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份:
中山大學BBS西灣站(民90):http://bbs3.nsysu.edu.tw/planetxt/treasure/Mountain-Hiking。
王俊明(民90):問卷與量表的編製及分析方法。http://www.ncpes.edu.tw/~physical。
王賜輝(民90):現有山難搜救問題之探討。太魯閣國家公園登山研討會論文集,139-142頁。
田文政(民74):我國登山運動傷害調查研究。體育學報,7輯,161-171頁。田文政(民75):從環境污染談登山道德。中華體育,3期,37-40頁。田文政(民81):登山健行適應行為之研究。台北: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
台灣省登山團體(民91):http://activesrv.cycu.edu.tw/e02/chinese/other/club.html。
行政院主計處(民89):八十九年台灣地區社會發展趨勢調查統計結果。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民88):運動安全手冊1。台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民89):中華民國體育統計。台北:行政院體育委員會。
林東泰(民81):休閒教育與其宣導策略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余炎昆、黃宏璣、吳振福(民86,8月30日):颱風來 他們要遊山。聯合報,5版。
宋明哲(民79):風險管理。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宋幸蕙(民88):台灣地區國民中學教師對休閒教育課程期望之研究。台灣師範大學公民訓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邱紫穎、平郁譯(民88):登山聖經。台北:商業周刊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余嬪(民89):休閒教育的實施與發展。大葉學報,9卷2期,1-13頁。辛晚教(民79):休閒、教育、人生。戶外遊憩研究,3卷1期,3-16頁。
邵定國(民87):山野活動手冊。台北:登山讀書會。
邵定國(民90):台灣登山教育之探討。太魯閣國家公園登山研討會論文集,88-93頁。
吳明隆(民89):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司。
吳夏雄(民89):登山是種經驗,並不只是休閒。台灣山岳雜誌,32期,8頁。
吳夏雄(民90):新世紀新願望。台灣山岳雜誌,34期,8頁。
吳錦雄(民90):國家公園內登山設施與管理方式。太魯閣國家公園登山研討會論文集,200頁。
吳豐州(民86):大家做夥來爬山。桃園:鍾郡出版社。
高俊雄(民85):休閒概念面面觀。國立體育學院論叢,6卷1期,69-78頁。高俊雄(民88):休閒教育之理念、規劃與實現。學生輔導,60期,8-19頁。高俊雄(民88):運動員諮商的新選擇。大專體育,43期,17-23頁。
馬賽(民71):野外求生。台北:精邦出版社。
徐源清(民88):登山安全與山難搜救。台灣山岳雜誌,24期,60-61頁。
翁注賢、黃德雄、黃一元、丁雲芝、吳致呈(民90):IFMGA所屬各國山岳嚮導制度之機制。太魯閣國家公園登山研討會論文集,160-174頁。
陳光輝(民86):山難事件分析報告。載於第二十五屆全國登山社團大會師,32-47頁。
陳光輝(民90):山難的防止與對策。九十年度森林休閒運動醫學研習會手冊,64-85頁。
陳永龍(民90):建構本土登山學。台灣山岳雜誌,36期,52-55頁。
陳佩周(民85):台灣山岳傳奇。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陳尚婷譯(民86):風險管理。台北:台灣西書出版社。
陳倫中(民76):登山。台北:華岡體育叢書編輯委員會。
陳維霖(民89):登山學。台北:國家出版社。
游啟義譯(民81):登山飲食及營養。體育與運動,80期,104-106頁。
黃世亮(民84):山難事件原因探討、預防及處置。第六/七梯次高山嚮導員研習會專文輯,67-101頁。
黃伯勳(民90):二十一世紀的登山安全文化-登山素養與登山教育。太魯閣國家公園登山研討會論文集,99-103頁。
黃崑成(民88):山難的成因與防治。中華民國健行登山會。http://edu.tw/planetxt。
黃富順(民80):社論。成人教育雙月刊,2期,1頁。
黃德雄(民79):台灣登山教育體系。休閒教育研討會專輯,141-145頁。
楊文章、林煙庭(民90):玉山國家公園縱橫行。台北:國民旅遊出版社。
楊克明(民77):歷年山難統計。載於野外雜誌社:登山實用手冊,271-274頁。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鄭燦堂(民84):風險管理-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鄭志富(民83):學校體育的風險管理。台灣省學校體育,4卷6號,35-39頁。
鄧家駒(民87):風險管理。台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劉子利(民90):休閒教育的意義、內涵、功能及其實施。戶外遊憩研究,14卷1期,33-53頁。劉照金(民81):休閒教育之探討。國立體育學院論叢,2卷2期,71-79頁。劉碧華(民84):如何加強運動場地的安全管理。中華體育,9卷3期,8-14頁。劉興漢(民80):台灣地區國民休閒生活需求內涵及休閒教育推動機構之現況調查研究。台北:教育部。
蔡培村(民80):從教育的價值談休閒生活(二)。台灣省教師精神修養專輯,20輯,64-76頁。
聯合晚報(民90,7月10日):誰害死人。聯合晚報,中台灣19版。
賴青松譯(民88):風險管理。台中:日之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錢桂玉、李寧遠(民86):中高海拔登山者的營養需求。中華體育,10卷4期,80-86頁。毆陽台生(民83):山難責任歸屬。台灣山岳雜誌,2期,81-82頁。
