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8 17:0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玉筠
論文名稱:辛蒂‧雪曼《歷史肖像》系列中諧擬手法運用之探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search in concept of parody for Cindy Sherman's《History Portraits﹐1989-1990》
指導教授:張國治張國治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造形藝術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視覺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扮裝女性主義後現代主義藝術諧擬擬仿挪用擬像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186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0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摘要
美國藝術家辛蒂.雪曼(Cindy Sherman,1954-)在1988年,受雅特斯.莫格斯公司(Artes Magnus)委託製作的陶瓷餐具中,以龐畢度夫人(Madane de Pompadour)的肖像,做為《歷史肖像》《History Portraits》系列創作的開端;而1989年初,法國的畫廊為了紀念法國大革命(1789-1799)兩百週年,邀請雪曼製作一系列相關的作品,1989年末,雪曼到羅馬居住的期間,積極的收集有助於此系列創作的物件,回紐約後,進行一系列的攝影創作,《歷史肖像》因而誕生和完成。雖然,《歷史肖像》系列保有雪曼一貫的風格-扮裝自拍的創作模式,但是,與其它作品的不同處,是在於此系列作品中,刻意經營類似肖像繪畫作品般的光影,並且,部分作品與繪畫原作相似度極高,不過,經由人為刻意的模仿與諧擬,又充滿了趣味性和諷刺性。
在本論文中,將以雪曼的《歷史肖像》系列做為出發點,從心理學角度切入,探討雪曼的人格特質與作品的相關性。並針對《歷史肖像》系列,統整性的觀察,作品的意涵、使用的後現代藝術策略有哪些?那些作品有真實的文本可以對照,與大師有何相互對話?更重要的是,藉由圖文引證以及和藝術家的訪談內容,和後設的眾多論述相互參照,釐清雪曼創作的真正意圖與指涉。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4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方法 …………………………………………………6
第三節 研究範圍 ………………………………………………………… 7
第四節 研究限制 ………………………………………………………… 8
第二章 藝壇上的瑪丹娜(Madonna)-辛蒂.雪曼的百變造形……9
第一節 辛蒂.雪曼的成長背景與藝術啟蒙 ………………………………… 9
第二節 辛蒂.雪曼的扮裝表演與人格特質 …………………………………10
第三節 辛蒂.雪曼的工作態度與藝術觀感 …………………………………15
第四節 雪曼作品在後現代藝術(Postmodern Art)的表徵與典範 ………16
第三章 雪曼的《歷史肖像》系列之起源與背景……………………18
第一節 西方自我肖像畫的起源與意涵 ………………………………………18
第二節 西方肖像繪畫與肖像攝影之脈絡 …………………………………20
3.2.1先拉斐爾畫派(Pre-Raphaelite) ………………………20
2.2.2攝影術的發明 …….……………………………………… 21
3.2.3肖像攝影………………………………………………………24
3.2.4早期肖像攝影…………………………………………………25
3.2.5肖像攝影的普及………………………………………………26
3.2.6名片卡的發明…………………………………………………28
3.2.7畫意派攝影(Pictorialism) ………………………………29
3.2.8自拍式攝影……………………………………………………32
3.2.9 小結 ……………………………………………34
第三節 辛蒂‧雪曼《歷史肖像》系列創作起源與呈現方式 …………34
第四節 雪曼的扮裝表演與自拍攝影 ………………………………………36
第四章 活人畫的黑色幽默-《歷史肖像》系列中的諧擬策略..38
第一節 何謂諧擬策略 ………………………………………………………38
第二節 雪曼《歷史肖像》系列中的擬仿、擬像與挪用……………………44
第三節 女性主義與藝評家對雪曼作品的後現代性論述……………………46
第四節 雪曼作品的認同概念拆解……………………………………………51
4.4.1藝術家自我形象的借位………………………………………51
4.4.2扮相中性別疆界的跨越………………………………………52
第五節 活人畫的黑色幽默:雪曼的諧擬策略之實踐手法…………………53
第六節 跨世紀的對話:大師與雪曼的作品參照……………………………54
第七節 小結……………………………………………………………………70
第五章 結論……………………………………………………………73
圖版 ……………………………………………………………………78
參考文獻………………………………………………………………100
附件……………………………………………………………………104

參考文獻:
中文書目:
01.劉瑞琪 著,《陰性顯影:女性攝影家的扮裝自拍像》,台北,遠流,2004。
02.約翰.伯格 著,吳莉君 譯,《觀看的方式》,台北,麥田出版,2005。
03.王秀雄 著,《美術心理學》,台北,台北市立美術館印行,1991。
04.華特‧班雅明 著,許綺玲 譯,《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台北,台灣攝影工作室,1999。
05.Norma Broude,Mary D. Garrard編,陳香君.汪雅玲.余珊珊 譯,《女性主義與藝術歷史-擴充論述》,台北,遠流,1998。
06.Nemser Cindy著,徐洵蔚 譯,《藝術對話》,台北,遠流,1998。
07.Pollock Grisolda著,陳香君 譯,《視線與差異 : 陰柔氣質 女性主義與藝術歷史》,台北,遠流,2000。
08.王受之 著,《世界現代美術發展》,台北,藝術家,2001。
