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資料
 1.  A. E. Crawley(1909), The Idea of  the Soul, London 。 
2.  J. G. Frazer(1911), Taboo and the Perils of the Soul, London 。 
3.  J.Veitch trans(1986), Rene Descarles: A Discourse on Method,London。 
4.  La description du corps humain Ch. XVIII t. XI (1922)。 
5.  L. Levy Bruhl(1922), La Mentalite Primitive, Paris。 
6.  Maurice Merleau-Ponty(1964),”Phenomenology and the Sciences of Man," in The Primacy of Perception, Evanston: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7.  Oeuvres de Descartes(1897), Charles Adam and Paul Tannery,13 volumes,Paris《方法導論》。 
8.  Tbe  Philosopbical  Works  of  Descartes (1967), Elizabeth S. Haldane and G..R. T. Ross, translator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11, 1931), 2 volumes, paperback, 《哲學原理》。 
中文資料 
Paul Tillich著,成顯聰、王作虹譯(1990),《存在的勇氣》,(初版)台北:遠流出版社。 
Paul Tillich著,魯燕萍譯(1994),《信仰的動力》,(初版)台北:桂冠圖書。 
Peter K. Mclnerney 著,林逢祺譯(1996),《哲學概論》,(初版)台北:桂冠圖書。 
Richard M.Zaner著,譚家瑜譯(2001),《醫院裡的哲學家》,(初版)台北:心靈工坊文化。 
Robert Paul Wolff著,黃藿總校閱(2001),《哲學概論》,(初版)台北:學富文化。 
王?  (2000),《田立克》,(初版)台北:生智文化。 
方東美(1980),《科學哲學與人生》,(四版)台北:黎明文化。 
佛洛伊德著,賀明明譯(1989),《佛洛伊德著作選》,(初版)台北:唐山出版社。 
李伯璋(2006),《一步一腳印---器捐薪傳生命》,(二版)台南:國立成功大學。 
李石岑(1986),《西洋哲學史》,(三版)台北:三民書局。 
呂應鐘(2003),《超心理生死學》,(初版)高雄:上宜出版。 
亞里斯多德著,秦典華譯(2002),《論靈魂》,(初版)台北:慧明文化。 
周慶華(2002),《死亡學》,(初版)台北:五南圖書。 
林火旺(1999),《倫理學》,(初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波伊曼著,楊植勝譯(1997),(初版)《生死的抉擇》台北:桂冠圖書出版公司。 
邱仁宗(1988),《生死之間---道德難體與生命倫理》,(初版)台北:中華書局。 
金吾倫(1991),《自然觀與科學觀》,(初版)台北:水牛圖書。 
金觀濤(1992),《人的哲學---論科學與理性的基礎》,(初版)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 
洪啟嵩(2007),《無死》,(初版)台北:全佛出版社。 
南風(1998),《蘇格拉底》,(初版)台中:晨星出版社。 
段德智(1994),《死亡哲學》,(初版)台北:洪葉文化。 
約翰.卡丁漢著,林雅萍譯(1999),《笛卡兒》,(初版)台北:麥田出版社。 
孫振青(2006),《笛卡兒》,(二版)台北:東大圖書。 
徐學庸(2004),《靈魂的奧迪賽:柏拉圖費多篇》,(初版)台北:長松文化。 
唐君毅(1978),《心物與人生》,(三版)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張立德(2009),《心物能一元的假說》,(初版)台北:水星文化。 
笛卡兒著,王太慶譯(2007),《笛卡兒談談方法》,(初版)台北:大塊文化。 
笛卡兒著,周春塘譯(2010),《沉思錄》,(初版)台北:五南出版社。 
笛卡兒著,黎惟東譯(2004),《沉思錄》,(初版)台北:志文出版社。 
笛卡兒著,錢志純譯(1972),《我思故我在》,(初版)台北:志文出版社。 
蔡信安(1992),《巴克萊》,(初版)台北:東大圖書。 
鄔昆如(1990),《哲學概論》,(四版)台北:五南出版社。 
廖仁義(1999),《笛卡兒》,(初版)台北:誠品書店。 
傅偉勳(2008),《西洋哲學史》,(二版)台北:三民書局。 
斯賓諾莎(1983),《論笛卡兒哲學原理》,(初版)台北:仰哲出版社。 
葉頌壽(1978),《面對生死的智慧》,(初版)台北:久大文化。 
榮格著,林宏濤譯(2006),《人的形象和神的形象》,(初版)台北:國立編譯館和桂冠圖書合作。 
劉作揖(2007),《生死學概論》,(二版)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社。 
鄭素月(1986),《身體疾病之心理社會觀護理》,(初版)台北:文軒出版 
社。 
盧秀美(2009),《護理倫理與法律》,(初版)台北:華信出版公司。 
龔卓軍(2006),《身體部署》,(初版)台北:心靈工坊文化。 
論文與期刊 
廖俊忠(2008),《從肉身思維詮釋上帝已死》,嘉義: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 
林維杰(2008),《論語與福音書意函之比較》,嘉義:南華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 
論文。 
黃棟銘(2010),《以榮格的人格與釋夢理論談人格同一性》,嘉義:南華大學哲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益智(2001/07),《佛學與科學---從科學觀點提出哲學本體及其與佛教涅槃之 
等同》,(2卷2期)CEPS思博網中文電子期刊。 
李瑞全(1997/04),《應用倫理研究通訊---器官移植專題》,(第二期)桃園:國立中央大學哲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