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216.73.216.59)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2 00:43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江宗杰
研究生(外文):
Tsung-Chieh Chiang
論文名稱:
臺灣地方型展演空間與地方展演形式之關聯性研究-以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
A Study of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ocal Performance Space and Local Performance Form in Taiwan - a Case of Chiayi Performing Arts Center
指導教授:
黃衍明
指導教授(外文):
Yen-ming Huang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
建築與室內設計系碩士班
學門:
設計學門
學類:
空間設計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11
畢業學年度:
99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4
中文關鍵詞:
展演空間
、
展演形式
、
地方型
外文關鍵詞:
Performance Form
、
Local
、
Performance Space
相關次數:
被引用:
2
點閱:787
評分:
下載:0
書目收藏:2
近年來,藝術休閒逐漸成為國人生活中的主要活動,因此政府也積極展開各項文化建設。除了在硬體方面興建各類型的展演空間,在軟體方面也制定了相關文化法規、扶植國內藝術表演團隊、培育優秀團隊、舉辦各類地方文藝季活動。希望藉由文化建設的積極推廣,提升國民的生活品質。
臺灣近幾年來相繼設立各種展演空間,而展演形式也日漸多元。從舞台劇、舞蹈劇、音樂劇、兒童劇到傳統的歌仔戲、布袋戲等,展現了臺灣十分豐富的展演文化。現今表演活動形式多元,其中包含國際性、全國性以及地方性的表演活動,三者都是多元化表演活動的必要成分,都需要適當的表演空間。適當的展演空間演出一方面能夠為演出加分,一方面能夠增進表演者與觀眾的互動。而合宜的地方型表演空間應有助於地方表演文化之生根與發展。本論文主要之研究課題即是地方型的表演空間對地方型表演形式之影響。
本研究以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為個案,藉由深度訪談、文獻分析、資料的蒐集,探討地方型表演空間對地方表演團隊與表演文化的影響,並進一步提出具體可行之建議,提供各地方型表演藝術空間未來規劃、經營之參考。
整體來說,本研究所完成的主要成果有以下三點:
1. 探討地方型展演空間與地方表演團隊的表演形式關聯性;
2. 探討地方型展演中心對地方表演團隊的扶植;
3. 探討地方型展演設施的設立對地方表演文化的影響。
In recent years, artistic leisure has become the major daily activity of people. The government advances each kind of culture construction positively. In addition to construct each kind of performance space of hardware, the government is planning to establish cultural regulations, to incubate domestic performing arts teams, to cultivate outstanding teams, to conducte various domestic cultural and artistic activities. People’s quality of life is eager to be raised in terms of promoting cultural construction.
Various performance spaces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Taiwan in recent years, and performance forms are manifold gradually. Theaters, musical dramas, children''s dramas, traditional Taiwanese operas, and puppet shows all create the plentiful performing culture. Nowaday the Performances forms are multiple. International, domestic and local performing arts are three necessary elements of performaning arts, and need appropriate performance spaces. Appropriate performance space not only upgrades the quality of performance, but also promot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performer and with the audience. Appropriate local performance space will facilitate the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local performing culture. This paper’s topic is mainly addressed on how the local performance space affects local performance form.
This study takes Chiayi Performing Arts Center for exampl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local permance space to local performance team and performing culture in terms of depth interviews, article reviews, documentation. This study proposes feasible suggestions to all local performing spaces as a reference for future planning and operation.
The major achievements of this research are:
First,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ocal performance space and performance form of local performing arts teams;
Second, to inspect the breeding of local performing arts teams from the local performance center;
Third,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local performance facility to local performance culture.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i
目錄----------------------------------------v
表目錄--------------------------------------vii
圖目錄--------------------------------------viii
一、緒論
1.1研究動機---------------------------------1
1.2研究目的---------------------------------2
1.3研究方法與流程---------------------------2
1.3.1研究方法-------------------------------2
1.3.2研究流程-------------------------------3
1.4研究架構---------------------------------4
1.5 研究設計與執行--------------------------5
1.5.1研究設計-------------------------------5
1.5.2訪談大綱設計---------------------------6
1.6研究個案簡介-----------------------------8
1.6.1嘉縣表藝中心成立緣由-------------------8
1.6.2地理位置與交通-------------------------8
1.6.3園區簡介-------------------------------10
1.6.4建築概念-------------------------------12
1.6.5空間使用狀況---------------------------12
1.6.6行政組織架構---------------------------13
1.6.7其他案例與比較-------------------------15
二、文獻與理論回顧
2.1相關名詞定義-----------------------------19
2.1.1展演的定義-----------------------------19
2.1.2地方型展演空間-------------------------20
