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1 21:4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傅翰祺
論文名稱:限制理論產出觀決策輔助平台之建立
論文名稱(外文):Constructing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Based on Throughput Accounting of TOC
指導教授:李榮貴李榮貴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交通大學
系所名稱:工業工程與管理系所
學門:工程學門
學類:工業工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7
中文關鍵詞:限制理論決策分析系統產出會計
外文關鍵詞:Theory of ConstraintsDSSThroughput Account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
  • 點閱點閱:33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自工業革命以來,對於各種生產改善不斷的持續創新,相較於此,從50年代開始,管理者使用成本管理方法以及各種會計原則,對生產管理決策作出衡量,數十年來的革新卻是寥寥可數;大部分的公司驚覺於其中的衡量空隙,所以紛紛導入新的績效衡量系統,然而新的系統不是以傳統成本會計為研發基礎的,就是未考量實際的關鍵限制要素。在80年代高德拉特博士提出限制理論產出會計觀念,以產能限制資源(Capacity Constraint Resources ,CCR)為衡量基準,以T(Throughput)、I(Investment)、OE(Operating Expense)等觀念取代傳統衡量方式;限制理論 (Theory of Constraints, TOC) 認為產品對公司利潤貢獻的大小,不能只看邊際貢獻或產出 (Throughput),仍需看其使用CCR時間的多少。TOC提出產出除以CCR使用時間 (也就是T/CU)作為衡量依據。T/CU值的意義是CCR每單位時間對公司產出的貢獻度,產品的T/CU值越大,對公司的利潤貢獻度就越高,工廠應該優先生產T/CU值越大的產品。市場與業務人員也應該優先銷售此類產品。然而實務的應用會隨著因素的複雜性,而增加決策的困難度。此困難點在於應如何分析評估比較各種解決方案,做出正確的判斷,此必須有一套以TOC績效指標為基準的決策分析支援系統。本研究提供一套簡易的分析系統,提供使用者對於不同情況之下,所應使用的決策建議;配合情境模擬,幫助使用者連結起傳統成本會計與現今生產系統的差異,使得決策更有效率與確實。
From the revolution of industry, the amelioration of production is keeping change. Starting from the 50’s, manager measured the effo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by using all sort of cost management and accounting principle. Many companies put new effort measurement system to their company. However, the new system not only was based on traditional cost accounting, but didn’t consider the critical constraint resource. In 80’s, Dr. Goldratt advanced the theory of constraint about throughput accounting. It’s based on capacity constraint resources (CCR) to be its measurement point. It used T, I, OE to replace the traditional measurement. The spirit of TOC is to provide a T/CU (throughput over capacity constraint), for manager to make the right product mix decision. The higher ratio of T/CU, the more profit is. Manager should put the highest priority of for those products with the higher T/CU ratio. However, the application of T/ CU to factory will be a tedious task without the assistance of a computer tool. Therefore, the goal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a Throughput Based Decision Support System (TBDSS) to support manager to make the decision right. A case factory and several scenarios were also developed to test the system.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TBDSS is feasible and practical.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謝 III
目錄 IV
圖目錄 V
表目錄 VI
第一章 緒論 1
1.1研究背景 1
1.2研究動機 3
1.3研究目的 4
1.4研究架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2.1前言 6
2.2傳統成本會計的缺失 6
2.3 TOC產出成本會計理論 8
第三章 現行一般成本系統之探討 13
3.1決策支援系統 13
3.2 Maxager系統 16
第四章 系統架構 21
4.1系統介紹 21
4.2 系統基本資料模組(藍色表單) 22
4.3 核心運算模組(綠色表單) 28
4.4 產品分析模組(黃色表單) 34
4.5 顧客分析模組(紫色表單) 37
4.6小結 40
第五章 情境應用 41
5.1情境模擬 41
5.2限制在系統內部 42
5.3限制在系統外部 51
5.3小結 55
第六章 結論 56

參考文獻 57
[C1] 林智崇,「限制理論產出會計成本制度之探討與應用」,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2000)。
[C2] 吳參賢,「建構知識管理架構下存貨決策支援系統--以百貨零售型物流業為例 」私立中原大學資訊管理所(2004)。
[C3] 劉崇維,「電子商務決策支援系統之研究與發展」私立東吳大學企業管理所(1999)。
[C4] 周心豪,「成本分析」,成功大學商學院企業管理研究中心(1988)。
[C5] 李虹慧,「以產出為基準的決策支援系統」,國立交通大學工業工程與管理研究所(2004)。
[C6] 高德拉特著,齊若蘭編譯「目標」,天下文化,(1996)。
[C7] 李榮貴、張盛鴻,「TOC限制理論」,中國生產力中心(2005)。
[E1] Carlson, E. D. and Sprague, R. H. Building Effective Decision Support Systems, John Wiley & Sons, Inc. 1983.
