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方吉正(1998)。教師信念研究回顧與整合-六種研究取向。教育資料與研究,20,36-44。王以仁、陳靖允(2008)。溝通觀念以有效推展校園正向管教。研習資訊,25(1),33-38王沂釗(2005)。幽谷中的曙光:正向心理學發展與希望理論在輔導上的應用。教育研究,134,106-117。王秀惠、蔣佳鈴(2004)。高雄縣國小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37,67-80。王金國(2009)。正向的態度,正向的教育~正向管教的理念與作法。靜宜大學實習輔導通訊,8,1-3。
王美華(2005)。國小慈濟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王美華、吳和堂(2007)。國小慈濟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之研究。慈濟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刊,6,125-164王恭志(2000)。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實務之探析。教育研究資訊,8(2),84-98。王靜宜(2010)。國中教師正向管教知覺與策略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輔導與諮詢學系,嘉義縣。王叢桂、羅國英(2011)。教育體制與價值:影響都會區校園人權政策推廣之因素。應用心理研究,50,147-189。
史英(2007)。如果不用「管教」。載於李美華譯,正面管教法-接納、友善的學習教室。台北市: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朱敬先 (1993)。教學心理學(二版)。臺北市:五南出版社。
江雪齡(2008)。正向心理學-生活、工作和教學的實用。臺北市:心理。
江麗莉、陳淑娟、洪馨徽、尤崝譯(2004)。兒童輔導與教養(第3版)(Constructive Guidance and Discipline: Preschool and Primary Education, 3rd ed,原作者:Marjorie V. Fields & Cindy Boesser)。台北市:華騰。
吳正成(2005)。台東縣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實踐之探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台東市。吳明隆、陳火城(2007)。高雄市國小教師數學教學信念與自我知覺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48,113-132。吳昭容(2008)。要快樂,還是要成功?從正向心理學談學習。學生輔導,106,8-17。吳珮瓏(2004)。幼稚園教師教學信念及其轉變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嘉義縣。吳清山(1996)。從教師法談教師管教權限。輔導通訊,45,13-16。呂佳玲(2011)。桃園縣國民中學導師正向管教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輔仁大學教育領導與發展研究所,新北市。呂珈誼(2011)。臺中市國民中學教師之學生人權認知與正向管教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班,台北市。宋淑華(2009)。幼稚園教師數學教學信念之分析-以臺北市公私立幼稚園教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臺北市。李正賢譯(1999)。EQ老師出招:積極有效的課室經營策略(原作者: Jane Nelsen, Lynn Lott 和 H. Stephen Glenn)。台北縣:光佑。
李孟娟(2007)。高屏地區國小社會領域教師教學信念、教學創新與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屏東縣。李玲惠(2008)。善用正向管教創造教室裡的春天。臺灣教育,651,43-47。李美華譯(1999)。平心靜氣教孩子。(How to discipline your six-to-twelve-year-old:without losing your mind,原作者:Unell, Barbara C.&Wyckoff, Jerry L.)。台北縣:新迪文化。
李美華譯(2007)。正面管教法:接納、友善學習的教室(原作者: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臺北市:人本教育基金會。
李雯佩、高傳正(2007)。一位幼稚園教師教學信念之研究。美和技術學院學報,26(1),149-172。李麗君(2002)。職前教師教學信念及其改變之研究。中學教育學報,9,1-26。沈連魁(2007)。幼兒體能教師教學信念及有效教學表現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體育研究所,桃園縣。沈惠君(2008)。教獄?教育!-淺論教師不當管教。教育部人權教育諮詢暨資源中心。http://hre.pro.edu.tw/zh.php?m=17&c=593
周淑惠(1996)。幼兒教師之教學信念與行為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84-2411-H134-005)。周淑華(2009)。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正向管教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臺北市。林淑莉(2007)。學前教育多元文化教學信念與實踐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屏東縣。林清財(1990)。我國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之相關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林進材(2004)。教學理論與方法。台北市:五南。
林榮俊(2009)。國小教師社會領域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社會發展學系研究所,屏東縣。林靜坪(2009)。臺中縣市國中教師公民參與行為與正向管教相關性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林寶山(2003)。實用教學原理。台北:心理。
邱浩正(2006)。量化研究法(二):統計原理與分析技術(修訂版)。臺北:雙葉書廊。
