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份
1. 左峻德、徐子光、張詩韻、黃蘭瑛,「推動提升國家競爭力-諮詢及顧問服務計畫-資本市場自由化措施現況之探討」,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民國89年12月。
2. 田慧琦,「資本帳管制對我國資本移動與股、匯市波動之影響」,中央銀行季刊,第23卷第2期,90年6 月。3. 林文琇,「金融穩定論壇報告-對跨國資本移動、境外金融中心與高槓桿金融機構三議題之意見」,中央銀行季刊,第23卷第1期,90年3 月。
4. 李光輝、歐興祥、張炳耀,「外資與我國股市互動關係之探討」,中央銀行,89年6月。
5. 李新穎,「對外工作單位如何在新經濟時代協助我資本市場擴展對歐盟關係」,財政部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民國90年3月。
6. 施生元,「投信、外資及散戶從眾行為之探討」,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 。7. 施遵驊、李榮謙,「台灣在WTO下的金融開放政策及其影響暨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挑戰」,中央銀行季刊,第22卷第4期,民89國12月。8. 翁文祺,「赴英國進修投資及風險管理碩士學位報告」,財政部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民國88年8月。
9. 陳明賢、胡星陽,「企業投資與融資決策相關之概念與架構」,台大管理學院財金學系所,民國89年02月。
10. 陳坤戊,「外資持股比率對股價報酬率之影響」,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11. 劉炆明,「外資買賣超交易資訊對股價波動影響之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12. 劉科、劉建中,「赴韓國洽談簽署中韓資訊交換了解備忘錄事宜暨考察韓國金融監理制度及外資管理制度報告」,財政部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民國90年10月。
13. 駱茂榮,「外資買賣行為及其政治風險衡量對台灣股市的影響」,淡江大學財務金融系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14. 魏寶生、李瑞鑫、陳惟龍,「引進外資投資國內證券市場之影響評估」,財政部,民國83年6月。
15. 謝素真、陳香吟、邱瑞琴,「外資開放後之管理與因應措施」,財政部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民國90年4月。
16. 謝素真,「我國資本市場對國際資金流動預警制度之研究報告」,財政部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民國89年12月。
17. 外資聯誼會,「外資聯誼會成立大會開會記錄」,民國87年10月。
18. 台灣證券交易所,「台灣投資論壇海外說明會報告」,民國90年12月。
19. 台灣證券交易所,「台灣資本市場發展白皮書」,民國90年12月
20. 台灣證券交易所,「加入WTO對我國證券市場結構與制度之影響評估」,民國90年10月。
21. 台灣證券交易所,「我國證券市場對外資投資管理之研究報告」,民國90年1月。
22. 台灣證券交易所,「亞洲主要國家對外資管理之現況和外資大量進出對當地之影響」,民國91年5月。
23. 台灣證券交易所,「證券統計資料」,民國91年2月。
24.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經濟發展諮詢委員會議兩岸組引言報告」,民國90年8月。
25.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發展台灣成為亞太營運中心計畫」,民國86年7月。
26.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行政院提升國家競爭力工作計畫辦理情形表」,民國89年3月。
27. 財政部,「行政院金融改革專案小組設置及相關作業要點」,民國91年4月
28. 財政部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華僑及外國人申請投資國內證券說明資料」,民國90年10月。
29. 證券暨期貨發展基金會,「我國的公司治理」,民國90年12月。
英文部份
1. Aghion Philippe, Philippe Bacchetta, and Abhijit Banerjee, “Capital Flows, Output Volatility, and Financial Cirses in Emerging Markets”, World Bank (June 1999).
2. Bacchetta, Philippe, and Eric van Wincoop, “Capital Flows to Emerging Markets: Liberalization, Overshooting, and Volatility”,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April 1998).
3. Bekaert, Geert, and Campbell R. Harvey, “Foreign Speculators and Emerging Equity Market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55, no. 2 (April 2000).
4.
5. Berger, Teresa, Laurence Carter, and Irving Kuczynski, “Portfolio Investment Funds: Assessing the Impact on Emerging Markets”, World Bank (September 1996).
6. Bleaney, Michael, Paul Mizen, and Lesedi Senatla, “Portfolio Capital Flows to Emerging Markets”, Centre for Research i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 (December 1999).
7. Claessens, Stijn, Michael P. Dooley, and Andrew Warner, “Portfolio Capital Flows: Hot or Cold”, World Bank (January 1995).
8. Coglianese, Cary, “Is Consensus an Appropriate Basis for Regulatory Policy”, 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 Harvard University (November 2001).
9. Djankov, Simeon, Rafael La Porta, Florencio Lopez-de-Silanes, and Andrei Shleifer, The Regulation of Entry, John F. Kennedy School of Government, Harvard University (January 2001)
10. Fama, Eugene F. “Efficient Capital Market: II”, Journal of Finance 46, no. 5 (December 1991)
11. Henry, Peter Blair, “Stock Market Liberalization, Economic Reform, and Emerging Market Equity Prices”, The Journal of Finance 55, no.2 (April 2000).
12. Kaminsky, Graciela, and Sergio Schmukler, “Short abd Long-Run Integration: Do Capital Controls Matter”, World Bank (August 2001).
13. Kim, Woochan, and Shang-Jin Wei, “Foreign Portfolio Investors Before and During a Crisis”,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Harvard University (March 1999).
14. Kim, Woochan, and Shang-Jin Wei, “Offshore Investment funds: Monsters in Emerging Markets?”,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Harvard University (June 2001).
15. Lessard, Donald R., “The Future of Financial Services in a Global Knowledge-Based Economy”, Asia-Pacific Fund Management Summit, Taipei (July, 2001).
16. Reilly, Frank K., and Keith C. Brown, Investment Analysis and Portfolio Management, 6th ed., The Dryden Press, 2000.
17. The 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Taipei, “2001 Taiwan White Paper”, Topics 31, no. 4 (May,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