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王少泉(1999)。探索新環境典範的內涵 --- 環境教育專業人士臺灣環境議題態度之分析(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王財隱(2003)。中部地區國小學生環境災害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___以颱風、地震為例(未出版)。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王從恕(2009)。永續發展之意義與其倫理基礎之探討。2012 年4 月24 日,取自http://shue98.myweb.hinet.net/c2025.htm
王勤田(1995)。生態文化。臺北市:揚智文化。
王鴻濬(1998)。 自然保育行動的經濟效益。輯於劉小如、黃勉善,新世紀的自然保育行動綱領(頁25-36)。臺北市:桂冠。
王麗娟、謝文豐(2000)。生態保育。台北市:揚智文化。
王鑫(1999)。地景保育景點評鑑及保育技術研究計劃(四)。臺北市: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江東祐(2002)。國小學童環境行為之探討-以花蓮地區國小學生為例(未出版)。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2006)。野生新視界海洋生命。臺北市:作者。
巫偉鈴(1989)。五專學生對環境問題的知識、信念及行動取向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
何承勳(2009)。大臺北地區國小學童新生態典範與環境行為之探究(未出版)。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基隆市。吳明清(1994)。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臺北市:五南。
吳柏菱(2005)。進行環境問題專題探究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環境典範之影響研究(未出版)。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吳淑華(2011)。基隆市國中教師對海洋教育課程發展、實施與成效知覺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基隆市。李文昭(譯)(1997)。寂靜的春天。Rachel Carson著(1963)。臺中市:星辰。
李杰沛(1998)。曾參與教師環境教育訓練之高中教師對於新環境典範態度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李明和(2002)。中部地區中學科學教師環境知識、態度及行為意向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李明嘉(2006)。海洋環境教育教學對學童知識、態度與行為影響研究(未出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市。李坤燕(2002)。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海洋教育教師研習活動之成效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海洋資源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余玉梅(2009)。高雄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碩士論文,臺南市。邵廣昭(1999)。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及其保育。環境教育季刊,38,28-33。邵廣昭(2003)。海洋生態保育。載於邱文彥等(合著),海洋永續經營。臺北市:胡氏。
林谷蓉、莊慶達、林志聖(2007)。海洋社會科學概論。基隆市: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林享能(2003)。國際自然保育發展之趨勢。國家政策論壇(冬季號)。
林佩舒(2002)。國小高年級學童生態保育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澄清湖與鳥松濕地鄰近地區為例(未出版)。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林秀瞳(1996)。環境相關科系學生之環境典範、知識及行動意向調查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士論文,台北市。
林美如(2009)。台南市國小學童全球暖化知識、態度與抗全球暖化行為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南大學生態旅遊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林筱梅(2007)。 國民小學海洋教育能力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基隆市。
林詩雯(2008)。基隆市國中推行海洋教育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海洋大學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碩士論文,基隆市。林靜嫺(2008)。基隆市國小教師海洋環境保護之態度與行為(未出版)。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基隆市。
林應本(2004)。一個國小鳥類保育課程之試驗研究(未出版)。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
周昌弘、蕭新煌、郭允文、王鑫、於幼華、黃榮村、楊冠政、黃政傑、晏涵文(1991)。我國環境教育概念綱領草案。中華民國第一屆環境教育研討會論文集,245-250。
周儒(1992)。環境倫理的探討。環境教育季刊,15,25-31。柯俊欽(2004)。南投縣國小學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意向之調查研究(未出版)。國立臺南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教學碩士論文,臺南市。柯瑞興(2011)。娛樂船船長新生態典範與海洋休閒事業觀點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基隆市。紀秋燕(2011)。臺中市國小教師新生態典範調查與戶外教學風險管理之研究(未出版)。私立康寧大學休閒資源暨綠色產業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南市。洪正中、吳天基、杜政榮(1996)。環境生態學。臺北縣:空大。
洪俐玲(1999)。國小六年級學生對野生動物保育的知識、態度及行為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
侯昭如(2010)。國小高年級學童溼地生態保育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以臺南市安南區與安平區國小為例(未出版)。國立臺南大學文化與自然資源學系社會科教學碩士論文,臺南市。徐永鑫(2003)。苗栗縣綠色學校國小高年級學童之環境敏感度、環境議題知識及環境行為表現之調查研究(未出版)。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自然教育學系教學碩士論文,新竹市。屠璦華(2011)。基隆市國中學生海洋生態保育態度與行為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基隆市。教育部(2008)。海洋教育執行計畫。台北市:作者。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1994)。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網路版)http://dict.concised.moe.edu.tw/main/cover/main.htm