邱智漢(2009)。幼兒教師教學信念之個案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研究所,嘉義縣。侯惠妮(2010)。中部地區學前教師多元文化教學信念與實踐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台中市。洪淑如(2009)。幼稚園實習教師教學信念、成就動機與教學承諾之研究--以中部地區幼教學程實習生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臺中市。洪毓瑛譯(2000)。幼教綠皮書-符合孩子身心發展的專業幼教。原著Bredekamp, S. & Copple, C.(1997)。新竹:和英
洪蘭譯(2011a)。真實的快樂(二版)(原作者:M. E. P. Seligman)。臺北市:遠流。
洪蘭譯(2011b)。樂觀學習,學習樂觀(二版)(原作者:M. E. P. Seligman)。台北:遠流。
秋芷芃(2012)。苗栗縣國民小學教師推動正向管教政策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南投縣。
徐映慈(2008)。幼稚園教師數學教學信念、教學行為與幼兒數概念發展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班,臺中市。徐美鈴(2008)。「校園正向管教」向前行。學生輔導,105,70-79。
徐雅雄(2011)。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正向管教與師生關係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臺北市。翁吟甄(2011)。臺中市國民小學學童正向管教期望、知覺與班級氣氛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臺中市。高強華(1992)。教師信念研究及其在學校教育革新上的意義。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集刊,34 ,85-113。高鴻怡(2008)。高效能導師心情故事-從成功經驗中探尋正向管教策略的基本元素。學生輔導,105,100-119。常雅珍(2005)。國小情意教育課程-正向心理學取向。臺北市:心理。
常雅珍、毛國楠(2006)。以正向心理學建構情意教育之行動研究。師大學報,51(2),121-146。張力中(2012)。三位高中美術教師的教學信念、形塑與轉化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藝術教育研究所,彰化縣。張如莉、陳淑美(2011)。創意教師的教學信念之個案研究-以國小教師為例。學校行政雙月刊,75,83-103。
張欣茹(2007)。幼稚園課程模式與教師教學信念之研究-以台中縣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明道大學教學藝術研究所,臺中市。張俊紳(1997)。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不同教學效能信念類型教師的教學表現及其教學生產力(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高雄市。張春興(1995)。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
張雅筑(2005)。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知覺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台北。張廣義(2005)。國民小學教師教學關聯資本、教學信念、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行為表現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縣。教育部(1997)。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取自http://dict.revised.moe.edu.tw/
教育部(2006)。教育基本法第8條及第15條修正案。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index.aspx
教育部(2007a)。教育部推動校園正向管教計畫。教育部愛的教育網: http://140.111.34.180
教育部(2007b)。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教育部愛的教育網: http://140.111.34.180
教育部(2010)。教育部推動校園正向管教計畫。教育部愛的教育網: http://140.111.34.180
教育部(2012)。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推動校園正向管教計畫。教育部愛的教育網:http://140.111.34.180
教育部(2013)。教師法。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index.aspx
梁鳳珠(2011)。台南市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台南市。莊淑琴(2002)。國小教師數學教學信念之研究。台東師院學報,13,201-232。郭秀琴(2012)。學校行政支援、教師管教信念與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以零體罰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公共政策所,臺中市。郭原在(2010)。正向心理學對幼兒品德教育的啟示。幼兒保育論壇,5,145-163。
陳文家(2008)。「小小童心、教師愛心」共築正向管教。學生輔導,105,139-149。陳怡伶(2011)。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教育信念與正向管教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臺中市。陳泊旭(2012)。國中導師正向管教與班級經營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陳國泰、曾佳珍(2005)。準幼兒教師教學信念的發展知個案研究。幼兒保育學刊,3,1-30。陳雅婷(2012)。桃園縣國民小學導師正向管教認同與實踐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教育學系,臺中市。陳寧容(2011)。幼教師對正向管教之教學信念與策略研究。長庚科技學刊,15,63-80。
陳麒龍(2011)。從正向心理學出發談霸凌的正向管教。諮商與輔導,304,24-37。
