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9 02:1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昆培
研究生(外文):Huang Kun-Pei
論文名稱:內線交易構成要件暨豁免條款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Legal Elements and the Safe Harbor of Insider Trading
指導教授:郭土木郭土木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郭大維涂春金
口試日期:2013-05-0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財經法律學系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專業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3
畢業學年度:10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0
中文關鍵詞:證券交易法內線交易重大消息免責抗辯事由豁免條款安全港條款預定交易契約預定交易計畫
外文關鍵詞:Rule 10b5-1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117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6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由於我國內線交易法規之構成要件不甚明確,常使行為人動輒遭檢察機關起訴,但嗣後法院對於內線交易案件之定罪率著實偏低,而多以無罪開釋。然該事件業經媒體大幅報導,不僅造成公司與當事人名譽、信用之損害,且在偵查與審判中受到羈押之被告,更使其人身自由受到嚴重剝奪,故內線交易法令規範與實際執法層面二者落差程度之大,不僅無法發揮司法正義,反而使企業經營者動輒背負刑事審判之巨大壓力,廣遭各界質疑。又多數實務案例法院認為,行為人僅須具備「實際知悉發行股票公司有重大影響股票價格之消息」以及「該消息未公開前,對於該公司上市或在證券商營業處所買賣股票,買入或賣出」兩形式要件,不問其有無利用該未公開之重大消息,即該當內線交易之構成要件,係採行「獲悉說」之見解。如此縱使有易於判斷之便,然而勢必擴大本罪之成立範圍,使偶然知悉內線消息之人亦遭該罪相繩,不僅與罪刑法定原則相違背,更使企業經營者及市場參與者捲入不確定風險,立法者之美意不免淪為經濟發展之扼殺者,在在顯示我國制定豁免條款之必要性。

有鑑於此,行政院於民國99年10月26日提出證券交易法增訂豁免條款之草案,對於符合一定構成條件之內線交易行為提供免責抗辯事由。本文嘗試參考美國、歐盟與英國豁免條款之立法例,佐以我國實務案例類型,來檢視並分析行政院所提出豁免條款之利弊得失,最後試著對於豁免條款草案提供未來立法建議,期使內線交易法制臻於完備。

目 錄
第一章、緒論…………………………………………………………………………1
第一節、研究目的與動機…………………………………………………………1
第二節、研究方法與範圍限制……………………………………………………1
第一項、研究方法………………………………………………………………1
第二項、範圍限制………………………………………………………………2
第三節、論文架構…………………………………………………………………2
第二章、外國內線交易之立法例……………………………………………………3
第一節、美國法之內線交易理論基礎及相關規範………………………………3
第一項、健全市場理論與信賴關係理論………………………………………3
第一款、健全市場理論(市場論)…………………………………………3
第二款、信賴關係理論(關係論)…………………………………………4
第二項、美國法內線交易基礎理論之發展……………………………………4
第一款、資訊平等理論………………………………………………………5
第一目、概說………………………………………………………………5
第二目、實務案例…………………………………………………………6
第二款、信賴關係理論………………………………………………………7
第一目、概說………………………………………………………………7
第二目、實務案例…………………………………………………………8
第三款、私取理論……………………………………………………………10
第一目、概說………………………………………………………………10
第二目、實務案例…………………………………………………………11
第四款、消息傳遞責任理論…………………………………………………13
第五款、小結…………………………………………………………………15
第三項、美國法禁止內線交易之相關規範……………………………………16
第一款、Section 10(b)與Rule 10b-5…………………………………………16
第二款、Rule 14e-3之制定(有稱為修正之信賴關係論)……………… 18
第一目、Rule 14e-3(a)-禁止利用重大未公開之公開收購消息從事
買賣證券 ………………………………………………………18
第二目、Rule 14e-3(b)設立「中國牆」(Chinese Wall)之防範措施……19
第三款、2002年沙賓法案(Sarbanes-Oxley Act of 2002)…………………21
第二節、歐盟法之內線交易相關規範……………………………………………21
第一項、內線消息之定義………………………………………………………22
