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81)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6 06:5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苗致偉
研究生(外文):Miao, Chih-Wei
論文名稱:有價證券私募制度相關法律問題之探析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Legal Problems Relating to Private Placements
指導教授:賴英照賴英照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ai, In-Jaw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大學
系所名稱:法學系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3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英文
論文頁數:178
中文關鍵詞:私募制度公開招募有價證券豁免證券法定承銷商
外文關鍵詞:private placementspublic offeringsecuritiesexempted securitiesunderwriter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2
  • 點閱點閱:143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1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近年來國際金融市場之發展,均趨向於全球化與自由化,因而,如何使企業之融資管道更加靈活有彈性,以維持國內企業之永續經營並增加其於國際間之競爭力,便為一刻不容緩之課題。證券私募制度之建立,即以簡化、活絡公司籌資管道為目的的手段之一。然回顧我國近年金融市場之發展,由於證券交易法與公司法等相關法規之限制,使得證券私募市場之發展受到較嚴格之規制;是故,主管機關為積極推動與建立證券私募市場,開始進行相關法規之研擬與修正,例如立法院於民國九十年十一月十二日修正公布公司法,就第二百四十八條第二項增訂私募公司債之規定;此外,其亦於民國九十一年一月十六日三讀通過證券交易法部分修正條文,增訂有價證券之私募制度;同時,民國九十一年七月二十四日經總統公布施行之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與民國九十二年七月九日立法院臨時會中三讀通過之不動產證券化條例,其中亦有私募相關之規定。然而,私募制度究係何指?其於美國又是何種運作模式?對於國內大部分之企業及金融機構等投資人來說,猶如五里霧中,不知確切方向。因此,本文擬先介紹私募制度之意義與相關概念,再透過對美國有關證券私募法制之介紹,與我國現行私募制度作全面性之分析與比較,以攻他山之石,裨提供企業於選擇私募為籌資管道時,有得參考之依據。其次,公司法及證券交易法中所規定之私募制度,兩者是否有扞格、衝突之處?而財政部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關於私募制度所為之部分函釋,是否有誤解私募本質或違反法律保留原則之嫌?本文於此將作詳盡之論述與分析,並提出相關修法建議,希冀我國私募法制能往更完整周延之方向邁進。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 tends toward globalization and liberalization in recent years. Therefore, the great urgent topic we have to emphasize is how to create nimble and flexible channels of raising funds for enterprises, being in order to maintain efficient management and competition of internal business companies. The establishment of private placements is one of the methods purposing to simplify and increase the channels of raising funds for business companies. However, reviewing the development of financial market in Taiwan from ancient times to the present, the market of private placements is restrained strictly because of the limitation of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Law and Company Law, etc. For resolving and modifying above predicament, the Competent Authority starts to provide amendments of relating laws and