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3.31.14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3/28 22:5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清豐
研究生(外文):Yang Ching-Feng
論文名稱:電腦多媒體科技融入小學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pplying Multimedia Computer Technology in Elementary School Visual Art Teaching
指導教授:王麗雁王麗雁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ang Li-Ya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彰化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15
中文關鍵詞:電腦多媒體小學視覺藝術教學教育科技
外文關鍵詞:multimediaelementary schoolvisual art teachingeducational technolog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4
  • 點閱點閱:73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6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1
電腦多媒體科技融入小學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
摘 要
本研究目的在於了解國小學生及教師,當運用電腦多媒體融入視覺藝術教學時,學生的上課反應及教師如何運用相關的資源來協助教學,為達此目的,本文試著探討下列問題,(一)教師如何運用現有教學資源,將電腦多媒體科技融入於視覺藝術課程教學?(二)教師與協同教學教師將電腦多媒體科技,融入於視覺藝術課程時,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方法為何?(三)國小高年級學生對於電腦多媒體科技,融入於視覺藝術課程時的上課反應,及其學習的情形為何?
透過相關文獻探討,綜合目前許多資訊融入教學的理論與研究,發現當前研究探討主題,可分成四個面向:從資訊科技教育、教學媒體、教學資源以及研究成果等面向,並以之作為本教學研究課程設計架構,精心設計四個教學單元,來進行行動教學研究。
研究結論為:
(一) 教師可從學校的支援、教師本身、同儕教師等去考量運用教學資源。教學時思考電子黑板、學生歷程檔案的收集與呈現…等,並運用相關教學策略,結合社區資源及學生生活經驗。
(二) 進行多媒體教學,須先考慮學校設備,學生特性及教學者所擅長領域。在教學中,並發現許多問題,如資訊倫理較薄弱…等。其解決之道,運用教學合作相關策略,並蒐集資料,當一位教材的研發者、蒐集者、整理者,以符合教學需要。
(三) 學生對於多媒體科技融入於教學的態度,是非常期待的,其反應先由好奇與觀望開始,隨著課程實施有趣,學習興趣高昂,加上教師適時引導,並提供生活化、趣味化、知識化的教材,才能吸引學生繼續學習。
總之,本研究反映出,實施電腦多媒體融入教學的一些狀況與反應。同時,發展一個適合當前電腦多媒體融入教學之教學模式,也可提供從事資訊融入教學者的一個教學參考。
Applying Multimedia Computer Technology
in Elementary School Visual Art Teaching
Abstract
This study describes how a teacher integrates multimedia computer technology in visual arts teaching; it also documents students' reactions to the curriculum. The study explore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 How does a teacher make good use of existing resources and integrate multimedia computer technology into visual arts teaching? 2) What problems does the teacher encounter and what teaching strategies are used to solve the problems? 3) How do the sixth grad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react to this kind of computer-mediated art teaching, and what have they learned from this experience?
Literature review helps to consolidate the action research design framework. Careful examination of existing theories and studies also help to inform the curriculum, which includes four teaching units.
The conclusion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Teacher should make good use of teaching resources by considering what is available at the school level, at the teacher’s personal level, and from the teacher’s colleagues. Instead of using computer technology merely as an electronics blackboard, teachers can use multimedia technology as electronic portfolios, combine community resources, and connect the curriculum with student's life experience.
(2)To carry on multimedia teaching, one must consider the school equipment, student's background and interests, as well as teacher’s domain knowledge. The research study documents problems such as classroom management, students’ weak understanding of ethical issues when utilizing online resources. The study therefore describes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It also suggests that teacher can utilize cooperativ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be a curriculum planner, resource collector, and class organizer.
(3)Students respond to teaching with multimedia positively. Starting out with obvious curiosity and some hesitanc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s soon are ignited. Teacher’s guidance at the right time along with good supporting materials that are funny, purposeful in nature, and connective to student’s life world, help them to learn in a deeper way.
In sum, this research study reflects the teaching context, problems and solutions when a teacher integrates multimedia technology into his art teaching. The study develops a teaching model that fits the current educational reform trend, and provides suggestions for teachers who are interested in integrating computer technology into their teaching.
