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08)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2 18:3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吳榮輝
研究生(外文):Rong-Huei Wu
論文名稱:傳統太極拳推手
論文名稱(外文):Traditional Tai Chi Chuan and Push-hands
指導教授:林正常林正常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體育學院
系所名稱:教練研究所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競技運動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4
畢業學年度:92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5
中文關鍵詞:推手太極拳
外文關鍵詞:Tai Chi ChuanPush-Hand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0
  • 點閱點閱:352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89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摘 要

本文主要根據個人十餘年來,實際參與各項太極拳推手錦標賽及擔任教練與裁判的經驗,參考國內外知名學者的實務經驗與理論,配合相關圖表及照片資料,以科學化、系統化分析驗證太極拳經拳論的哲理,整理出此太極拳推手技術報告書,並獲得下列心得:
(一)舉辦各項太極拳推手錦標賽,如地方性、全國性及國際性等比賽是促進太極拳推手運動發展的契機。
(二)太極拳推手與套路可說是體用相連不可分離,而其訓練的程序與方法依序為舒筋、步法、軀幹及下肢與上臂之鬆柔強化訓練、自然運動八法等基礎課程,及套路之分解動作與連貫動作等中階課程,與揣摩五法及太極八法之交互應用、定步及活步推手攻守招法的訓練與應用等高階課程,而其訓練的程序與方法皆根源於「太極拳經」、「太極拳論」等五篇經典要義。
(三)配合科學化的運動訓練,理解並整合專家學者的研究資料與數據,有效率的應用於太極拳推手訓練及比賽場上,並適度的修正傳統武術訓練的缺失,結合師徒制「口授心傳」的心法秘訣,是突破太極拳推手技能的不二法門。
(四)太極拳為中國武術之瑰寶,也是累代高人擇人而傳之絕學,拳法本義涵蓋人生修養哲學「捨己從人」,固有道家「無為」的哲學思想,此一訓練原則經過長時間的累積訓練,無形中深入習者意識中,可收潛移默化之效。
然而訓練的過程漫長,必須配合恆心及毅力,等到能將太極宇宙觀,人生觀融入個人日常生活中,則習者必能神華內斂,深藏不露,具健全的人格氣質,所以恆習鬆柔太極拳者,小則為個人修身養性,培養氣質之途徑,大則促進社會祥和,國家富強康樂,值得全民參與,終生學習。
ABSTRACT
This thesis, A Report on the Tai Chi Chuan Push -Hands Techniques, is based on several primary sources of information: Close to twenty years of personal experience as a contestant/competitor in the various push hands championships and later as a coach and referee. The theories and practices of some domestically or internationally are renowned Tai Chi Chuan scholars. Photos were taken by digital cameras. The philosophical and technical theories found in the “Tai Chi Chuan Classics.” These sources are taken and put together through scientific, systematic, and computerized analyses to yield this volume and the following concepts:
1. Holding push hands competitions and championships at local,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levels is instrumental to the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 of the sport of Tai Chi push hands.
2. The form and push hands are the two integral and inseparable parts of Tai Chi Chuan, the former being the body and the latter being the application. The training methods should be in the following sequence. Fundamental training: stretching, stepping, the eight methods of natural exercises. Intermediate training: practicing the form in a step-by-step “dissection” manner and then practicing the form in a “continuous” manner. Advanced training: The cross pollination between the ‘Five Methods to Ponder the Insight of the Tai Chi Classics’ and the ‘Eight Methods of Tai Chi,’ the drill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defensive and offensive postures used in the fixed-step push hands and moving-step push hands. All these training methods and sequences are based on the five seminal works on Tai Chi Chuan which are collectively and more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the “Classics.”
3. Consolidate and comprehend the research materials and metrics from experts and scholars into useful data. Armed with such data and learning under the scientific approach to sports training, a competitor can effectively apply them to push hands training and in tournaments. Using the modified traditional martial arts training methods (with their shortcomings removed) and couple them with the secrets transmitted between the teacher and the disciples is the only way to bring breakthroughs to push hands skills.
4. Tai Chi Chuan is the gem of Chinese wushu. In the generations past, Tai Chi was the ultimate consummate martial art transmitted from the masters to the selected and trusted few. Tai Chi Chuan encompasses the philosophy of ‘giving up oneself to adhere to others’ and the Taoist concept of “doing nothing” (wu-wei). These philosophical concepts, over a long period of practicing Tai Chi Chuan, become deep-rooted in the subconscious of the practitioners.
Because of the lengthy training process required, the practitioners must persist until they can apply Tai Chi Chuan’s world view to their daily lives. Then they can distill their spirits inside and will be humble about their talents and skills, approaching a perfect temperament and moral quality. Therefore, those who persistently practice relaxed and soft brand of Tai Chi Chuan can expect to improve their own personality on the individual level and at the same time contribute to the harmony of the society and the wealth and power of their country. Indeed, Tai Chi Chuan is worthy of the participation of the entire population for life.