[E2] Churchman, C. W., Challenge to Reason, New York:McGraw-Hill. 1968.
[E3] Cooper, R., “The rise of activity-based costing – part three: How many cost drivers do you need and how do you select them? ” JCM Winter, 1998, pp.34-436.
[E4] Dr. Eliyahu M. Goldratt and Avraham (Rami), TOC Insights, 2003.
[E5] Eric Noreen, Debra Smith James, T. Mackey, “The Theory of Constraints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Accounting,” The North River Press, 1995.
[E6] Fishburn, P. C.,”Decision and Value Theory” Wiley, 1964.
[E7] Maxager Technology, Inc. 2004,http://www.maxager.com/
[E8] Thomas Corbett. ”Throughput Accounting “, North River Press, 1997.
[E9] Turney , “Ten Myths About Implementing Activity-Based Cost System,” JCM, 1991, pp. 24-3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45、吳東明,由水上警察角色論現行我國海難搜救作業之探討,第十卷第二期,海下技術季刊,民國八十九年六月。
2. 43、詹景裕、許俊彥、張啟隱,電子海圖上一對一搜救與攔截系統,第十二卷第一期,運輸學刊,民國八十九年三月。
3. 41、施俊毅,漁船海難救護體系的探討與改進,第563期,中國水產月刊,民國八十八年十一月。
4. 40、吳東明,從海難事件的發生論船員與船舶間互動效能的提昇,第三四期,中央警察大學學報,中央警察大學警政研究所,民國八十八年九月。
5. 39、吳東明,。現行我國海難搜救作業之探討--由水上警察角色論,警學叢刊,民國八十八年五月。
6. 70、吳東明、李松樵,船舶即是其自身的最佳救生艇-透過教育方式可有效遏阻意外事故發生,第三十三卷第五期,警學叢刊,民國九十二年三月。
7. 61、陳彥宏,臺灣海難搜救體系之分析與檢討,第三十一卷第三期,運輸計劃季刊,民國九十一年九月。
8. 60、吳東明、黃宣凱,邁向廿一世紀--美國海岸防衛隊的任務裝備精實計畫策略研析,海軍學術月刊,民國九十一年八月。
9. 56、吳東明,美國海岸防衛隊前瞻廿一世紀任務藍圖,海軍學術月刊,民國九十年九月。
10. 55、鄭田衛,海難救助行為構成之比較研究(下),中華民國海運月刊第六期,民國九十年六月。
11. 54、鄭田衛,海難救助行為構成之比較研究(上),中華民國海運月刊第六期,民國九十年六月。
12. 51、張志清,我國海商法對海難救助規定之適用性研究—兼論一九八九年海難救助公約及二000年勞伊茲標準格式海難救助合約之內容,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運學報,民國九十年一月。
13. 48、張自立,飛機失事落水搜救之探討,海軍學術月刊,民國八十九年八月。
14. 47、王兆璋、薛憲文,由美國貝爾直昇機公司的HELP談國內「水域緊急救難應變」之動員,第十卷第二期,海下技術季刊,民國八十九年八月。
15. 38、林東煥,海上搜索與救難,第三十三卷第三期,海軍學術月刊,民國八十八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