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英文部分
ABC-CLIO (2001). Electronic Portfolios – A Chapter i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trieved September 25, 2006 , from http://transtion.alaska.edu/www/portfolios/encyclopediaentry.html.
Barton, J., & Collins, A.(1997).《Portfolio assessment: A handbook for educations.》Menlo Park, CA: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
Brown Duane and associates., 2002, Career choice and development (4th ed., 149-205),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Dalkey, N. C. (1969), “The Delphi method: An experimental study of group opinion,” The Rand Corporation, Research paper.
Delbecq, A. L., A. H. Van de Ven and D. H. Gustagson (1975), Group Techniques for Program Planning: A Guide to Nominal Group and Delphi Processes, U. S.: Scott Foresman and Company.
Faherty, V. (1979). Continuing social work education: results of a Delphi survey. Journal of Education for Social Work, 15(1), 12-19.
Harvey, L., Locke, W., & Morey, A. (2002). Enhancing Employability, Recognising Diversity. London: Universities UK.
Holden, M.C., Wedman, J.F. 1993. Future issues of computer-mediated communication: the results of a Delphi study.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41(4) 5-24.
Holland, J. L., 1973,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Careers.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Holland, J. L., 1985,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Vocational Personalities and work environments. 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
Holland, J. L., 1997, Making Vocational Choices: A Theory of Vocational Personalities and work environments. Psychological Assessment Reso-urces, Inc.
Kalamazoo College (1998). The Kalamazoo Portfolio. Retrieved August 20,2006 , from http://www.kzoo.edu/~pfolio/.
Knight, P. (1992). How I use portfolios in mathematic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9, 71-72.
Murry, J. W., J. O. Hammons. 1995. Delphi: A versatile methodology for conduct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The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18(4) 423-436.Psychologist, vol.8, pp.185-190
Parsons, F.(1908), Choosing a vacation. Boston: Houghton Mifflin.
Rogers, G. M., & Williams, J. (1999).Building a better portfolio. ASEE Prism, 8(5), p 30.
Sanborn, J. & Sanborn, E.(1994). A conversation on portfolios. Middle School Journal, Sep., 26-29.
Savery, J.R. & Duffy, T.M. (1996). Problem based learning: An Instructional model and its constructivist framework (pp.135-148).
Sparapani , E. F. (1996). Portfolio assessment: A way to authentically monitor Progress and Evaluate Teacher Preparation.(ERIC ED398195)
Stemmer, P., Brown, B. & Smith, C. (1992). The employability skills portfolio.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9, 32-35.
Super, D.E., (1953). A theory of vocational development, American
Tolsby, H. (2000). Digital Portfolios: A Tool for Learning, Self-reflection, Sharing and Collaboration. Retrieved November 25, 2006, from http://www.hum.auc.dk/~hakont/papers/portfolios.html.
Vavrus, L. (1990), “Put portfolios to the test,” Instructor,100, pp.48-53.
Wicklein, R.C. (1993), Identifying critical issues and problems in technology education-Using a modified-Delphi technique. Journal of Technology Education, 5(1),55-71.
Winsor, P., & Elefson, B.(1995)., Professional portfolios in teacher education: An exploration oftheir value and potential., The Teacher Educator,31(1),68-91.
Wise R. T., & Randour, M. L., 1976, A Conceptual Framework for Career Awareness in Career Decision-Making,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Vol.6, No.3, pp.47-53.
Wolf, K. (1996). Developing an Effective Teaching Portfolio.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3(6), 34-37.
Wonacott, M.E.(2002), Blending face-to-face and distance learning methods in adult and career-technicial education, Practice Application Brief,23,pp3-4.