目  錄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台灣太極拳推手運動的發展 2
第二節 台灣各項太極拳推手比賽活動 4
一、全國中正盃太極拳錦標賽 6
二、台灣區運動大會 8
三、中華盃國際賽 10
第二章 太極拳推手之運動科學 12
第一節 太極拳推手體能要素與訓練 12
一、肌力 13
二、動力 15
三、肌耐力 17
四、柔軟性 19
五、協調性 19
六、敏捷性 18
七、時機 20
八、平衡性 20
九、放鬆 22
十、集中力 21
第二節 太極拳推手之生物力學分析 23
一、太極拳推手與基礎生物力學原理 23
(一)上肢部位 23
(二)下肢部位 25
(三)軀  幹 26
二、太極拳推手發勁中的動力鏈及肌肉儲存彈性能原理 27
(一)閉鎖式動力鏈及開放式動力鏈之應用 27
(二)肌肉儲存彈性能 28
三、太極拳推手與動量及衝量之力學原理分析 30
(一)動量與衝量守恆定律 30
(二)動量與衝量定理在太極拳推手中的應用 31
第三章 傳統太極拳的特性及訓練之程序與方法 34
第一節 太極拳的特性 34
一、用意不用力 34
二、連綿不斷 35
三、整體運動 35
四、以柔剋剛 36
五、鬆定交互為用 36
六、渾身是手手非手 37
七、極柔軟而后極堅剛 38
八、避實攻虛 38
九、以靜制動 39
十、因敵變化示神奇 39
第二節 太極拳套路之訓練程序與方法 40
壹、基礎課程 40
一、舒筋運動 40
二、步  法 40
三、軀幹及下肢與上臂之鬆柔強化訓練 41
(一)腿力訓練 41
(二)腿力及軀幹訓練 46
(三)上肢訓練 51
四、自然運動法 52
貳、中階課程 54
一、太極拳套路之分解動作 55
二、太極拳套路之連貫動作 82
第三節 太極拳進階課程(推手之訓練課程) 83
一、揣摩五法之應 84
二、易理太極八法交互應用 85
第四章 定步推手攻守招法的訓練與應用 90
第一節 搭手與太極八法及揣摩五法之應用 91
一、定步單搭手與太極八法及揣摩五法之應用 91
二、定步雙搭手與太極八法及揣摩五法之應用 95
第二節 定步推手比賽攻守招法應用 113
第五章 活步推手攻守招法的訓練與應用 123
第一節 活步推手步法的進退轉換 124
第二節 活步推手比賽攻守招法運用 135
第六章 太極拳推手比賽選手的心智訓練與應用 149
第一節 運動員心理特質分析 149
第二節 選手心智訓練的內容 154
一、 壓力管理 154
二、 注意力訓練 160
三、 意象訓練 166
四、 目標設定 170
五、 太極拳推手選手之心智訓練-心神修養 173
六、 太極拳推手的學習層次 174
七、 太極拳推手選手之心法傳承 176
第三節 太極拳法之實用原則與孫子兵法之應用 177
第七章 個人經驗:太極拳推手與現代生活 185
一、 太極拳推手訓練與個人修養 186
二、 太極拳推手訓練與身心反應 186
三、 太極拳推手訓練與事業發展 187
四、 太極拳推手訓練與家庭生活 188
五、 青少年太極拳推手訓練課程的程序 189
六、 太極拳推手生活化,生活推手化 191
第八章 結  論 194
參考文獻 197
中文部分 196
英文部分 202
附 錄 203
太極拳推手比賽規則 203
一、中文部分:
中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民84):運動生物力學,68-75頁。
中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民84):運動生物力學,343-347頁。
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民91):國際太極拳規則。
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台灣區運動大會太極拳籌備會 (民84):台灣區運動大會秩序冊。
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台灣區運動大會太極拳籌備會 (民87):台灣區運動大會秩序冊。
中華民國太極拳總會(民89):中華太極拳國際聯盟總會成立二十週年活動實錄,175頁。
王浩(民73):武當太極拳。台北:華聯出版社。
王新午(民53):太極拳法精義。台南:大東書局。
台北市國術會太極拳委員會 (民63):太極拳比賽規則。
台灣中華書局(民57):吳子、孫子全。台北:台灣書局。
吳榮輝(民88):近年參與太極拳推手競技的回顧。太極學報,第十九期,第一∼三版。
吳榮輝(民89):三次參加太極拳推手國際賽的省思。力與美國術月刊,第一二三期,59-63頁。
吳榮輝(民91):太極八法生剋招法應用。太極學報,第二十五期,第四版。
吳鑒泉(民73):吳式太極拳。台北:華聯出版社。
吳志青(民84):太極正宗。上海:群力印刷。
吳金玉(民79):台灣省中小學生體能訓練手冊。台灣省政府主編。
沈家楨(民57):陳家太極拳。香港新文書店出版,44頁。
宋志堅(民86):太極拳之名義與特性。太極學報,第十三期,第七版。
宋志堅(民90):太極拳學上冊。台北:財團法人中華太極館發行,修訂版,349頁。
宋志堅(民76):太極拳學下冊。台北:財團法人中華太極館發行。
宋志堅(民89):太極拳經論註解。財團法人中華太極館,上課筆記。
宋志堅(民89):太極拳經論註解。財團法人中華太極館,上課筆記。
沈壽(民73):太極拳推手問答。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居浩(民62):孫氏太極拳。台北:真善美出版社。
李壽籛(民40):武當嫡派太極拳術。台北:業餘太極拳社出版。
季力康(民92):心智訓練。國立體育學院,上課筆記。
季力康(民92):心理訓練。國立體育學院,上課筆記。
季力康(民92):目標設定。國立體育學院,上課筆記。
季力康(民85):小心身心崩潰。中華棒球,50期。
余武男(民87):如何發揮以柔剋剛的真實技能。太極學報,第十五期,第十一版。
