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25 04:3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福光
研究生(外文):Fu-Kuang Liu
論文名稱:客家文化觀光發展之經營策略研究-以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Hakkas Culture of Tourism Development Management Strategy-An Example of Liudai Hakka Cultural Park
指導教授:李宜錫李宜錫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大仁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休閒健康管理研究所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運動休閒及休閒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9
畢業學年度:97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0
中文關鍵詞:經營策略觀光客家文化六堆
外文關鍵詞:Hakkas CultureTourismManagement StrategyLiudai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7
  • 點閱點閱:243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4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本研究主要目的擬針對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發展文化觀光之現況與經營策略進行研究,分析現階段園區觀光發展內部組織與外部環境,藉由產、官、學界專家訪談資料,採質性研究方法並利用深度訪談方式與實地參與觀察法以及三角檢驗法探討六堆客家文化園區未來的發展,並針對(專家學者、行政機關主管、文史社團代表、當地居民、相關產業經營業者)等12人之訪談內容,經相互檢驗比對,補充訪談資料的不足,以獲得研究分析所需的資料,研擬有效永續經營發展之策略,其分析結果如下:
一 、透過民間企業參與經營與投資,有效減低政府對於經營園區之財政負擔、提升經營績效外,更可提供民眾一個更好的休閒環境,達到政府、民眾、企業三贏之局面。
二 、公立文物館自償性較低、營運成本較高、經營項目與種類較少,營運狀況大處於虧損狀態。
三 、政府有限財政支援以及民眾對於休閒活動需求與日俱增,應引進民間參與投資經營帶來觀光發展。並以「文化產業化」及「文化觀光化」、「文化資產保存」、「文化延續」等多重的目標,園區可依其整體環境的分析結果尋找優勢,並與地方各界達成共識,將客家文化之觀光發展之經營策略落實在六堆客家文化園區,提升經營績效以達永續經營之目標。
The proposed paper described a study in finding better tactics for the continually operation of The Liudai Hakka Cultural Park. The needed information for this project was first collected from reviewing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business strategy, and analyzing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Under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 after participation and observation on location, twelve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selected individuals was taken from industry experts include government authorities, academic professionals, specialists from institutions, chiefs of local executive office, business operators in relative fields, leaders of regional culture associations, and local residents. Then each interview had gone through cross-examination, in order to ensure the integrity and sufficiency of all data, which was going to build a better operating model for The Liudai Hakka Cultural Park.
The project were found as follows:
1. Introduce private funding and operations to the Park could not only reduce the financial burden on the government, but also improve the overall business, furthermore, providing a better environment for general public. This was a win-win situation for the government, private businesses, and the general public.
2. Government-owned museums often showed low in damages compensation, high in operation cost, conducting business with lesser selections, and most of all, operating under a constant budget deficit.
3. Under current government financial situation, and the ever-increasing needs for recreation activities from the public, the involvement from private industries could improve the tourism business. Developing the special strategy base on the Hakka culture, by analyzing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factors, finding the advantages, and bringing all involved groups to a mutual agreement, could finally make The Liudai Hakka Cultural Park become a product for advocating the Hakka culture, and also as a tool for the tourism, also for the historical continuation and conservation for generations to come.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名詞定義------------------------------------------------------ 2
第四節 研究重要性--------------------------------------------------- 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六堆客家文化概況----------------------------------------- 6
