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運用調查研究法,以臺灣地區五、六年級之國小學生743 位為調調查對象。使 用的評量工具計包括學生填寫的「兒童生活壓力量表」及「自我能力評估量表」,以 及老師填寫的「國小學生壓力反應量表」。 主要的研究目的在於:( 一) 了解目前國內兒童的生活壓力、自我能力評估及其適應 狀況;( 二) 探討自我能力評估與適應行為之關係;( 三) 探討不同性別在適應行為 上是否有差異存在;( 四) 改進兒童生活壓力的評量方法後,探討生活壓力與適應行 為之關係;( 五) 探討自我能力評估與性別調節兒童對壓力的適應行為之情形;( 六 ) 探討兒童的生活壓力、自我能力評估、性別、及壓力與自我能力評估之交互作用、 壓力與性別之交互作用對兒童的適應行為之影響。搜集資料經分析後主要發現如下: ( 一) 兒童的生活壓力、自我能力評估及其適應狀況: 1.兒童最常面臨的生活壓力事件主要來源為學校,計有6 件,其次為家庭與社會問題 ,各佔2 件。至於對兒童衝擊性較大的生活壓力事件,則主要來自家庭方面,計有12 件,其次為發展方面,計有5 件。 2.兒童自評其社交能力、體能能力、及認知能力尚佳,唯自我價值觀略低。 3.過半數之兒童面對應力時能作有效的適應,而在不適應反應組型中,以依賴組型及 壓抑組型所佔的比率為最多。 ( 二) 自我能力評估與兒童適應行為之間呈顯著低相關。在自我能評估中以認知能力 、社交能力與兒童之適應行為較具關聯。 ( 三) 不同性別的兒童在適應行為上有差異存在。男生在面對壓力的反應上較女生展 現較多不適應的心理與行為反應。男生以衝動組型的反應較多,女生則以壓抑組型及 依賴組型的反應較多。 ( 四) 生活壓力與兒童適應行為之間呈顯著低相關;且「父親或母親去世」等18項生 活壓力事件與兒童適應欠佳有關。 ( 五) 自我能力評估能緩衝兒童衝動行為之產生;性別變項則無法調節兒童對壓力之 反應。 ( 六) 以生活壓力、自我能力評估、性別及後兩者與壓力間之交互作用來預測兒童的 適應行為,其變異解釋量並不高,介於14.7% 與3.8%之間,在這些變項中,認知能力 之預測力最佳,而生活壓力之預測力最弱。 #50008946.abs #50008946.ab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