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1.賴栗葦、姜善鑫,「臺灣地區之降雨變遷研究」,中華水土保持學報,第34卷,第2期,第161-170頁,民國九十二年。2.丁一萍,「臺灣地區季節雨量長期變遷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環境資訊系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五年。3.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水土保持技術規範,民國九十二年。
4.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台灣氣候變遷科學報告2011,民國一百年。
5.李景亮,高層建築施工與實務(下冊),旭雲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八十九年。
6.財團法人成大建築文教基金會,鋼構建築概論,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九十五年。
7.蕭江碧、游顯德、謝宗義,「建築物防水設計手冊之研擬」,內政部建築研究所,民國八十九年。
8.王小璘、王敏順等,基地規劃導論,中華民國建築學會,民國九十八年
9.余濬,降雨強度之推算,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九十三年。
10.黃義雄,「以RC構造集合住宅漏水現象探討防水工程之因應對策-以台北地區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工學院專班工程技術與管理組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七年。11.林清富,「RC建築物滲漏水成因及防治對策之探討」,中原大學土木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六年。12.歐陽嶠暉,下水道工程學 ,長松出版社,民國七十二年。
13.莊麗蓉,「區域化短延時無因次降雨強度公式」,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五年。14.盧書炫,「短延時降雨強度區域化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九十六年。15.李光敦,水力學,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一百零一年。
16.巫仲明,「單場非恆定降雨之運動波解析特性法漫地流模式」,國立中興大學水土保持學系博士論文,民國九十二年。17.関根正人、謝正倫、曾志民編譯,動床水力學,中華防災學會出版委員會,民國一百年。
18.陳人敬,「臺灣南部年最大24小時與一日暴雨比值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水利及海洋工程學系碩士論文,民國九十二年。19.吳宏義、張學誠、邱瑞深、李景亮,「氣候變遷降雨量對平面屋頂滲水影響之研究-以中國科技大學為例」,第十屆營建產業永續發展研討會論文集,第267~276頁,民國一○一年。
(A) McGuffie, K, Henderson-sellers, A, Holbrook, N., Kothavala, Z., Balachova, O. and Hoekstra, J. “Assessing simulations of daily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variability with global climate models for present and enhanced greenhouse climat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matology, 19, 1-26. (1999)
(B) Chow, V, T, “Frequency Analysis of Hydrologic Data with Special Application to RAINFALL Intersities, “Bulletin Series No.414 University of Illinois Engineering Experiment Station. (1953).
(C) Fair, G, M., and Geyer, J. C. Water Supply and Wastewater Disposal, John Wiley and Sons, New York, N.Y. (1959).
(D) IPCC, 2007: Climate Change 2007: Impacts, Adaptation and Vulnerability.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M.L. Parry, O.F. Canziani, J.P. Palutikof, P.J. van der Linden and C.E. Hanson, Ed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UK, 976pp.
(E) B. R. Munson, D. F. Young and T. H. Okiishi, Fundamentals of Fluid Mechanics, 6th Ed., John Wiley(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