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丁惠琪(2000)。合作學習應用在國小數學教學之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市。王金國(2003)。國小六年級教師實施國語科合作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王炳欽、許君穗(2010)。晨讀十分鐘對國小二年級學童閱讀動機與閱讀行為之研究。幼兒教育研究,2,73-106。王嘉玲(2004)。以合作學習應用互動式電子白板在國小高年級閱讀理解課程的研究小組成就區分法(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市。石柳棻(2006)。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對國二學生數學學習動機、數學學習態度、與數學學習策略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朱衣、郝明義(譯)(2003)。如何閱讀一本書(艾德勒,范多倫)。
台北:台灣商務。(1940)(Mortimer J. Adler, How to Read a
Book),頁32。
朱璟淳(2012)。電腦支援合作學習融入國小閱讀理解之研究-以說明文體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縣。朱蔓萍(1996)。「拼圖」教學在大一英文課之應用(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巫石吉(2006)。二十一世紀的學習革命面面觀。2015年7月20日,
取自http://www.epochtimes.com/b5/6/4/21/n1295037.htm
邱上真、洪碧霞(1997)。中文閱讀能力評量模式的探討:理論與實務—國語文低成就學生閱讀表現之追蹤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報告編號NSC-87-2413-H-017-003-F5),未出版。
何琦瑜、吳毓珍(2007)。天下「教出寫作力」專刊。親子天下雜誌,臺北,頁32。
李中莉(2003)。以合作閱讀策略教學促進學童閱讀理解與字彙學習能力(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市。李娜維(2011)。運用拼圖式閱讀教學法對國小學童閱讀成尌與互動行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立德大學,臺南縣。余肇傑(2014)。淺談佐藤學「學習共同體」。臺灣教育評論月刊,3(5),122-125。
吳佳蓉(2011)。合作學習輔以電子書包在國小四年級國語文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北市。呂承祐(2011)。利用遊戲情境之競爭式合作學習(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吳俊毅(2007)。結合概念圖診斷與思考風格之合作學習分組(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吳啟輝(2007)。合作學習策略融入「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對學童注意力與批判思考能力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取自http://handle.ncl.edu.tw/11296/ndltd/39891386034786725686
吳清山、林天佑(1998)。特許學校。教育資料與研究,16,82。
吳清山、林天祐(2002)。認知學徒制。教育研究月刊,99,148。
周立勳(1994)。國小班級分組合作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至彥(2007)。拼圖式合作學習教學法在國小六年級數學科實驗成效之研究─以台中市一所國小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縣。林保男(2010)。概念構圖教學結合合作學習以增進國小學童閱讀理解能力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華大學,花蓮縣。林秀娟(2009)。故事結構合作學習對國小五年級學童閱讀理解能力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林佳蓉(2008)。合作學習融入國小英語教學對五年級學童閱讀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林美琪(2009)。整合科學寫作與合作學習在國中自然課程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林清山(1991)。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臺北:遠流出版社。頁280-283。
林清山(1997)。有效學習的方法:教學心理學的新趨向。臺北:教育部。
林達森(2002)。合作學習在九年一貫課程的應用。教育研究資訊,10 (2),87-103。林生傳(1988)。新教學理論與策略。臺北市:五南。頁180-181。
林景禧(2008)。認知學徒制融入國小六年級數學合作學習之行動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市。
林義勳(2009)。Blog合作學習方式對批判思考的影響--以閱讀科學文章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胡惠珊(2013)。合作學習融入國小二年級國語文領域閱讀理解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靜宜大學,臺中市。施頂清(2000)。自我發問策略與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對國中生國文閱讀理解的效果比較考驗(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高雄市。柯昔枚(2003)。合作學習對國小一年級學生國語學習成就之影響(出
版之碩士論文)。嘉義大學,嘉義市。
柯華葳(2010)。學習閱讀力。國語文日報家庭版—國語日報社網站。
2015年7 月11日取自
http://www.mdnkids.com/family_edition/detail.asp?sn=444
柯華葳(2006)。教出閱讀力。臺北:天下。
洪月女(譯)(1998)。談閱讀(原著:Kenneth S.Goodman,On Reading)
。心理出版社,臺北。
洪蘭(2005)。閱讀,讓你的腦更有創造力!。科學人,2005年11月號,頁42-45。
洪蘭(2005)。創造力的根本在閱讀。聯合報/E7版/聯合副刊。
2015年7月12日取自
http://www.mingdo.edu.tw/library/index/hunran/album-28-941001/.php
洪慧萍(2002)。合作學習融入閱讀教學模式對國小六年級學生閱讀
理解後設認知閱讀動機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
師範學院,屏東縣。
姚德勗(2010)。線上專家討論於拼圖法合作學習之成效分析-以資
訊倫理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徐千雅(2010)。合作學習策略對於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及學習興趣之
效益(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陳曼怡(2003)。合作學習在我國大學實施模式及可行性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科技大學,臺北市。
