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3 21:1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許容娟
研究生(外文):HSU JUNG-CHUAN
論文名稱:台灣日治時期官展「地域色彩美人畫」
論文名稱(外文):Taiwan Art Exhibition: Investigation of the Stylistic Development of“Portrait of Beauty with Regional Flavor ” during Japanese Colonial Era (1895-1945)
指導教授:吳超然吳超然引用關係
口試委員:李貞慧李惠正
口試日期:2011-01-12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美術學系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美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8
中文關鍵詞:官展東洋畫地域色彩美人畫
外文關鍵詞:Toyo paintin 、Taiwan Art Exhibition 、 Portrait of A Beauty 、 Regional Flavo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59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台灣官辦展覽的開辦揭開台灣美術近代化,東洋畫在日本教育與官展的催生下粲然綻放,成為台灣美術近代化運動中的一個獨特畫種,雖然最後在歷史遷移下退出台灣美術主流地位,但在台灣掀起的榮況與成果仍是台灣美術近代化重要的一部分。
日治時期「地域色彩」議題引發的創作熱潮,延續到今成為「鄉土色彩」的前身,「地域色彩美人畫」在文化雜柔的氛圍下發展出不同於其他形式的「地域色彩」。
經由檢視、分析台灣官展入選的「地域色彩美人畫」風格發展,再進一步以獲賞的作品作更深入的分析,並對長期以「地域色彩美人畫」為創作的獲賞畫家,其官展期間各型態的作品之間的風格發展作比對,最後透過對台灣社會環境、台灣畫家學習東洋畫的環境、官方審查員的背景,探討台灣官展「地域色彩美人畫」發展與風格形式。
本文嘗試指出「地域色彩美人畫」風格、形式的轉變與社會轉變關係密切,一旦生活環境產生變化,新的表現形式也將因應而生,而台灣的殖民地身分讓「美人畫」在「地域色彩」這個議題裡發展出不同的「地域色彩」形式。

Taiwan's government-run Taiwan art Exhibition with Modernization opening. Toyo painting optimized by Japanese education and Taiwan Art Exhibition, performs a unique painting style during the modernistic Art Movement in Taiwan. Although Toyo painting seem left the mainstream of Taiwan art, the glory and achievement experienced is the important part from Taiwan Art Modernization.
Issues from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Regional Flavor" caused the creative boom, continuing to become as predecessor of "Local Flavor "."Portrait of Beauty with Regional Flavor" developed from the miscellaneous cultural to other style of "Regional Flavor".
I review and analyze the overall style development of "Portrait of Beauty with Regional Flavor" selected from the official Exhibition in Taiwan, further to make in-depth analysis with the award-winning work.
Further comparison with “Portrait of Beauty with Regional Flavor” that painter created by long-term efforts and various types of work styles developed during Art Exhibition. In the end, I probe into the development and style form passed through the understandings of social environment in Taiwan, the educated environment how Taiwanese painters learn Toyo painting and the background of the official examiner.
This paper attempts to point out that the conversions of characteristic and style of “Portrait of Beauty with Regional Flavor” and changes on society become close relationship relatively. Based on this transformation, new forms expressed will be born accordingly and it means the “Portrait of Beauty” represented by Taiwan's colonialist developing with various "Regional Flavor" on this topic.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回顧與問題提出 2
第二節 研究方法 5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四節 名詞解釋 6
第二章 環境背景概述 9
第一節 清領時期台灣美術活動概況 9
第二節 日治下的台灣社會變遷 15
第三節 日治時期台灣美術學習環境概述 18
第四節 近代日本畫的形成 20
第五節 台灣官辦展覽的開辦 23
第三章 「地域色彩」美人畫發展 25
第一節 台灣「地域色彩」美人畫 25
第二節 台灣「地域色彩」美人畫第一期風格發展 30
第三節 台灣「地域色彩」美人畫第二期風格發展 39
第四節 台灣「地域色彩」美人畫第三期風格發展 46
第五節 小結 49
第四章 「地域色彩」美人畫風格研究 51
第一節 「地域色彩美人畫」獲賞作品風格 51
第二節 「地域色彩美人畫」獲賞畫家創作風格探討 67
第三節 「地域色彩美人畫」官展風格初繹 87
第四節 小結 102
第五章 結論 104
參考文獻 107
引用網路資料 109
附錄: 110
附錄一、台灣近現代重要事件 110
附錄二、審查員簡歷 111