第二項、內線交易規範之主體…………………………………………………22
第三項、內線交易禁止之行為態樣……………………………………………22
第四項、內線交易之規範客體…………………………………………………23
第五項、內線消息之公開………………………………………………………23
第三節、英國法之內線交易相關規範……………………………………………24
第一項、1993年刑事審判法 …………………………………………………24
第二項、金融服務暨市場法……………………………………………………25
第一款、規範對象……………………………………………………………25
第一目、FSMA 2000………………………………………………………25
第二目、FSMA 2005………………………………………………………25
第二款、行為態樣……………………………………………………………25
第一目、FSMA 2000………………………………………………………25
第二目、FSMA 2005………………………………………………………26
第四節、外國法有關豁免條款之規範……………………………………………27
第一項、美國法之內線交易免責抗辯事由……………………………………27
第一款、關於內線消息「獲悉」或「利用」之爭議………………………27
第一目、採「持有說」之見解者…………………………………………29
第二目、採「利用說」之見解者…………………………………………30
第三目、美國聯邦證管會之見解…………………………………………30
第二款、Rule 10b5-1…………………………………………………………31
第一目、Rule 10b5-1(a)……………………………………………………31
第二目、Rule 10b5-1(b) ………………………………………………… 32
第三目、Rule 10b5-1(c)……………………………………………………32
第三款、免責抗辯之類型……………………………………………………36
第一目、符合Rule 10b5-1之交易計畫 …………………………………36
第二目、改變交易計畫之情形……………………………………………36
第三目、行為人交易斷絕後續影響力之問題……………………………38
第四款、Rule 10b5-1(c)之規範漏洞…………………………………………38
第一目、選擇性終止預定交易計畫………………………………………38
第二目、策略性安排重大消息公開之時點………………………………39
第三目、故意塑造、散布不實消息………………………………………40
第四目、影響股價分析師之預測…………………………………………40
第五目、藉由媒體掩護特定交易…………………………………………41
第五款、美國相關實務案例…………………………………………………41
第一目、SEC v. Lipson案…………………………………………………41
第二目、United States v. Skilling案………………………………………42
第三目、Elam v. Neidorff案………………………………………………42
第四目、Glaser v. Chen案…………………………………………………42
第二項、歐盟法之內線交易免責抗辯事由……………………………………43
第一款、安全港條款…………………………………………………………43
第一目、股份買回計畫……………………………………………………43
第二目、安定操作行為……………………………………………………43
第二款、其他內線交易豁免規範……………………………………………44
第三項、英國法之內線交易免責抗辯事由……………………………………45
第一款、1993年刑事審判法 ………………………………………………45
第二款、金融服務暨市場法…………………………………………………46
第一目、遵守法令之豁免規範……………………………………………46
第二目、安全港之豁免規範………………………………………………46
第三目、其他豁免規範……………………………………………………46
第三章、我國內線交易豁免條款之建構……………………………………………49
第一節、我國內線交易之法規範…………………………………………………49
第一項、法律規定………………………………………………………………49
第一款、證券交易法第157條之1…………………………………………49
第二款、證券交易法第171條第1項第1款………………………………50
第二項、犯罪構成要件…………………………………………………………50
第一款、空白構成要件………………………………………………………50
第二款、行為主體……………………………………………………………51
第一目、董事、監察人及經理人…………………………………………51
第二目、持有該公司之股份超過百分之十之股東………………………51
第三目、基於職業或控制關係獲悉消息之人……………………………53
第四目、喪失前三款身分後,未滿六個月之人…………………………54
第五目、消息受領人………………………………………………………54
第三款、行為客體……………………………………………………………55
第四款、主觀犯意……………………………………………………………56
第一目、故意犯及行為犯…………………………………………………56
第二目、獲悉說與利用說之爭議…………………………………………57
第五款、重大未公開之內線消息……………………………………………61
第六款、重大消息之認定……………………………………………………64
第一目、美國司法實務之判斷標準………………………………………64
第二目、重大消息成立之時點……………………………………………66
第二節、豁免條款之增訂…………………………………………………………70
第一項、制定免責抗辯之事由…………………………………………………72
第二項、免責抗辯之除外規定…………………………………………………77
