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0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21 20:3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妲欣
研究生(外文):Da-Sin Lin
論文名稱:由鹿特丹規則探討我國海商法貨物運送規範修正之建議
論文名稱(外文):Suggestions for modifying the ROC Maritime Law Governing Carriage of Goods by Sea based on the Rotterdam Rules
指導教授:張志清張志清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h-Ching Ch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系所名稱:航運管理學系
學門:運輸服務學門
學類:運輸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8
中文關鍵詞:鹿特丹規則海商法責任基礎強制責任期間運送人基本義務免責事由
外文關鍵詞:Rotterdam RulesMaritime LawCarrier’s liabilityScope of applicationCarriage of Goods by Sea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91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5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世界各國海商法之制定是以該國之經貿背景及國際海上運送公約為立法參考依據,藉此作為和國際經貿交流接軌及降低貿易障礙之可能。我國海商法立法背景亦有相同之處。貨櫃運送與運輸科技之發展,使戶到戶服務成為國際海上運送間之主流。此外,貨物的多元化使其運送人所承擔之運送風險增加,而電子商務亦成為趨勢。在這樣的改變衝擊下,我國海商法可借鏡鹿特丹規則修改與制訂新條文,以適用海上運送環境轉變而改變的商業貿易環境。
海商法於1999年修正時,在貨物運送規範上主要係參考1968年海牙威士比規則。又鑒於鹿特丹規則中多數條文為我國海商法所無,其中仍有具爭議性的規定尚待折衷協調,在短期內似不易廣為接受。此外,我國海商法從未採納尚未生效或尚未廣為接受之國際公約或商業習慣,因此未來在立法上是否應參考鹿特丹規則修正相關規範,則有待深入研討。
本研究首先就現行之國際公約內容與我國海商法之規定,說明責任基礎、強制責任期間、運送人基本義務、免責事由、舉證責任及其他責任,分析說明實務現況與法制發展。其次對鹿特丹規則與我國海商法規範之差異分析,最後提出鹿特丹規則對我國海商法修正之建議。

For promoting the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reducing the trade barriers, each country will enact its Maritime Law based on its economic environment to cope with the need of its international transport performed by ocean transportation. Since the enactment of the Hague-Visby Rules 1968 and the Hamburg Rules 1978, there are many newly developed shipping practices in international trades, including the common practice of door-to-door service, electronic transport documents, volume contract, requirements of maritime safety and security, requirements of imposing stricter duties and liabilities on ocean carriers and other performing parties, etc. It is necessary to consider all these development and decide whether or not to modify prevailing regulations in order to cope with the change of shipping practices. The Rotterdam Rules are proposed to provide uniform rules for promote international trades and carriage. The part of “Carriage of goods” in ROC Maritime Law has been enacted based on the Hague-Visby Rules. It also faces certain challenges because the change of international shipping practices. This thesis discusses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Rotterdam Rules, including the trend international legislation,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carrier statutory obligations, statutory exceptions, limitation of liability, burden of proof while exercising the right of cargo claims, as well as other rules relating to carriers’ liabilities, such as volume contract, releasing cargo without production of original transport documents, time bar, electronic transport documents, and shippers’ liabilities, etc. It aim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ose rules provided by the Rotterdam Rules and the ROC Maritime Law, provide certain suggestions to the authorities while considering the modification of the prevailing Maritime Law.
