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9)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4 17:4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麥瑋玲
研究生(外文):Mai, Weilin
論文名稱:《玩偶之家》與其在中國的讀者,1900-1960
論文名稱(外文):A Doll’s House and Its Readers in China, 1900-1960
指導教授:盧建榮盧建榮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u, Chienlung
口試委員:黃克武游鑑明盧建榮
口試委員(外文):Huang, KowuYu, ChienmingLu, Chienlung
口試日期:中華民國100年6月13日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史學系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歷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74
中文關鍵詞:閱讀史易卜生《玩偶之家》娜拉符號個人主義愛國主義女性主義人道主義社會主義文化傳播閱讀實踐性別移位中介表演文本觀劇文本觀眾反應
外文關鍵詞:Reading HistoryHenrik IbsenNora SymbolIndividualismPatriotismHumanitarianismSocialismCultural DisseminationReading PracticeGender ShiftingMediatorPerformance TextAudience ResponseFeminismA Doll's Hous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89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6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在中國1900-1960年時的人們的思考方向與今日不同。那是因為時代和社會環境都不同的緣故。所以,1900-1960年時在中國閱讀《玩偶之家》後的讀者們所產生的心得與感想,也一定與今日的不同。透過當時的文人、學者、藝文作家對《玩偶之家》與「娜拉符號」所發表的意見文本與小說文本,即可得知當時的讀者們解讀《玩偶之家》的視角及其閱讀實踐。本論文處理中國1900-1960年間《玩偶之家》的男性讀者、女性讀者、及代理市井小民閱讀的中介人,這些讀者與中介人多半是當時有名的文人、學者、或藝文作家。而筆者研究的《玩偶之家》文本,不侷限於書面文本的形式,戲劇表演文本的形式也在筆者的研究範圍內。
From 1900 to 1960, China, people thought in the direction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oday. That's because the times and social environments are not the same. So, from 1900 to 1960, in China, the readers' thoughts which were caused after reading A Doll's House must also be different from the present. Through the opinion texts and fiction texts, which were written by scholars and writers at that period, basing on A Doll's House or Nora, then the readers' directions to interpreting A Doll's House and their reading practice would be understood. This study is focusing on the male readers, female readers, and the mediators representing for the folk readers of A Doll's House, during 1900-1960, China. These readers and mediators are mostly famous scholars or writers at that period. This study is not only focusing on the paper form text of A Doll's House, but also the performance form.
第一章 緒論
  一、研究動機
  二、研究方法
  三、文獻回顧
  四、預期成果
第二章 閱讀資源共享的年代:《玩偶之家》文本的翻譯、介紹與文化發酵
  一、前言
  二、從無到有的中國讀者:1900-1920年
  三、結語
第三章 二0至六0年代男性閱讀脈絡的探微:中國讀者多種閱讀視角的成長
  一、前言
  二、文學與戲劇分析的閱讀方式
  三、與時事結合的再閱讀
  四、「娜拉離家」符號下的小說與劇本創作
  五、延續與轉型-政治影響文化閱讀:1940-1960
  六、結語
第四章 二0至四0年代巾幗不讓鬚眉的中國娜拉符號建構
  一、前言
  二、廬隱筆下的娜拉(1920-1930)
  三、丁玲筆下的娜拉(1920-1940)
  四、冰心筆下的娜拉(1930-1940)
  五、四0年代女性讀者投射下的婚後回家娜拉符號實踐的再省思
  六、三0年代大玩娜拉出走到四0年代上演娜拉回家的江青
  七、結語
第五章 代理市井小民閱讀《玩偶之家》文本:窺伺1923年5月5日女高師戲劇表演文本中的文化意涵
  一、前言
  二、各家看倌和中介人之一:看到單面向且沒品味的觀眾
  三、各家看倌和中介人之二:既看表演也看複雜觀眾的心曲
  四、西瀅文本的後續
  五、代結語:1923年5月5日的女高師表演場域的城市萬花筒
第六章 結論
一、中文部分
1.徵引、轉述書文
丁玲,張炯主編,《丁玲全集》,中國:河北人民出版社。
巴金,《巴金全集》,中國: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4月,北京第2刷。
冰心,《冰心文集》,中國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82年11月,第1版。
《五四時期婦女問題文選》,中國北京:三聯書店,1981年12月,第一版。
阿英,《阿英文集》,香港:三聯書店出版,1976年6月,第一版第一次。
阿英,柯靈主編,《阿英全集•五》,中國: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一版。
洪深編選,《中國新文學大系9》,台北:業強出版,1990年3月,台一版。
郭沫若,《郭沫若全集》,中國: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6年10月,第1版第1刷。
茅盾,傅光明編,《茅盾作品精編下:小說》,中國:灕江出版社,2004年2月,第一版。
胡適編選,《中國新文學大系1》,台北:業強出版社,1990年。
胡適,周質平主編,《胡適早年文存》,台北:遠流出版,民國84年。
胡適,《胡適作品集6-貞操問題》,台北:遠流出版,1986年。