第二節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之概況------------------------------- 31
第三節 文化觀光之定義與文化觀光產業之發展趨勢------ 34
第四節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之經營策略------------------------- 40
第五節 文化園區之發展型態與委外經營之種類------------ 4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63
第一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63
第二節 研究方法------------------------------------------------------ 65
第三節 研究之信效度----------------------------------------------- 67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程序-------------------------------------------- 68
第五節 問卷設計------------------------------------------------------ 69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71
第一節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經營策略分析--------------------- 71
第二節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文化觀光及產業經濟效益分析 91
第三節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整體發展分析--------------------- 105
第四節 SWOT與TOWS矩陣分析------------------------------ 115
第五節 分析結果與討論------------------------------------------ 12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3
第一節 結論------------------------------------------------------------ 123
第二節 建議------------------------------------------------------------ 124
參考書目 參考文獻------------------------------------------------------ 125
附錄 訪談問卷------------------------------------------------------ 128

表 目 次
表2-1 美濃鎮客家里之分布表----------------------------------- 17
表2-2 六龜鄉客家村之分布表----------------------------------- 17
表2-3 杉林鄉客家村之分布表----------------------------------- 17
表2-4 高樹鄉客家村之分布表----------------------------------- 18
表2-5 麟洛鄉客家村之分布表----------------------------------- 19
表2-6 長治鄉客家村之分布表----------------------------------- 19
表2-7 竹田鄉客家村之分布表----------------------------------- 20
表2-8 內埔鄉客家村之分布表----------------------------------- 21
表2-9 萬巒鄉客家村之分布表----------------------------------- 22
表2-10 佳冬鄉客家村之分布表----------------------------------- 23
表2-11 新埤鄉客家村之分布表----------------------------------- 23
表2-12 六堆客家特色產業表-------------------------------------- 30
表2-13 2007~2008年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參觀人數統計表-- 32
表2-14 世界觀光組織 2020年全球觀光趨勢預測表-------- 37
表2-15 91-94年台灣文化觀光人數統計表--------------------- 38
表2-16 六堆文化園區觀光永續發展關鍵因素表------------ 39
表2-17 TOWS矩陣表------------------------------------------------ 47
表3-1 受訪者基本資料表----------------------------------------- 68

圖 目 次
圖2-1 六堆之分布圖----------------------------------------------- 16
圖2-2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全區圖------------------------------- 26
圖2-3 六堆客家文化園區之發展規劃圖---------------------- 27
圖2-4 策略性規劃模式圖----------------------------------------- 44
圖2-5 麥肯錫公司之7-S架構圖-------------------------------- 45
圖2-6 華山創意文化園區圖-------------------------------------- 50
圖2-7 台中創意文化園區圖-------------------------------------- 52
圖2-8 花蓮創意文化園區圖-------------------------------------- 53
圖2-9 嘉義創意文化園區圖-------------------------------------- 55
圖2-10 台南創意文化園區圖-------------------------------------- 56
圖3-1 本研究流程圖------------------------------------------------ 64
圖3-2 本研究架構圖----------------------------------------------- 65
中文部分
文建會創意產業發展計劃(2002)。文創一期計畫(92年-96年)。
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2007)。文創二期發展計畫(97年-100年)。
方世榮(2000),(Kotler,P.&Armstrong,G原著)。行銷管理學。東華書局,頁94-103。
王文科(2001)。教育研究法(五版)。臺北市:五南圖書公司。
六堆客家鄉土誌編纂委員會(2001)。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古蹟與文物篇,財團法人六堆文化教育基金會。
六堆客家鄉土誌編纂委員會(2001)。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篇,財團法人六堆文經濟篇化教育基金會。
六堆客家鄉土誌編纂委員會(2001)。六堆客家社會文化發展與變遷之研究自然環境篇,財團法人六堆文化教育基金會。
六堆簡介。線上檢索日期:2008.12.25。
網址: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mht。
六堆資訊網。線上檢索日期:2008.12.25。
網址:http://tw.search.yahoo.com/search?p=%E5%85%AD%E5%A0%86%E8%B3%87%E8%A8%8A%E7%B6%B2&y=%E6%90%9C%E5%B0%8B&fr=yfp&ei=UTF-8&rd=r1