毆陽台生(民90):登山學校。太魯閣國家公園登山研討會論文集,43-70頁。
歐陽金樹(民86):大專體育課運動意外傷害之風險管理。大專體育,34期,97-101頁。戴文鑫(民89):台灣地區野外求生手冊。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顏妙桂(民83):休閒與教育。台灣教育月刊,523期,15-17頁。
韓漪(民67):登山計劃準備與實施。國民體育季刊,7卷1期,41-45頁。蕭雅方(民87):登山嚮導環境態度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魏家廉(民86):淺析大專院校運動性社團活動之休閒教育功能。大專體育,34期,91-96頁。蘇雄飛(民67):運動安全手冊。台北:教育部體育司。
二、外文部分
Brightbill,C.K.(1960).The challenge of leisure. Englewood Cliffs,NJ:Prentice-Hall.
Caltabiano,M.L.(1994).Measuring the similarity among activ-ities based on perceived stress-reduction benefit.Leisure Studies,13(1),17-31.
Chinn,K.A. & Joswiak,K.F.(1981).Leisure education and leisure counseling.Therapeutic Recreation Journal,15(4),4-7.
Christiansen,M.L.(1986).How to avoid negligence suits: Reducing hazards to prevent injuries,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 Recreation & Dance,57(2),46-52.
Clark,R.N. & Clark,R.N.(1976).Control of vandalism in recreation areas-fact, fiction or folklore. In samuel Alfano and Arthur Magill. (Technical coordinators), Vanalism and Outdoor Recreation: symposium Proceedings,62-72.
Dattilo,J. & Murphy,W.D.(1991).Leisure Education Program Planning:A Systematic Approach.Venture:State College.
Graefe, Alan & Stanparker.(1987). Recreation and Leisure: An Introductory Handbook, Venture Publishing, Inc.
Howe,C.Z. & G.M.Carpenter(1989). Programming Leisure Experiences.Englewood Cliffs. Prentice-Hall.NJ.
Kelly,J.R.(1990).Leisure.2ndEd.,Prentice-Hall.Englewood Cliffs.NJ.
Kleiber,D.(1981).Leisure-based education.Leisure Information, 4(7),3-4.
Leigh,J.(1971).Leisure and the adolescent.London:Routledge & Kegan Paul.
Mundy,J. & L. Odum. (1976). Leisure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Wiley.
Mundy,J., & L. Odum. (1979). Leisure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Neulinger, J. (1978). The psychology of leisure: Research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Leisure, Illionis: Charles C Thomas.
Parker, S. (1983). Leisure and work. London: Geroge Allen & Unwin.
Peterson,C.A. & S.L.Gunn(1984). Therapeutic Recreation Program and Design: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Prentice-Hall,Englewood Cliffs,NJ.
Searle, M.S., & Mahon, M.J. (1991). Leisure education in a day hospital: The effects on selected socio-psychological variables among older adults. Canadian Journal of Community Mental Health, 10, 95-109.
Wade,M.G. & J.H. Hoover(1985).Mental retardation as a constraint on leisure.In:M.G. Wade(Ed.,).Constraints on Leisure,83-110.Charles C. Thomas,Springfieid,IL.
Witt, P. A., G. Ellis and S. H. Niles (1984) Leisure counseling with special populations. In: T.E. Dowd(Ed.),Leisure Counseling: Concepts and Application. Charles C.Thomas, Springfield,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