傅木龍(1999)。讓我們攜手落實「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之精神。學生輔導,60,102-113。傅木龍(2004)。從輔導與管教談教師作為的迷思與突破。學生輔導,93,8-37。傅木龍(2008a)。正向管教-班級經營大未來。學生輔導,105,6-29。傅木龍(2008b)。教育新希望-校園禁止體罰之實踐。研習資訊,25(1),9-18。傅木龍(2011)。談「學生管教與師生關係」。中等教育,62(1),8-19。
曾文志(2006)。活出生命的價值—正向心理學的認識。師友,464,1-7。曾英傑(2008)。國小體育教師教學信念與師生行為之分析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人資處體育教學碩士班,新竹市。曾端真(2011)。正向管教與紀律的養成。中等教育,62(1),20-31。
湯仁燕(1993)。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台北市。馮綉雯(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縣。
黃友陽(2007)。幼兒園教師多元智能、多元智能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班,台中市。黃俊傑(2008)。心理學新典範-談正向心理學。國教之友,59(2),58-65。
黃春萍(2009)。中部地區公立幼稚園教師音樂教學信念與實務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台中市。黃郁婷(2011)。打造快樂的學習殿堂-從正向心理學理念談班級經營。台灣教育雙月刊,652, 54-57。黃姬芬(2002)。國小教師管教信念與管教行為相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臺中市。黃曼琳(2010)。高雄地區國小教師鄭項管教與學生幸福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學系,屏東縣。黃慶芳(2006)。國小教師教學信念與有效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以台南縣、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臺南市。黃儒傑(2002)。國小初任教師敎學信念、教學成敗歸因及其有效敎學表現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高雄市。黃儒傑(2006)。初任教師教學信念與其教學表現之研究:以幼稚園教師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教育學刊,29,123-144。楊雅鈞(2012)。教師組織公民行為對正向心理學之啟示-從利他行為的觀點談起。學校行政雙月刊,78,69-78。
葉郁菁(2003)。幼兒教室內的懲罰與倫理的爭議。幼教簡訊,12,12-13。
葉釗琳(2011)。新北市國小導師正向管教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課程與教學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學位在職進修專班,臺北市。劉姵蓁 (2003)。幼稚園教師教育信念之研究—以一為男性教師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幼兒教育學系,臺北市。劉威德(2002)。教師教學信念系統與教學行為關係之研究。中洲學報,15,164-178。歐于惠(2012)。桃園校國民小學正向管教政策執行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育學系,新竹市。蔣美倫(2009)。國中導師管教信念、工作壓力與管教方式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行政碩士在職專班,臺北市。鄭淵全、蔡雅茹(2012)。國小校長課程領導行為、教師教學信念、教師創新教學行為與國小學童創造力傾向關係之研究。學校行政雙月刊,78,183-202。
鄭鈞丰(2011)。國中導師正向管教、班級氣氛與班級經營效能關係之研究-以新竹區例(未出版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中壢市。鄭曉楓(2011)。正向心理學主要內涵及其在心理諮商之應用。諮商與輔導,304,6-10。
蕭秋祺(2009)。國中體育教師教學信念及其有效教學表現。體育學報,42(2),49-66。蕭秋祺(2010)。國中體育教師自我概念、教學信念、教學成敗歸因及其教學自我效能線性結構關係之實徵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台北市。蕭穗珍(2008)。從心出發的正向班級經營。學生輔導,105,42-48。賴足免(2008)。幼稚園教師教學信念、成就動機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中部四縣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台中市。賴進龍(2010)。屏東縣國小教師正向管教知覺與班級經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屏東縣。范榮達、蘇木春(2012,10月27日)。7朵花私審學生事件,3師遭解聘。聯合報,取自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420717
謝明宏(2010)。新北市國中教師人際關係與正向管教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臺北市。謝麗貞(2011)。台北市國小教師正向管教認知與態度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系,臺北市。顏銘志(1996)。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教學效能與教學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屏東縣。蘇泰吉(2008)。以正向的管教態度培養學生的生活素養。教師天地,157,51-57。蘇益生(2004)。高雄市國小教師e-Learning 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高雄市。二、西文部分
Albion, P., & Ertmer, P. A. (2002). Beyond the foundations: The role of vision and belief in teachers' preparation for integration of technology. TechTrends, 46(5), 34-38.