陳淑芬(2003)。合作學習教學法對國中公民科學習成效之行動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慧珍(2007)。淺談合作學習教學與成效。網路社會學通訊,第65期,2005年10月15日。
陳淑絹(1995)。「指導-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增進國小學童閱讀理
解能力之實徵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
北市。
陳密桃(1992)。從認知心理學的觀點談閱讀理解。教育文粹,21,10-19。陳海泓(2004)。無字圖畫書和錄影帶對兒童故事推論的影響。國立編譯館館刊,32(2),51-63。
陳玟里(2003)。合作學習閱讀理解策略對高職學生閱讀成就與閱讀
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柏宇(2008)。探討GIS融入環境議題的合作學習對高中生決策能
力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陳冠宇(2013)。使用行動裝置之合作學習成效探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臺北市。陳啟明(2003)。「拼圖式」合作學習在國小社會領域教學之應用。
人文與社會學科教育通訊,14(2),24-39。
陳連興(2002)。合作學習在高職英文教學之成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陳藝萍(2011)。合作學習第四代拼圖法對於高職生之英文閱讀成效 與學習態度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張玉成(2001)。思考啟發性閱讀指導技巧。國民教育,41(3),4。
張正仁(2005)。合作學習對國小六年級學生國語文學習成效與同儕
互動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科技大學,屏東縣。
張新仁(2002)。當代教學統整新趨勢:建構多元而適配的整體學習環
境。教育學刊,18,43-64。
張新仁(主編)(2003)。學習與教學新趨勢。台北:心理。
張新仁、黃永和、汪履維、王金國、林美惠(2013)。分組合作學習教
學手冊。臺北市:國立台北教育大學。
張淑慧(2008)。合作學習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網路閱讀理解及策略(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許婉琳(2007)。透過合作學習法閱讀「伊索寓言」對提升高中生英
語閱讀動機的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郭坤隆(2008)。合作學習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學習自然與生活科
技成效之研究-以「聲音的探討」單元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彭兆宇(2013)。一位國中七年級數學科教師實行合作學習之行動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縣。
湯平冶(2001)。小組合作學習對國小中年級學童識字能力閱讀理解能力暨閱讀態度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曹美惠(2008)。國中國文科實施合作學習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黃秀敏(2002)。以合作學習模式閱讀文學名著對高中生英文字彙效
益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晶雅(2013)。不同合作學習法在小數除法學習成效之提升-以國中
七年級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交通大學,新竹市。
黃詠仁(2001)。一位國小自然科教師實施合作學習教學研究之行動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黃國珍(2013-09-23)。原來「標準答案」才是台灣教育的元兇?!
2015年7月 10日取自
beta.tedxtaipei.com/articles/maurice-huang/-原來「標準答案」才是台
灣教育的元兇?!.TEDxTaipei
黃政傑、林佩璇(1996)。合作學習。臺北:五南。
黃政傑(主編)(1997)。創思與合作的教學法。臺北:師大書苑。
黃政傑、吳俊憲(2006)。合作學習發展與實踐。臺北:五南圖書。
頁3。
黃永和(2013)。合作學習的教學實務議題探析。國民教育,5(53),78-88。
溫明麗(2008)。教育哲學-本土教育哲學的建構。臺北:三民。
葉淑美(2002)。合作故事圖解教學法對國小低閱讀能力學生閱讀理
解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鄭玉杏(2007)。運用合作學習於高職學生專題製作課程之學習成效及 學習滿意度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鄭涵元(1994)。詞的閱讀學習策略對國小兒童閱讀理解影響效果之
實驗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鄭書城(2012)。在Group Scribbles環境下之合作學習對國中生閱
讀理解能力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新竹教育大學,新竹。
鄭語謙(2012)。2012閱讀國際PIRLS評比。聯合報。取自
teacher.whsh.tc.edu.tw/joy/f2blog/index.php?load=read&id=2127
齊若蘭、游常山、李雪莉等著(2002)。閱讀 新一代知識革命。天下雜誌,263,40。廖杏瑜(2015)。合作學習在國小學生語文閱讀理解上之行動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首府大學,臺南市。
廖韋傑(2007)。智慧型線上合作學習平台之規劃與建置(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蔡伸章(譯)(1994)。未來的衝擊(艾文.托佛勒)(1970)。臺北:
時報文化。頁231。
劉瑞芬(2007)。合作學習對國中生國語文閱讀能力及動機之影響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縣。
歐文亮(2011)。合作讓學習更加分。師友月刊,530,70-72。
蔡文榮(2001)。拼圖式合作學習在高中生物科教學之成效研究。教
育科學期刊,1(1),125-149。
蔡鵑竹(2003)。合作學習對國小學童之社會科學習表現的影響(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蕭綺玉(2008)。建立更精緻的課外閱讀模式–經由「文學圈」
(Literature Circles)活動提升閱讀理解能力。第二屆「全國高
中國文教學」研討會。載於發表。
賴建宏(2010)。應用同儕互評於合作學習之探討(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賴美雯(2002)。合作學習在國中英語教學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賴銳霞(2002)。合作學習對五年級學生國語科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縣。
賴錦緣(2007)。行動化Jigsaw合作學習—學生學習成效與互動行為分析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薛秉鈞(2005)。合作學習融入閱讀策略教學模式對國中學生科學文
本閱讀理解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鍾藝荻(2008)。運用合作學習法於線上閱讀教學之研究-以國小六