胡適,唐德剛譯註,《胡適口述自傳》,(台北:傳記文學社,民國75年)。
徐志摩,《徐志摩全集8》,上海書店,1995年。
魯迅,《魯迅全集》,台北:谷風出版社,民國78年12月,台一版。
魯迅編選,《中國新文學大系4》,台北:業強出版,1990年。
陳思和主編,《現實主義批判-易卜生在中國》,中國:江西高校出版社,2009年5月,第一版。
張愛玲著,《張愛玲典藏全集•8》,台北:皇冠文化出版,2001年4月1號,初版一刷。
歐陽予倩,朱大容主編,《歐陽予倩全集》,中國:上海文藝出版社,1990年9月,第一版。
羅家倫,《羅家倫先生文存》,台灣:國史館等出版,65年12月21日,初版。
廬隱,巴雷編,《廬隱佳作選》,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民國71年8月,初版。
2.專書
宋炳輝,《夜鶯與新月:徐志摩傳》,台北:業強出版社,1993年8月初版。
余思牧,《作家巴金》上卷,香港:利文出版社,2006年。
周質平,《胡適和韋蓮司》,台北:聯經出版,1998年。
吳福揮著,《中國現在文學發展史》,台北:人間出版社,2010年11月。
許慧琦,《「娜拉」在中國:新女性形象的塑造及其演變(1900s-1930s)》,台北:國立政大歷史學系,民國92年1月,初版。
葉永烈,《末代女皇江青(上)-前半生:暴起》,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2002年7月,初版二刷。
張仲民,《出版與文化政治:晚清的〝衛生〞書籍研究》,中國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9年2月第一版。
潘家洵譯,《易卜生戲劇四種》,原北京人民出版社出版,1958月10日,第一刷。吉林人民出版社重印,1978年4月,第一刷。
潘家洵,《易卜生集》(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民國55年8月,台一版。
潘家洵,《易卜生集》(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民國57年3月,台一版。
鮑家麟等人,陳三井主編,《近代中國婦女運動史》,台北:近代中國出版社,民國89年12月25日出版。
盧建榮,《陳寅恪學術遺產再評價》,台北:時英出版社,2010年5月。
閻純德等人,閻純德主編,《二十世紀中國著名女作家傳》,中國北京:中國文聯出版社,1995年9月,北京第1刷。
Laura Robb作,趙永芬譯,《中學生閱讀策略》,台北:天衛文化,2003年。
Maria Lúcia Pallares─Burke編,彭剛譯,《新史學:自白與對話》,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10月,第2次印刷。
Robert Darnton作,葉桐和顧杭譯,《啟蒙運動的生意:《百科全書》出版史(1775-1800),中國北京:三聯書店。
Robert Darnton作,呂健忠譯,《貓大屠殺:法國文化史鉤沉》,台北:國立編譯館和聯經出版,2008年6月,第三刷。
3.論文
王靜,〈中國現代文學中的娜拉形象及其悲劇性探源〉,中國:東北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侯杰,〈事件、文本、解讀─以民國時期〝雙烈女事件〞為中心〉,收載於盧建榮主編的《社會/文化史集刊》第1期 ,2009年11月,頁53-76。
黃進興,收入於《新史學》第十六卷第二期,台北:新史學雜誌社,2005年六月,頁153-184。
葉松青,〈中國現代作家筆下的“娜拉”形象論〉,中國:福建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年。
蔡秀女,〈易卜生主義與現在中國話劇運動:1918-1928〉,台北:中國文化大學碩士論文,1986年。
陳姃湲,〈簡介近代亞洲的「賢妻良母」思想-從回顧日本、韓國、中國的研究成果談起〉,《近代中國婦女研究》第10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2年12月,頁199-219。
秦曼儀,〈書籍史方法論的反省與實踐─馬爾坦和夏提埃對於書籍、閱讀及書寫文化史的研究〉,《台大歷史學報》41期,2008年6月,頁257-314。
俞蓮實,〈民國時期城市知識女性與生育節制〉,收載於盧建榮主編的《社會/文化史集刊》第6期,2010年11月,初版,頁201-230。
張谷銘,收入於《新史學》第十六卷第一期,台北:新史學雜誌社,2005年三月,頁183-195。
張彬村,〈明清時期寡婦守節的風氣--理性選擇 (Rational Choice) 的問題〉,收入於《新史學》第10卷2期,台北:新史學雜誌社,1999年6月,頁29-75。
麥瑋玲,〈《玩偶之家》的讀者在中國:1900-1960年藝文作家的閱讀脈絡探微〉,收入於盧建榮主編的《社會/文化史集刊》第7期,2011年2月,初版,頁153-209。
許慧琦,〈訓政時期的北平女招待(1928-1937)-關於都市消費與女性職業探討〉,收入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48期,台北: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2005年5月5日,頁47-95。
潘文年,收入於《漢學研究通訊》22:4(總88期,台北:漢學資料及服務中心,民國92年11月,頁35-47。
潘光哲,收入於徐思彥主編的《歷史研究》2005第五期,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雜誌社,2005年10月,頁69-83。
潘光哲,收入於《新史學》第十六卷第三期,台北:新史學雜誌社,2005年九月,頁137-170。
潘光哲,收入於アシア文化交流研究第3号,日本大阪:関西大学アシア文化センタ―,2008年三月,頁157-168。
盧建榮,〈三至七世紀女性的社會形象塑模〉,收入於盧建榮主編的《中國新文化史-性別、政治與集體心態》,台北:麥田出版社,2001年11月,初版一刷,頁47-98。
連玲玲,〈「追求獨立」或「崇尚摩登」?近代上海女店職員的出現及其形象塑造〉,收入於《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4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6年12月,頁1-48
孫慧敏,〈民國時期上海的女律師(1927-1949)〉,收入於《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14期,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6年12月,頁51-86。
Robert Darnton作,陳恒和狄相新主編,陳亮孜譯,收入在《新文化史》,台北:Portico Publish,2007年7月,第一刷第一版,頁123-149。
Roger Chartier作,〈文本、印刷術、解讀〉,收入於Lynn Hunt編、江政寬譯,《新文化史,台北:麥田出版,2002年4月3日,初一版,頁219-244。
二、英文部分
Peter Burke, Popular Culture In Early Modern Europe (London, Temple Smith, 1978. Vermont, Ashgate Pubslihing Company, Reprinted in 2006)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