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內政部戶政司(2012年12月31日)。內政統計調查實施計畫、調查表、抽樣設計、填表說明及調查分析檔。資料引自:http://sowf.moi.gov.tw/stat/Survey/list.html。
江清馦(2009)。德國、荷蘭長期照護保險內容與相關法令之研究,臺北:行政院經建會。
行政院經建會(2012年12月31日)。資料引自: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00455。
行政院衛生署國民健康局(2009)。老人健康促進計畫(2009-2012)。
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11)。國民運動中心規劃參考準則。
吳明儒(2002)。回應全球化的社區發展策略。國立中正大學,終身學習季刊雜誌,36。
吳明儒(2003)。社區福利與社區營造之競與合。2003全國社區發展學術及實務研討論會論文。中正大學與臺灣社會福利學會。嘉義縣。
吳春暉(2005)。財務可行性分析模式於休閒產業BOT上應用之研究。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縣。吳清山及林天祐(2005)。教育新辭書。臺北市:高等教育。
吳慶烜、陳俞伶(2004)。影響老人選擇休閒設施因素之研究-以臺南市松柏育樂中心為例,嘉南學報,30,461-476。
呂雪彗(2007年3月5日)。六新興銀髮族產業 商機上兆。工商時報。資料引自:http://tw.myblog.yahoo.com/jw!UCp2gUueFRj.pT6GmK8wgw--/article?mid=966。
呂寶靜(1996)。增進老人社會參與之政策規劃。跨世紀老人醫療、福利政策學術研討會。
李宗派(2006)。探討長期照顧人才之培育與需求。社區發展季刊,115,220-237。李青松(2002)。高齡者休閒參與之研究。中華家政學刊,31,21-38。李俊賢(2007)。銀髮族生態旅遊與重遊意願之研究。屏東科技大農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
李梅英(2008)。趨勢?商機?福利?--臺灣老人住宅發展趨勢之系統分析。東吳大學社會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李纘德(2007)。臺北市北投運動中心經營現況及經營策略分析。輔仁大學體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新北市周雅容(1997)。焦點團體法在調查研究上的應用,調查研究,3,51-73。林志明(2011)。銀髮族健康問題與照護。長庚醫訊,32,17-18
林佳儀(2010)。休閒農場與銀髮族照顧體系策略聯盟可行性之研究。國立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林宗毅(1993),臺中市老年人休閒活動之研究,東海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林憶如(2009)。銀髮族生活型態、養生住宅涉入程度與入住意願之研究。南開科技大學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後埔國小樂齡學習資源中心(2009)。樂齡中心簡介。2009年11月15 日。資料引自:http://163.20.76.13/~senior/senior/profile.php。
范慧華(2006)。銀髮族對休閒農場養生體驗認知與需求之研究-以屏東市為例。屏東科技大學農企業管理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范麗娟(1994)。深度訪談簡介。戶外遊憩研究,7(2),25-35。高淑清(2008)。質性研究的18堂課:揚帆再訪之旅。高雄市: 麗文文化。
高凱寧、鄧成連及張文德(2004)。焦點團體訪談法在工業設計之應用研究,設計學報,9,85-96。
國立體育大學(2012)。資料引自: http://www.ntsu.edu.tw/front/bin/ptlist.phtml?Category=56
張文宜(2005)。休閒農場體驗與行銷策略規劃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熱帶農業暨國際合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張隆順(1985)。社會工作會談。臺北:桂冠。
教育部(2009)。教育部補助設置各鄉鎮市區樂齡學習資源中心實施要點,中華民國98年5月14日教育部臺社(二)字第0980078540C號令發布
教育部社教司(2013)。教育部補助設置各鄉鎮市區樂齡學習資源中心實施要點。2013年1月27日,資料引自:http://www.edu.tw/files/regulation/B0031/%E6%A8%82%E9%BD%A1%E7%AC%AC2%E5%B9%B4%E8%A8%88%E7%95%AB--%E5%85%AC%E5%B8%83%E7%89%88_1.doc。
教育部樂齡學習網(2013)。各縣市樂齡學習資源中心分佈圖。2013 年01月27日。資料引自:http://moe.senioredu.moe.gov.tw/front/bin/ptdetail.phtml?Part=tai0001。
教育部體適能網(2013)。2013年06月10日。資料引自:http://www.fitness.org.tw
連婷治(2000)。國小教師休閒態度與臺北縣休閒參與之相關研究。新竹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郭芳坤(2011)。樂齡學習資源中心學員休閒運動課程參與動機與滿意度之研究,休閒運動保健學報,2,130-152。
陳文喜(1999)。政府推展老人休閒活動的預期效益分析。大專體育,44,127-133。陳宇嘉、吳美玲(1984)。臺灣地區老人休閒活動型態之研究與檢討。社區發展季刊,27,77-78。陳燕禎(2009)。老人生活福祉與社區休閒教育。臺北:威仕曼文化。
曾彩鳳(2011)。社區銀髮族樂齡學習環境空間規範之研究。南開科技大學福祉科技與服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游家訓(2011)。銀髮族學習需求與服務創新之機會探討。國立清華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游家翔(2006)。高齡者田園耕種休閒生活之研究。元智大學社會暨政策科學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黃金柱(2007)。休閒管理。臺北:師大書苑。
黃富順(2004)。高齡學習。臺北:五南。
黃富順(2007)。各國高齡教育。臺北:五南。
黃瓊恩(2011)。樂齡族群休閒滿意與自我尊榮關係之研究,中原體育學報,1,189-195。
經建會人力規劃處(2009年12月21日)。資料引自: http://www.cepd.gov.tw/m1.aspx?sNo=0012749。
詹典穎(2008)。都市內高齡者公園休閒活動參與特性之研究-以臺南市為例。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維基百科(2012年12月31日)。資料引自: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AB%98%E9%BD%A1%E5%8C%96。
臺南市東區樂齡學習資源中心(2009)。樂齡中心簡介。2009年11月10日。引自:http://www.khgs.tn.edu.tw/adult/happy_old/b1.htm。
劉田修(2000)。臺北市市民運動中心規劃研究。臺北:臺北市立體育場。
樓毓梅(1994)。老人中心的規劃與運作。臺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研究中心。
潘淑滿(2003)。質性研究。臺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蔡正育(2012)。樂齡族群休閒運動阻礙、知覺壓力與關心情緒相關之研究,運動健康休閒學報,3,173-179。
蔡秀美(2004)。社區營造中社區增權展能概念與學習規劃之探討。成人及終身教育雙月刊,1,11-18。獨立特派員(2012)。公共電視。資料引自:http://www.happyold.net/33452343493836425079327692015431995210152443329255.html。
蕭嘉銘(2001)。民間參與運動設施營建、經營之可行性研究—以新竹科學工業園區體育休閒區BOT計畫為例。國立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簡春安及鄒平儀(1998)。社會工作研究法。臺北:巨流圖書出版公司。
二、英文文獻
Anderson, K., Harwood, J., &; Hummert, M. L. (2005). The grandparent-grandchild relationship:Implications for models of intergenerational communication. Huma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31(2), 268-294.
Bammel, G., &; Burrus-Bammel, L. L. (1996).Leisure and human behavior (2th ed.). Dubuque, IA: William C.Brown Publishers.
Campbell, A., Converse, P. &; Rodgers, W. (1976). The quality of American life. New York: Russel Sage Foundation.
Coleman, D. (1993). L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