regulations positively in order to build up the market of private placements.For example, the legislators amended Article 248, Section 2 of the Company Law to establish the system of non-public offering of debenture stock on November twelfth 2001, moreover, the legal system of private placements which were also set up in below several laws like Securities and Exchange Law (which were amended on January sixteenth 2002)、Statute for the Securitization of Financial Asset(which were announced on July twenty-four 2002)、Statute for the Securitization of Real Estate (which were announced on July ninth 2003). Nevertheless, the most of internal enterprises still fell confused and have no sense about private placements because of no definite guidance、direction and actual experience about raising funds by the method of private placements. Hence, for letting people realize this system deeply and making legal system of private placements more workable and perfect, this article will introduce the basic conception of private placements first, then compare the diversity of system and regulations between in U.S. and Taiwan with a panoramic view, finally, providing the comment and amending suggestion to purpose to construct a effective and more available legal system of private placements in Taiwa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方法 2
第三節 研究限制 2
第四節 本文架構 3
第二章 私募制度相關概念之簡介 5
第一節 前言 5
第二節 私募相關概念之說明 5
第一項 私募之定義與種類 5
第一款 私募之意義 5
第二款 私下募集與公開發行之區別 6
第三款 私募標的之種類 8
第一目 股票私募 8
第二目 債券私募 9
第二項 豁免證券之概念 11
第三項 申報制與核准制之區分 13
第三節 證券私募之對象與作業階段 14
第一項 證券私募之對象 14
第二項 證券私募之作業階段 15
第四節 私募方式之優缺點評析 17
第一項 私募制度之優點 17
第二項 私募制度之缺點 19
第三章 美國有價證券私募制度之介紹 21
第一節 前言 21
第二節 美國早期私募制度之沿革(一九七○年代之前) 22
第一項 概說 22
第二項 一九三三年證券法第四條第二項之規定 23
第三項 一九五三年之前證管會頒佈之行政解釋 24
第一款 證管會於一九三五年頒佈之標準 24
第二款 Ralston Purina案例出現前相關行政函釋見解之更替 26
第一目 人數判斷標準之改變 26
第二目 合法轉售之標準 27
第四項 最高法院Ralston Purina案例之介紹與影響 28
第一款 概說 28
第二款 案例事實 28
第三款 原、被告雙方之主張 29
第四款 州法院及上訴法院之判決 29
第五款 聯邦最高法院之判決 30
第六款 Ralston Purina案例對後續法院判決之影響 31
第一目 概說 31
第二目 一九七○年代相關重要判決之解析 32
第三目 小結 33
第五項 小結 34
第三節 RULE 146之介紹 34
第一項 序言 34
第二項 Rule 146要件之解析 35
第三項 聯邦第五巡迴上訴法院之判決-Doran案之看法 37
第四節 REGULATION D (章程D)安全港規定之解析 38
第一項 訂定背景 39
第二項 章程D之規範內容 40
第一款 認購人數之限制與合格投資人概念之提出 40
第一目 認購人數之限制 40
第二目 合格投資人之種類 41
第三目 合格投資人與具資歷經驗認購人之分析 43
第四目 小結 44
第二款 Rule 502之相關規定 44
第一目 合併計算原則(integration) 44
第二目 發行人之資訊揭露義務 46
第三目 不得以一般勸誘或廣告方式招募 47
第四目 轉售之限制 48
第三款 申報通知之義務-Rule 503及Rule 507之規範 49
第四款 實質遵守原則-Rule 508之規範 50
第五節 私募證券之轉讓規定 51
-RULE 144及RULE 144A之介紹 51
