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08)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2 18:3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偉志
研究生(外文):Wei-Chih LEE
論文名稱:探討太極拳運動下健康管理與身體機能關聯性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ai Chi Exercise as a Way of Health Management and the Physical Functions of Tai Chi Learners
指導教授:連章宸連章宸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ung-Chang LIEN
口試委員:汪芷榆顏瑞美
口試日期:2016-06-03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康寧大學
系所名稱:企業管理研究所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6
畢業學年度:10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82
中文關鍵詞:太極拳武術健康管理T-Plan
外文關鍵詞:Tai Chimartial artHealth managementT-Pla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41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3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太極拳是一門博大精深的武術,其背後亦蘊含了頗富哲理的陰陽學說。公園、運動場走ㄧ遭,不難發現太極拳業已成為時下流行的運動之ㄧ;太極拳在國內外舉辦的運動競賽項目中,可謂遍地開花;研究太極拳的書籍、文獻,更是層出不窮。能夠帶動這股歷久彌新的風氣的,不在廣告,不在推銷,而是太極拳本身。如能按照拳理習之不輟,快則數月即能達到強身健體之功效;若是對於太極拳的武術部份感興趣者,只要找對明師,細細揣摩,仔細鑽研,功夫也能逐日上身。
閱讀了許多文獻,其研究主題有的是關於太極拳訓練對國小學童之健康體適能的影響、有的研究太極拳推手之生物力學原理、有的關於太極拳運動參與者的參與動機、也有關於不同派別太極拳之比較分析,但是卻沒有習修太極拳會對身體各部位機能產生改善的研究。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太極拳運動對身體各部位機能的健康改善情形。以練習楊家42式的太極拳學員為研究對象,運用質性分析之編碼方式進行研究,探討太極拳要求的氣沉丹田、站樁與拳架的練習與個人健康管理之關係,並應用T-Plan的技術,發展出太極拳習修的策略技術藍圖,讓太極拳習修者能按圖索驥,依照自身的需求,選擇最合適自己的功法進行鍛鍊。為了推廣太極拳至企業,本研究結果將提供給有興趣以太極拳為員工健康管理方式的企業,以強化員工的身體機能,提升企業競爭力。

Tai Chi is a profound martial art infiltrated by the philosophy of yin and yang. Practiced in parks and gyms, Tai Chi has become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exercises today. Tai Chi competition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s well as books and pertinent literature on Tai Chi have flourished over time. Without advertising or marketing, Tai Chi stands the test of time. Incessant practice according to Tai Chi theory for a few months can fortify one’s body. Learning from a right mentor with careful contemplation and study, people who intend to learn Tai Chi as a martial art can pick it up day by day.

Much study has been done on Tai Chi, including the research of biomechanics principles in Tai Chi push hands, the participation motivation of people who practice Tai Chi, and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different Tai Chi styles. However, no study has been done on how Tai Chi exercise revitalize various parts of the body function. The essay aims to investigate how Tai Chi exercise improves the functions of various parts of the body. It targets the students of Tai Chi 24 form Yang style and adopts the method of coding in qualitative data analysis. The study would probe into the relation between personal health management and the exercise of Tai Chi, which requires its practitioners to breathe from the lower belly, stand like a tree, and practice Tai Chi routine (taolu). It would apply T-plan to develop a technology roadmap for the practice of Tai Chi. With this technology roadmap, the practitioner of Tai Chi would be able to choose the most suitable method for his or her own practicing according to their personal needs. In order to promote Tai Chi to companies, the outcome of the study would be offered to the interested companies as a way of employee health management. It would help to strengthen the body function of the employees and therefore raise the competitiveness of a company.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 iii
