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Robert Cooter & Thomas Ulen原著、溫麗琪編譯(2003)。《法律經濟學》,台北:華泰。
大衛傅利曼著(2000)、徐源豐譯(2002)。《經濟學與法律的對話》,台北:先覺。
于志強(1999)。《損害填補原則在保險法上之運用及其缺失之探討》,台北:國立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論文。王書江、殷建平譯(2006)。《日本商法典》,2版,北京:中國法制。
江朝國譯(1993)。《德國保險契約法》,台北:保險事業發展中心。江朝國(1997)。〈保險法上之相對強制規定〉,《月旦法學雜誌》,31期。江朝國(1997)。《保險法論文集(二)》,台北:瑞興。江朝國(2000)。〈保險法上之相對強制規定〉,《月旦法學雜誌別冊私法學篇》。江朝國(2003)。《保險法基礎理論》,4版,台北:瑞興。江朝國(2005)。〈保險人任意終止權條款短評〉,《台灣本土法學雜誌》,72期。江朝國 (2007)。《當代案例商事法》,台北:瑞興。
汪信君、廖世昌(2006)。《保險法理論與實務》,台北:元照。
汪信君(1997)。〈損失分攤原則之理論基礎與運用─兼論消費者保護與保險競合條款之衝突〉,《保險專刊》,49輯。汪信君(1998)。〈論定額給付保險重複投保與契約危險事實〉,《保險專刊》,54輯。汪信君(1998)。〈多數保險制度之研析(上)-保險競合與複保險之比較與結合〉,《保險專刊》,51輯。汪信君(1998)。〈多數保險制度之研析(下)-保險競合與複保險之比較與結合〉,《保險專刊》,52輯。汪信君(2003)。〈醫療費用保險與複保險之適用〉,《月旦法學教室》,7期。汪信君(2004)。〈複保險規範範圍之再論-大法官會議解釋釋字第五七六號〉,《月旦民商法雜誌》,5期。汪信君(2006)。〈保險契約法之基本概念〉,《月旦法學教室》,39期。
汪信君(2006)。〈複保險與利得禁止原則〉,《月旦法學教室》,50期。汪信君(2006)。〈通知義務違反與意圖不當得利-評析最高法院九五年台上字第一二九八號判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89期。汪信君(2007)。〈保險契約效力與重複締約行為〉,《月旦民商法雜誌》,16期。汪信君(2007)。〈保險法告知義務之義務性質與不真正義務〉,《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36卷1期。林妤姍(2000)。《論複保險制度》,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群弻(2003)。《保險法論》,2版,台北:三民。
林勳發、梁宇賢、劉興善、柯澤東(2007)。《商事法精論》,5版。
林勳發(1991)。〈從最高法院三則判決論複保險制度之適用〉,《保險法論文譯作選集》。林勳發(1991)。〈從保險契約之特性論保險契約法之修正〉,《保險專刊》,26輯。林勳發(1996)。《保險契約效力論》,台北:自刊。
林勳發(1996)。《從保險契約之特性論保險法之修正》。林勳發(2000)。〈複保險之適用範固與效力-最高法院七十六年台上字第一一六六號判例暨八十四年台上字第七二三號判決評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13期。周玉華(2000)。《保險合同法總論》,北京:中國檢察。
岳書(2009)。〈日本保險法的立法原則及對我國的借鑑意義〉,《當代法學》,4期。
易昕(2005)。《複保險相關法律問題研究》,北京:上海海事大學碩士學位論文。
施文森(1985)。《保險法總論》,6版,台北:自刊。
施文森(1995)。《火災保險之改進及其理由》,台北市產物保險商業同業公會。
施文森(1996)。〈現行火災保險缺失之分析〉,《法令月刊》,47卷1期。范曉玲(1998)。《責任保險之保險人於第三人求償程序中參與行為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袁方主編(2002)。〈王漢生副主編〉,《社會研究方法》,台北:五南。
袁宗蔚(1992)。《保險學概要》,台北:三民。
袁宗蔚(2000)。〈保險學-危險與保險〉,34版。
桂裕(1959)。《保險法論》,台北:三民。
溫美珍著,熊秉元審訂(2007)。《圖解經濟學》,台北:易博士文化出版。
梁宇賢(1998)。《保險法》,台北:自刊。
梁宇賢(2005)。《保險法新論》,台北:自刊。
梁宇賢、劉興善、柯澤東、林勳發(2004)。《商事法精論》,台北:三民。
覃有土(2001)。《保險法概論》,2版,北京大學。
鄒海林、常敏(1995)。《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釋義》,北京:中國檢察。
董開軍主編(1995)。《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釋義》,北京:中國計劃。
鄭玉波(1992)。《保險法論》,台北:三民。
劉宗榮(2007)。《新保險法》,台北:自刊。