第一項 Rule 144安全港規定之探討 51
第一款 規範緣由 51
第二款 得適用Rule 144規定之證券持有人資格 53
第一目 關係人之認定 53
第二目 限制證券之意義 54
第三款 資訊公開揭露之義務-Rule 144(c) 55
第四款 持有期間之規定-Rule 144(d) 55
第五款 轉售數量之限制-Rule 144(e) 57
第六款 轉讓方式之限制-Rule 144(f) 59
第七款 非關係人持有證券兩年後之規定-Rule 144(k) 60
第八款 非排他性之規範性質-Rule 144(j) 61
第九款 小結 61
第二項 Rule 144A之介紹 62
第一款 立法背景 62
第二款 適用要件 63
第一目 特定受讓人-機構投資人或被「合理認定」為機構投資人之人(Qualified Institutions Buyers) 63
第二目 對受讓人之通知(Notice Requirement) 64
第三目 轉讓之證券不得與在交易所或於NASDAQ掛牌交易之有價證券為相同種類 65
第四目 資訊揭露之要求 65
第四章 我國有價證券私募制度之介紹 67
第一節 前言 67
第二節 我國有價證券私募市場之發展與實例 67
第一項 概說 68
第二項 實例說明 69
第一款 奇美電子私募普通股之案例 69
第二款 台灣工業銀行企業貸款債權證券化受益證券之案例 69
第三款 台灣高鐵公司私募特別股之案例 71
第四款 友達私募特別股之案例 72
第三節 舊法時代-證券私募於我國法制中之定位與探討 73
第一項 前言 73
第二項 證券交易法施行細則修正草案第二條之評析 76
第一款 修正草案之規定 76
第二款 對該草案之評析 77
第一目 證交法第二十二條第二項之限制 77
第二目 已上市、櫃之公司無法利用私募制度籌措資金 77
第三目 發行人之原有股東及員、工在此不應列為特定人 78
第四目 不確定法律概念之判斷標準 79
第五目 施行細則不宜有舉證責任之規定 80
第六目 私募證券轉售之規定不夠周延 80
第四節 新修正公司法之私募制度 80
第一項 前言 80
第二項 發行人資格及私募之方式 81
第三項 私募有價證券之種類 82
第四項 私募對象及人數之限制 83
第五項 私募程序係採事後報備制 84
第六項 私募公司債發行總額之限制 84
第七項 無須具備獲利能力 85
第八項 轉售法制付之闕如 85
第五節 新修正證券交易法之私募制度 86
第一項 概說 86
第二項 發行人資格及發行之方式 87
第三項 私募之對象、人數限制及相關程序 88
第四項 私募有價證券之種類 92
第五項 發行人資訊公開揭露之義務 92
第六項 禁止一般性廣告或公開勸誘之行為 93
第七項 十五日內事後報備之義務 94
第八項 轉售之限制 95
第一款 概說 95
第二款 轉售之限制-以持有期間作區分 96
第一目 無持有期間限制 96
第二目 持有期間滿一年但未滿三年 98
第三目 持有期間滿三年 99
第三款 私募轉售條款並未排除證交法第二十二條之二之規定 99
第九項 私募有價證券補辦公開發行之程序 100
第十項 違法私募之罰則 103
第六節 比較公司法與證券交易法之私募制度 104
第一項 公司法與證交法私募制度規範之不同 104
第一款 私募之主體範圍不同 104
第二款 私募有價證券之種類不同 105
第三款 私募公司債總額上限之不同與付息能力限制之問題 106
第四款 公司法規定之缺漏-私募對象、資訊揭露及轉售限制相關規定付之闕如 107
第五款 小結 108
第二項 現行私募雙軌法制必要性之分析 111
第七節 私募制度相關法律爭點之論述 114
第一項 違法私募之民事責任 114
第二項 私募證券與內線交易之關係 120
第三項 私募證券得否成為強制執行之標的 120
第五章 私募制度其他相關實務見解、法令之介紹 123
第一節 前言 123
第二節 私募制度其他重要實務見解與法令之介紹 123
第一項 證期會對證券營業機構私募有價證券之規範 124
第一款 證期會對證券商私募有價證券之規範 124
第二款 證期會對期貨商私募有價證券之規範 125
第三款 證期會對證券投資顧問事業私募有價證券之規範 126
第四款 證期會對證券投資信託事業私募有價證券之規範 127
第五款 證期會對證券金融事業私募有價證券之規範 128
第六款 小結 128
第二項 證券自營商於私募市場中之定位 129
第一款 前言 129
第二款 證期會函釋之內容 130
第三項 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與不動產證券化條例中有關私募之規範 134
第一款 前言 134
第二款 金融資產證券化條例中有關私募之規範 136
第一目 概說 136
第二目 受益證券資產基礎證券私募特定人範圍投資說明書內容及轉讓限制準則之介紹 137
第三款 不動產證券化條例中有關私募之規範 141
第一目 該條例之立法目的 141
第二目 私募不動產投資或資產信託受益證券之相關規定 143
第三目 對前述相關規定之評析 148
第四項 外資投資私募有價證券之問題 149
第一款 概說 149
第二款 外國人參與國內有價證券私募之條件 149
第三款 對屬於法定投資比例上限之私募證券發行公司為外資額度控管之情形: 150
第四款 法定投資比例上限之私募證券轉讓之限制 150
第五款 私募契約應載明事項 151
第五項 公開發行公司依證交法規定,私募海外有價證券之程序 151
第六項 經營全權委託投資業務之相關證券公司得投資私募證券 153
第七項 其他相關函釋之介紹 156
第一款 私募證券背面應註記事項 156
第二款 公開發行公司私募有價證券相關作業流程 156
第三款 私募股票之應募人,得依公司法以非現金之方式出資 157
