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59)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7 05:5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柴吟采
研究生(外文):Chai Yin-Tsai
論文名稱:翻譯《夏綠蒂的網》:譯本、圖畫書和電影使用的翻譯策略
論文名稱(外文):Translating Charlotte's Web: Strategies Used in Chapter Books, Picture Books, and Movies
指導教授:洪媽益洪媽益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Michael Tanangkingsing
口試委員:陳宏淑陳雅書
口試委員(外文):Chen Hung-ShuChen Ya-Shu
口試日期:2015-09-18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輔仁大學
系所名稱:跨文化研究所翻譯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翻譯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5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3
中文關鍵詞:兒童文學《夏綠蒂的網》E.B.懷特
外文關鍵詞:children’s literatureCharlotte's WebE.B. Whit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51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夏綠蒂的網》是作者E. B.懷特專為兒童所創作的童書,其中最為讀者感動的就是兒童和動物之間以及動物和動物之間深厚的情誼,幾十年來仍光華不減。1952年,《夏綠蒂的網》出版;1977年到2004年間,共有八本中譯本問世;1973年和2006年分別有兩部由不同導演所執導的《夏綠蒂的網》;2006年出版了三套《夏綠蒂的網》的圖畫書。
本論文在於探討《夏綠蒂的網》在譯本、圖畫書和電影裡呈現出不同類型的翻譯手法,進而分析原著裡吸引人的情節、豐富的人物角色、經典的黑白插圖以及隱含的基督信仰是否都有出現在譯本、圖畫書及電影裡,而從原著變化成譯本、圖畫書及電影這三種面貌,剛好符合語言學家羅曼‧雅各布森於1959年提出的「語內翻譯」、「語際翻譯」以及「符際翻譯」。
在譯本分析裡,整體而言,李宗恬譯本和康馨譯本都算是貼近原文,但李宗恬時有漏譯,康馨則是逐字逐句翻譯;在翻譯文化詞時,李宗恬所採取的方式是採用簡化與意譯的翻譯策略,而康馨則是採用音譯與自創新詞的策略來翻譯;在插圖部分,李宗恬會顧慮到兒童讀者在解讀插圖內的英文字時會有困難,於是選擇將插圖內的英文字直接譯成中文,而康馨同樣有顧慮到兒童讀者解讀插圖的能力,但只有在其中兩張插圖下方備註解釋,卻保留另外三張插圖內的英文。
在圖畫書分析裡,為了吸引兒童讀者,整個故事的呈現比較偏重在插圖,如黑白插圖改成彩色插圖、小插圖改為跨版面插圖等等;而故事內容也會顧及兒童讀者的心智成熟度而刪減故事情節,如刪掉芬兒為了拯救小豬韋伯而搶奪爸爸手中斧頭的畫面與對話,讓整個故事比較符合教育意義。
在電影分析裡,電影會為了吸引觀眾願意買票進場而增加角色或劇情,如增加烏鴉的角色及其逗趣的對話;但也有保留住部分原著的經典橋段,如芬兒為了拯救小豬韋伯而搶奪爸爸手中的斧頭;也有適時呈現出原著隱含的基督信仰,如當牧師看到蜘蛛網上出現英文字時所說的話。
藉由比較原著和譯本、圖畫書與電影之間的差異,相信能夠帶給喜愛《夏綠蒂的網》的讀者一個更多元的面貌。

Charlotte's Web, a children’s book written by E. B. White and published in 1952, is known for its story of friendship between children and animals, and it has been popular among adult readers since 1977. There were eight chapter books and two movie versions filmed by different directors, one in 1973 and the other in 2006. There were also three sets of picture books published in 2006.
This study aimed to analyze the strategies in translating Charlotte's Web in the chapter books, picture books, and movies. Furthermore, the attractive plots, diversified characters, classical black-and-white illustrations, and the implicit Christian spirit also deserve to be examined to see if they are reflected in the chapter books, picture books, and movies.