謝辭 i
摘要 ii
表目錄 viii
圖目錄 ix
第一章 緒論 1
1.1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方法 3
1.4 研究範圍 3
1.5 研究架構 5
第二章 國際海上貨物運送立法內容分析 6
2.1 現行國際貨物運送公約趨勢 6
2.1.1 國際貨物運送法統一化之原因 6
2.1.2 國際貨物運送法統一化之趨勢 9
2.2 海牙與海牙威士比規則 13
2.2.1 運送人基本義務 14
2.2.2 責任基礎與強制責任期間 18
2.2.3 免責事由 20
2.2.4 其他責任規定 21
2.3 漢堡規則 26
2.3.1 運送人基本義務 27
2.3.2 責任基礎與強制責任期間 28
2.3.3 免責事由 29
2.3.4 其他責任規定 31
2.4 1980年國際複合運送公約 33
2.4.1 運送人基本義務 34
2.4.2 責任基礎與強制責任期間 35
2.4.3 免責事由 37
2.4.4 其他責任規定 38
第三章 鹿特丹規則對海上貨物運送強制適用範圍分析 42
3.1 強制責任期間 42
3.1.1 海運加其他模式 46
3.1.2 多式聯運 50
3.1.3 轉船聯運及內河運送 53
3.1.4 強制適用對象 55
3.1.5 運送人身分之識別 58
3.1.6 對商港區域內履行輔助人/海運履約方之責任規範 61
3.2 運送人基本義務 70
3.2.1 提供適航或適載能力之船舶及適載能力貨櫃義務 72
第四章 鹿特丹規則對貨物運送責任之特別規定分析 74
4.1 單位責任限制 74
4.2 貨損通知及訴訟時效 84
4.3 批量契約 92
4.4 無單放貨 97
4.5 電子運輸紀錄 104
4.6 託運人義務 10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5
5.1 結論 115
5.2 建議 116
參考文獻 124

一、 中文部分
1. 尹章華(1997),「兩岸海商法相關問題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法律研究所。
2. 方凱弘(2006),「海上貨物運送人責任之法律經濟分析-以航海過失免責條款為中心」,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3. 方宭蓶(2012),「鹿特丹規則與各國海運履行輔助人責任制度之比較研究-以臺灣及中國為例」,國立高雄海洋科技大學航運管理研究所碩士班碩士論文。
4. 王肖卿譯,「海牙威士比、漢堡規則及鹿特丹規則之比較分析」。
5. 王秋雯(2010),「區別論的責任體系:《鹿特丹規則》履約方制度的引入」,中國海商法年刊,第21卷,第4期,頁24-31。
6. 王穆衡、張志清(2011),鹿特丹規則之影響分析與海商法修法先期規劃,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7. 司玉琢(1994),「論現代海事立法的特點與發展趨勢」,中國海商法年刊,第5卷,頁。
8. 司玉琢主編(2002),國際海事立法趨勢及對策研究,中國大連:大連市人民政府及大連海事大學資助出版。
9. 司玉琢(2009),「運送人責任基礎的新構建—評《鹿特丹規則》下運送人責任基礎條款」,中國海商法年刊,第20卷,第3期,頁1-8。
10. 司玉琢、韓立新(2009),「《鹿特丹規則》研究」,大連海事大學出版社。
11. 向力(2009),「國際海運運送人責任體制的轉承與發展」,中國海商法年刊,第20卷,第4期,頁10-16。
12. 伍安泰(2006),「海上貨物運送人強制責任期間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朱增杰(2009),「初評《鹿特丹規則》」,中國海商法年刊,第20卷,第1-2期,頁9-15
14. 李笑黎(2010),「《鹿特丹規則》下無單放貨解決機制:從憑保函放貨到憑指示放貨」,中國海商法年刊,第22卷,第1期,頁49-54。
15. 吳幸樺(2010),「鹿特丹規則對海上貨物運送人責任之影響」,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系碩士學位論文。
16. 張永堅(2010),「如何評價鹿特丹規則」,中國海商法年刊,第21卷,第1期,頁15-25。
17. 林幸蒨(2011),「電子載貨證券法制之比較研究」,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在職專班比較法學組碩士論文。
18. 周献隆(2010),「再談『鹿特丹規則』一、二事(論時效與訴訟問題)」,航貿周刊,頁67-68。
19. 韋經建(2011),「《鹿特丹規則》對於國際多式聯運合同的適用」,中國海商法年刊,第22卷,第3期,頁9-14。
20. 張永堅(2010),「對國際貨物運輸法統一化努力的思考」,中國海商法年刊,第21卷,第2期,頁11-18。
21. 張志清(2011),「鹿特丹規則對海上貨物運送人責任之影響」,運輸計劃季刊,第40卷,第4期,頁393-422。
22. 張志清、林財生、陳福照、連義堂(2006),「國際海商立法多元化趨勢下對多式聯運載貨證券條款之建議」,航運季刊,第15卷,第4期,頁1-22。
23. 張志清(2002),「由法律觀點論電子載貨證券作業方式及可行性」,運輸計劃季刊,第31 卷,第2 期,頁451-474。
24. 張麗英,景晴(2010),「《鹿特丹規則》批量契約相關法律問題探析」,中國海商法年刊,第21卷,第3期,頁8-13。
25. 張明遠、司玉琢(1997),「世紀之交海商法走勢探析」,中國海商法年刊,第8卷,頁1-10。
26. 張家維(2010),「從國際法上論國際貨物多式聯運法律制度-兼論兩岸之實踐」,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27. 梁芳雄(1989),「國際複合運送人責任制度之研究」,國立臺灣海洋學院碩士論文。
28. 葉至誠(2000),社會科學概論,揚智文化。
29. 葉耀群(2008),「海事貨損索賠舉證責任分配之研究─以貨物照管義務、適航性義務與法定免責事由為中心」,國立台北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
30. 凱特.藍納(2009),「《鹿特丹規則》的構建」,中國海商法年刊,第20卷,第4期,頁1-9。
31. 曾文瑞(2000),「兩岸海上保險代位權之比較探討兼論我國對於複合運送與履行輔助人之保險代為問題」,航運季刊,第9卷,第4期,頁1-2n5。
32. 曾國雄,張志清(2003),海商法,作者發行。
33. 曾國雄等(2000),載貨證券理論與實務,作者發行。
34. 傅廷中(2010),「《鹿特丹規則》視角內的物權憑證功能之解析」,中國海商法年刊,第21卷,第2期,頁19-23
35. 黃文龍(2010),「從國際複合運送公約與規則比較經營人責任」,大同技術學院學報,第十八期,頁197-200。
36. 黃正宗,「我國海商法評論-以『2008 鹿特丹規則』及其他相關國際公約為中心討論我國海商法之適用與海上貨物公共運送法律規範」,頁19-20。
37. 黃正宗(2010),「2008年聯合國全程或部分海上國際貨物運送契約公約研究-以我國海商法未來因應本公約可能之趨勢發展研究為中心」,鹿特丹規則與海商法修訂研討會,交通部運輸研究所,頁64-69。
