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1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8 04:3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詹譽賢
研究生(外文):Chan Yu-Hsien
論文名稱:老年人參與日間照顧各類休閒活動之研究─以台中市老人日間照顧中心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Day Care Recreational Activity Participation by the Elderly:An Example of Adult Day Care Centers in the Taichung City
指導教授:高迪理高迪理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東海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工作學系
學門:社會服務學門
學類:社會工作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1
中文關鍵詞:日間照顧休閒活動老人日間照顧中心
外文關鍵詞:recreational activities of day careadult day care cente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2
  • 點閱點閱:196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8
本研究旨在瞭解台中市老年人在日間照顧休閒活動方面的參與程度、參與阻礙狀況、以及參與滿意度。本研究採用普查之方式,選取全台中市日間照顧服務使用者包括174位持續參與者及25位中斷參與者進行調查,最後共計完成148位持續者及9位中斷者之訪談資料。根據研究結果發現:(1) 所有活動平均參與率為84.03%,其中「身體保健類」參與率最高;(2) 受訪者的阻礙因素以時間衝突為主;(3)無論是持續參與者或中斷參與者都是以結構性的阻礙層面中的「時間有衝突」為主要阻礙因素。選擇中斷者其時間衝突以經常性事件居多,相對於此,選擇持續者其時間衝突以偶發性事件居多;(4)持續者平均滿意度為3.78,高於中斷者的3.33。另外,雙方均在社會、放鬆及美感等短期易獲效果的層面評價較高;(5) 持續參與者在「身體保健類」活動的滿意度最高,其次為「休閒娛樂類」活動;(6)最後,三大主要變項相互之間的相關情況經由分析之後發現,唯有在「參與程度」與「參與阻礙狀況」之間呈現高度負相關。研究者依據研究結果對於相關政策、實務工作、以及後續研究提出具體之建議。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frequency of participation, participant constraints, and participant satisfaction of elderly during the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in day care centers located in Taichung city. In the present study, the effective questionnaires of 148 continuous participators and 9 discontinuous participators were collected employing a census method. Results indicated as follows: (1) frequency of participation in all types of activities was 84%, and the highest rate of participating was the activities for health promotion; (2) the most powerful deterrent to participation was structural constraints; (3) both the continuous and discontinuous participators faced the time factor as a major structural constraints during participation. The absence of time as a temporary reason of discontinued participators during participation. In the Contrast, the continuous participators were interrupted due to permanent factors; (4) the degree of participant satisfaction of continuous participators was higher than discontinuous participators (3.78% verse 3.33%). Furthermore, both of the two categories of participators rated higher satisfaction score on social, relaxational, and aesthetic dimensions than other dimensions; (5) the continuous participators rated the highest satisfaction score on the activities for health promotion and followed by activities for entertainment; (6) finally, the relation among mentioned three main variables was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relation between participation and participant constraints was showed a negative relation. The author also pointed out several suggestions on policy, practical, and academic felids.
