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8 13:5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余其俊
研究生(外文):Chi-Jung Yu
論文名稱:應用V-map教學策略於國中理化科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ction research for adopting V-map teaching strategy in junior high school nature science
指導教授:江新合江新合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sing-ho Ji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科學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0
畢業學年度:8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8
中文關鍵詞:V-map行動研究
外文關鍵詞:Vee-map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0
  • 點閱點閱:27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應用V-map教學策略與國中理化科之行動研究
中文摘要
余其俊
本研究透過行動研究法,應用融合認知衝突理論、派沃氏二元編碼理論的V-map教學策略於國中理化科。本研究之目的欲探討應用V-map教學策略於國中理化科的教學時,教師所遇到的問題、學生對此教學策略的感受如何,以及教師在教學轉變的歷程中如何反省及調整。資料的收集乃是經由教室觀察錄影、學生的半結構性晤談、教師的反省日誌、學生的學習單及作業評量。
研究者經由計畫、行動、蒐集及分析資料,透過三角校正以得到一些研究的發現。研究的結果顯示如下:
一、在V-map的教學策略中,研究者可以利用發問技巧,增進師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
二、V-map的教學策略,可以讓學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將所學的知識、思考精緻化,且對科學抱持較嚴謹的態度。
三、學生對此教學策略抱持肯定的態度,學生也喜歡這樣的上課方式。
而從反省與改進的過程中也發現:
一、教師對V-map的教學策略須有深入的瞭解及完備的訓練。
二、對於教學活動的規畫,教師要有能力設計或選擇生動而適當的教學活動。
三、教師必須有效的掌握課程進度、教學活動的時間。
Abstract
This study adopts the V-map teaching strategy composed with cognitive sontradition theory and Pavio’s binary encoding theory in junior high school nature science through action research.The aim of the study is in the process of adopting the V-map teaching strategy in junior high school nature science, teacher experience problems, students are affected by this teaching strategy and how make a self-examination and adjust between teaching change process.The data which were comprised of classroom observation video recordec types, student’s quasi-instruction interviews, teacher’s self-examination dialy records, student’s learn record and homework evaluations.
The researcher gets some finding by planing,action,pathering and analyzing data,and through the triangulation.the findings are:
1.Researcher can promo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eacher-students, students-students by asking skill through V-map teaching strategy.
2.Students delicate their knowledge and thinking and hold more careful attitude for science in specific situations through V-map teaching strategy.
3.Students like such teaching method and affirm V-map teaching strategy.
The researcher also gets some finding by self-examination and improvement processes.the findings are:
1.Teacher must have deeply understandings and completely train for V-map teaching strategy.
2.For the plan of teaching activity, teacher must have the ability to design or choice lively and suitable teaching.
3.Teacher must master effectively Curriculum schedule, the time of teaching activity.
目次
目次………………………………………………………………… i
表次………………………………………………………………… iii
圖次………………………………………………………………… iv
附錄次……………………………………………………………… v
中文摘要…………………………………………………………… vi
英文摘要…………………………………………………………… vii
第一章 緒論……………………………………………………… 0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0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 04
第三節 研究限制…………………………………………… 0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06
第一節 行動研究法………………………………………… 07
第二節 反省………………………………………………… 10
一、反省的意義………………………………………… 10
二、反省的類型及層次………………………………… 11
(1)反省的類型……………………………………… 11
(2)反省的因素………………………………………12
(3)反省的層次………………………………………13
第三節 大腦的功能、二元編碼理論與科學過程技能…… 15
一、科學過程技能……………………………………… 15
二、人類左右腦的生理基礎與二元編碼理論………… 16
第四節 V-map的類型及應用……………………………… 20
一、知識V-map……………………………………… 20
二、學習V-map……………………………………… 21
三、晤談V-map……………………………………… 22
第五節 本研究所應用的教學法…………………………… 2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25
第二節 研究流程…………………………………………… 27
第三節 研究情境…………………………………………… 30
第四傑 研究者的背景與角色……………………………… 30
第五節 資料收集…………………………………………… 3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發現………………………………………… 38
第一節 進入教室之前……………………………………… 38
第二節 第一階段…………………………………………… 39
壹、 第一個教學事件………………………………… 42
貳、 第二個教學事件………………………………… 59
參、 第三個教學事件………………………………… 75
第三節 第二階段…………………………………………… 85
壹、 第一個教學事件………………………………… 85
貳、 第二個教學事件………………………………… 99
第五章 結果與討論………………………………………………114
第一節 結論…………………………………………………114
第二節 反省及建議…………………………………………116
參考文獻……………………………………………………………118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江新合(民86).物理教學法研究。未出版。
江新合(民86).開發心理學研究。未出版。
江漢光(民84).創造思考與左右大腦優勢功能之醫學關聯性。創造思考教學。第7期,26─31頁。
江漢光(民84).創造思考的大腦生理學基礎概念。創造思考教學。第7期,20─25頁。
何寶珠(民78).心理學與哲學在科學教育上的應用-概念圖與V圖的理論製作與應用。科學教育月刊,120期,16-23頁。
林幸台(民71).大腦半球功能之研究與資優教育。資優教育季刊,第6期,30-33頁。
林清山、吳天祐(1998):行動研究。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27)
林清山(民67).蓋聶與布魯納的學習理論之比較。昨日今日明日的教育。開明。
許書瑯(民79).高工化工群學生蒸餾概念形圖之研究。國立彰化師大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文心(民81).布魯納的「學習興趣」教育觀點述評。現代教育,7(28),157-162。
陳伯璋(1990).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台北市。南宏圖書。
陳美玉(民86)。師生合作反省的教學。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第15期。
陳雅智(1998).國中理化教師行動研究:專業改變與學習社群。高雄市: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陳麗煒(民78).國中二年級學生基本科學過程技能之研究。國立台灣教育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偉成(民87).開發科學創造力之教學策略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張賴妙理(民87).科學教師自我評鑑的概念與方法。科學教育月刊,213,2─13。
夏林清(1999):行動研究。[online].available:http://stmail.fju.edu.tw/~a8635612/clinical/theory/action.htm.
楊冠政(民71).科學課程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
歐用生(民83)。做一個有反省能力的教師。研習資訊,第11卷,第5期,1-6頁
顏玉雲(民86)。師範教育的新取向反省的教學。教育研究雙月刊,第53期,39-49頁。
謝惠德(民84)。一位高級中學化學教師信念的銓釋性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
謝寶梅(民85)。專家教師與實習教師教學思考層次的比較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鄭湧涇(民78)。職前與在職生物教師對科學的本質的瞭解,中華民國第四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彙編。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