奚曉明主編(2010)。《新保險法及相關規定理解與適用》,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張永健(2001)。《人身保險有無複保險之適用》,國科會計畫補助論文。張春暉(1998)。《複保險之研究》,台北:輔仁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詹昊編著(2010)。《新保險法-實務熱點詳釋與案例精解》,北京:法律出版社。
潘紅艷(2006)。〈論重複保險-兼評我國保險法第41條之缺失〉,《當代法學》,20卷3期。
謝哲勝(2001)。〈法律經濟學基礎理論之研究〉,《中正大學法學集刊》,4期。
黃軍(2007)。〈複保險論綱—以損失填補為切入點〉,《雲南大學學報法學報》,20卷5期。
鄒海林(2004)。〈重複保險的規範可否適用於人身保險?〉,《月旦民商法雜誌》,5期。許清宗。〈最高法院關於複保險判決二則之評釋〉,《法學評論》,50卷11期。葉啟洲(1999)。〈論消極保險、人身保險與複保險〉,《月旦法學雜誌》,55期。葉啟洲(2007)。〈強制汽車責任保險之複保險撤銷權與法定保險金額制-新強制汽車責任保險法第二十二條評析〉,《法學叢刊》,206期。鄭偉、賈若(2009)。《保險法》,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
廖家宏(2007)。〈論醫療費用保險與複保險的關連性-最高法院 95 年台上字第 1298 號民事判決評釋〉,《律師雜誌》,331期。謝坤民(2004)。〈人身保險是否適用複保險及人身生命價值評價之研究〉,《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學報》,33期。謝哲勝主編(2007)。《法律經濟學》。
謝哲勝(2002)。〈法律經濟學基礎理論之研究〉,《財產法專題研究三》。
盧奕心(2003),〈別在「人身無價」打轉了──人身複保險的問題〉,《現代保險》,174期。
韓偉(2006)。〈複保險制度的理論探究〉,《山東財政學院學報》,2期。
戴世瑛(2004)。〈在五七六號解釋之後──人身保險之複保險問題探討〉,《法令月刊》,55卷10期。
饒端正(2005),〈複保險定義暨相關疑義之辨正-從月之黑暗面質疑〉,《月旦法學雜誌》,128期。
童兆祥(2007)。《保險競合條款之研究-以美國法為中心》,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潘昱帆(2010)。《論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複保險制度之差異》,台北:國立台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二、外文部份
Douglas R. Richmond(1995),“Issues and Problems in‘Other Insurance’, Multiple Insurance, and Self-Insurance”, 22 Pepperdine Law Review 1373.
Emeric Fischer & Peter Nash Swisher(2006), Princivles of insurance law, New York : Matthew Bender & Co. Inc, 3th ed
John Birds(2007), Birds’ Modern Insurance Law , London:Sweet & Maxwell Publishing Co, 7th ed.
John F. Dobbyn(2003), Insurance law in a nutshell, St. Paul Minn.:West Publishing Co. 4th ed.
Kenneth S. Abraham(2005), Insurance Law and Regulation , West Publishing Co. 4th ed.
Robert E. Keeton and Alan I. Widiss(1988), Insurance Law, St. Paul, Minn:West Publishing Co.
網站資料
WestLaw網站
http://international.westlaw.com/signon/default.wl?fn=%5Ftop&ifm=NotSet&newdoor=true&rs=WLIN10%2E02&vr=2%2E0
日本保險法網頁
http://law.e-gov.go.jp/announce/H20HO056.html
中金在線保險案例
http://bxal.insurance.cnfol.com/
中國法院網
http://www.chinacourt.org/cpws/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
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法源法律網
http://www.lawbank.com.tw/index.php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保險局網站
http://www.ib.gov.tw/Layout/main_ch/index.aspx?frame=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