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閱讀教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
科技大學,雲林縣。
鍾鳳香(2005)。合作學習對國小兒童閱讀表現之影響(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簡妙娟(1999)。高中公民科合作學習教學實驗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縣。饒瑞元(2011)。發展小組共同白東以支援教室合作學習—以句子擴展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央大學,桃園縣。龔文章(2008)。不同合作學習策略對網路探究活動學習成尌及自我效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外文文獻
Gagne, R. (1985). The Conditions of Learning and Theory of Instruction.
New York: Holt, Rinehard, and Winston.
Goodman, K. S. (1967). Reading a psycholinguistic guessing game.
Journal of the Reading Specialist, 6(4), 126-135.
Johnson, D.W., & Johnson, R.T. (1987). 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
Cooperative, competitive, and individualistic
Learning (2nd ed).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Johnson, D. W., & Johnson, R. T. (1991). Learning Together and Alone
(4th ed).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and Bacon.
Johnson, D.W., Johnson, R.T., Holubec, E. J., & Roy, P. (1984). Circles of
learning : 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om.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Johnson, D.W., Johnson, R.T., & Holubec, E.J. (1994). The new circles of
learning: Cooperation in the classroom and school. Alexandria, VA:
ASCD.
Nattiv, A. (1986). The effects of cooperative learning instructionl
strategies on achievement among sixth grade social studies student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ta Barbara
Parker, R. E. (1985). Small-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improving
academic, social gains in the classroom. NASS Bulletin, 69(479),
48-57
Rubin, D. (1980). The Teacher Handbook of Reading/Thinking Exercises.
NY :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Slavin, R. E. (1977a). A student team approach to teaching adolescents
with special emotional and behavior needs. Psychology in the
Schools, 47(1), 77-84.
Slavin, R. E. (1977b). Classroom reward structure: A analytical and
Practical review. Review of Education Research, 17(4), 633-650.
Slavin, R. E. (1980 a). Effects of student teams and peer touring on
academic achievement and time on-task.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 48, 252-57.
Slavin, R. E. (1980b). Cooperative learning.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0(2), 315-342.
Slavin, R.E. (1983). An introduction to cooperative learning. New York:
Longman.
Slavin, R. E. (1984). Component building: A strategy for research-based
instructional improvement.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84 (3)
, 254-269.
Slavin, R. E. (1985). An instruction to cooperative learning research. In
Slavin, R.E. et al. (eds). Learning to cooperative, operating to learning.
New York : Plenum Press.
Slavin, R. E. (1986). Using student team learning.(3rd ed.) Baltimore,
MD: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Center for research on elementary
and middle schools.
Slavin, R.E. (1989). Cooperative learning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In
Slavin, R.E. (ed). School and classroom organization, Hillsdale,
Nj : Erlbaum.
Slavin, R. E. (1990). Cooperative learning: Theory and research, and
Practice. NJ : Prentice Hall.
Slavin, R. E. (1990). Cooperative learning.Celin Rogers:The social
psychologyof the primary school, NY : KKY.
Slavin, R. E.(1995). Cooperative learning: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2nd ed). Needham Heights, MA: Simon and Schuster
Company.
Slavin, R. E. (2003). Educational psychology: Theory and practice (7th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