目 錄

目錄………………………………………………………………………………Ⅰ
表次………………………………………………………………………………Ⅲ
圖次………………………………………………………………………………Ⅴ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問題陳述 ………………………………………………………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4
第三節 名詞定義 ……………………………………………………………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老人日間照顧之概念 ……………………………………………… 9
第二節 日間照顧活動參與之概念 …………………………………………15
第三節 日間照顧活動參與阻礙因素之概念 ………………………………21
第四節 日間照顧活動參與滿意度之概念 …………………………………32
第五節 日間照顧活動參與程度、阻礙因素、與滿意度關係之探討 ……37
第六節 綜合討論 ……………………………………………………………4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之概念架構與研究問題 ………………………………………43
第二節 研究設計 ……………………………………………………………45
第三節 研究資料之蒐集與分析 ……………………………………………50

第四章 研究發現
第一節 研究對象基本特質之描述 …………………………………………53
第二節 日間照顧休閒活動參與程度描述與差異分析 ……………………57
第三節 日間照顧休閒活動參與阻礙狀況描述與差異分析 ………………63
第四節 日間照顧休閒活動參與滿意度描述與差異分析 …………………76
第五節 日間照顧休閒活動參與程度、阻礙狀況、及滿意度之關係 ……86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之結論與討論 …………………………………………………89
第二節 研究之建議…………………………………………………………105
第三節 研究之限制…………………………………………………………111

參考書目
一、中文書目…………………………………………………………………113
二、日文書目…………………………………………………………………116
三、英文書目…………………………………………………………………116

附錄
附錄一 專家名單……………………………………………………………119
附錄二 專家學者訪談紀錄…………………………………………………121
附錄三 問卷試測後檢討紀錄………………………………………………125
附錄四 持續參與者正式施測之問卷………………………………………127
附錄五 中斷參與者正式施測之問卷………………………………………135
附錄六 各日間照顧中心訪員名單…………………………………………141

表 次
表2-1-1 美國、英國的日間照顧名詞定義………………………………………12
表2-2-1 各文獻中在休閒活動參與變項上呈現顯著差異之基本特質…………20
表2-3-1 國內老年人相關研究之休閒阻礙因素分類表…………………………28
表2-3-2 國內老年人相關研究之前5項阻礙因素項目…………………………29
表2-3-3 各文獻中在休閒參與阻礙因素變項上呈現顯著差異之基本特質……31
表2-4-1 各文獻中在休閒參與滿意度變項上呈現差異之基本特質……………35
表2-5-1 休閒參與、休閒阻礙、休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40
表2-6-1 本章各節文獻探討之主題、內容、與用意……………………………41
表3-2-1 研究進度表………………………………………………………………45
表4-1-1 中斷參與者之基本資料分析表…………………………………………54
表4-1-2 持續參與者之基本資料分析表…………………………………………55
表4-1-3 持續參與者之基本資料分析表(續) …………………………………56
表4-2-1 各類型休閒活動參與程度之分析表……………………………………57
表4-2-2 日間照顧休閒活動參與程度與性別之交叉分析表……………………57
表4-2-3 日間照顧休閒活動參與程度與婚姻狀況之交叉分析表………………58
表4-2-4 日間照顧休閒活動參與程度與居住情況之交叉分析表………………58
表4-2-5 日間照顧休閒活動參與程度與宗教信仰之交叉分析表………………59
表4-2-6 日間照顧休閒活動參與程度與省籍之交叉分析表……………………59
表4-2-7 日間照顧休閒活動參與程度與日間照顧中心類型之交叉分析表……60
表4-2-8 日間照顧休閒活動參與程度與平日是否參與休閒之交叉分析表……61
表4-2-9 日間照顧休閒活動參與程度與年齡之交叉分析表……………………61
表4-2-10 日間照顧休閒活動參與程度與教育程度之交叉分析表………………62
表4-2-11 日間照顧休閒活動參與程度與接受服務時間之交叉分析表…………62
表4-3-1 中斷參與者三大阻礙層面之分析表……………………………………64
表4-3-2 中斷參與者所有阻礙因素之分析表……………………………………64
表4-3-3 中斷參與者所有阻礙因素之詳細理由分析表…………………………64
表4-3-4 社區型持續參與者三大阻礙層面之分析表……………………………66
表4-3-5 社區型持續參與者所有阻礙因素之分析表……………………………66
表4-3-6 社區型持續參與者所有阻礙因素之詳細理由分析表…………………67
表4-3-7 持續參與者三大阻礙層面之分析表……………………………………68
表4-3-8 持續參與者各類型活動之各阻礙層面分析表…………………………69
表4-3-9 持續參與者各類型活動之所有阻礙因素分析表………………………70
表4-3-10 日間照顧休閒活動參與阻礙狀況與性別之交叉分析表………………71