第四款 在國內私募有價證券取得之資金,不得用於直接或間接赴大陸地區投資 157
第五款 辦理私募有價證券質權設定及私人間直接讓受等相關疑義 157
第六章 修法建議-代結論 159
第一節 從比較法之觀點提出修法建議 159
第一項 私募對象之資格及人數限制之問題 159
第二項 私募有價證券種類之增加 160
第三項 私募證券轉售市場之建立 160
第二節 針對我國法制之缺失提出修法建議 162
第一項 公司法私募制度關於私募對象、資訊揭露與轉售法制之缺漏 162
第二項 公開發行公司私募公司債應豁免事前申報之修正 163
第三項 不動產證券化條例相關私募條文之修正 164
第四項 違法私募民事責任之確立 165
第五項 擴大內線交易規範之適用範圍 167
參考文獻
壹、中文資料(按姓氏筆畫序列)
一、書籍
方嘉麟,公司兼併與集團企業,月旦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三年四月,初版。
王文宇,公司與企業法制,元照出版公司,民國八十九年五月,初版一刷。
王文宇,民商法理論與經濟分析,元照出版公司,民國八十九年初版。
王文宇,金融法,元照出版公司,民國九十年五月,初版一刷。
王文宇、黃金澤、邱榮輝,金融資產證劵化之理論與實務,元照出版公司,民九十一年六月,初版。
余雪明,證劵管理,國立編譯館,民國八十七年六月,臺二版第三印。
余雪明,證劵交易法,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劵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民國八十九年十一月。
林國全,證券交易法研究,元照出版公司,民國八十九年九月初版。
吳光明,證劵交易法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五年,初版。
武億舟,公司法論,作者自版,民國八十七年三月,新版。
金桐林,銀行法,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八十四年,增訂三版。
柯芳枝,公司法論,三民書局,民國八十八年十月增訂二刷。
梁宇賢,公司法實例解說,興大法學叢書,民國八十七年二月。
梁宇賢,公司法論,民國八十九年,修訂四版。
陳春山,證劵投資信託契約論,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七十六年十二月。
陳春山,證劵交易法論,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八十五年二月,第二版三刷。
陳春山,國際金融法制-政策與法制,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八十八年五月。
陳春山,企業管控與投資人保護─金融改革之路,元照出版公司,民國八十九年五月初版第一刷。
黃銘傑,公開發行公司法制與公司監控:法律與經濟之交錯,元照出版公司,民國九十年十一月。
曾宛如,證交法原理,作者自版,民國九十年二版。
廖大穎,公司法原論,三民書局,民國九十年初版。
劉連煜,公司監控與公司社會責任,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八十四年九月,初版。
劉連煜,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二),元照出版公司,民國八十九年九月二刷。
劉連煜,證券管理法令選錄,元照出版公司,民國九十年十一月修訂版。
劉連煜,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元照出版公司,民過九十二年三月增訂版。
謝劍平,固定收益證劵,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九年十二月。
謝劍平,現代投資銀行,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九十一年三月。
賴英照,證劵交易法逐條釋義第一冊,作者自版,民國八十一年八月,第六刷。
賴英照,證劵交易法逐條釋義第二冊,作者自版,民國八十一年八月,第六刷。
賴英照,證劵交易法逐條釋義第三冊,作者自版,民國八十一年八月,第六刷。
賴英照,證劵交易法逐條釋義第四冊,作者自版,民國八十一年八月,第二刷。
賴源河,證劵管理法規,作者自版,民國八十九年七月。
賴源河、王仁宏、王泰銓、曾宛如、王文宇、余雪明、黃銘傑、林仁光、劉連煜、梁宇賢、林國全、王志誠、柯芳枝合著,新修正公司法解析,元照出版公司,民國九十一年。
羅怡德,證劵交易法-禁止內部人交易,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八十一年。
二、期刊
王文宇,資產證劵化的意義,基本型態與相關法律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四十八期,民國八十八年五月。
王泰銓、高靜遠、林香君、汪士邁、陳怡君、王文宇,企業併購法座談會,月旦法學雜誌,第八十二期,民國九十一年三月。
余雪明,認識證劵交易法(一)-證劵交易法的立法意旨,月旦法學雜誌,第十五期,民國八十五年八月。
余雪明,認識證劵交易法(二)-有價證劵之概念,月旦法學雜誌,第十六期,民國八十五年九月。
李賢源、高儀慧、陳曉珮,如何活絡我國債劵市場,證劵市場發展季刊,第十三巻四期,民國九十一年一月。
林仁光,公司合併與收購之法律規範,萬國法律,第一○五期,民國八十八年六月。
林黎華,論初次發行與再次發行-從中華電信與固網股條談起,證劵公會雙月刊,第三十二期,民國九十年五月。