六堆客家鄉土文化資訊網。線上檢索日期:2008.12.25。
網址:http://liouduai.tacocity.com.tw/index.htm
行政院客委會(2008)。客家文化園區簡介。線上檢索日期:2008.12.25。
網址:http://192.192.35.25/up/kc-park/kc-intro.htm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2004)。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2004)。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施行細則。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2004)。民間參與公共建設甄審委員會組織及評審辦法。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5)。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2)。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劃。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2006)。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
林慧雯(2003)。推展文化觀光策略之研究以阿罩霧地區再開發為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
屏東縣總體及部門計畫(2005)。線上檢索日期:2008.12.25
網址:http://cpis.e-land.gov.tw/cprpts/pingtung/total/total.htm
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線上檢索日期:2008.12.25。
網址:http://www.pthg.gov.tw/planhab/CmsShow.aspx?Parm=20075314244578,200753142133890,5
屏東觀光旅遊資訊網(2008),「第一座客家文化園區 南台灣客家文化網絡」, http://invest.pthg.gov.tw/CmsShow.aspx?ID=32&LinkType=3&C_ID=16(2008.04.20)
臺灣客家文化中心籌備處(2005)。線上檢索日期:2008.12.25。
網址:http://kaga.hakka.gov.tw/ct.asp?xItem=7&CtNode=348&mp=346&ps=
唐學斌(1987)。觀光學。台北市:私立中國文化大學觀光叢書。
黃有志(2006)。六堆客家文化園區經營策略剖析。政大社科院政策論壇,182期。
黃淑晶(2004)。「『創意文化園區』經營管理策略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義雄(2003)。台灣身體文化與體育的出路。學校體育,13(2),頁135-144。
曾漢珍(2002)。客家社區營造課題與策略之研究,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辦之客家公共政策研討會論文。
楊嵐雅、王濟昌(1994)。台灣主要民俗活動應用於文化觀光方式之研究,規劃與設計學報,1(3)頁27-42。
劉維公(2004)。為什麼我們需要需要創意文化園區:創意文化園區是強心劑?還是打錯針。典藏今藝術,129期,頁102-105。
陳板(1999)。六堆就是客家文化園區,從社區營造的角度思索屏東縣客家文化園區。線上檢索日期:2008.12.25。
網址:http://www.south.nsysu.edu.tw/sccid/today/hakka-young/99/04/hy990413.html
陳郁秀(2003)。迎接社區總體營造新紀元--創造文化生活新故鄉。線上檢索日期:2008.12.25。網址:http://www.cesroc.org.tw/2001/year/word/
曾彩金(2003)。我看六堆客家文化園區—請朝園區分散設置的理念重新規劃。
線上檢索日期:2008.12.25。
網址:http://wayne.cs.nthu.edu.tw/~iosoc/hakka/conference/papers/12_2.doc
英文部分
Patton, M. Q. (1990). 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 (2nd ed.). CA:Sage Publications, Inc.
UNESCO(1999)http://tw.info.search.yahoo.com/language/translatedPage.php?tt=url&text=http%3A%2F%2Fwhc.unesco.org%2Fen%2Flist%2F&lp=en_zt&.intl=tw&fr=yfp
World Tourism Organizatio(2004)。線上檢索日期:2008.12.25。
網址:http://www.tnews.com.tw/035/Uiicon1.asp?number=35015
Weihrich, Heinz. (1982). The TOWS Marix-A Tool for Situational Analysis. Long Range Planning, 15(2), 60.
麥肯錫公司(1982)。In Search of Excellence:Lessons from America`s Best Run Companies by Thomas J. Peters and Robert H. Waterman,Jr. Copyright(C)1982 by Thomas J. Peters and Robert H. Waterman,Jr. Reprinted by permission of Harper Collins Pubishers,Inc.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張淑香,〈三面「夏娃」──漢魏六朝詩中女性美的塑像〉,《中外文學》第 15 卷第 10 期, 1987 年 3 月,頁 118-142。
2. 吳碧貞,〈從《說文解字》「女」部之字看中國文化中的女性觀〉,《哲學與文化》第29期,2002年4月。
3. 鍾正道,〈試析張愛玲散文中的女性意識〉《東吳中文研究集刊》,1998年5月。
4. 蔡麗瑛,〈南朝社會中的門第倫常觀〉《中興史學》,1997年5月。
5. 李玲玲、楊育昌,2002,”臺灣水資源政策之檢討”,全球變遷通訊雜誌,34期,頁36-40,6月。
6. 邱貴梅,〈論李昂殺夫的女性意識覺醒〉《臺南師院學生學刊》,1996年1月。
7. 葉嘉瑩,〈論詞學中之困惑與《花間》詞之女性敘寫及其影響〉(上)(下),《中外文學》第 20 卷第 8-9 期,1992 年 1、 2 月,頁 4-31、4-30。
8. Yi, X. W. (1996) Phonetics. Caves English Teaching Magazine, 8, 19-22. [依筱雯(1996)。活用自然發音法。CET敦煌英語教學雜誌,8,19-22。]
9. Tang, T. C. (1989). Junior high schools English and teaching of K. K. phonetic symbols. English teaching, 13(1), 22-23. [湯廷池 (民78)。國中英語與音標教學(上)。英語教學,13(1),22-23。]
10. 吳若芬,〈直與紆──詩經國風中兩種女性角色的聲音〉,《中外文學》第 13 卷第 12 期, 1985 年,頁 140-157。
11. 蔡造珉,〈南朝樂府中〈神弦歌〉之內容探析〉《中國文化大學中文學報》,2002年03月。
12. 邱燮友,〈吳歌西曲與梁鼓角橫吹曲的比較〉,《國文學報》第 1 期,1972
13. 許義雄(2003)。台灣身體文化與體育的出路。學校體育,13(2),頁135-144。
14. 張進發,2007,”火力發電廠與環境污染防治”,物理雙月刊,29卷,3期,頁649-659,6月
15. 陳碧月,〈林海音小說的女性意識〉《臺灣文學評論》,2002年0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