表4-3-11 日間照顧休閒活動參與阻礙狀況與婚姻狀況之交叉分析表…………71
表4-3-12 日間照顧休閒活動參與阻礙狀況與居住情況之交叉分析表…………72
表4-3-13 日間照顧休閒活動參與阻礙狀況與宗教信仰之交叉分析表…………72
表4-3-14 日間照顧休閒活動參與阻礙狀況與省籍之交叉分析表………………73
表4-3-15 日間照顧休閒活動參與阻礙狀況與日間照顧中心類型交叉分析表…73
表4-3-16 日間照顧休閒活動參與阻礙狀況與平日是否參與休閒交叉分析表…74
表4-3-17 日間照顧休閒活動參與阻礙狀況與接受服務的總時間交叉分析表…74
表4-3-18 日間照顧休閒活動參與阻礙狀況與年齡之交叉分析表………………75
表4-3-19 日間照顧休閒活動參與阻礙狀況與教育程度之交叉分析表…………75
表4-4-1 中斷參與者參與滿意度量表各層面之分析表…………………………76
表4-4-2 中斷參與者參與滿意度量表各題項之分析表…………………………77
表4-4-3 持續參與者各類型休閒活動參與滿意度之分析表……………………78
表4-4-4 持續參與者參與滿意度量表各層面之分析表…………………………78
表4-4-5 持續參與者參與滿意度量表各題項之分析表…………………………79
表4-4-6 日間照顧休閒活動參與滿意度與性別之交叉分析表…………………80
表4-4-7 日間照顧休閒活動參與滿意度與婚姻狀況之交叉分析表……………81
表4-4-8 日間照顧休閒活動參與滿意度與居住情況之交叉分析表……………81
表4-4-9 日間照顧休閒活動參與滿意度與宗教信仰之交叉分析表……………82
表4-4-10 日間照顧休閒活動參與滿意度與省籍之交叉分析表…………………82
表4-4-11 日間照顧休閒活動參與滿意度與日間照顧中心類型之交叉分析表…83
表4-4-13 日間照顧休閒活動參與滿意度與平日是否參與休閒之交叉分析表…83
表4-4-14 日間照顧休閒活動參與滿意度與年齡之交叉分析表…………………84
表4-4-15 日間照顧休閒活動參與滿意度與教育程度之交叉分析表……………85
表4-4-16 日間照顧休閒活動參與滿意度與接受服務的總時間之交叉分析表…85
表4-5-1 整體參與程度、參與阻礙狀況、與參與滿意度之相關分析表………86
表4-5-2 各類型活動參與程度與該類各層面參與阻礙狀況之相關分析表……87
表4-5-3 各類型活動參與程度與各層面參與滿意度之相關分析表……………88
表4-5-4 各層面參與阻礙狀況與各層面參與滿意度之相關分析表……………88

圖 次
圖2-3-1 不同障礙類型與休閒喜好及休閒參與之關係圖………………………24
圖2-3-2 休閒阻礙階層模式圖……………………………………………………25
圖2-3-3 阻礙類型間的交互關係圖………………………………………………26
圖2-3-4 休閒參與作為阻礙與動機之間的平衡結果之意示圖…………………27
圖2-4-1 休閒滿意回饋模式圖……………………………………………………33
圖2-4-2 休閒滿意回饋修正模式圖………………………………………………33
圖3-1-1 研究之概念架構圖………………………………………………………43
參考書目

一、中文書目
內政部統計處(2005)。http://www.moi.gov.tw/stat (2005/12/20)。
王素敏(1997)。老人的休閒滿意及其休閒教育取向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增勇(1998)。西方日間照顧的歷史與重要議題。社區發展季刊,83,168-190。
王潔媛(2003)。老人使用日間照顧服務適應過程之探討─以台北市為例。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李枝樺(2004)。台中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休閒阻礙與休閒滿意度之相關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麗芳(1992)。臺北市老人休閒活動與生活滿意度研究。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寶靜(1996)。失能老人非正式和正式照顧體系關係之探討─以日間照顧服務方案之使用為例。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呂寶靜(1997)。老人社區照顧-老人日間照護服務之現況與展望。亞太國際老人照護研討會。
呂寶靜(1998)。老人社區照顧─老人日間照護服務之現況與展望。於詹火生(主編)迎接高齡社會的挑戰:1997年亞太國際老人照護研討會論文集(頁213-233)。台北:厚生基金會。
呂寶靜(2001)。老人照顧:老人、家庭、正式服務。台北:五南出版社。
林東泰(1994)。都會地區成人及青少年休閒認知和態度研究。民意研究季刊,188(4),41-67。
林佳蓉(2000)。老人的休閒參與對休閒滿意和生活滿意之影響。大專體育,51,156-162。
林佳蓉(2001)。老人生活滿意模式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佳蓉(2002)。台灣地區老人休閒參與和休閒阻礙之研究。體育學院論叢,12(2),59-76。
邱皓政(2001)。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初版三刷)。台北:五南出版社。
林維言(2000)。從「加強老人安養服務方案」的執行談長期照互制度之建構。社區發展季刊,92,6-18。
胡家欣(2000)。大學生的休閒認知‧涉入與體驗─兼論人格特質的影響。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清發、陳武宗、范麗娟(2000)。高雄市老人休閒體驗與休閒參與程度之研究。社區發展季刊,92,346-358。
洪得惠(2002)。高雄市中高齡婦女的文化活動參與、阻礙及其身心健康之相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高迪理(2003)。宜蘭縣身心障礙者生活需求調查研究成果報告。宜蘭縣政府社會局。
高俊雄(1993)。休閒參與體驗形成之分析。戶外遊憩研究,6(4),1-12。
高俊雄(1996)。青少年休閒的自我管理。測驗與輔導,137,2823-2825。
