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中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民84):運動生物力學,68-75頁。
中國體育學院教材委員會(民84):運動生物力學,343-347頁。
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 (民91):國際太極拳規則。
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台灣區運動大會太極拳籌備會 (民84):台灣區運動大會秩序冊。
中華民國八十七年台灣區運動大會太極拳籌備會 (民87):台灣區運動大會秩序冊。
中華民國太極拳總會(民89):中華太極拳國際聯盟總會成立二十週年活動實錄,175頁。
王浩(民73):武當太極拳。台北:華聯出版社。
王新午(民53):太極拳法精義。台南:大東書局。
台北市國術會太極拳委員會 (民63):太極拳比賽規則。
台灣中華書局(民57):吳子、孫子全。台北:台灣書局。
吳榮輝(民88):近年參與太極拳推手競技的回顧。太極學報,第十九期,第一∼三版。
吳榮輝(民89):三次參加太極拳推手國際賽的省思。力與美國術月刊,第一二三期,59-63頁。吳榮輝(民91):太極八法生剋招法應用。太極學報,第二十五期,第四版。
吳鑒泉(民73):吳式太極拳。台北:華聯出版社。
吳志青(民84):太極正宗。上海:群力印刷。
吳金玉(民79):台灣省中小學生體能訓練手冊。台灣省政府主編。
沈家楨(民57):陳家太極拳。香港新文書店出版,44頁。
宋志堅(民86):太極拳之名義與特性。太極學報,第十三期,第七版。
宋志堅(民90):太極拳學上冊。台北:財團法人中華太極館發行,修訂版,349頁。
宋志堅(民76):太極拳學下冊。台北:財團法人中華太極館發行。
宋志堅(民89):太極拳經論註解。財團法人中華太極館,上課筆記。
宋志堅(民89):太極拳經論註解。財團法人中華太極館,上課筆記。
沈壽(民73):太極拳推手問答。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居浩(民62):孫氏太極拳。台北:真善美出版社。
李壽籛(民40):武當嫡派太極拳術。台北:業餘太極拳社出版。
季力康(民92):心智訓練。國立體育學院,上課筆記。
季力康(民92):心理訓練。國立體育學院,上課筆記。
季力康(民92):目標設定。國立體育學院,上課筆記。
季力康(民85):小心身心崩潰。中華棒球,50期。
余武男(民87):如何發揮以柔剋剛的真實技能。太極學報,第十五期,第十一版。
林正常(民86):運動生理學。台北:師大書苑發行, 72~77頁。
林正常(民91):運動科學與訓練。台北:銀禾文化事業公司。
林正常(民92):特殊環境。國立體育學院,上課筆記。
林正常(民86):運動生理拳。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林輝雄(民79):台灣省中小學生球類體能訓練手冊。台灣省政府主編,71頁。
林景泰(民89):訪問王前理事長延年談台灣太極拳先期萌芽,成長發展之歷史。太極拳研究專集,第二一七、二一八期,8-10頁。
相子元(民91):太極拳之運動科學。太極會訊,第167期,第一∼四版。
相子元(民92):太極拳的生物力學。太極拳國際學術研討會,自編稿。
孫祿堂(民64):太極拳學。台北:中華武術出版社。
許樹淵(民88):運動生物力學。台北:合記圖書出版社。271- 281頁。
許樹淵(民88):運動科學導論。台北:偉彬體育研究社
張世博(民87):國術內家拳爆發整勁各關節動作及發力機轉之探討。中國文化大運動教練研究所,碩士論文。張志忠(民90):國術打與推動作之生物力學分析比較。國立體育學院運動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張山(民90):中國太極推手。台北:大展出版社。
張家澤(民93):運動訓練法。國立體育學院,上課講義。
陳鑫(民53):陳氏太極拳圖說。台北:真善美出版社。
陳定雄(民79):台灣省中小學生球類體能訓練手冊。台灣省政府主編,50頁。
陳俊忠(民84):運動傷害。國立體育學院。
陳微明(民81):太極拳術。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陳五洲(民76):太極拳定步按發勁之運動學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研究所碩士論文。陳俊忠等人(民81):太極拳運動之腦波研究。國術研究,1卷2期,12-27頁。
陳龍驤、李敏弟(民92):李雅軒楊氏太極拳法精解。台北:逸文出版有限公司。
黃衡宇(民84):訓練鬆柔技法的探討。太極學報,第四期,第七版。
戚靜之(民61):太極拳體用集成。台北:真善美出版社。
華亭時(民50):太極拳全書。台北:新陸書局。
楊偉基譯(民79):運動能力的解剖學基礎。87-98頁。
楊澄甫(民85):太極拳體用全書。台北:老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過家興等(民80):運動訓練學。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
傅鍾文、傅馨远(民78):楊式太極教法練法。同濟大學出版社,273頁。
劉一民(民80):運動員心理學。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趙斌、趙幼斌、路迪民(民81):楊氏太極拳正宗。西安:三秦出版社。
趙增福、趙超(民84):趙堡大架太極拳。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
鄭曼青(民66):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台北:時中拳社,66年7月再版,120頁。
鄭曼青(民66):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台北:時中拳社,66年7月再版,31頁。
鄭曼青(民66):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台北:時中拳社,66年7月再版,72頁。
鄭曼青(民70):鄭子太極拳十三篇。台北:大展出版社印行,初版,1-2頁。
德國運動教練培育系教材(民84):體能訓練。第二十冊。中華民國體育運動總會印行。(Grosser et al. 1987)
蔡錦雀、陳俊忠(民82):中老年男性從事太極拳運動之心血管反應。國術研究,2卷1期,63-72頁。盧元駿註譯(民66):運動員的心理學。台北:師大書苑有限公司。
賴金鑫、藍青(民83):初學太極拳者心肺功能之追蹤研究。國術研究,3卷1期,19-36頁。藍孝勤、邱丕相(民84):論太極拳的修身養性價值。國術研究,4卷2期,90-96頁。藍青、賴金鑫、連倚南(民82):太極拳訓練對初學者心肺功能之促進效果。國術研究,2卷1期,53-62頁。二、外文部分:
Jiang, J. X. (1984). An observation on the effect of tai chi quan on serum HDL-C and other blood lipid. China Sports Medicine. 9, 15-22.
Sun, S. W., & XU, Y. G. (1989). Determination of E-rosette-forming lymphocyte in aged subjects with Tai Ji Quan exercise.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 10:217-219.
Xu, S. W., & Wang, W. J. (1986). A study of the effect of Tai Ji Quan on endocrinology. China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5:15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