第三項、預定買賣契約之要件…………………………………………………79
第四項、主管機關之公告期限…………………………………………………82
第三節、豁免條款之法律上性質…………………………………………………82
第一項、構成要件不該當………………………………………………………82
第二項、阻卻違法事由…………………………………………………………83
第三項、阻卻罪責事由…………………………………………………………84
第四項、小結……………………………………………………………………84
第四節、我國草案與外國立法例之比較…………………………………………85
第一項、與美國Rule 10b5-1之比較 …………………………………………85
第二項、與歐盟、英國法規範之比較…………………………………………88
第三項、小結……………………………………………………………………89
第四章、我國實務案例類型…………………………………………………………91
第一節、受證券交易所之指示而賣出股票之行為………………………………91
第一項、台灣煉鐵公司案………………………………………………………91
第一款、案例事實……………………………………………………………91
第二款、法院認定……………………………………………………………91
第二項、楊鐵公司案……………………………………………………………91
第一款、案例事實……………………………………………………………91
第二款、法院認定……………………………………………………………92
第二節、與內線消息影響股價相反方向之買賣…………………………………94
第三節、質押之股票遭金融機構斷頭……………………………………………95
第一項、華票案…………………………………………………………………95
第一款、案例事實……………………………………………………………95
第二款、法院認定……………………………………………………………96
第二項、金島案…………………………………………………………………96
第一款、案例事實……………………………………………………………96
第二款、法院認定……………………………………………………………97
第三項、尖美公司案……………………………………………………………97
第一款、案例事實……………………………………………………………97
第二款、法院認定……………………………………………………………98
第四項、東隆五金案……………………………………………………………98
第一款、案例事實……………………………………………………………98
第二款、法院認定……………………………………………………………99
第五項、福懋油脂公司案 ……………………………………………………101
第一款、案例事實 …………………………………………………………101
第二款、法院認定…………………………………………………………102
第四節、預定交易計畫、例行性交易或已授權他人交易……………………102
第一項、琨詰公司案…………………………………………………………102
第一款、案例事實…………………………………………………………102
第二款、法院認定…………………………………………………………103
第二項、突破公司案…………………………………………………………105
第一款、案例事實…………………………………………………………105
第二款、法院認定…………………………………………………………105
第三項、茂矽公司案…………………………………………………………106
第一款、案例事實…………………………………………………………106
第二款、法院認定…………………………………………………………107
第四項、中纖公司案…………………………………………………………107
第一款、案例事實…………………………………………………………107
第二款、法院認定…………………………………………………………108
第五項、九德公司案…………………………………………………………109
第一款、案例事實…………………………………………………………109
第二款、法院認定…………………………………………………………109
第五節、依據分析報告為買賣…………………………………………………110
第一項、綠點公司案…………………………………………………………110
第一款、案例事實…………………………………………………………110
第二款、法院認定…………………………………………………………111
第二項、新普公司案…………………………………………………………112
第一款、案例事實…………………………………………………………112
第二款、法院認定…………………………………………………………113
第六節、證券及期貨交易先跑行為……………………………………………113
第一項、基於避險之主觀意圖………………………………………………114
第二項、基於預期計畫之先跑行為…………………………………………114
第七節、公開收購股權之行為…………………………………………………114
第八節、實務案例分析 …………………………………………………………115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 ………………………………………………………………121
參考文獻……………………………………………………………………………125

參考文獻
壹、中文文獻(依作者姓名筆劃排序)
一、專書論著
1.何佳蓉,彼竊鉤者誅,竊國者諸侯—權貴犯罪vs.台開內線交易,謝易宏主編,紙醉金迷—經典財經案例選粹,2010年1月。
2.何佳蓉,九命怪貓不能說的秘密—以力晶併購旺宏案為中心談黃崇仁所涉之內線交易,謝易宏主編,繁華落盡—經典財經案例選粹,2009年2月。
