。
高廣孚(1988)。教學原理。台北:五南。
菊花夜行軍(2002)。民91年1月11日,取自
http://www.leband.net/release/index.htm
郭生玉(1998)。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
莊永明(1994)。台灣歌謠追想曲。台北:前衛。
黃瑞琴(2002)。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教育部。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伯璋(2000)。民92年6月11日,取自
http://www.nioerar.edu.tw/new/1/890524-2.html
陳郁秀(1996)。音樂台灣。台北:時報文化。
陳國彥、吳宗立(2002)。社會領域教材教法。高雄:麗文文化。
陳惠邦(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新轉(2000)。課程統整之理論性研究及其對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之啟示。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
陳新轉(2001)。課程統整理論與設計解說。台北:商鼎文化。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東華。
張清濱(2001)。學校教育改革-課程與教學。台北:五南。
張蕙慧(2000)。以音樂為核心之課程統整教學設計。2003年1月22日,取自
http://www.nhctc.edu.tw/~dme/main/bymusic.htm/
黃光雄(1988)。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
黃光雄主譯(2001)。質性教育研究:理論與方法。台北:濤石文化。
黃光雄、蔡清田(1999)。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曾遂今(1997)。音樂社會學概論:當代社會音樂生產體系運行研究。北京:文化藝術。
曾慧佳(1998)。從流行歌曲看台灣社會。台北:桂冠。
葉月瑜(2000)。歌聲魅影:歌曲敘事與中文電影。台北:遠流。
單文經等(2001)。國民中小學實施課程統整的省思:國民小學學校總體課程計劃發展歷程與實例評估報告。輯於教育部主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試辦與推動工作-國小組學校經營研發輔導手冊(4):學校總體課程計劃實例。
歌詞帝國(2002)。民91年11月12日,取自http://www.kikikoko.idv.tw/
鄭恆隆、郭麗娟(2002)。台灣歌謠臉譜。台北:玉山社。
聯合文學(2003)。民92年1月11日,取自
http://issue.udn.com/CULTURE/CHILDHOOD/read2.htm
饒見維(1996)。教師專業發展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蕭福生(2001)。協同教學-現代教改的武功心法。課程與教學通訊,4,14-18。
貳、英文部分
Barrett, J.(2001). Interdisciplinary work and musical integrity.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7(5), 27-31.
Berk, M. B. (2000). Curriculum integration, a two-way street. General Music Today, 14(1), 9-12.
Buckley, F. J. (2000). Team teaching: what, why and how? NY: Sage Publications.
Carney, G. O. (1999). Cowabunga! Surfer rock and the five themes of geography. Popular Music and Society, 23(4), 3-29.
Cooper, B. L. (1982). Images of American Society in Popular Music: A Guide to Reflective Teaching. Chicago: Nelson-Hall.
Cooper, B. L. & Schurk, W.L.(1999). “There’s a surfeit of Java in Rio: Coffee songs as teaching resourc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structional Media, 26(2), 231-236.
Drake, S. M.(1993). Planning integrated curriculum: the call to adventure. Alexandria, Virgini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Fogarty, R. (1991). The meaningful school:How to integrate the curricula. Palatine, IL: Skylight Publishing, Inc.
Jacobs, H. H. (1989).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Krug, K. H. & Cohen-Evron, N.(2000). Curriculum integration positions and practices in art education.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41(3), 259-272.
Palmer, J. (2002). Integrating children’s literature and song into the social studies. The social studies, 93(2), 73-78.
Rodnitzky, J.L. (1999). The sixties between the microgrooves: Using folk and protest music to understand American history, 1963-1973. Popular Music and Society, 23(4), 105-122.
Schamber, S.(1999). Surviving team teaching’s good intentions, The Education Digest, 64(8), 18-23.
Snyder, S.(2001). Connection, correlation, and integration. Music Educators Journal, 87(5), 32-39.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