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勞動倫理包涵雇主倫理、工作倫理與企業倫理,其具體內涵一定要落 實到雇主與勞動者之基本義務及權利的實踐上,才能獲得保障。 中西 勞動倫理思想由於歷史及文化背景之差異,各呈現不同的勞動 觀。中國 勞動倫理思想以儒家、道家、墨家以及佛教思想為主導;西方勞動倫理思 想,雖分為古代希臘哲學家思想、中古世紀士林哲學家思想、以及近代工 業革命以後之勞動思想三個發展階段,但其主要思想係以聖經及基督教會 勞動思想為主導。尤其是自從教宗良十三( Leo XⅢ, 1876-1903)在一 九八○年頒佈了「新事」通諭之後,歷代教宗對工作的通諭及勞動者的關 懷,影響世界極為深遠,對於和諧勞資關係,改善勞動世界,勞動人權裨 益莫大。上述中西勞動倫理思想透過勞工問題背景、勞動價值觀、企業倫 理觀、個人與集體主義、宗教及文化傳統方面之比較,則可窺見中西思想 之同異,甚有助於對中西勞動倫理思想之公正的歷史理解及批判。尤其是 對於韋伯(Max Weber, 1864-1920)與中國儒家倫理思想之對比描述,可 以明瞭儒家思想對中國現代化的影 無阻礙,且有助成之功。儒家思想並 具有善化資本主義之效能。在勞動倫理比較上,代表西方的美國工作倫理 與代表東方的日本工作倫理,也是一個頗具意義、具體鮮明的對比,二者 相較,深受儒家思想影響的日本工作倫理,顯然略勝一籌,足堪為開發中 國家工業發展 之楷模。 十九世紀工業革命之後,由於資本家之貪婪及剝削勞動 者,因此造成社會貧富不均、勞動者生活困頓,產生勞動異化問題。馬克 思(Karl Max, 1818-1883),於一八八四年在巴黎手稿中提出了「勞動 異化論」,並著書立說鼓吹工人革命參加階級鬥爭。後來者因而建立以蘇 聯為首的共產帝國,奴役禍害億萬人類生靈,成為勞動倫理思想最大的逆 流及反動思想。因此必須重新加以省思,並參考哈伯瑪斯(Jugen Habermas馬克思主義的重建理論,以破解迷思,並建立一種以人為勞動主 體的價值觀,以解決當前社會解構的危機。 最後,本文結論主張建立以儒家「仁愛」思想為主體的現代化勞動倫理 思想,亦即經由探究與比較、綜合中、西各家勞動倫理思想予以截短,以 建立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勞動倫理思想,作為專業倫理及職業道德之行動 綱領,以避免社會主義及資本主義結構性危機,進而達到增進勞動者以及 人類福祉的高理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