電腦多媒體科技融入小學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5
第三節 研究工具與資料收集………………………………………………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五節 名詞解釋……………………………………………………………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14
第一節 教育科技的歷史進程……………………………………………… 14
第二節 電腦多媒體輔助教學的內涵……………………………………… 20
第三節 電腦多媒體輔助學習的理論基礎………………………………… 29
第四節 電腦多媒體科技融入視覺藝術教學之相關研究………………… 40
第五節 行動研究法………………………………………………………… 53

第三章 研究設計………………………………………………………… 57

第一節 研究對象與研究場域……………………………………………… 57
第二節 協同合作研究教師………………………………………………… 61
第三節 教學設計與實施…………………………………………………… 6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 82
第一節 資料編碼與處理…………………………………………………… 82
第二節 教學實施情形與檢討……………………………………………… 86
第三節 國小學生對運用電腦多媒體協助視覺藝術教學時的反應分析…120
第四節 國小視覺藝術教學課程運用電腦多媒體教學之主題課程分析…135
第五節 國小視覺藝術教學課程運用電腦多媒體教學教師的反應分析…141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149
第一節 研究結論……………………………………………………………149
第二節 研究建議……………………………………………………………156
參考文獻……………………………………………………………………… 162
一、中文部分……………………………………………………………………162
二、外文部分……………………………………………………………………168
附錄…………………………………………………………………………… 171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94年2月10日,取自:http://www.aerc.nhctc. edu.tw/。
李賢輝(2002)。科技與藝術教育,黃壬來編。藝術與人文教育(上)。287-320。
台北:桂冠。
張再明、陳正見(1998)。特殊教育實施電腦輔助教學之相關問題探討。嘉義師院
學報,12,73-93。
王麗雁(2002)。電腦於教學中的運用:老師們懼怕改變嗎?藝術教育研究,4,41-58。
賴阿福(2000)。廿一世紀之資訊科技在教育上應用的新趨勢。八十八學年度國民中小學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研討會手冊,19。台北:教育部。
林奇賢、沈滄鉉(2000)。網路主題探索是課程與應用環境的設計。亞太成人教育2000,1(1)期,1-23。
張清濱(1999)。怎樣實施協同教學,師友,387,43-45。
朱湘吉(1994)。教學科技的發展理論與方法。台北:五南。
鄧宜男(1999)。教育系統設計模式之初探與改良。中正嶺學術研究集刊,18,139-170。
沈中偉(2005)。科技與學習-理論與實務。台北:心理。
謝清瑞(2001)。從傳播科技來談教育科技的發展趨勢~以台灣國民教育為例。2001資訊與教育特刊,95-105。
魏立欣譯(M. D. Roblyer 著)( 2004):教育科技融入教學。台北:高等教育。
楊洲松(2003)。E世代教師宜有的數位素養。林志忠、楊洲松、簡成熙、方永泉、
崔光宙、洪雯柔著,E世代教師的科技媒體素養,67-89。台北:高等教育。
徐新逸、吳佩謹(2002)。資訊融入教學的現代意義與具體作為。教學科技與媒體,
63,63-73。
陳立祥(1997)。「教育網路發展政策與現況」八十五學年度技術學院暨專
科學校圖書館業務研討會:專題演講(民國86年3月)。
張國恩(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72,2-9。
黃信銘(2003)。資訊科技融入國中國文教學新探。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
出版)。
何榮桂(2002)。台灣資訊教育的現況與發展-兼論資訊科技融入教學。資訊與教
育雙月刊,87,22-23。
何榮桂(2002)。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意義與策略。資訊與教育雙月刊,87,1-2。
徐新逸、林燕珍(2003)。資訊融入各領域教學之知識庫建構與分享機制。資訊
與教育雜誌,95 ,80-96 。
王立行(1992)。電腦輔助教學的理論與實務探討,資訊教育,29,24-35。
林永吉(1990)。師鐸電腦輔助教學編輯系統CAITOOL。台北:松崗。
饒達欽、巫俊采(1992)。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編製工具分析介紹:以麥金塔為例。
資訊與教育雙月刊,28,12-15。
朱則剛(1998)。教學媒體。臺北:五南。
胡憶平(1998)。電腦網路焦慮感,教師新感受,《中國時報》,4月14日,42版。
狄 英(1996)。海闊天空教育台灣,天下雜誌特刊,1996(11),22。
王緒溢(1998)。明日教室-班班有一部電腦。中央日報,87.12.28。
張國恩(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72,2-9。
卓進成(1993)。電腦多媒體發展概況。倚天雜誌,70,49-56。
詹國群(1992)。影像、動畫、CD、MIDI、多媒體。PC MAGAZINE中文版,(
6),91-100。