參考文獻
王行恭(1992)。《臺灣畫家東洋畫圖錄:臺展第一~十回、府展第一~六回》。臺北市:王行恭設計事務所。
王秀雄(1995)。〈日治時期台灣官展的發展與風格探釋-兼論其背後的大眾傳播與藝術批評〉載於王秀雄著,《台灣美術發展史論=A Discussion of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Taiwan's Art》。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王耀庭/蔡明玲(2008)。《閩習台風:明清時期臺灣美術之研究:A study on the Taiwanese art during the Ming and Ching dynasties=Fukien province's customs and Taiwanese style》。臺中市:臺灣美術館。
石守謙(1997)。《悠閒靜思:論陳進藝術文集=An anthology on Chen Chin's art》。台北巿:國立歷史博物館
竹中信子(2007)。《日治台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台灣(大正篇1912-1925)》(初版)(曾淑卿譯)。台北市:時報文化。
竹中信子(2007)。《日治台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台灣(明治篇1895-1911)》(初版)(蔡龍保譯)。台北市:時報文化。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4)。《明清時代台灣書畫作品》。台北巿:策劃者。
呂紹理(2005)。《展示臺灣:權力、空間與殖民統治的形象表述:power, space and image representation of Japanese colonial rule》。臺北市:麥田。
李普同(2008)。《島嶼風情:日治時期臺灣美術之研究:a study on the Taiwanese art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Island flavor》。臺中市:臺灣美術館。
李欽賢(1992)。《臺灣美術歷程》。台北巿:自立晚報。
李欽賢(1996)。《臺灣美術閱覽》。臺北市:玉山社出版。
李渝(2001)。《族群意識與卓越風格:李渝美術評論文集》。台北市:雄獅美術。
金惠信(1997)。〈殖民地時期韓國「朝鮮地域色彩」美術:其論述與象徵〉載於薛燕玲策劃編輯,《日治時期台灣美術的「地域色彩」展論文集》。台中市:台灣美術館。
後藤茂樹(1976)。《現代日本の美術 第3卷 鏑木清方/山口蓬春》。日本東京:集英社。
昭日新聞大阪本社編輯部(1983)。《上村松園名作展》。日本大阪:昭日新聞社。
昭日新聞大阪本社編輯部(1991)。《昭和の日本画100選》。日本東京:昭日新聞社。
徐小虎(2008)。〈什麼是台灣藝術史〉,《閩習台風 明清時期台灣美術之研究》。台中市:台灣美術館。
徐文琴(2007)。《臺灣美術史》。臺北市:南天。
神林恆道(2007)。《東亞美學前史:重尋日本近代審美意識》(龔詩文譯)。台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高玉珍(1996)。《陳進畫譜=The Art of Chen Chin》。台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2003)。《悠閒靜思:陳進仕女之美:the beauty of chen chin's leadies》。臺北市:國立歷史博物館。
朝日新聞社(1991)。《昭和の日本画100選》。東京:朝日新聞社。
楊孟哲(1999)。《日治時代臺灣美術教育(一八九五 ~ 一九二七)》。臺北市:前衛。
萬青力(2005) 。《並非衰落的百年-十九世紀中國繪畫史》。臺北市:雄獅。
葉榮鐘(2000)。《日治下臺灣大事年表》。臺中市:晨星。
臺北市立美術館展覽組(2000年)。《臺灣東洋畫探源=The origins of Toyoga in Taiwan》。臺北市:臺北市立美術館。
薛燕玲策劃編輯(2007)。《日治時期臺灣美術的「地域色彩」展論文集=Thesis on the "regional flavor" of art in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era》。臺中市:臺灣美術館。
韓秀蓉(1986)。《陳進畫集》。台北市:台北巿立美術館。
顏娟英/鶴田武良(2001)。《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台北市:雄獅。
顏娟英/鶴田武良(2001)。《風景心境:台灣近代美術文獻導讀》。台北市:雄獅。
顏娟英編著(1998)。《台灣近代美術大事年表》。臺北市:雄獅。


引用網路資料
中央研究院(年月日)。歷史語言研究所架設的南國美術殿堂台灣美術展覽會(1927~1943)。上網日期2009年09月12日。網址:http://140.109.18.243/twart/System/index.htm(年月日)。行政院文建委員會架設的文化資料庫。上網日期2009年10月10日。網址:http://nrch.cca.gov.tw/ccahome/index.jsp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