In the chapter book analysis, Li’s translation and Kang’s translation were regarded as the closest to the original. There were some omissions in Li’s translation, and Kang used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In the translation of cultural terms, Li took simplification and meaning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nd Kang used the strategies of transliteration and word formation. In the illustrations, Li was concerned that the young readers would encounter difficulty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English words in the illustrations, so he chose to translate them into Chinese, and Kang added explanations in two of the five illustrations.
In the picture book analysis, in order to attract young readers, there was more emphasis on the illustrations, such as transforming the black and white illustrations into color illustrations, small illustrations into cross-page ones. The maturity of potential child readers was taken into account, and so inappropriate plots were deleted, such as Fern snatching the ax in her father’s hand to save the pig, Wilbur.
In the movie analysis, in order to attract people to see the movie, the directors increased the number of roles or plots, such as increasing the role of crows and their funny dialogues. However, some of the original classic plots were also retained, such as Fern snatching the ax in her father’s hand to save the pig, Wilbur. The original implicit Christian spirit was also presented, such as when the priest saw the words in the center of the spider web and the words the priest uttered.
The study provides a complete aspect of Charlotte's Web to readers by comparing the original work with the three different kinds of version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作者生平與原著簡介 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5
第二章 譯本的翻譯探究 6
第一節 原著與原著翻成譯本之相關研究 8
第二節 原著之分析探究 9
第三節 比較兩本譯作之文字翻譯探究 32
第四節 小結 50
第三章 圖畫書與翻譯 51
第一節 原著改編成圖畫書之相關研究 52
第二節 原著與改編後的圖畫書之翻譯探究 56
第三節 比較兩套根據2006年翻拍電影改編的圖畫書 66
第四節 小結 85
第四章 電影的翻譯策略 86
第一節 原著翻拍成電影之相關研究 87
第二節 原著與2006年翻拍電影之翻譯探究 89
第三節 比較兩部不同年代的翻拍電影 99
第四節 小結 107
第五章 結論 108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08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相關研究建議 110
參考書目 111

一、中文部分
Dennis Le Boeuf、景黎明。《英文文法全書》。台北:寂天文化,2004。
丁興祥。〈創新閱讀童話 創化新視界〉。《百變小紅帽導讀》。楊淑智譯。台北:張老師,2003。
山本直美。《共讀繪本,教出全人格的孩子》。王華懋譯。台北:時報文化,2012。
安德烈·巴贊(Andre Bazin)。Qu’est-ce que le cinema?《電影是什麼?》。崔君衍譯。台北:遠流,1995。
李全華、李莉、朱良。《兒童讀物插圖藝術》。浙江:浙江大學,2008。
宋金梅。《童話中的友誼─以《噗噗熊溫尼》《噗噗熊和老灰驢的家》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2009。
何三本。《幼兒故事學》。台北:五南,1995。
呂健忠教學輔助網站。《奇幻小說及其改編電影之比較》。彭雅靖,2010。〈http://blog.xuite.net/lyuasesi/blog/34649223〉。
吳魯芹。《英美十六家》。台北:上海書店,2009。
林良。《淺語的藝術》。台北:國語日報,1976。
林良。〈童話的特質〉。《兒童文學論述選集》。林文寶編。台北:幼獅,1989。