吳世彬(1993)。新文化事業電腦多媒體。自動化科技,111,62-65。
鄭晉昌(1993)。自「情境學習」的認知觀點探討電腦輔助教學中教材內容的設計—
從幾個學科教學系統談起。教學科技與媒體,20,3-14。
李宗薇(1991)。教學媒體與教育工學。台北:師大書苑。
徐照麗(2000)。教學媒體:系統化的設計、製作與運用。台北:五南。
彭富源(2001)。將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的困境與因應。研習資訊,18(3),40-48。
高士瑛(2001)。電腦多媒體教學在國中藝術教育上的應用。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宗曆(2002)。網路線上教學模式於國中「藝術與人文」領域應用之研究-一個個案“鹿港國中”行動研究為例。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郭詩屏(2003)。國小教師實施電腦科技融入藝術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全世(2001)。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實施與評鑑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資訊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雜誌,80,23-31。
陳秀萍(2002)。美術教師運用資訊科技協助教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
究所論文(未出版)。
陳榮清(2002)。資訊科技融入國小視覺藝術教學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
論文(未出版)。
林燕珍(2003)。中小學教師應用科技於教學之發展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研
究所論文(未出版)。
黃旭陽(2004)。資訊融入國中視覺藝術創造力教學的行動研究。國立東華大學教
育研究所論文(未出版)。
王筱涵(2004)。台北市國民小學實施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
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論文(未出版)。
計惠卿 (2001)。從知識管理看教育資源網站之規劃建置。中等教育,52(1),70-85。
劉得劭(1997)。電腦多媒體在美勞教學應用之研究。載於八十五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5:藝能教育類,118-143,國立台東師範學院。
張全成(1999)。電腦影像處理與繪畫(painter; photoshop)輔助傳統平面美勞教學初探。94年3月15日,取自:http://www.aerc.nhctc. edu.tw/。
沈中偉(1999)。國小資訊教育的省思與理念。資訊與教育,71,52-57。
劉得劭(1998)。從建構論觀點談自主性導向之美勞教學。研習資訊,15(6),30-40。台北:省教師研習會。
葛盛軍(2004)。使用電腦多媒體輔助國中美術課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
朱則剛(1994)。教育工學的發展與派典演化。台北:師大書苑。
鐘宜智(2001)。推展與落實網路學習之探討。生活科技教育,34(11),25-29。
劉秀嫚(1998)。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公民訓育學報,7,285-294。
蔡清田(2000)。教育行動研究。台北:五南。
賈馥茗、楊深坑編(2000)。教育研究法的探討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吳明清(1998)。教育研究。台北:五南。
陳惠邦(1998)。 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林素卿(2002)。教師行動研究導論。高雄:復文。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9)。M. Q. Patton著。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陳篤正(2001)。資訊科技與藝術教育國際學術季實務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張全成(2000)。網路美術教學初探。國教世紀,193,47-50。
王曉璿(1998)。網路環境與教學應用。教師之友,39,1,7-13。
黃雅萍(1994)。多媒體教學節目企劃淺談。教學科技與媒體,16,27-35。
沈中偉(1995)。多媒體電腦輔助學習的學習理論基礎研究。視聽教育。36(6),12-25。
吳明隆、林振欽(2005)。資訊科技與教學應用議題、理論與實務。台北:知城。
張霄亭等譯(2002)。教學媒體與學習科技。台北:雙葉。
黃嘉勝(1998)。新科技媒體對國小美勞科教學之影響及其應用趨勢。教學科技與媒體。42,15-22。
李堅萍(1998)。美術教育教學運用電腦教學媒體之探討。教學科技與媒體,42,32-37。




二、外文部份
Wang, L.Y. (2002)。Computers in the Classroom: Are Teachers Reluctant to Change? ,Research in art education,4 ,41-58。
Collins, A.(1991).The role of computer technology in restructuring
schools.Phi Delta Kappan,73(1),28-36.