38. 黃梅峰(1984),「由國際立法運動探討複合運運送人責任」,商事法論文選輯(上)。
39. 黃凱臨(2010),「海運貨損單位責任限制及其於鹿特丹規則之分析」,國立臺灣海洋大學航運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40. 黃裕凱(2004),「論『喜馬拉雅條款』及『次契約條款』」,輔仁法學,28 期,頁193-270。
41. 黃傑琳(2010),「海上貨物運送人法定免責事由之回顧與展望以履行輔助人之過失為中心」,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
42. 游啟忠(2000),海商法國際公約集,五南圖書出版。
43. 劉得寬(1982),民法總則,五南圖書文化出版,修定新版。
44. 楊晶(2007),「試論海上預定運輸中託運人的義務」,南方論壇,頁34。,
45. 楊仁壽(1992),海上貨損索賠,三民書局。
46. 楊仁壽(2003),「運送人之責任限制」,海商法思潮,自版。
47. 楊仁壽(2001),最新海商法論,自版。
48. 楊仁壽(2010),「運送人之推定」,航貿周刊,第10期,頁60。
49. 楊憶忠(2005),「海商法關於貨物運送人之履行輔助人侵權行為責任利益之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50. 蔣躍川,朱作賢(2010),「《鹿特丹規則》的立法特點及對其中涉及重大利益的幾個問題的分析」,中國海商法年刊,第21卷,第1期,頁26-35。
51. 鄭行人(1991),「國際多式聯運運送人及貨物集散場經營者責任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52. 賴來焜(2002),最新海商法論,神州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53. 戴陜安(2004),「貨櫃運送所生法律問題之研究-以運送人責任為中心」,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54. 韓立新(2010),「《鹿特丹規則》對港口營運人的影響」,中國海商法年刊,第21卷,第1期,頁35-40。
55. 簡國棟(2004),「論複合運送經營人之法律地位與責任」,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
56. 饒瑞正(2010),「國際海上貨物運送人責任的變革與趨勢」,鹿特丹規則與與海商法修訂研討會,頁12。
57. 顧麗華(2008),國際多式聯運實務,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二、 英文部分
1. Baatz, Y., The Rotterdam Rules – A Prtactical Annotation, Informal Law, London, 2009.
2. Carlson, M. H., “U.S. Participation in the International Unification of Private Law: The Making of the UNCITRAL Draft Carriage of Goods by Sea Convention”, Tulane Maritime Law Journal, Vol. 31, No. 2, 2007, pp. 615-637.
3. Carver’s Carriage by Sea, Stevens & Sons, London, Vol. 1, p.351.v
4. Christ of Lüddeke and Andrew Johnson, supra note 30, p.8.
5. Leduc v. Ward (1888) 20 Q.B.D. 475; Glynn v. Margetson [1893] A.C. 351; Hadji Ali Akbar v. Anglo-Arabian (1906) 11 Com.Cas. 219; Morrison v. Shaw, Savill [1916] 2 K.B. 783; Connolly, Shaw Ltd. v. A/S Det Nordenfjeldske D/S (1934) 49 L1.L.R. 183
6. RASMUSSEN U L. Additional provision relating t o particular stages o f carriage [M ] / / Alex ander von Ziegler . The Rotterdam Rules 2008. New York: Wolters Kluwer Law & Business Press, 2010. Page144.
7. The Canadian Highlander [1928] 32 Ll.L. Rep. 91;The Torenia [1983] 2 Lloyd’s Rep. 210;The Vallescura 293 U.S. 296
8. The CMI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the Rotterdam Rules, “Questions and Answers on The Rotterdam Rules”, http://www.comitemaritime.org/, 2009.
9. The European Enterprise [1989] 2 Lloyd’s Rep. 185
10. UNCTAD, “Review of Maritime Transport 2011”, UNCTAD Secretariat, Geneva Switzerland,
2011.
11. William Tetley, Marine cargo claims, (Canada:International Shipping Publications, 1988, 3rd. ed.), p.528.

三、 網路資料
1. 王肖卿(2010),譯自Francesco Berlingieri 之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Hague-visby Rules, the Hamburg Rules and the Rotterdam Rules”,海牙威士比、漢堡規則及鹿特丹規則之比較分析,中華日報,99.12.14,頁13-14。http://www.cdnsp.com.tw/article/art99/art990411.pdf
2. http://www.comitemaritime.org/ratific/uninat/uni02.html。
3. The CMI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the Rotterdam Rules, “Questions and Answers on The Rotterdam Rules”, http://www.comitemaritime.org/, 2009.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