二、中文部分
王 威(2004),架構在SCORM 相容環境下的使用者學習歷程分析與探勘,交通大學資訊科學學系碩士論文。
王千倖(1998),Web-based 網路教學管理系統。資訊與教育,67,3-12。王千倖(2001),Web 科技應用之教學行動研究。載於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舉辦之「廿一世紀教育改革與教育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王文科(編譯)(199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師大書苑。
王思惠(2004),國中生涯檔案形成過程之行動研究-以臺北市立永吉國民中學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王鴻祥、邊守仁(2003),工業設計專業能力指標之建立,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計畫編號: NSC91-MOE-S-027-002-X3
行政院青輔會(2007),96年度「強化大專校院職涯輔導功能以提升青年就業力」試辦計畫。
吳芝儀(2005),生涯輔導與諮商。濤石文化。
吳信賢(1999),非同步網路教學系統之發展及學習歷程檔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吳劍雄(1996),專科生職業認知,生涯自我效能和生涯決定程度關係之研究-以雲嘉南地區為例。國立中正大學勞工研究所碩士論文。周承麟(2002),綜合高中學生學習檔案之研究。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岳修平、王郁青(2000),電子化學習歷程檔案實施之態度研究。教育心理學報,31(2),65-94。林玉芬(2003),學習檔案評量方法在國小六年級國語科閱讀與寫作教學的實踐-一個教師的行動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榮梓(2003),學生學習檔案。輯於台中市國民教育輔導團電子報。2006年4月26日,取自:http://mediacd.tceb.edu.tw/user197/e_news/0008/soc_2.htm。
施冠慨(2003),師院生的學習檔案與專業檔案。2006 年11 月24日,取自:http://mail.nhltc.edu.tw/~publish/31homepage/13.htm。
胡曉姍(1992),員工工作配適性程度、工作滿足、工作壓力三者之關係研究-以台北地區製造業與服務業為研究對象,淡江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夏林清(2003),學生學習檔案建構之意涵及應用-以綜合高中為例。2006年7月15日,取自:http://tve.tcvs.ilc.edu.tw/08/88/5/5-14.htm。
夏德威、劉威宏(2008),「電腦輔助合作學習環境中歷程檔案評量之設計:企業資源規劃(ERP)教學之應用」,北商學報,第13期。徐明志(2000),高職「生涯規劃」課程內涵與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國立教育資料館(2007),高中生涯輔導工作成效對大學生生涯決定狀態之影響研究。
張美玉(2000),歷程檔案評量的理念與實施。科學教育月刊,231,58-64。張美玉(2001),從多元智能的觀點談學生學習歷程檔案在教學評量上的應用。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9(1),32-54。張基成(2002),實習教師的教育實習歷程檔案-教學與學習檔案。國立台北科技大學教育學程中心通訊,25,2。
張基成(2003),網路化學習檔案之系統化建構經驗及相關問題探討。2006 年8 月20 日,取自:http://www.ave.ntnu.edu.tw/43203.htm。
張基成、童宜慧(2003),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系統(WBPS)。2006 年7 月26 日,取自:http://acbe.tku.edu.tw/iccai8/109/109.htm。
張基成、童宜慧(2006),一個架構於全球資訊網上電子化學習歷程檔案。教學科技與媒體,51,37-45。張添洲(2003),學校經營與行政。台北:五南。
張添洲(2004),X檔案-教學檔案.學習檔案。臺北市:五南。
張經昆(2001),人性化的評量-學習檔案。康軒教育雜誌,43。
張麗麗(2002),檔案評量信度與效度的分析--以國小寫作檔案為例。教育心理研究,25,1-34。曹學仁(2001),從多元智能的觀點談學生學習檔案之建構及其教育意涵。宜蘭:頭城家商。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
陳得利(2002),網路化歷程檔案系統之設計與實作。國立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陳聖謨(1998),檔案在師資培育上的應用。教育研究資訊,6(2),150-156陳聖謨(2003),教師之友。主題式統整課程的設計與實施。92年2月5日,第44卷,第1期。44~58頁。陳薇如(2006),學習歷程探勘之適性化數位學習評量管理系統,華梵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童宜慧(1999),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系統之建構與實施。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童宜慧、張基成(1996),”網路化學習歷程檔案系統”,第八屆ICCAI 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台中,逢甲大學。
黃耿鐘(2002),網路學習檔案評量系統及學習檔案成效指標之研究。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碩士學位班論文。黃履發、邱貴發(1996),學習歷程檢視器:Web 學習環境中學習管理工具,國際電腦輔助教學研討會第八屆。
廖聖傑(2003),從學習歷程檔案建構決策樹以支援網路教學,中山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廖麗鄉(2007),以部落格建構高職學生電子化學習檔案之行動研究-多元智能觀點,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劉孟奇等(2006),大專畢業生就業力調查報告,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出版。
劉孟奇(2007),網誌。2008 年08月23 日,取自:http://blog.roodo.com/lakatos/archives/6183565.html。
劉聰明(2003),高職學生學習檔案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蔡芳蘭(2005),生涯課程對高職學生生涯信念影響效果之研究,致遠管理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雪梅(2000),多元教學評量的理念和實務。教育研究,76,57-66。
盧雪梅(2001),學習歷程檔案評量的理念與實務。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
謝金青(1997)。國民小學學校效能評鑑指標與權重體系之建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謝念儒(2008),新世紀的生涯輔導~ 綜合高中生涯規劃課程的轉化與實施之行動研究 ,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潮儀(1983),德爾菲專家學者問卷法之應用:以台北都會區為例,法商學報18 卷,pp109-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