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7 02:2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慶如
研究生(外文):Ching-Ju Wu
論文名稱:新會計觀念、勞退新制、國民年金新制下的退休理財規劃
論文名稱(外文):Financial Planning for Retirement under New Accounting Standards, Labor Pension and National Pension System
指導教授:王雍智王雍智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George Y. W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應用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國際企業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8
畢業學年度:96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91
中文關鍵詞:退休金缺口折現率勞退新制國民年金
外文關鍵詞:Pension GapDiscount RatesNew Labor Pension SystemNational Pension System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102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9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9
國內退休體制現正處於蛻變階段,不僅是人民,連同政府也還在適應期。除了原有的勞工退休保險制度,在未來尚有即將上路之新式國民年金體制。在這樣多變的時代中,人們的退休生活能否真正享有周全的保障,實在令人堪慮。論及退休生涯規劃,最關鍵的部份莫過於退休金缺口問題。然而一般在進行退休金缺口試算時,多以模糊而籠統的方式進行估算,往往忽略了金錢在長期下的複利效果,及可能的價值折損風險。因此,本研究特別以國際上通常採用之國際會計準則及美國財務會計準則,在退休會計處理原則上,適用之折現方法;以臺灣AA級公司債經精算後之參考利率,強化本研究退休金模型之精算結果。本研究結論發現,單憑現行退休體制的社會保險制度,是完全無法滿足退休金缺口。而此缺口主要來自於生涯目標的支出項目。由此可知退休金模型試算若配合折現率的使用,其衡量結果不僅更加精確,且在長期下資金規劃的效果也將更加顯著。最後,本研究建議,除了在日常生活中開源節流,同時更應趁早進行退休理財規劃,別輕易忽視複利效果,為將來退休後之生活,事先提供準備。
In recent years, the macro environment posture changed drastically in Taiwan. The populace and government are ready to accommodating. Now we have labor pension and new national pension system in the future. When the people retired, they may not be so good. The retirement plan has an important thing that is the retired gap’s problem. Nowadays, we don’t have a high-precision model can that we to use, and always forget to think about compound interest in the long-run. Accordingly, the research to use the IAS and FAS’s principles, let retired gap were calculated using the discount rates based on the yield on high quality (AA-rated) corporate bonds for the pension model. The conclusion showed that social security systems can’t to assure the old-age’s live. For the reason, the thesis wants to suggest all people, who should to make a financial planning for retirement as soon as possibl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流程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4
第一節 世界銀行的老年經濟保障模式 5
第二節 臺灣現行退休制度 11
第三節 會計公報與退休金折現率 24
第四節 退休理財規劃相關研究 27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5
第一節 退休規劃流程 35
第二節 研究設計 36
第三節 退休規劃模型說明 40
第四章 個案分析 49
第一節 研究樣本 49
第二節 中低、中等、中高所得個案家庭分析 51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67
第一節 研究結論 67
第二節 研究意涵與建議 68
第三節 研究限制 72
參考文獻 73
附錄一 符號表 77
附錄二 台灣地區依賴人口比(扶養比) 78
附錄三 主要國家老化指數 79
附錄四 96年度綜合所得稅扣繳稅額表 80
附錄五 0-24歲子女教養費用預估表 83
附錄六 勞保及健保投保薪資等級(97.02.12) 84
附錄七 甲個案家庭之資料分析結果 86
附錄八 乙個案家庭之資料分析結果 88
附錄九 丙個案家庭之資料分析結果 90
一、中文文獻
內政部(2007),國民年金答客問。
內政部社會司老人福利(2007),老人福利與政策。
王儷玲(2005),勞退新制之資金運用對勞工退休所得的影響,退休基金年刊,頁55-70。
朱芬郁(1998),退休老人生涯規劃初探(下),香光莊嚴五十五期。
朱芬郁(1998),退休老人生涯規劃初探(上),香光莊嚴五十四期。
行政院主計處(2007),九十五年家庭收支調查報告,臺北:行政院主計處編印。
行政院主計處內政部戶政司(2008),生命統計資料。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統計處(2007),勞動統計櫥窗。
吳忠吉、林昭禛(2002),政黨輪替後失業問題分析,國政分析,社會(析)091-011號。