Common, D.(1983).Who should have the power to change schools: Teachers
or policy makers? Education-Canada,23(2),40-45.
Costello, R.(1987).Improving student achievement by overcoming teacher
isolation. The Clearing House,61(2),91-93.
Cuban, L.(1990). Reforming again, again, and again. Educational
Researcher,19(19),3-13.
Dwyer,D.(1994).Apple Classrooms of Tomorrow: What we've learned.
Educational Leadership,51(7),4-10.
Dwyer, D., Ringstaff, C., & Sandholtz, J. H. (1991). Changes in teachers'
beliefs and practices in technology-rich classrooms. Educational
Leadership,48(8).
Fosnot, C.T.(1992) Constructing constructivism.In T. M. Duffy, & D. H.
Jonassen (Eds.), Constructivism and the technology of instruction: A
conversation. New Jersey: Lawrence Eribaum Associates.
Fullan, M. G. (1982). The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 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Press.
Gearhart, M., Herman, J., Baker, E., & Novak, J.(1990). A new mirror for
the classroom: The effects of technology in instruct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Boston.
Henson, K.(1987).Strategies for overcoming barriers to educational change.
NASSP Bulletin,71(497),125-127.
Johnston, J., & Joscelyn, M.(1989). The computer revolution in teaching.
National Center for Research to Improve Seconda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Office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Improvement.
Jones, V.(1996).Classroom management.In J. Sikula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er education (2nd ed.,pp.503-521).New York:
Macmillan.
Means, B.(1994).Introduction; Using technology to advance instructional
goals. In B. Means (Ed.),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 reform: The reality
behind the promise.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Miles, M., & Huberman, A.(1984).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Thousand Oaks,
CA: Sage.
Johnson,D.W.,& Johnson,R,T.(1994). 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
Cooperative,competitive,and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4ted.).Needham
Heigths,Massachusetts:Allyn and Bacon.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沈中偉(1999)。國小資訊教育的省思與理念。資訊與教育,71,52-57。
2. 王曉璿(1998)。網路環境與教學應用。教師之友,39,1,7-13。
3. 張全成(2000)。網路美術教學初探。國教世紀,193,47-50。
4. 劉秀嫚(1998)。合作學習的教學策略。公民訓育學報,7,285-294。
5. 王全世(2000)。資訊科技融入教學之意義與內涵。資訊與教育雜誌,80,23-31。
6. 彭富源(2001)。將資訊科技融入各科教學的困境與因應。研習資訊,18(3),40-48。
7. 吳世彬(1993)。新文化事業電腦多媒體。自動化科技,111,62-65。
8. 卓進成(1993)。電腦多媒體發展概況。倚天雜誌,70,49-56。
9. 張國恩(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72,2-9。
10. 張國恩(1999)。資訊融入各科教學之內涵與實施。資訊與教育,72,2-9。
11. 徐新逸、吳佩謹(2002)。資訊融入教學的現代意義與具體作為。教學科技與媒體,
12. 謝清瑞(2001)。從傳播科技來談教育科技的發展趨勢~以台灣國民教育為例。2001資訊與教育特刊,95-105。
13. 鄧宜男(1999)。教育系統設計模式之初探與改良。中正嶺學術研究集刊,18,139-170。
14. 林奇賢、沈滄鉉(2000)。網路主題探索是課程與應用環境的設計。亞太成人教育2000,1(1)期,1-23。
15. 劉得劭(1998)。從建構論觀點談自主性導向之美勞教學。研習資訊,15(6),30-40。台北:省教師研習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