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08)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2 05:5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章文欽
研究生(外文):Weng-Cheng Chang
論文名稱:從社區鄉土教材的編寫探討國小鄉土教育結合社區營造的實踐研究—從雲林縣一個小社區談起
論文名稱(外文):From the Editing of Local Community Resources for Teaching Materials to the Practice in Integrating Local Education and Community Renaissance---Beginning from a Little Community in Yun-Lin County
指導教授:陳木杉陳木杉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Mu-Shang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系所名稱:文化資產維護系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藝術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3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9
中文關鍵詞:鄉土教育社區營造文化教育
外文關鍵詞:Local EducationCommunity RenaissanceCultural Educ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36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0
本研究是以雲林縣的「棋盤社區」為主軸,所做的探索式研究,希望透過實地的田野調查與深入訪談而完成社區鄉土教材編寫的歷程中,瞭解社區資源分佈概況、社區發展協會的運作、學校教師鄉土教學的心態及居民看待社區發展的心情,從中體會並分析鄉土教育與社區營造互為因果、相輔相成的夥伙關係及彼此尋求突破的契機。
亦即透過一個案例來探討一個內聚力弱、行動力差的社區與「幸福卻自私」的學校,兩者間如何透過「社區營造」與「鄉土教育」,進行跨領域的合作尋求雙贏的策略。藉由鄉土教育與社區營造力量的結合,對照近十年來學校與社區各自單打獨鬥,無法走進彼此場域的情狀,希望能從中反省與檢討,進而提出建設性的解決方案。
The present study is an exploration into the ‘ci-pan community’ in Yun-Lin County. The researcher hopes to understand the general status as to how the resource distribution is within the community, the operation of Community Development Association, the mindset of a schoolteacher in local education and the thoughts of community residents on community development.
Moreover, the researcher hopes to experience and analyze the partnership between local education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its interplay, its mutual benefit and its striving for a chance to break through. In the process of editing local community resources for teaching materials and field study with in-depth interview right in this community, the researcher aims to gain the above understandings. That is, using a case example to explore how do a community with neither strong coherence nor good executive power and a ‘happy but selfish’ school work together.
In multiple cooperation of combining local education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both of them try to find the win-win strategy. By the integration of local education and community development and by presenting the situation in which communities and schools work hard alone without the acknowledgement in the other side in the last decade, this study is set out to examine, reflect and offer some possible constructive solutions for better cooperation.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問題意識…………………………………………………………………1
第二節 文獻探討…………………………………………………………………5
第三節 研究方法…………………………………………………………………22
第四節 小結………………………………………………………………………25
第二章 棋盤校園我的家………………………………………………26
第一節 發現一個小社區………………………………………………………… 27
第二節 擾動地方/學校的心………………………………………………………32
第三節 國小鄉土教育發展的迷思與困境………………………………………40
第四節 小結………………………………………………………………………43
第三章 新文化的慣習…………………………………………………45
第一節 教育制度中權力運作的觀察……………………………………………46
第二節 建構以學校為平台的鄉土教育與社區營造……………………………58
第三節 教育與文化的跨領域合作………………………………………………66
第四節 小結………………………………………………………………………69
第四章 生活美學與文化厚度…………………………………………71
第一節 地方特色…………………………………………………………………72
第二節 生活美學…………………………………………………………………79
第三節 社區文物館………………………………………………………………86
第四節 小結………………………………………………………………………92