誌謝 ……………………………………………………………… v
目錄 ……………………………………………………………… vi
表目錄 ……………………………………………………………… viii
圖目錄 ……………………………………………………………… ix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背景…………………………………………………………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 3
第四節 研究問題………………………………………………………… 3
第五節 名詞釋義………………………………………………………… 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健康管理之研究文獻…………………………………………… 5
第二節 太極拳之相關文獻……………………………………………… 6
第三節 氣沉丹田與健康之關聯………………………………………… 11
第四節 太極拳之站樁功法對健康的改善…………………………… 13
第五節 練習太極拳對肌筋骨的影響………………………………… 17
第六節 練習太極拳對脊椎的助益……………………………………… 20
第參章 研究方法………………………………………………………… 24
第一節 研究設計……………………………………………………….. 24
第二節 研究對象……………………………………………………….. 26
第三節 研究流程………………………………………………………… 27
第四節 研究工具………………………………………………………… 29
第五節 研究倫理………………………………………………………… 30
第六節 信度與效度……………………………………………………… 31
第七節 紮根理論資料編碼……………………………………………… 32
第肆章 資料分析與整理………………………………………………… 35
第一節 專家訪談分析…………………………………………………… 35
第二節 進行編碼………………………………………………………… 75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91
第一節 結論……………………………………………………………… 91
第二節 楊家42式太極拳之技術藍圖…………………………………… 97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建議………………………………………………… 98
參考文獻 …………………………………………………………………… 101
附錄一 訪談大綱………………………………………………………… 106
附錄二 訪談同意書……………………………………………………… 107
附錄三 樂樂師兄之專家深度訪談逐字稿…………………………… 108
附錄四 憂憂師兄之專家深度訪談逐字稿…………………………… 129
附錄五 怒怒師兄之專家深度訪談逐字稿…………………………… 144
附錄六 厭厭師兄之專家深度訪談逐字稿…………………………… 163
附錄七 驚驚師兄之專家深度訪談逐字稿…………………………… 171
附錄八 簡歷…………………………………………………………… 182


王玉芳(1995)。意拳養生站樁功。台北:林鬱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王唯工(2002)。氣的樂章。台北:大塊文化出版社。
王雪軒(1993)。站樁功練習法。台北:華聯出版社。
王廣西(2002)。功夫:中國武術文化。台北:知書房出版社。
王麗惠(2012)。身心動作教育改善僵直性脊椎炎疼痛與睡眠品質之個案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台東大學身心整合與運動休閒產業學系。
司馬志(2014)。孟子新解。台北:華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生命印記關懷協會(2009年03月20日)。鍛鍊腰、背、肩胛內部肌肉群:改善肩頸痠痛及落枕。生命印記關懷協會。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11月11日。網址:http:// mypaper.pchome.com.tw/kenny0711/post/1312377411
曲黎敏(2009)。皇帝內經養生智慧。台北:人類智庫股份有限公司。
余雪鴻(1992)。丹道氣功。台北:龍吟文化事。
吳元暉(2008) 。打太極拳提升老年人骨礦物質密度。健康世界,267,9。
李光甫(2004)。武術名家談武術-武術系列27。新北:五洲出版有限公司。
李作英(2004)。站樁氣功療法對接受化學治療之乳癌病患其生心理指標之成效探討(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中西醫結合護理研究所。
李忠京(2009年12月4日)。太極拳內勁與人體筋骨結構變化。雙魚太極拳學苑。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11月10日。網址:http://blog.xuite.net/mydognanailu/TwoFishesTCC/100204201-@%E5%A4%AA%E6%A5%B5%E6%8B%B3%E5%85%A7%E5%8B%81%E8%88%87%E4%BA%BA%E9%AB%94%E7%AD%8B%E9%AA%A8%E7%B5%90%E6%A7%8B%E8%AE%8A%E5%8C%96---%E6%9D%8E%E5%BF%A0%E4%BA%AC
李建軍(2011)。中軸:人體的平衡與健美。台北:人類智庫出版集團。
李英昂(1967)。李氏精簡太極拳。香港:麒麟圖書公司。
李章智(2011)。太極樂慢活。台北:未來書城股份有限公司。
汪忠川(2009)。太極拳與健康促進。台灣老誌,4(2),116-129。
松原英多(1991)。脊椎骨健康法。台北:青春出版社。
邱丕相(2003)。太極拳習練知識問答。台北:大展出版社有限公司。
邱麗珊(2012)。淺談骨質疏鬆症患者之運動處方。屏東教大體育,15,1-10。
洪孟楷、王苓華、羅國城(2012)。太極拳運動對增進下肢功能之探討。華人運動生物力學期刊,6,15-20。
唐豪(1971)。王宗岳考。台北:華聯出版社。
徐蔚泓、陳建彰、許玉茹、謝芷霖(2013)。太極拳對大學生肌耐力與免疫影響的研究。中醫醫學雜誌,5(2),25-35。