林正常(民86):運動生理學。台北:師大書苑發行, 72~77頁。
林正常(民91):運動科學與訓練。台北:銀禾文化事業公司。
林正常(民92):特殊環境。國立體育學院,上課筆記。
林正常(民86):運動生理拳。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林輝雄(民79):台灣省中小學生球類體能訓練手冊。台灣省政府主編,71頁。
林景泰(民89):訪問王前理事長延年談台灣太極拳先期萌芽,成長發展之歷史。太極拳研究專集,第二一七、二一八期,8-10頁。
相子元(民91):太極拳之運動科學。太極會訊,第167期,第一∼四版。
相子元(民92):太極拳的生物力學。太極拳國際學術研討會,自編稿。
孫祿堂(民64):太極拳學。台北:中華武術出版社。
許樹淵(民88):運動生物力學。台北:合記圖書出版社。271- 281頁。
許樹淵(民88):運動科學導論。台北:偉彬體育研究社
張世博(民87):國術內家拳爆發整勁各關節動作及發力機轉之探討。中國文化大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志忠(民90):國術打與推動作之生物力學分析比較。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山(民90):中國太極推手。台北:大展出版社。
張家澤(民93):運動訓練法。國立體育學院,上課講義。
陳鑫(民53):陳氏太極拳圖說。台北:真善美出版社。
陳定雄(民79):台灣省中小學生球類體能訓練手冊。台灣省政府主編,50頁。
陳俊忠(民84):運動傷害。國立體育學院。
陳微明(民81):太極拳術。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陳五洲(民76):太極拳定步按發勁之運動學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俊忠等人(民81):太極拳運動之腦波研究。國術研究,1卷2期,12-27頁。
陳龍驤、李敏弟(民92):李雅軒楊氏太極拳法精解。台北:逸文出版有限公司。
黃衡宇(民84):訓練鬆柔技法的探討。太極學報,第四期,第七版。
戚靜之(民61):太極拳體用集成。台北:真善美出版社。
華亭時(民50):太極拳全書。台北:新陸書局。
楊偉基譯(民79):運動能力的解剖學基礎。87-98頁。
楊澄甫(民85):太極拳體用全書。台北: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過家興等(民80):運動訓練學。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
傅鍾文、傅馨远(民78):楊式太極教法練法。同濟大學出版社,273頁。
劉一民(民80):運動員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趙斌、趙幼斌、路迪民(民81):楊氏太極拳正宗。西安:三秦出版社。
趙增福、趙超(民84):趙堡大架太極拳。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鄭曼青(民66):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台北:時中拳社,66年7月再版,120頁。
鄭曼青(民66):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台北:時中拳社,66年7月再版,31頁。
鄭曼青(民66):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台北:時中拳社,66年7月再版,72頁。
鄭曼青(民70):鄭子太極拳十三篇。台北:大展出版社印行,初版,1-2頁。
德國運動教練培育系教材(民84):體能訓練。第二十冊。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印行。(Grosser et al. 1987)
蔡錦雀、陳俊忠(民82):中老年男性從事太極拳運動之心血管反應。國術研究,2卷1期,63-72頁。
盧元駿註譯(民66):運動員的心理學。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賴金鑫、藍青(民83):初學太極拳者心肺功能之追蹤研究。國術研究,3卷1期,19-36頁。
藍孝勤、邱丕相(民84):論太極拳的修身養性價值。國術研究,4卷2期,90-96頁。
藍青、賴金鑫、連倚南(民82):太極拳訓練對初學者心肺功能之促進效果。國術研究,2卷1期,53-62頁。
二、外文部分:
Jiang, J. X. (1984). An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tai chi quan on serum HDL-C and other blood lipid. China Sports Medicine. 9, 15-22.
Sun, S. W., & XU, Y. G. (1989). Determination of E-rosette-forming lymphocyte in aged subjects with Tai Ji Quan exerci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10:217-219.
Xu, S. W., & Wang, W. J. (1986). A study of the effect of Tai Ji Quan on endocrinology. China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5:150-151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