3.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冊),作者自版,2005年9月九版。
4.郭土木,證券交易法論著選輯,三民書局,2011年2月3日初版。
5.陳志龍,證券交易法內線交易-探討證券交易法內線交易與操縱股價之差異、構成要件明確性諸問題,收錄於企業與金融法制,余雪明大法官榮退論文集,2009年1月,頁419。
6.黃仲夫,刑法精義,元照出版,2006年9月。
7.曾宛如,證券交易法原理,元照出版,2006年四版。
8.劉連煜,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元照出版,2008年9月增訂六版。
9.劉連煜,內線交易構成要件,元照出版,2012年9月二版。
10.劉連煜,內部人交易規範中內部消息「重大性」之認定基準,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二),1998年4月。
11.蔡墩銘,刑法總論,三民書局,民國73年3月4版。
12.賴英照,股市遊戲規則-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作者自版,2011年2月再版。
13.賴英照,證券交易法逐條釋義,第4冊,1996年8月。
14.羅怡德,證交法—禁止內部人交易,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91年3月。
15.蘇俊雄,刑法總論II-犯罪總論,民國86年7月初版。

二、學位論文
1.沈介偉,從我國實務判決探討證券交易法內線交易之規範兼論內線交易之防制,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6月。
2.阮品嘉,公開收購前內線交易問題之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
3.何建寬,內線交易理論與實務之研究,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1月。
4.呂國平,證交法上內線交易的經濟分析,銘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7 年。
5.紀文富,論內線交易行為人之主觀惡意,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系碩士論文,2008年7月。
6.孫昱琦,內線交易規範之立法沿革及實務發展-以我國法規修正與實務發展之互動為中軸,國立成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6月。
7.徐翰霄,內線交易中重大消息之判斷與再省思,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6月。
8.郭賢傳,內線交易之研究,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0年2月。
9.陳柏乾,內線交易重大消息之研究,私立東海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7年。
10.陳峰富,關係企業證券交易違法行為之研究-以股票流通市場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
11.陳靜玲,以經濟分析的觀點論內線交易的規範,東吳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6月。
12.張瑞玲,內線交易重大消息之認定與豁免條款之研究--以我國法院實務為中心,台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9年7月。
13.黃志中,論內線交易刑事規範之正當性與理論基礎,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8年6月。
14.葉育伶,制定我國內線交易豁免條款可行性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1月。
15.葉家君,證券交易法上內線交易犯罪之研究,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6 月。
16.劉成墉,證券交易法上內線交易獲悉與利用之爭議,銘傳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2009年6月。
17.鄧依仁,從證券法內線交易理論論我國內線交易行為主體之規範,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18.賴欣欣,從刑事實體法的觀點論證券交易法上內線交易之規範,銘傳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

三、期刊文獻
1.王文宇,認真地對待資訊—論內線交易之判斷標準與預防措施,月旦法學雜誌,第155期,2008年4月。
2.王育慧,最高法院九十一年度台上字第三○三七號判決及台灣高等法院八十八年度上重訴字第三九號判決之評釋(東隆五金案)—以連續交易操縱行為與內線交易為範圍,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61期,2007年3月。
3.左峻德、武永生、劉孔中、李禮仲,股票市場內線交易相關問題之探討,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0年。
4.何曜琛、戴銘昇,無利用消息意圖之內線交易-最高法院99年度台上字第2015號民事判決,台灣法學雜誌第181期,2011年8月1日。