徐震(2012)。太極拳考信錄。台北:大展出版社有限公司。
馬烈光、張新渝(2010)。黃帝內經.素問。台北:凡異出版社。
張伯夷(2005)。太極拳經釋義。台北:逸文武術文化有限公司。
張育琪(2006)。站樁功對老人睡眠品質之成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護理學院中西醫結合護理研究所。
張良維(2001)。身體自覺-太極導引陸上游泳。台北:時報出版。
張敦熙(1979) 。太極拳源流再探討。中國武術史料集刊,4,40-71。
張瑞月(2007)。太極拳對冠狀動脈心臟病患運動功能(碩士論文),血脂肪,自主神經功能及左心室收縮與舒張功能之影響。嘉義縣:南華大學自然醫學研究所。
張瑞泰(2004)。骨骼健康與運動。中華體育,18(3),6-11。
張耀忠(2011)。王培生內功心法太極拳。台北:大展出版社有限公司。
許志耀(2002)。太極拳呼吸法的探討。中華體育,16(3),45-50。
陳冠中;張家銘(2007)。太極拳運動之保健效果實證研究回顧。雲科大體育,10,123-130。
陳章波(1997)。從太極拳運動談氣。科學月刊,28(3),207-211。
陳斌(2014) 。太極拳的養生機理淺論。輔仁大學體育學刊,12,14。
陳微明(2009)。太極拳術。台北:逸文武術文化有限公司。
陳薏雯(2012)。應用地理資訊導入遠距健康管理系統之研究(碩士論文)。台南市:嘉南藥理科技大學醫務管理系。
傅佩榮(2012)。莊子解讀:新世紀繼往開來的思想經典。台北:立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富善太極社(2014年9月28日)。淺談腹式呼吸與氣沉丹田。富善太極社。線上檢索日期:2015年11月27日。網址: http://blog.xuite.net/taichi_dick/hkblog/244375041-%E6%B7%BA%E8%AB%87%E8%85%B9%E5%BC%8F%E5%91%BC%E5%90%B8%E8%88%87%E6%B0%A3%E6%B2%89%E4%B8%B9%E7%94%B0
曾乃梁(2007)。走進太極拳─太極拳初段位訓練與教學法。台北:大展出版社有限公司。
曾廣驊(1991)。站樁功─健康與長壽之門。台北:東立出版社。
黃武雄(2005) 。張三丰與太極拳。輔仁大學體育學刊,4,403-411。
楊筆強(2012)。健康管理事業創新營運模式應用之研究-以御生坊為例(碩士論文)。台北市:實踐大學企業管理學系。
廖承慶(2004)。太極拳運動對老年人生物能量與心臟自律神經活動狀態之影響(碩士論文)。桃園市:國立體育學院運動傷害防護研究所。
熊衛(2002)。太極導引─練氣養生入門。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劉文禎(2002)。太極拳運動對骨質疏鬆症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桃園市: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
劉沅錦(2008)。練習太極拳對老年人體適能與健康之研析(碩士論文)。南投縣:南開科技大學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所。
劉嗣傳(2004)。武當三豐太極拳。台北:大展出版社有限公司。
劉繼邦(2011)。湧泉穴位踩壓在腦性麻痺兒童動作能力相關之成效研究(碩士論文)。台中市:國立台中教育大學早期療育研究所。
蔡佳杕(2008)。自然與文化之會通—太極拳身體的內外交融(碩士論文)。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鄭紅斌(2012) 。黃帝內經白話詳解。台北:大展出版社有限公司。
鄭曼青(1977)。鄭子太極拳十三篇(卷上) (二版)。台北:時中拳社。
鄭曼青(1977)。鄭子太極拳自修新法(二版)。台北:時中拳社。
黎玉東(1991) 。太極拳入門研究。實踐學報,22,302。
賴妍鳳、劉芹芳、許心恬(2013)。運用太極拳運動改善一位輕度衰弱老人下肢功能之護理經驗。長庚科技學刊,18,141-150。
賴金鑫(1990)。太極拳練習之心肺功能。中華民國運動醫學會七十九年度學術 研究討論會議議程及論文摘要(頁 28),台北。
鍾文淵(2003)。縱橫太極。台北:逸文武術文化有限公司。
鍾文淵(2010)。縱橫太極(二) 。台北:逸文武術文化有限公司。
Anselm Strauss, Juliet Corbin(2001)。質性研究入門:紮根理論研究方法(吳芝儀,廖梅花譯)。嘉義:濤石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David Silverman (1993) 。“Beginning Research”.Interpreting Qualitative Data. Methods for Analysing Talk, Text and Interaction。 Londres: Sage Publications.
Kitchener, K. S. (1984)。Intuition, critical evaluation and ethical principles: The foundation for ethical decisions in counseling psychology。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12(3–4), 43–55.
Meara, N. M., Schmidt, L. D., & Day, J. D. (1996) 。Principles and virtues: A foundation for ethical decisions, policies, and character。The Counseling Psychologist, 24(1), 4–77.
Noack(1987) 。 Concept of health and health promotion,Measurement in health promotion andprotection。WHO Regional Office for Europe.
Patton, M. Q. (2002) 。 Qualitative research & evaluation methods。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Inc.
Sharan B. Merriam(2011)。質性研究:設計與施作指南 (顏寧譯)。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Strauss,A. & Corbin,J. (1990) 。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London:Sage Publications.
Uwe Flick(2007)。質性研究導論(李政賢、廖志恒、林靜如譯)。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