唐學斌(2002)。休閒學概論。台北:豪峰出版社。
陳宇嘉、吳美玲(1984)。台灣地區老人休閒活動型態之研究與檢討。社區發展季刊,27,77-87。
陳欣宏(2004)。台中市中老年人休閒阻礙與休閒需求之調查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坤茂(2000)。高雄市國中教師參與休閒性社團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振聲(2004)。銀髮族自覺健康狀況與休閒阻礙關係之研究-以團體國外旅遊為例。國立台北護理學院旅遊健康研究所碩士論文。
連婷治(1998)。台北縣國小教師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梁愛玲(1995)。臺北市雙薪家庭家庭休閒與家庭生命週期關係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陳畹蘭(1992)。台灣地區老人休閒活動參與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漢志(2002)。台灣中部地區老年人休閒參與阻礙與休閒教育需求之調查研究。體育學院論叢,12(2),77-90。
陳彰儀(1989)。工作與休閒:從工業心理學的觀點探討休閒的現況與理論。台北:淑馨出版社。
張少熙(1994)。青少年自我概念與休閒活動傾向及其阻礙因素之研究。藝術學院學報,28(1),413-440。
傅立恆(1996)。台灣地區休閒價值觀之研究─以臺北、宜蘭國中生為例。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永福(2003)。老人休閒參與及休閒阻礙之研究。輔仁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紹勳(2004)。研究方法(三版一刷)。台中:滄海書局。
張隆順(1982)。社區老人休閒活動之理論與實施。社區發展季刊,17,30-35。
張鳳琴、洪美玟、吳聖良(1996)。日間照顧服務的成本及效果初探。台中:台灣省公共衛生研究所。
張文禎(2002)。國小學生休閒態度與休閒參與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榮鵬(2002)。銀髮族旅遊消費行為之研究─以北高兩市老人活動中心為例。旅遊管理研究,2(1),77-98。
張樑治(2003)。安養機構老人人口變項、心流體驗、休閒滿意與生活滿意之關係。國立東華大學觀光暨遊憩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慧美(1986)。製造業未婚女性職工休閒之研究─以中部地區兩廠為例。東海大學社會工作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張耀中(2002)。台中市銀髮族退休教師參與休閒運動之研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登雅(2003)。休閒阻礙階層模式之驗證-以Crawford & Godbey之休閒阻礙三因子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運動與休閒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佩佩(1999)。未婚女性休閒生活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碧女(2001)。老人休閒運動之研究─以元極舞為例。國立台灣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文真(2001)。公務人員休閒態度之研究─以台北地區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
顏智淵(2001)。Type A-B行為對休閒內在動機、休閒參與及休閒滿意之差異研究。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明訓(1999)。桃園縣國小六年級學生休閒活動之調查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日文書目
白澤政和、東條光雅、中谷陽明(2002)。高齢者福祉とソーシャルワーク。東京:有斐閣。
池良弘(2003)。いますぐ使える福祉レクリエーション―アセスメントの視点をもって援助する。東京:中央法規。
垣内芳子(1994)。福祉レクリエーション・実践マニュアル。東京:中央法規。
厚生省老人保健福祉局老人福祉計画課(監修)(1995)。ディサービスセンター サービスマニュアル。東京:全国社会福祉行議会。

三、英文書目
Alexandris, K., & Carroll, B.(1997). Perception of constraints and strength of motivation: Their relationship to recreational sport participation in Greec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9(3), 279-299.
Bobby, G.(1995). The importance of leisure satisfaction on the aging leisure repertoire. Journal of Wellness Perspectives, 12(1), 42-51.
Beard, J. G., & Ragheb, M. G.(1980). Measuring leisur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1), 20-33.
Boothby, T., Tungatt, M. F., & Townsend, A. R.(1981). Ceasing participation in sports activity: reported reasons and their implication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3(1), 1-14.
