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第一部分:期刊、書籍
于明誠(1994),「都市計畫概要」,詹氏書局。
Garrett Eckbo 著╱王濟昌譯(1975),都市景觀設計學,滄海出版社。
王洪文(1991),「地理思想」,國立編譯館,p.334∼p.415。
斗六市區街道圖(1997),雲林縣斗六市公所印製。
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中華民國八十四年公共建設報告書。
辛晚教(1986),都市及區域計畫,中國地政研究所印行,頁150。
肖篤寧主編(1993),景觀生態學:理論、方法及應用,地景企業出版部。
林發立(1995a),「論公共工程BOT-兼論獎勵民間參與交通建設條例及其相關規定」,萬國法律雙月刊第84期,p.24-30。陳水源(1988)遊憩體驗實證之研究,戶外研究 VOL .1 NO.1 p.40
Forman and Godron,張啟德等譯(1994)「景觀生態學」,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出版,p.1∼p.8。
張清溪等(1995),經濟學理論與實務,翰蘆出版社。
陶大道等合著(1999),「地理學發展與創新—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伴隨共和國成長的五十年」第四部份:創新與未來,陳田(1999),「城市化與城市問題研究」,中國大陸科學出版社,p.102∼p.103。
黃玉霖主編(1998),公共建設民營化,中華民國營建管理協會。
雲林縣行政區域全圖(2002),金時代文化出版有限公司。
楊天生(1998),「萬能BOT?!BOT制度與不動產投資開發」,空間第111期,p.29-38。
劉紹樑(1998a),創備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之基本法制-兼論「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草案之研擬,收錄於黃玉霖主編「公共建設民營化」,中華民國營建管理協會。
嚴勝雄(1975)「台灣地區都市體系之研究」,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都市規劃處編印,p.16。
變更斗六(含大潭地區)都市計畫(第二次通盤檢討)書,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修訂,雲林縣政府。
第二部分:論文
丁福致(1985),「大學校區及鄰近土地利用之研究」,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王德生(1982),「都市大學校園規劃之研究—以中興台北校區為例」,中興大學碩士論文。王鴻志(1990),「逢甲大學社區空間領域界定之探討」,逢甲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達暉(1986),「台北市住宅街區商業群聚結構之研究—從生態觀點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呂清松(1996),「科學園區對地方發展之論爭與台灣實證:新竹科學園區個案研究」,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周國屏(1979)「景美新店地區土地利用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林信孚(1987),「都市綜合大學校園規劃與通性準則研擬之研究」,中原大學建築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林吳雙(1991),「大學生校外居住以及校區鄰近商業之研究」,逢甲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胡瓊福(1977),「由社區與學校關係探討學校之空間結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郭建興(1987)「大型公共建築與都市環境影響之研究—以藝文展覽設施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翁金山(1990),「大學校園成長與環境都市化之關聯性所衍生校園空間架構問題之探討」,行政院國科會專題研究。
殷堯生(1999),以B.O.T.模式開發「公共設施市場用地」之可行性研究-以台南市西門商場開發案為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張仲良(2000),「台灣農村聚落建設中推動居民參與之研究—以嘉義縣阿里山鄉茶山村原住民部落景觀工程為例」,台大農業工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美娟(2001),「長榮管理學院之設立與台南縣歸仁鄉大潭村的環境變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彭康健(1985),「大學校園空間模式之研究」,東海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黃代頊(1986)「火車站地區土地使用特性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土木研究所碩士論文。黃秋萍(1998),「台灣傳統農村據落空間結構變遷之研究—以斗六市大潭為例」,雲林科技大學工業設計技術研究所碩士論文。劉醇璧(1994),「台灣都市大學對其周圍地區環境影響之研究」,文化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劉 美(1997),「校園與城市的對話—大學校園界面空間之構成」,東海大學碩士論文。
蔡金龍(1988),「大學校園成長與都市化過程之關聯性—所衍生空間架構之探討」,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鄭一良(1998),「大學校園與地區環境互動關係之研究—以師範大學學生生活活動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工程技術研究所建築設計學程碩士論文。戴廣平(1995),「大學學生消費對附近地區商業土地使用之影響」,中興大學碩士論文。謝偉薇,(2000),「公共設施設置之環境衝突與管理分析-以台北市公共設施設置衝突事件為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嚴佳淇(2002),「地方都市鐵路場站更新策略之研究-以斗六車站為例」,雲林科技大學營建工程系碩士論文。
第三部分:英文論文、書籍
Harlan H. Barrows(1923),Geography as Human Ecology , p:1-4.
Hollman, Kenneth W. and Waller, E. Nolan(1979),An estimate of the impact of the University of Mississippi on the local economy Mississippi's Bussiness, 38:4-7.
Hogn, Timothy D. and Mc Pheters, Lee R.(1979), The economic impact of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Arizona Business, 26:12-18.
J. H. Steward(1955),Theory of Culture Change (Illionis).
John Caffrey and Herbrt H.Isaacs(1970), Estimating the Impact of a college or University on the Local Economy, America Education Council.
Meinig, D. W., ed. (1979a), The Interpretation of Ordinary Landscapes. Geographical Essay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roll, C. (1971),Landscape ecology(geo- ecology)and bio- ceonology- aterminology study. Geoforum 8:4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