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曾成殼,導光板設計及製作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九十五年
[2]陳興華,LCD 背光模組導光板成型模具精密蝕刻加工技術,工業材料雜誌207 期,2004/3。[3]簡亦鐘,平面導光板最佳化設計,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民國97年)
[4]許瑋宗,新型導光板對背光模組暗區現象消除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民國97年)
[5]Takamitsu Okumura,“Highly-efficient backlight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no optical films” APPLIED PHYSICS LETTERS, VOLUME 83, NUMBER 13,2003.
[6]方育斌,“LCD背光模組之光學最佳化設計”,國立成功大學,九十三年
[7]林義隆,鏡反射之背光模組設計,國立台灣科技大學,九十四年。
[8]Okumura T, Tagaya A, Koike Y, Horiguchi M, Suzuki H, “Highlyefficient backlight for liquid crystal display having no optical films”,APPLIED PHYSICS LETTERS, 83 (13): 2515-2517 SEP 29 2003
[9]Keiji Kashima, Naoki Yoshida, “Back lighting device for a panel”,1992/3/3, US pattern 5093765
[10]Hitoshi Taniguchi, Yasuo Hir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2000/8/8, US pattern 6099134
[11] 鄭榮偉,平面顯示器原理與製程實作,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出版,台北,台灣,2007
[12]陳鴻滄,方育斌,LCD背光模組之產業趨勢、技術發展與設計方法,國立成功大學
[13]王信陽,背光模組新技術崛起環保與效能並重,光連雙月刊56期,2005/3[14]N. F. Borelli, “Efficiency of microlens arrays for projection LCD,” 44th Electronic Components and Technology Conference, May Washington D.C.,USA,Vol94,pp.338-345,1994
[15]G. H. Kim, A PMMA composite as an optical diffuser in a liquid crystal display backlighting unit(BLU), European Polymer Journal, Apr.,Vol.41,pp.1729-1737,2005
[16]李輝煌 著,田口方法品質設計的原理與實務,高立圖書有限公司(民國95年)
[17] 簡廷洋,研發階段平面顯示器輝度均勻性之檢測標準建立,逢甲大學(民國97年)
[18] 王慧綺,SND型金屬反射杯LED元件在背光模組上之應用,國立中山大學(民國98年)
[19]謝嘉興、陳昭先,應用直交表技術於背光模組之設計,台灣照明學會第二十八卷第一期(民國一百年三月)
[20]林奕村,「利用田口方法進行背光模組之設計」,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民國94年)
[21]蘇朝敦 編著,品質工程,中華民國品質學會發行(民國91年初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