施智謀,固網股條買賣該當何罪,法令月刊,民國八十九年十一月。
陳春山,機構投資人與證劵市場,證劵管理,第四卷第二期,民國七十五年三月。
陳春山,投資銀行創業投資業務之法制規劃,今日合庫,第二八九期,民國八十八年一月。
陳春山,我國公司併購過程中法律爭議,實用月刊,第三二六期,民國九十一年二月。
黃正一,我國證券私募制度探討(上),法令月刊,第五十三卷第九期,民國九十一年九月。
黃正一,我國證券私募制度探討(下),法令月刊,第五十三卷第十期,民國九十一年十月。
黃正一,美國證券私募制度介紹(上),證交資料,第四九二期,民國九十二年四月。
黃正一,美國證券私募制度介紹(下),證交資料,第四九三期,民國九十二年五月。
黃國鍾,轉賣固網股條之法律問題,法令月刊,民國九十年五月。
郭土木,不動產證券化私募制度相關問題之簡介,全國律師,第六卷第七期,民國九十一年七月。
涂春金,有價證券私募制度相關法律問題之探討,財稅研究,第三十五卷第一期,民國九十二年一月。
廖大穎,解析證券交易法之部分新修正--公開收購與私募制度,月旦法學,第八三期,民國九十一年四月。
廖大穎,公司債制度的變革與債券市場之影響--分析日本公司債法制工程的改造,成大法學,第三期,民國九十一年六月。
劉連煜,證劵私募制度之法律研究,證交資料,第四○八期,民國八十六年二月。
劉連煜,證劵私募制度與發行之法律問題研究,台灣法制新展望,第十八輯,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
劉連煜,證劵私募制度之法律問題研究,證交資料,第四一九期,民國八十八年三月。
劉連煜,我國證劵私募制度解析,實用月刊,第三二七期,民國九十一年三月。
劉連煜,私募有價證券之轉售、內線交易與強制執行,實用月刊,第三二九期,民國九十一年五月。
賴英照,公開發行的法律性質,證劵管理,第五卷第三期,民國七十六年五月。
謝易宏,企業併購的法律成本與風險,中原財經法學,第五期,民國八十九年七月。
蘇松欽,募集與發行有價證劵兼採審核與申報制,證劵管理,第六巻第二期,民國七十七年二月。
龔怡傳,從美國有價證劵私募制度談國內公司債承銷制度之發展,大華證劵期刊,第五巻,民國九十年七月。
三、博、碩士論文
王志誠,企業購併法律規範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一年。
王治宇,台灣證劵市場化之政策分析與法律分析,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七月。
朱峻賢,證劵承銷商業務之法律責任,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九年。
李怡欣,國際證劵投資信託之投資人的法律保護,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二年。
高雅珠,證劵承銷相關契約之研究,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八年。
張靜怡,認股權證之研究-以制度運作之法律關係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七年五月。
黃正一,證券私募及私募證券轉讓制度之研究:以美國證券法為中心比較我國新制,世新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一年。
梁薺方,私募權益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
陳忠儀,證劵投資信託契約法律關係之研究-以當事人權益關係為中心,私立輔仁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六年。
廖怡慎,主辦承銷商於初次上市股票次級市場之造勢行為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財務管理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九年。
蔡廷宜,上市證劵買賣法律關係之研究-以股票相關法律問題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六年。
蔡怡倩,上市上櫃公司現增新股採詢價圈購之折價之差異性分析,私立銘傳大學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年。
蔡鐘慶,從比較法觀點探討我國私募制度之法律佈局,私立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二年一月,
魏妁瑩,存託憑證理論與實務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七年。
四、研究計畫
王文宇、陳春山,世界主要證劵市場私募制度與發行有價證劵審查制度之比較研究,中華民國證劵商商業同業公會委託研究計畫,民國八十七年十二月。
王儷娟,美國有價證券之私募制度及發行有價證券之審查制度,財政部證券管理委員會,民國八十五年一月五日。
廖耀宗,考察美、星兩國創投事業發展環境與政策,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民國八十九年五月二十四日。
貳、英文資料(按字母序列)
一、英文書籍
BenDaniel, David J.& Arthur H. Rosenbloom, The Handbook of International Mergers & Acquisitions(1990).