2.1.3地方展演形式---------------------------20
2.1.4表演藝術-------------------------------20
2.2地方展演空間與形式相關文獻探討-----------21
2.2.1展演空間場地分類-----------------------21
2.2.2展演空間與地方的關聯性-----------------23
2.2.3藝文團體輔導---------------------------24
三、資料分析與整理
3.1表演設施之規劃是否滿足表演活動之需求-----27
3.1.1由訪談結果檢視-------------------------27
3.1.2由表演活動內容清單來檢視---------------34
3.2探討表演設施對表演文化之影響-------------36
3.2.1由訪談結果檢視-------------------------36
3.2.2由表演活動內容清單來檢視---------------40
四、結論
4.1研究結論---------------------------------42
4.1.1展演設施是否滿足表演活動之需求---------42
4.1.2表演藝術中心對表演團隊的扶植-----------42
4.1.3表演藝術中心對表演文化之影響-----------43
4.1.4空間利用層面---------------------------44
4.2建議-------------------------------------44
參考文獻------------------------------------48
附錄----------------------------------------50
1.丁美月(2009)。《區域性展演設施與地方文化推廣-以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為例》。南華大學出版與文化事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2.尹世英(1992)。《劇場管理》。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3.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83)。《文化法規彙編》。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4.古宜靈(2000)。《都市藝文活動參與選擇行為之研究》。國立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博士論文。
5.古宜靈(2006)。(休閒藝文活動需求行為之研究:效用函數觀點)。《立德學報》,3卷2期,23-38頁。臺南:立德大學。
6.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6)。《台灣現代劇場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外文學月刊社。
7.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7)。《藝術管理25講》。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8.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8)。《文化白皮書》。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9.辛晚教(1996)。《全國文化生活圈整體規劃先期研究案-全國文化生活圈文化硬體展演設施剛要計畫》。國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
10.辛晚教(1998)。《藝術資源調查作業參考手冊-文化硬體展演設施類》。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1.辛晚教、古宜靈、廖淑容(2005)。《生活文化圈與文化產業》。臺北:詹氏書局。
12.林克歡(2005)。《戲劇表演論》。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3.林克華、王婉容(2003)。《舞台光景-林克華的設計與沉思》。臺北:遠流出版社。
14.林偉瑜(2000)。《當代台灣社區劇場》。臺北:揚智文化。
15.林鶴宜、紀蔚然(2008)。《眾聲喧嘩之後-臺灣現代戲劇論集》。臺北:書林出版有限公司。
16.林尚義(1999)。〈臺灣社區環境之特性與未來展演設施之規劃方向〉,《藝術學報》,65期,121-138頁。臺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17.邱坤良(1998)。《社區劇場工作》。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8.邱坤良、詹惠登(1998)。《劇場製作手冊》。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19.邱坤良、詹惠登(1998)。《劇場空間概說》。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邱坤良(1998)。《台灣戲劇發展》。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1.邱坤良(1998)。《舞台設計》。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2.容淑華(1998)。《演出製作管理》。臺北:淑馨出版社。
23.夏學理等著(2000)。《文化藝術與心靈管理》。臺北:空中大學。
24.陳華興(2008)。《國內傳統表演藝術場館營運之研究-以文化生活產業園區-布袋戲傳習中心 規劃案為例》。國立雲林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
25.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2003)。《文化創意產業分析調查研究報告》。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台北。
26.郭鑒(2007)。《地方文化產業經營》。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
27.葉子啟(2001)。《劇場概論與欣賞》。臺北:揚智文化。
28.童道明(1993)。《現代西方藝術美學文選-戲劇美學卷》。臺北:洪葉文化。
29.蔡奇璋、許瑞芳(2001)。《在那湧動的潮音中-教習劇場TIE》。臺北:揚智文化。
30.蔡美玲(1989)。《表演的藝術》。臺北:桂冠出版有限公司。
31.劉家蓁(2006)。《表演藝術設施使用者特性及用後評估之研究-以台南市東區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碩士論文。
32.賴榮平(2003)。《台灣文化設施現況調查與分析》。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委託研究。台北市。
33.鍾明德(1999)。《台灣小劇場運動史-尋找另類美學與政治》。臺北:揚智文化。
34.謝玉玲(2003)。《文化展演設施建設需求評估指標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35.謝玉玲(2008)。《表演藝術設施觀眾現況及設施需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論文。
36.謝育穎(2003)。《台灣地區文化中心演藝廳用後評估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博士論文。
37.謝瑩潔(2001)。《我國藝術補助機制之檢討-以組織、運作及財源籌措為討論》。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都市藝文活動參與選擇行為之研究
2.
文化展演設施建設需求評估指標之研究
3.
我國藝術補助機制之檢討--以組織、運作及財源籌措為討論
4.
台灣地區文化中心演藝廳用後評估之研究
5.
表演藝術設施使用者特性及用後評估之研究-以台南市東區為例
6.
區域性展演設施與地方文化推廣—以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為例
7.
國內傳統表演藝術場館營運之研究-以『文化生活產業園區-布袋戲傳習中心』規劃案為例
8.
探討我國文化創意產業之企業成長及知識場域發展之關係
1.
5.古宜靈(2006)。(休閒藝文活動需求行為之研究:效用函數觀點)。《立德學報》,3卷2期,23-38頁。臺南:立德大學。
2.
16.林尚義(1999)。〈臺灣社區環境之特性與未來展演設施之規劃方向〉,《藝術學報》,65期,121-138頁。臺北: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1.
區域性展演設施與地方文化推廣—以嘉義縣表演藝術中心為例
2.
舊建築活化再利用為展演空間—以松山文創園區為例
3.
地方治理與地方音樂展演產業-以臺北市音樂展演空間業(Live House)為例
4.
運用互動式衍生藝術於新媒體展演空間之研究
5.
音樂展演空間業之經營模式
6.
空間微分 一種室內空間形成的方法
7.
音樂展演空間經營模式與音樂表演者之互動關係探討~以Hana花漾展演空間為例
8.
地方藝文中心與社區文化營造之探討─以中壢藝術館為例
9.
台灣京劇劇場溯源-京劇表演程式與展演空間之研究
10.
六堆嘉年華參與者休閒涉入、休閒體驗與休閒滿意之相關研究
11.
南部七縣市文化中心的功能發展與表演藝術的關係
12.
當文創遇上科技:展演產業與科技的跨界對話
13.
以土地重劃方式辦理台灣農村社區更新改善之研究
14.
人造物:參數之彙融平台-物件、容器與空間
15.
醫師處方行為滿意度影響因素之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