第五章 結論……………………………………………………………94
第一節 回到原點………………………………………………………………… 94
節二節 期許:文化與教育的結合……………………………………………… 97

參考書目……………………………………………………………………………100
附 錄……………………………………………………………………………104
一、檔案
(一)中文檔案
1、教育部,《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民83,頁1。
2、教育部《第三次中國教育年鑑》,台北:正中,民46,頁153。
3、教育部《第四次中國教育年鑑》,台北:正中,民63,頁200-201。
4、郭為藩,《母語教學與鄉土教材專案報告》,台北:教育部,民82。
5、倪贊元,《雲林縣採訪冊》,台灣省文獻委員會,民82,頁4-5。
6、《監察院調查報告書—社區總體營造總體檢調查報告書》,台北:遠流出版社,民90,頁96。
二、專書
中文專書
1、Gibson,《結構主義與教育》,石偉平等譯,台北:五南,民84,頁114。
2、方德隆,<鄉土地理課程之探討>,《課程與教學研究》,高雄:復文,民88,頁145-146。
3、卯靜儒,<個人的/政治的:艾波的權力、知識與教育>(收錄於蘇峰山《意識、權力與教育:教育社會學理論文集》),私立嘉義南華大學教社所,民91,頁77-116。
4、江文渝、吳密察,《體檢國小教科書》,台北:前衛,民83。
5、李園會,《台灣光復時期與政府遷台初期教育政策之研究》,高雄:復文,民73。
6、周珮儀,《從社會批判到後現代---季胡課程理論之研究》,台北:師大書苑,民88。
7、邱天助,《布爾迪厄文化再製理論》,台北:桂冠圖書,民91,頁8-15。
8、哈利斯(K.Harris),《教師與階級》,唐宗清譯,台北:桂冠,民83,頁197-198。
9、洪懿研,<台灣美不美>,(收錄於《美的學習---捕捉看不見的競爭力》),台北:天下雜誌,民91,頁64-76。
10、夏黎明,<鄉土的範圍、內容與教育內涵>,(收錄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台北:漢文,民84,頁3-9。
11、耿志華,<中小學鄉土史地教育的理念與設計>,(收錄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台北:漢文,民84,頁111-124。
12、張建成,<政治與教育之間:論台灣地區的鄉土教育>,《鄉土史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家圖書館台灣分館,民86,頁87-107。
13、陳伯璋,<教育問題>(收錄於楊國樞、葉啟政,《台灣的社會問題》),台北:巨流,民80,頁261。
14、陳麗華,《實習教師的社會科教學推理---結構與意識的辯證》,台北:師大書苑,民84,頁90。
15、曾昭旭,<美的色彩—從春夏秋冬談起>,(收錄於《生活美學》),台北市立美術館,民82,頁10。
16、黃俊傑,<邁向二十一世紀的台灣新文化---內涵、問題與前瞻>,《戰後台灣的轉型與其展望》,台北:正中,民84,頁233-257。
17、楊國樞、瞿海源,《變遷中的台灣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民77。
18、歐用生,<鄉土教育的理念與設計>,(收錄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台北:漢文,民84,頁10-22。
19、鄭英敏,<台北市鄉土教學活動的回顧與展望>,《鄉土教材教法》,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民82,頁140-141。
20、蕭新煌,<當代知識份子的鄉土意識---社會學的考察>,《知識份子與台灣發展》,台北:中國論壇,民78,頁200-201。
21、戴曉霞,<文化研究與教育研究>,(收錄於歐用生,《新世紀的教育發展》),台北:師大書苑,民86,頁369。
22、蘇峰山,<象徵暴力與文化再製---布爾迪厄之反思>,(收錄於蘇峰山《意識、權力與教育:教育社會學理論文集》),私立嘉義南華大學教社所,民91,頁123。
三、論文期刊
1、社區營造學會,《社區營造政策綱領》,台北:社區營造學會內部刊行本,民86。
2、姚 誠,<從意識到認同 論台灣鄉土教育建構>,《課程與教學》,第3卷,3期,民89,頁2-3。
3、夏黎明,<鄉土定義之分析>,《台東師院學報》,創刊號,民77,頁283-299。
4、徐崇嵐,<導論>,《「鄉土」如何論戰?一個場域與權力的分析》,國立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92,頁14。
5、張茂桂,<多元主義、多元文化論述在台灣的形成與難題>,《台灣的未來學術研討會》,國立成功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民91,頁87-107。
6、郭丁縈,<師院學生的社會流動之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7,2,民,86,頁181-197。
7、陳其南,<社區乃社會活力—訪談陳其南>,《建築師》,10月版,台北,民85。
8、陳其南,<鄉土學習與社區發展>,《國小鄉土教育課程與教材研討會》,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民85,頁4-5。
9、陳朝陽,<鄉土教育的意義與特質>,《教師之友》,38,民88,頁34-43。
10、喻麗華,<鄉土教學活動類型之分析與應用>,《台南師院學報》,31,民87,頁135。
11、曾旭正,<台灣街道空間的營造:一個存有論觀點的分析>,《城市與設計》,第四期,台北,民87,頁197-214。
12、黃玉冠,《鄉土教材發展與實施之分析研究---以宜蘭縣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4,頁150-151,174。
13、楊智穎,<我國國小鄉土教育課程發展與實施之研究—以台南縣為例>,《課程與教學季刊》,第3卷,第3期,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民89(7),頁38。
14、葉憲峻,《二次世界戰後初期台灣之中國化教育1945-1949---以初等教育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2。
15、詹茜如,《日據時期台灣的鄉土教育》,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2。
16、劉振倫,《台灣母語與鄉土教學的文化意識分析---以宜蘭縣為例》,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3。
17、劉振倫,<台灣鄉土教材的現況>,《文訊月刊》,台北:財團法人知行文教基金會,民85(4),頁27-29。
18、蔡志展,<鄉土資料與鄉土教材之商榷>,《教育資料與研究》,第5卷,國立教育資料館,民84,頁17-21。
19、鄧天德,<國小鄉土教育之策略>,《鄉土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民85,頁177-193。
四、報紙
1、聯合晚報,八十六年二月十二日,第六版。
2、聯合報,八十六年二月十四日,第十三版
3、聯合報,九十三年三月十一日。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