09.詹明信 著,唐小兵 譯,《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台北,當代,2005。
10.葛鵬仁 著,《西方現代藝術、後現代藝術》,大陸,吉林美術,2000。
11.Heinrich Wolfflin 著,曾雅雲 譯 ,《藝術史的原則》,台北,雄獅,1987
12.約翰.伯格 著,何佩樺 譯,《另類的出口》,台北,麥田出版,2006。
13.蘇珊.桑塔格 著,陳耀成 譯,《旁觀他人之痛苦》,台北,麥田出版,2004。
14.戈爾登 著,詹凱. 連冕 譯,《20世紀攝影》,北京,中國青年初版社,2002。
15.Phaidon Press Limited著,李紹明 譯,《攝影大師》,台北,閣林圖書,1999。
16. 朱伯雄/著,黃郁惠、王雅玲 編,《拉斐爾前派與象徵主義美術》,台北,藝術家出版,2003。
17. John Pultz 著,李文吉 譯,《攝影與人體》,台北,遠流出版,1997
18. Liz Wells等著,鄭玉菁 譯,《攝影學批判導讀》,151頁,台北,韋伯出版,2005
19. Mary Warner Marien 著,郝紅尉、倪洋 譯,《攝影與攝影批評家-1839年至1900年間的文化史》,大陸,山東畫報出版社,2005。
20. 鄭藝萱 著,《攝影藝術簡史》,台北,藝術家,2007。
外文書目:
01.Arthur C. Danto,《Cindy Sherman》,Rizzoli International,1990.
02.Schneider, Christa,《Cindy Sherman:History portraits : die Wiedergeburt des Gemaldes nach dem Ende der Malerei / Christa Schneider》, Schirmer ,Mosel Verlag Gm,1995.
03.Grey Art Gallery Study Center, Fla,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North Miami, Lynn Gumpert, Shelley Rice), 《Inverted Odysseys: Claude Cahun, Maya Deren, and Cindy Sherman》, Mit Pr,1999.
04.Catherine Morris,《The Essential Cindy Sherman》, Harry N. Abrams, Inc,1999.
05.Amelia Jones, Elizabeth A.T. Smith, Calif.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Los Angeles, Cindy Sherman, Ill.) Museum of Contemporary Art (Chicago, Amanda Cruz), 《Cindy Sherman: Retrospective》, WW Norton and Co Inc,2000.
06.Leslie Sills,《In Real Life: Six Women Photographers》, Holiday House,2000.
07.Edsel Williams, Cindy Sherman,《Early Works of Cindy Herman》, Distributed Art Pub Inc, 2001.
08.Elisabeth Bronfen, Zdenek Felix, Martin Schwander, 《Cindy Sherman: Photographic Works 1975-1995 (Schirmer Art Books on Art, Photography &; Erotics)》, Schirmer/Mosel Verlag GmbH,2002.
09.Andy Grundberg, Peter Schjeldahl, Roberta Smith, Lisa Phillips, Cindy Sherman, 《Cindy Sherman: Centerfolds》, Distributed Art Pub Inc,2004.
10.Craig Owens, Judith Williamson, Douglas Crimp, Abigail Solomon-Godeau, Johanna Burton,《Cindy Sherman》, Mit Pr,2006.
11.Marc Jacobs, Cindy Sherman, Juergen Teller, 《Juergen Teller, Cindy Sherman, Marc Jacobs》, Random House Inc,2006.
12. Carole-Anne Tyler, Regis Durand, Jean Pierre Criqui,《Cindy Sherman》, Random House Inc,2007.
攝影集及影片:
01.Cindy Sherman,《Complete Untitled Film Stills: He Complete Untitled Film Stills》, Distributed Art Pub Inc,2003.
02.Cindy Sherman,《Cindy Sherman: Working Girl》,Distributed Art Pub Inc,2006.
03.Cindy Sherman,《Cindy Sherman: A Play of Selves》,Distributed Art Pub Inc,2007.
04.辛蒂.雪曼,《辛蒂.雪曼攝影集》,長沙,湖南美術社,2000。
05.辛蒂.雪曼,《歷史肖像系列》紀錄影片,羅馬拍攝,
論文資料:
01. 雷雅淳:<女性身體之幻化-辛蒂‧雪曼(Cindy Sherman)藝術之研究>,民國93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02.廖玉芳:<凝視身體-女性身體的變貌與潛藏意義>,美術教學,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進修部,2004。
03.楊珮芸:<後現代攝影對西方繪畫正典的擬仿與顛覆性—以辛蒂雪曼與森村泰昌為例>,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南華大學,2006。
04. 王壬延:<遞嬗的肖像>,民國97年,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造形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