5.林孟皇,內線交易實務問題之研究-以我國刑事責任規定的解釋適用取向為中心,法學叢刊第210期,2008年4月。
6.林俊宏、黃鈵淳、許碧真,從訊碟案談內線交易民事賠償責任之相關問題,法官協會雜誌,7卷2期,2005年2月。
7.林修平,內線交易問題之研究-內部人得否以「未利用內線消息」主張免責,司法官46期學員法學研究報告,法務部司法訓練所,2007年,頁1144-1159。
8.林國全,證交法第一百五十七條之一內部人交易禁止規定之探討,政大法學評論,第45期,1992年6月。
9.武永生,內線交易案件「獲悉」與「利用」之爭論-股市之極限遊戲規則(一),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10期,2008年12月。
10.邱秋芳,公司為員工持股取得自己股份之日本法制探討,財經法專論,86年8月初版。
11.洪令家,內線交易的避險天堂??-我國訂立豁免條款之初探,台灣法學雜誌,第196期,2012年3月15日。
12.郭土木,公開收購股權與內線交易及操縱法律適用問題之探討,輔仁法學,第42期,2011年12月,頁1-29。
13.郭大維,「由英美兩國證券市場內線交易之民刑事責任論我國內線交易法制」,「證券交易刑事規制」學術研討會,社團法人台灣刑事法學會,台北,2010 年5月22日。
14.郭大維,論我國內線交易法制—由英美兩國對證券市場內線交易之規範談起,軍法專刊,第56卷第4期,2010 年8月。
15.陳松興,規範內部人交易的理論基礎與最新立法方向(下),證券管理,第八卷六期,1990年6月16日。
16.曾宛如,建構我國內線交易之規範:從禁止內線交易所欲保護之法益切入,臺大法學論叢,第38卷第1期,2009年3月。
17.劉成墉,內線交易免責抗辯事由之探討,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15期,2011年6月。
18.劉連煜,重大內線消息之認定-最高法院98年度台上字第6492號判決評釋,月旦裁判時報,創刊號,2010年2月。
19.劉連煜,內線交易免責之抗辯—預定交易計畫,台灣法學第114期,2008年10月15日。
20.賴英照,金融機構與內線交易,興大法學,第1期,2007年5月。
21.賴英照,證交法修正條文逐條釋義,實用稅務第194期,1991年2月。
22.賴源河、郭土木,企業併購訊息與內線交易重大消息明確點認定之探討,中正財經法學,第4期,2012年1月,頁1-46。

貳、外文文獻(依作者名子字母順序排序)
一、外文書籍
1.Bloomenthal & Wolff, Securities and Federal Corporate Law , West Group,( 2002).
2.Coffee & Seligman, Cases and Materials on Securities Regulation, Foundation Press, 9th ed., (2003).
3.Louis Loss, Fundamentals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Boston: little Brown & Co., 2d ed.
4.Louis Loss & Joel Seligman, Fundamentals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Aspen Publishers, 5th ed., (2004).
5.Olson, Sturc, and Lins, The Law of Insider Trading under the 1934 Act:Section 10(b) and 14(e), Gibson, Dunn & Crutcher, (1990).
6.Stephen M. Bainbridge, Securities Law: Insider Trading, FOUNDATION PRESS, 1999.
7.Thomas Lee Hazen, The Law of Securities Regulation, (forth ed.,2002)

二、外文期刊
1.Alan D. Jagolinzer,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Insider-Trade Behavior within Rule 10b5-1, Smeal 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he Pennsy Ivania State Univesity, (2004).
2.Alan D. Jagolinzer, SEC Rule 10b5-1 and Insiders' Strategic Trade, 55 MGMT. SCI. 224, (2009).
3.Alain Viandier, The Legal Theory of Insider Regulation in Europe, in Klaus J. Hopt & Eddy Wymeersch, (eds.), European Insider Dealing, LAW & PRACTICE (BUTTERWORTHS, 1991).
4.Allan Horwich, The Origin, Application, Validity, and Potential Misuse of Rule 10b5-1, 62 Bus. Law. 913, (2007).
5.Bainbridge, The Insider Trading Prohibition: A legal and Economic Enigma, 38 U. FLA. L. REV. 35,409 (1986).