Berle, Adolf A.,Jr., Studies In The Law of Corporate Finance(1995).
Brandeis, L.D., Other People’s Money(1914).
Brealey, Richard A. & Stewart C. Myers, Principles of Corporate Finance (4thed. 1996).
Brigham, Eugene F. & joel F. Houston, Fundamentals of Financial Management (8 thed. 1998).
Calamos, John P., Convertible Securities, Latest Instruments, Portfolio Strategies, and Valuation Analysis (1998).
Cox, James D. et al., Securities Regulation — Cases And Materials (1991).
Fisse, Brent & John Braithwaite, Corporation, Crime, and Accountability (1993).
Grinblatt, Mark & Sheridan Titman, Financial Markets and Corporate Strategy (1998).
Hicks, J. William, Exempted Transactions Under The Securities Act of 1933 (1992).
Hughston, Lane, Options: Classic Approach to Pricing and Modeling (1999).
Keenan, Michael & Lawrence J. White,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1982).
Melicher, Ronald W. & Merle T. Welshans, Finance: Introduction To Markets, Institutions & Management (8 thed. 1992).
Mitchell, Lawrence E. et al., Corporate Finance And Governance — Cases, Materials, And Problems For An Advanced Course In Corporations(2d ed. 1996).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ecurities Dealers, Inc., Manual 6274(1996).
Peirson, Granham et al., Business Finance (4th ed. 1987).
Philips, George A., Convertible Bond Markets (1997).
Posner, Richard A., The Economics of Justice (1981).
Ratner, David L. & Thomas Lee Hazen, Securities Regulation — Selected Statutes, Rules and Forms (1997).
Redmayne, Julian, Convertible,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1998).
Ross, Stephen A. et al., Fundamentals of Corporate Finance(3rd ed. 1995).
Shreve, Gene R. & Peter Raven Hansen, Understanding Civil Procedure (2d ed. 1994).
Smith, Douglas, Company Law (1999).
West.Publising Co., Selected Commercial Statutes (1996).
Weston, J. Fred, Juan A. Siu & Brian A. Johnson, Takeovers, Restructuring, & Corporate Governance (3rd ed. 2001).
二、英文期刊
Bratton, William W., Jr., The Economics and jurisprudence of Convertible Bonds, 1984 Wis. L. Rev. 667(1984).
Dent, George W., the Role of Convertible Securities in Corporate Finance, 21 Iowa J. Corp. L. 241 (1996).
Donahue, Mark F., Regulation D: A Primer for The Practitioner, 8 Del. J. Corp. L. 495 (1984).
Easterbrook & Fischel, Mandatory Disclosure and the Protection of Investors, 70 Va. L. Rev. 669 (1984).
Fletcher, C. Edward, Ⅲ, Sophisticated Investors under the Federal Securities Laws, 1988 Duke L.J. 1081 (1988).
Frankel, Tamar, Cross-Border Securitization: Without Law, But Not Lawless, 8 Duke J. Comp. & Int’l L. 255 (1998).