林秀兒。《E.B.懷特奇幻文學網》。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2008。
邱各容。《台灣兒童文學史》。台北:五南,2005。
哥斯‧威廉士。《黑兔和白兔》。林真美譯。台北:遠流,1996。
胡怡君。《曹俊彥與台灣圖畫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兒童文學研究所。2002。
姜台芬。《聖經的文學迴響》。台北:國立台灣大學,2012。
建國科技大學通俗文學與流行文化之網站。〈中西文學改編電影經典〉。許博婷,2011。〈http://proj51.ctu.edu.tw/page4-1-2.html〉。
梅子涵、彭懿、方衛平、曹文軒、朱自強。《中國兒童文學五人談》。天津:新蕾,2001。
陳宏淑。《兒童圖畫故事書翻譯原則之探討與應用》。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2003。
---。《論林良的翻譯觀與兒童觀─以譯作《醜小鴨》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語文集刊第十三期〉。臺北:臺北教育大學,2008。
陳德鴻、張南峰。《西方翻譯理論精選》。香港:城市大學,2000。
培利‧諾德曼 (Perry Nodelman) 。Words about Pictures《話圖:兒童圖畫書的敘事藝術》。楊茂秀、黃孟嬌、嚴淑女、林玲遠、郭鍠莉譯。台東:財團法人兒童文化藝術基金會,2010。
莎耶 ( Walter Sawyer & Diana E. Comer )。《幼兒文學:在文學中成長》。墨高君譯。台北:揚智文化,1996。
黃雲生。《兒童文學概論》。台北:文津,1999。
黃淑萍。《《國王的新衣》中譯本圖畫書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2006。
葉詠琍。《兒童文學》。台北:東大,1986。
董小菁。《懷特童話研究》。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2003。
廖玉玲。《兒童文學作品裡文化詞的翻譯策略─以《大森林的小木屋》為例》。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翻譯學研究所。2007。
蔡尚志。《童話創作的原理與技巧》。台北:五南,1996。
蔣建智。《兒童故事中的隱喻框架和概念整合:哲學與認知的關係》。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哲學研究所。2001。
鄭元真。〈論台灣幻想兒童文學的可能性-民間故事與幻想兒童文學之間〉。《第四屆兒童文學與兒童語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趙天儀編。台北:富春,2000。
鄭詠芝。《對等原則在翻譯研究上的應用與探討:以《夏綠蒂的網》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2013。
應鳳凰。《比較林海音《城南舊事》的小說與電影》。〈台灣學研究第三期〉。臺南:國立成功大學,2007。
懷特。《夏綠黛的網》。李宗恬譯。台北:正中, 1977。
懷特。《小豬和蜘蛛》。朱傳譽改寫。台北:學生,1979。
懷特。《夏洛的網》。康馨譯。北京:人民,1979。
懷特。《神豬妙網》。陳清玉譯。台北:九歌,1983。
懷特, E.B.。《夏綠蒂的網》。張水金譯。台北:國語日報,2000。
蘇振明。〈圖畫書的定義與要素〉。《臺灣兒童圖畫書導賞》。徐素霞編。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2002。13-15。
White, E.B.。《夏綠蒂的網》。劉懿慧譯。台北:敦煌,1989。
White, E.B.。《夏綠蒂的網》。黃可凡譯。台北:聯經,2003。
White, E.B.。《夏洛的網》。任溶溶譯。上海:譯文,2004。
查爾斯尼科斯。《夏綠蒂的網》。台北:影傑影視,2007。
蓋瑞溫尼克。《夏綠蒂的網》。台北:得利影視,2006。

二、英文部分
Bassnett, Susan. Translation. UK: Routledg, 2013 .
Egan, Kate. Charlotte’s Web: The Movie Storybook. New York: HarperCollins, 2006.
Frantz, Jennifer. Charlotte’s Web: Wilbur Finds A Friend. New York: HarperCollins, 2006.
---.Charlotte’s Web: Wilbur’s Prize. New York: HarperCollins, 2006.
Hapka, Catherine. Charlotte’s Web: New In The Barn. New York: HarperCollins,2006.
---.Charlotte’s Web: The Perfect Word. New York: HarperCollins, 2006.
Norton, Donna E. Through the Eyes of a Child: as Introduction to Children’s Literature. New York: Macmillan, 1991.
Jacobson, Roman. 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1959
White, E.B. Some Pig. New York: HarperCollins, 2007.
---.Wilbur’s Adventure. New York: HarperCollins, 2008.
---. Charlotte’s Web. New York: HarperCollins, 2012.
Woog, Adam. Inventors and Creators E.B. White. Farmington: KidHaven, 2005.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無相關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