Crawford, D. W., & Godbey, G.(1987). Reconceptualizing barriers to family leisure. Leisure Sciences, 9(2), 119-127.
Crawford, D. W., Jackson, E. L., & Godbey, G.(1991). A hierarchical model of leisure constraints. Leisure Sciences, 13(4), 309-320.
Chubb, M., & Chubb, H. R.(1981). One-third of our time? An introduction to recreation behavior and resources. New York: Wiley.
Deci, E. L., & Ryan, R. M.(1985).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 Needham Heights, MA: Lexington Books.
Francken, D. A., & Van Raaij, W. F.(1981). Satisfaction with leisure time activitie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3(4), 337-352.
Godbey, G. (1985). Nonuse of public leisure services: A model. Journal of Park and Recreation Administration, 3, 1-12.
Hirschman, E. C.(1985). A multidimentional analysis of content preference for leisure-time media.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7(1), 14-28.
Harder, W. P., Gornick, J. C., & Burt, M. R.(1986). Adult day care: Substitue or supplement? Milbank Quarterly, 64, 414-441.
Iso-Ahola, S. E.(1980).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leisure and recreation. Dubuque, IA: W. C. Brown.
Iso-Ahola, S. E., & Weissinger, E.(1990). Perceptions of boredom in leisure: Conceptualization,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of the leisure boredom scale.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2(1), 1-17.
Jackson, E. L., & Searle, M. S.(1983). Recreation nonparticipation: Variables related to the desire for new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Recreation Research Review, 10(2), 5-12.
Jackson, E. L.(1988). Leisure constraints: a survey of past research. Leisure Sciences, 10(2), 203-215.
Jackson, E. L., Crawford, D. W., & Godbey, G. C. (1993). Negotiation of leisure constraints. Leisure Sciences, 15(1) , 1-11。
Jackson, E. L., & Burton, T. L.(1999). Leisure studies: Prospects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Inc.
Jackson, E. L., & Scott, D.(2000). Constraints to leisure. State College, PA: Venture Publishing, Inc.
Kelly, J. R., & Rose, J.(1989). Later-life leisure: Beginning a new agenda. Leisure Sciences, 11(1), 47-59.
Kaye, L. W., & Kirwin, P. M.(1990). Adult day care services for the elderly and their families: Lessons from the Pennsylvania experience. In Monk, A. (Eds.) Health Care of the Aged: Needs, Policies, and Services(pp. 167-183). New York: The Haworth Press.
Losier, G. F., & Bourque, P. E.(1993). A motivational model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in the elderly. Journal of Psychology Interdisciplinary & Applied, 127(2), 153-170.
Lewin, K. (1951). Field theory in social science. New York: Harper & Row.
Mckechnie, G. E.(1974). The psychological structure of leisure: Past behavior.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6(1), 27-45.
Nise, Henk, Tester, S., & Nuijens, J. M.(1991). Day Care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e Netherlands: A Comparative Study. Ageing and Society II: 245-273.
National Institute on Adult Daycare.(1984). Standards for adult day care. Washington, D. C.: National Council on Aging.
Romsa, G., & Hoffman, W.(1980). An application on nonparticipation data in recreation research: Testing the opportunity theory.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2(4), 321-328.
Rathbone-McCuan, Eloise(1990). Respite and adult day services. In A. Monk (Eds.) Handbook of Gerontological Services(2nd ed., pp.546-567).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Ragheb, M. G., & Griffith, C. A.(1982). The contribution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to life satisfaction older persons.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4(4), 295-306.
Sneegas, J. J.(1986). Components of life satisfaction in middle and later life adults: Perceived social competence,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leisure satisfac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8(4), 248-258.
Searle, M. S., & Jackson, E. L.(1985). Socioeconomic variations in perceived barriers to recreation participation among would-be participants. Leisure Sciences, 7(2), 227-249.
Searle, M. S.(1991). Propositions for testing social exchange theory in the context of ceasing leisure participation. Leisure Sciences, 13(4), 279-294.
Schreyer, R. S., Lime, D. W., & Willians, D. R.(1984). Characterizing the influence of past experience on recreation behavior.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16(1), 34-50.
Shaw, S. M., Bonen, A., & McCabe, J. E.(1991). Do more constraints mean less leisure? Examin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nstraints and participation. Journal of Leisure Research, 23(3), 286-30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