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08)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2 17:0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曹仁福
研究生(外文):TSAO JEN-FU
論文名稱:費率結構修訂前後產險價格與清償風險之關係探討
論文名稱(外文):The Impact of Firm Risk on Property-Liability Insurance Prices Before and After Price Deregulation in 1995
指導教授:許文彥許文彥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逢甲大學
系所名稱:保險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風險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2
中文關鍵詞:保險選擇權訂價費率規定Two-Stage Least Squares(2SLS)保險價格公司清償風險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40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摘 要
民國66年4月財政部於費率結構中,規定財產保險費率內容,包括預期損失率、賠款特別準備金、佣金、發展基金、其他費用及利潤,然後依各險種分別逐項給予一定百分比。由於自民國66年以來,期間因產業結構調整,或因政府法令改變等,對業務成本均有相當程度之影響。但我國產物保險費率結構於民國66年核定,歷經18年未予修訂,造成費率規定不切實際,加上保險業間以業務為導向,惡性競爭之因,使得出現錯價、放佣、放扣之招攬行為(凌氤寶,1996),因而遂使財政部於民國84年6月將費率內容修訂為包括附加費用、特別準備金及預期損失率,並將各項營業費用及預期利潤包括在附加費用,不將附加費用再予細分,且僅規定附加費用最高百分比,亦即附加費用,可以彈性調整(賴曜賢,1995),此規定使保險公司可於最高百分比內做價格競爭。根據保險選擇權訂價理論,保險價格與公司清償風險息息相關,公司越安全其保險公司可要求較高保險價格。本文係探討民國84年費率結構修訂前後,產物保險價格和公司清償風險之關係影響探討。
本文以國內13家產險公司為樣本公司,並以民國77至91年間之保險年鑑、AREMOS經濟統計資料庫、台灣經濟新報資料庫,以及行政院主計處統計資料為資料來源。之後利用Two-Stage Least Squares(2SLS)之方法,進行實證分析。本文為區隔民國84年費率結構規定前後之影響,將研究期間依民國84年度做為分野,分別對民國77至83年度以及民國85至91年度進行分析。
實證結果發現:(1)民國77至83年度研究期間顯示,資本比率與公司經營風險對損失率分別為顯著負值及不顯著負值、公司經營風險對資本比率為不顯著負值、資本比率對公司經營風險為顯著負值,因此,此期間雖有錯價、放佣、放扣之行為,但沒有造成保險價格和公司清償風險之關係如理論之預期方向。(2)而在民國85至91年度研究期間顯示,資本比率與公司經營風險對損失率分別為顯著負值及正值、公司經營風險對資本比率為顯著正值、資本比率對公司經營風險為正值不顯著,此結果大體上來說,支持理論模型,同時可以推論出保險價格會反映公司清償風險及保險公司會維持目標清償賣權水準,亦即公司越安全其所收保險價格越高,且顯示監理機關在監理保險費率時,需考量保險公司之清償風險水準而不是一視同仁。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架構 3
第二章 文獻回顧 5
第一節 國外相關文獻探討 5
第二節 國內相關文獻探討 5
第三章 實證模型與研究方法 7
第一節 檢定假說 7
第二節 模型建立與變數說明 7
第三節 資料來源 11
第四節 統計方法 11
第四章 實證結果 12
第一節 敘述統計 12
第二節 個別變數分析 16
第五章 結論 20
參考文獻 21
參考文獻
1.張文武,保險業效率、承保週期及損失率之實證研究,中央大學財務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
2.徐德明,產險訂價與融資決策間關係之探討,中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1998年。
3.凌氤寶,產物保險費率自由化的監理政策,保險專刊,第45輯,1996年,31-50。
4.許文彥、王詩穎,我國產險業最低資本額與資本結構之研究,風險管理學報,第5卷,第1期,2003年,109-125。
5.賴曜賢,我國任意汽車保險市場經營危機,保險專刊,第42輯,1995年,138-156。
6.謝嘉維,台灣地區產險業資本與風險間關係之研究,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碩士論文,1996年。
7.Cummins, J. D., 1988, Risk-Based Premiums for Insurance Guaranty Funds, Journal of Finance, 43, 823-839.
8.Cummins, J. D. and P. M. Danzon, 1997, Price, Financial Quality, and Capital Flows in Insurance Markets, Journal of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6, 3-38.
9.Cummins, J. D. and G. P. Nini, 2002, Optimal Capital Utilization by Financial Firms: Evidence from the Property-Liability Insurance Industry, 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 21, 15-53.
10.Cummins, J. D. and D. W. Sommer, 1996, Capital and Risk in Property-Liability Insurance Markets,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 20, 1069-1092.
11.Garven, J. R. and J. Lamm-Tennant, 1997, The Demand for Reinsurance: Theory and Empirical Tests, working paper.
12.Kihlstrom, R. and M. Pauly, 1971, The Role of Insurance in the Allocation of Risk,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1, 371-379.
13.Klein, R. W., R. D. Philips and W. Shiu, 2002, The Capital Structure of Firms Subject to Price Regulation: Evidence from the Insurance Industry, Journal of Financial Services Research, 21(1-2), 79-100.
14.Outreville, J. F., 1996, Life Insurance Marke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63, 263-278.
15.Sommer, D. W., 1996, The Impact of Firm Risk on Property-Liability Insurance Prices, Journal of Risk and Insurance, 63, 501-51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