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08)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2 12:2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文樑
研究生(外文):WEN LIANG CHANG
論文名稱:色情人蔘
論文名稱(外文):Erotic Ginseng
指導教授:李國修李國修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戲劇學系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戲劇舞蹈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3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13
中文關鍵詞:劇本色情情色人蔘金瓶梅西門慶潘金蓮創作
外文關鍵詞:dramaplaysexeroticGin Pin Meiplaywrigh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204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1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2002年的台灣台北。市井巷弄間一個古老的蔘藥行。
古老蔘藥行大廳供著一個紫金木匣子,匣子內放著一根千年人蔘。
這千年人蔘大有來頭──相傳宋徽宗政和年間,《金瓶梅》故事已在山東清河廣為流傳。西門慶三妻四妾已非新聞,驚人的是──他還曾拋妻離妾,花了半年時間,與玳安走了一趟長白山,萬里尋覓,只為一根人蔘,一根能作為傳家之寶,足以光耀西門一家的千年人蔘。
皇天不負苦心人,西門慶果然找到了這根超乎想像的巨大人蔘,不僅榮耀了父親傳下的蔘藥事業──它也造就了西門慶馳騁肉林,往來如意的不朽傳說。
然而,千年人蔘畢竟不是蓬萊仙藥,不倒的西門慶最後還是嗝屁了!古老宅第的山水景緻歷歷在目──「醉鬧葡萄架」、「私語翡翠軒」、「蘭湯邀午戰」──場景依舊,人事全非,那些美妙的歡快之聲,轉眼已慢慢fade out──消失不見。
不,其實沒有消失。經過宋、元、明、清、民國建立、國共戰爭,西門一家竟有一隻香火,帶著紫金木匣子平安抵達台灣。他們不只帶來了人蔘,還帶來了各種版本的《金瓶梅》,他們決心將八百餘年的家族歷史在台灣發揚光大!他們重操舊業,開起蔘藥舖,鑽研針灸、按摩、推拿、草藥──學有專精,無所不包。他們也不曾忘了聲色犬馬,努力重現祖先的光榮,世世代代繁衍著西門一家──色與情的人生。
人物 i
場景 ii
色情人蔘 1
創作說明 82
參考書目 110
Archer, William. (威廉‧阿契爾)。《劇作法》。吳鈞燮、聶文杞譯。
北京:中國戲劇,1964。
Balzac, Honoré de, (巴爾札克)《人間喜劇》第1卷。
北京:人民文學,1994。
Barthes, Roland. (羅蘭‧巴特)。《神話學》。許薔薔、許綺玲譯。
臺北:桂冠,1998。
Calvino, Italo. (伊塔羅‧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紀大偉譯。
臺北:時報,1998。
Calvino, Italo. (伊塔羅‧卡爾維諾)。《給下一輪太平盛世的備忘錄》。
吳潛誠校譯。臺北:時報,1996。
Campbell, Joseph. (喬瑟夫‧坎伯)。《千面英雄》。朱侃如譯。
臺北:立緒,1997。
Eco, Umberto. (安貝托‧艾柯)。《悠遊小說林》。黃寤蘭譯。
臺北:時報,2000。
Eco, Umberto. (安貝托‧艾可)。《玫瑰的名字》。謝瑤玲譯。
臺北:皇冠,2002。
Eco, Umberto. (安貝托‧艾可)。《傅柯擺》。謝瑤玲譯。臺北:皇冠,1999。
Foucault, Michel.(米歇爾‧傅柯)。《性意識史》。尚衡譯。
臺北:桂冠,1990。
Foucault, Michel.(米歇爾‧傅柯)。《瘋癲與文明》。劉北成、楊遠嬰譯。
北京:三聯書店,1999。
Hawking, Stephen. (史蒂芬‧霍金)。《時間簡史:從大爆炸到黑洞》。
許明賢、吳忠超譯。臺北:藝文印書館,2000。
Joyce, James.(詹姆斯‧喬伊斯)。《尤利西斯》。蕭乾、文潔若譯。
臺北:時報,1995。
Llosa, Mario Vargas. (巴爾加斯‧略薩)。《中國套盒》。趙德明譯。
天津:百花文藝,2000。
Márquez, Gabriel García.(賈西亞‧馬奎斯)。《百年孤寂》。楊耐冬譯。
臺北:志文,1984。
Marx, Karl.(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伊海宇譯。
臺北:時報文化,1990。
Paz, Octavio.(奧克塔維奧‧帕斯)。《雙重火焰》。蔣顯璟、真漫亞譯。
北京:東方,1998。
Woolf, Virginia.(維金尼亞‧吳爾芙)。《自己的房間》。張秀亞譯。
臺北:天培文化,2000。
Said, Edward W.(愛德華‧薩依德)。《東方主義》。
王志弘,王淑燕,莊雅仲等譯。臺北:立緒,1999。
Shakespeare, William. (威廉‧莎士比亞)。《馬克白》。朱生豪譯。
臺北:世界書局,1996。
Shakespeare, William. (威廉‧莎士比亞)。《哈姆雷特》。朱生豪譯。
臺北:世界書局,1996。
Sophocles, (索發克里斯)。《伊底帕斯王》。胡耀恆、胡宗文譯注。
臺北:桂冠,1998。
Strindberg, August. (斯特林堡)。《夢幻劇》。林國源譯。
臺北:志文,1987。
Strindberg, August.《鬼魂奏鳴曲》。石朝穎譯。臺北:志文,1985。
Tolkien, J.R.R. (托爾金)《魔戒》(1-3部曲)。朱學恆譯。
臺北:聯經,2002。
干寶。《搜神記二十卷》。臺北:新文豐,1985。
王德威。《如何現代,怎樣文學?──十九、二十世紀中文小說新論》。
臺北:麥田,1998年。
方軍。《我所認識的鬼子兵》。香港:三聯書店,1998。
辻仁成。《五女夏音》。劉明揚譯。臺北:麥田,2003。
李時珍。《新訂本草綱目五十二卷》。臺南:世一文化,2000。
李唯中譯。《一千零一夜》。臺北:遠流,2000。
村上春樹。《海邊的卡夫卡》。賴明珠譯。臺北:時報,2003。
馬書田。《中國冥界諸神》。臺北:國家,2001。
吳普、孫星衍、孫馮翼。《新版神農本草經》。臺北:文光,2000。
陸揚。《精神分析文論》。濟南:山東教育,1998。
陸西星。《封神演義一百回》。臺北市:東方文化,1988。
張愛玲。《傾城之戀》。臺北:皇冠,1991。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劉紹銘編譯。臺北:傳記文學,1979。
康正果。《重審風月鑑──性與中國古典文學》。臺北:麥田,1996。
曹雪芹。《紅樓夢》。臺北:桂冠,1993。
葉德輝輯。《素女經》。臺北:新文豐,1989。
郭璞。《山海經十八卷》。臺北:新文豐,1985。
楊澤。《人生不值得活的》。臺北:元尊,1997。
楊澤主編。《閱讀張愛玲》。臺北:麥田,1999。
劉仲宇。《道教法術》。上海:上海文化,2002。
劉達臨。《性與中國文化》。北京:人民,1999。
鍾阿城。《棋王樹王孩子王》。臺北:新地,1999。
蘭陵笑笑生。《新刻繡像批評金瓶梅‧二十卷》。齊煙,汝梅校點。
臺北:曉園,199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