6.Dennis W. Carlton & Daniel R. Fischel, The regulation of Insider Trading, 35 STAN. L. REV. 857 (1983).
7.Karl T. Muth, Karl T. Muth, With Avarice Aforethought:Insider Trading And 10b5-1 Plans, 10 U.C. Davis Bus. L.J. 65. (2009).
8.Roberts & Co., 40 S.E.C. 907, (1961).
9.Stanley Veliotis, Rule 10b5-1 Trading Plans and Insiders' Incentive to Misrepresent, 47 Am. Bus. L.J. 313, (2010).
10.Victor Brudney, Insiders, Outsiders, and Informational Advantages Under the Federal Securities Laws, 93 HARV. L. REV. (1979).

三、法院裁判
1.Basic Inc. v. Levinson, 48U.S.224, 108 S Ct.978, 99LED.2d 194 (1988).
2.Chiarella v. United States, 445 U.S. 222 (1980).
3.Dirks v. SEC. 463 U.S. 646 (1983).
4.Elam v. Neidorff, 544 F.3d 921 (2008).
5.Glaser v. Chen, 772 F. Supp. 2d 573 (2011).
6.SEC v. Andler, 137 F.3d 1325 (11th Cir. 1998).
7.SEC v. Lipson, 278 F.3d 656, p.660 (2002).
8.SEC v. Smith, 155 F.3d 1051 (9th Cir. 1998).
9.SEC v. Texas Gulf Sulphur Co., 401 F.2d 833, 848 (2d Cir. 1968).
10.TSC Industries, Inc. v. Northway, 426 U.S.438 (1976).
11.United States v. Carpenter, 791 F. 2d 1024 (2d Cir.1986).
12.United States v. Newman, 664 F. 2d 12 (1981).
13.United States v .O'Hagan , 521 U.S. 642 (1997).
14.United States v. Skilling, U.S. Dist. Fed. Sec. L. Rep. (CCH) P93, 639 (2005).
15.United States v. Teicher, 987 F.2d 112 (2d Cir. 199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20. 賴英照,金融機構與內線交易,興大法學,第1期,2007年5月。
2. 19. 劉連煜,內線交易免責之抗辯—預定交易計畫,台灣法學第114期,2008年10月15日。
3. 16. 曾宛如,建構我國內線交易之規範:從禁止內線交易所欲保護之法益切入,臺大法學論叢,第38卷第1期,2009年3月。
4. 15. 陳松興,規範內部人交易的理論基礎與最新立法方向(下),證券管理,第八卷六期,1990年6月16日。
5. 10. 邱秋芳,公司為員工持股取得自己股份之日本法制探討,財經法專論,86年8月初版。
6. 9. 武永生,內線交易案件「獲悉」與「利用」之爭論-股市之極限遊戲規則(一),銘傳大學法學論叢第10期,2008年12月。
7. 8. 林國全,證交法第一百五十七條之一內部人交易禁止規定之探討,政大法學評論,第45期,1992年6月。
8. 6. 林俊宏、黃鈵淳、許碧真,從訊碟案談內線交易民事賠償責任之相關問題,法官協會雜誌,7卷2期,2005年2月。
9. 5. 林孟皇,內線交易實務問題之研究-以我國刑事責任規定的解釋適用取向為中心,法學叢刊第210期,2008年4月。
10. 2. 王育慧,最高法院九十一年度台上字第三○三七號判決及台灣高等法院八十八年度上重訴字第三九號判決之評釋(東隆五金案)—以連續交易操縱行為與內線交易為範圍,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61期,2007年3月。
11. 1. 王文宇,認真地對待資訊—論內線交易之判斷標準與預防措施,月旦法學雜誌,第155期,2008年4月。
12. 10. 劉連煜,內部人交易規範中內部消息「重大性」之認定基準,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二),1998年4月。
13. 10. 陳峰富,關係企業證券交易違法行為之研究-以股票流通市場為中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
14. 13. 賴英照,證券交易法逐條釋義,第4冊,199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