吳啟銘(1997),退休基金資產配置模式探討暨決策形成過程,公務人員退撫基金專題研討會,頁77。
李淑玲(2007),退休休閒生活計畫之探討,大專體育第89期,頁75-82。
李涵茵(2006),人口結構變遷之影響及其因應策略探討,台灣綜合研究院。
李瑞金(1996),老年婦女的退休與生活方式,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季刊,第71期,頁42-51。
林瑞鴻(2005),退休的成本,世新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南山人壽(2007),台灣退休生活大調查。
柯木興(2006),談年金保險改革的替代策略-一種無財務準備式的個人帳戶制,中華民國保險學會,保險學報第三期,頁34-35。
柯木興、林建成(2005),淺談世界銀行多層次「老年經濟保障模式」,國政分析,社會(析)094-011號。
柯木興、林建成(2007),淺談英國年金改革對IPOD世代的影響。國政研究報告,社會(研)096-001號。
符寶玲(2000),建立個人退休基金以確保老年經濟安全,退休基金,2000退休基金研討會,台北國際會議中心。
單驥、李建慧(2002),薪資水準與預期退休年齡間互動關係之探討,RCTED學術研討論文,No.2002-0031。
黃佩芬(2007),台灣退休金會計處理與國際之接軌,國立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黃富順(1996),終生學習的意義、源起、發展與實施,載於中華民國成人教育學會主編,終生學習與教育改革。台北市:師大書苑。
詹火生、王怡人、蕭惠如(2002),老人經濟安全政策,國政研究報告,社會(研)091-019號。
蔡培村(1996),老人學習與社會發展:退休的生涯規劃。高雄: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繆震宇(2001),台灣退休基金最適提撥與資產配置之研究,證券市場發展季刊,頁100-130。
繆震宇(2007),人口變遷與退休基金管理,國科會計劃NSC 95-2416-H-032-005。
鍾慧貞(2004),我國財務會計處理及資訊揭露邁向國際接軌,當代會計第五卷第一期,頁121-137。


二、英文文獻
Axel, B. S. (2007). Rational Pension Reform, Mannheim Research Institute for the Economics of Aging.
Blundell, R., Meghir, C. and Smith, S. (2002). Pension Incentives and the Pattern of Early Retirement, Economic Journal, 112, c153-c170.
Brinson, G. P., Singer B. D. and Beebower, G. L. (1991), Determinants of Portfolio Performance II: An Update,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47(3): 40-48.
Dahl, S. A., Nilsen, O. A. and Vaage, K. (2000). Work or Retirement? Exit Routes for Norwegian Elderly, Applied Economics, 32, 1865-1876.
Gustman, A. L. and Steinmeier, L. T. (1986). A Structural Retirement Model, Econometrica, 54, 555-584.
Markowitz, H. M. (1952), Portfolio selection, Journal of Finance, 77-91.
Peterson, P. G. (2000). Gray Dawn: How the Coming Age Wave Will Transform America – And the World, Times Books, Random House.
Samwick, A. A. (1998). New Evidence on Pensions, Social Security, and the timing of retirement, 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70, 207-236.
The Office of Public Affairs. (2003). JS-919.
World Bank. (1994). Averting the Old Age Crisis: Policies to Protect the Old and Promote Growth.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orld Bank. (2005). Old-Age Income Support in the 21st Century: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Pension Systems and Reform.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World Bank. (2006). Pension Reform: Issues and Prospects for Non-Financial Defined Contribution Schemes. Washington, DC: World Bank.
Yen, Simon H. and HsuKu Y. H. (2003), Dynamic Asset Allocation Strategy for Intertemporal Pension Fund Management with Time-Varying Volatility, Academia Economic Papers, Vol.31, No.3, 229-261.

三、法令
國民年金法(2007年7月20日立法院三讀通過)。
勞工退休金條例(2007年7月4日修正)。
勞工保險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總說明(2007年5月14日修訂)。
勞動基準法(2002年12月25日修正)。
退休金會計處理準則(2005年9月22日修訂)。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 87 (1985).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 106 (1990).
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 19 (200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