Bennett, N. (1976). Teaching style and pupil progres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rousseau, B. A., Book, C., & Byers, J. L. (1988). Teacher beliefs and the cultures of teaching.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9 (6), 33-39.
Charles, C. M. (1999). Building classroom discipline (6th ed ). NY : Longman.
Charles, C. M. (2005). Building classroom discipline (8th ed ). Boston : Pearson/A & B
Gheith, E. (2010). Kindergarten teachers’ beliefs toward developmentally appropriate practice in Jordan. Early Childhood Educ J, 38, 65-74.
Goodwin, A. L. (1987). Teaching images: Unlocking preservice student teaching belief and connecting beliefs to teaching behavior.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Columbia University.
Liao, P. (2007). Teachers’ beliefs about teaching English to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English Teaching & Learning, 31(1), 43-76.
Midgoey, C., Feldlaufer, H., & Eccles, J. S. (1988). The transition to junior high school:Beliefs of pre-and- post transition teacher.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17(6), 543-562.
Newmann, F. M., Rutter, R. A., & Smith, M. S . ( 1989 ). Organizational factors that affect school sense of efficacy, community, and expectations.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2, 221-238 .
Pajares, M. F. (1992). Teachers’ beliefs and educational research: Cleaning up a messy construct.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62(3), 307-332.
Peterson, C. (2006). A primer in positive psychology. N.Y.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eterson, C. & Seligman, M. E. P. (2004).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 Washington, D.C.: APA Press 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Reider, B. (2005). Teach more and discipline less : preventing problem behaviors in the K-6 classroom. Thousand Oaks, Calif. : Corwin Press.
Reighart, P. R. (1985). A question to assess preservice teacher beliefs about teaching.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Ohio. Thousand Oaks, Calif : Corwin Press, c2005.
Roblyer, M. D. (2003). Integrating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 (3rd Edition). Columbus, Oh. : Merrill Prentice Hall.
Seligman, M. E. P. (1991). Learned optimism. NY: Knopf.
Seligman, M. E. P. , & Csikszentmihalyi, M. (2000). Positive psychology: An introduction. American Psychologist, 55(1), 5-14
Sigel, I. E. (1985). A conceptual analysis of beliefs. In I. E. Sigel et al. (Eds.), Parental belief system: The psychological consequences for children (345-371). Hillsdale, NJ: Erlbaum.
Stuart, C., & Thurlow, D. (2000). Making it their own: Preservice teachers’ experiences, beliefs and classroom practices.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51(2), 113-121.
Tabachnick, B. R., Zeichner, K. M., Densmore, K., & Adlers, E. K. (1982). The impact of the student teaching experience on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er perspective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218 251)
Tillema, H. H. (2000). Belief change towards self-directed learning in student teachers: Immersion in practice or reflection on action. 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 16, 575-591.
Wehling, L. J., & Charters, W. W. (1969). Dimensions of teacher beliefs about the teaching process.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Journal,6(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