Frierman, Michael & P. V. Viswanath, Agency Problems of Debt, Convertible Securities, and Deviations from Absolute Priority in Bankruptcy, 37 J. Law & Econ. 455 (1994).
Gordon, Jeffrey & Lewis Kornhauser, Efficient Markets, Costly Informations, and Securities Research, 60 N.Y.U.L. Rev. 761 (1985).
Kanda, Hideki, Securitization in Japan, 8 Duke J. Comp. & Int’l L, 359 (1998).
Kokkalenios, Vickie, Increasing United States Investment in Foreign Securities: An Evaluation of SEC Rule 144A, 60 Fordam L. Rev. 179 (1992).
Kummert, Richard O, Stock Subscription Law for Practitioners, 63 Wash. L. Rev. 21 (1988).
Mohney, Marvin R., Regulation D: Coherent Exemptions For Small Business Under the securities Act of 1933, 24 Wm and Mary L. Rev. 121 (1982).
Schwarcz, Steven L., The Alchemy of Asset Securitization, 1 Stan. J.L. Bus. & Fin. 133 (1994).
Sommer, A.A.,Jr.,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Securities: Article:IOSCO: Its Mission and Achievement, 17 J. Intl. L. Bus. 15 (1996).
Steinberg, Marc I. & Joseph P. Kempler, The Application and Effectiveness of SEC Rule 144, 49 Ohio St. L. J. 473 (1988).
Trevino, Luis F. Moreno, Access to U.S. Capital Markets for Foreign Issuers: Rule 144A Private Placements, 16 Hous. J. Int’l 159 (1993).
Veli, Joseph, American Depositary Receipts: An Overview, 17 Fordham Int’L.J. 38 (1994).
Warren, Manning Gilbert Ⅲ,A Review of Regulation D: The Present Exemption Regimen For Limited Offerings Under the Securities Act of 1933, 33 Am. U.L. Rev. 355(198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黃正一,我國證券私募制度探討(上),法令月刊,第五十三卷第九期,民國九十一年九月。
2. 施智謀,固網股條買賣該當何罪,法令月刊,民國八十九年十一月。
3. 余雪明,認識證劵交易法(一)-證劵交易法的立法意旨,月旦法學雜誌,第十五期,民國八十五年八月。
4. 林仁光,公司合併與收購之法律規範,萬國法律,第一○五期,民國八十八年六月。
5. 4. 林顯達,2001,“土地信託之研究”,環球技術學院學報,第一期,頁55-68,2月20日。
6. 3. 方嘉麟,1996,“信託架構下利益衝突交易及其管制模式之經濟分析”,政大法學評論,第五十六期,頁187-210,12月。
7. 1. 王文宇,2002,“從信託法原理論共同基金之規範”,月旦法學,第八十二期,頁65-79,3月。
8. 陳春山,投資銀行創業投資業務之法制規劃,今日合庫,第二八九期,民國八十八年一月。
9. 王文宇,資產證劵化的意義,基本型態與相關法律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四十八期,民國八十八年五月。
10. 8. 謝哲勝,2002,“從商業信託的概念論投資信託的法律架構—兼評都市更新投資信託公司設置監督及管理辦法第二十條的規定”,月旦法學,第八十二期,頁56-64,3月。
11. 7. 蔡彥卿,1991,“中美財務揭露系統管制之比較(下)—支持管制「財揭露系統」的理由及建議”,會計研究月刊,第六十四卷,頁52-55,1月。
12. 6. 蔡麗玲,1997,“巴塞爾銀行監理委員會有效銀行監理的主要原則”,中央存款保險公司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十卷,第四期,頁146-168,6月。
13. 5. 郭土木,1996,“論信託受益權證券化與證券交易法之適用問題”,證券管理,第十四卷,第八期,頁21-37,8月。
14. 黃正一,我國證券私募制度探討(下),法令月刊,第五十三卷第十期,民國九十一年十月。
15. 黃正一,美國證券私募制度介紹(上),證交資料,第四九二期,民國九十二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