基隆市政府(2004)。基隆市推動國民中小學海洋教育專案小組實施計畫。
基隆市教育處(2012)。基隆市100學年度各校基本資料檔。取自http://210.240.6.7/v7/eduweb/index.php?func=file_down&;act=ShowForm&;num=653
郭實渝(2000)。環境倫理與生態道德教育。教育資料集刊,25,79-97。張子超(1995)。環境教師對新環境典範態度分析。環境教育季刊,26,37-45。張子超(1996)。環境教育與永續校園經營。取自http://esd.km.edu.tw/cdata.asp?id=1
張子超(1999)。新環境典範的內涵與多科性融入教學模式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劃成果報告NSC88-2621-Z-003-001。
張春興(1992)。現代心理學。臺北市:東華。
張雯婷(2009)。蛙類生態保育課程融入動物單元之提升國小五年級生態保育知識、態度及行為之研究(未出版)。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張簡秀金(2008)。國小教師新生態典範之探討-以基隆市為例(未出版)。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基隆市。陳志欣(2002)。環境議題教學對國小學童環境認知、態度及行為之影響(未出版)。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陳采綸(2006)。對國小六年級學童實施「海洋生物多樣性」之教學初探研究─以基隆潮境公園為例(未出版)。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陳思利(2002)。環境行為相關因素之研究─以屏東縣國中學生為例(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陳景宏(2003)。國小學童資源回收知識、資源回收態度、資源回收行為之研究(未出版)。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陳瑞玲(2009)。濕地探討之改進教學研究-以臺北縣國小為例(未出版)。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自然科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
陳曉菁(2002)。國小實習教師對九年一貫課程環境教育議題之態度研究(未出版)。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陳曉萍(2002)。國小中高年級學童自然生態保育概念標準化評量之研究(未出版)。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陳韻平(2008)。生物與環境課程對國小六年級學童生態保育知識、態度及行為影響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自然科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莊智雄(2003)。國民小學教師的永續發展概念認知與環境倫理價值觀之相關研究-以台北縣為例(未出版)。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數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新竹市。許欣瑜(2009)。新生態典範量表之驗證--以中部地區高中生為例。(未出版)國立臺中教育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許鈺羚(2008)。高高屏地區國小六年級學童海洋生態保育概念之調查研究(未出版)。國立屏東教育大學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屏東縣。黃冠樹(2003)。探索廢棄物焚化處理政策制定與執行過程之環境典範面向(未出版)。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市。傅靖惠(2008)。基隆市國中教師新生態典範之調查研究(未出版)。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基隆市。馮滬祥(1991)。環境倫理學-中西環保哲學比較。台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程柏璋(2006)。外來種生物課程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生態保育知識、態度及行為影響之研究(未出版)。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游雅如(2001)。花蓮縣國小學生自然保育環境素養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楊世安(2004)。家庭因素對國小學童環境行為影響模式之研究(未出版)。國立嘉義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縣。楊秀娟(2000)。從海洋教育白皮書之編籑談海洋政策規劃。研考雙月刊,24(6),45-49。楊冠政(1990)。環境教育價值的理論基礎。環境教育季刊,8,3-14。
楊冠政(1996)。人類環境倫理信念的演進。環境教育季刊,28,7-20。
楊冠政(1997)。環境教育。台北市:明文書局。
楊冠政(1998)。環境教育(再版)。臺北市:明文書局。
楊冠政(1999)。永續發展的原理。環境教育季刊,37,82-86。楊冠政(2002)。環境倫理—環境教育的終極目標。環境教育學刊,創刊號,1-11。葉一萱(2000)。原住民重點學校學生環境世界觀之研究-以仁愛高農為例(未出版)。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彰化縣。
靳知勤(1994a)。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環境教育季刊,21,21-59。靳知勤(1994b)。從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間的關係論環境教育目標之達成。環境教育季刊,23,31-39。鄭明修(2000)。臺灣海洋生物。臺北市:聯經。
鄭曉時(譯)(1994)。不再寂靜的春天。Milbrath,W.L.著。臺北市:天下文化。
蔡志弘(2005)。新環境典範量表與新生態典範量表於預測環境行為意向上之比較研究(未出版)。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生態與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花蓮縣。蔡惠卿編(1994)。台灣的自然生態保育。台北市:中華民國自然生態保育協會。
蔡輝毅(2004)。國小五年級生物多樣性課程之試驗研究(未出版)。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台中市。蔡億錨(2008)。高雄市旗津區國小學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私立大葉大學工業工程與科技管理學系碩士論文,彰化縣。盧泰豐(2007)。澎湖高中職生對新生態典範與綠蠵龜生態保育態度之研究(未出版)。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賴銀海(2005)。桃竹苗地區綠色學校國小學生對環境知識、環境態度及環境行為的調查研究(未出版)。國立新竹教育大學進修部數理教育(自然組)碩士論文,新竹縣。賴錦鴻(2007)。高雄縣岡山區國小中高年級學生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研究(未出版)。國立臺南大學行政管理學系文化與自然資源管理組碩士論文,臺南市。錢湘蓉(2005)。溼地生態之生物多樣性調查與戶外教學研究以社子島為例(未出版)。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臺北市。戴昌鳳(2003)。臺灣的海洋。臺北市:遠足。
顏如君(2003)。台灣高中職學生在環境永續發展概念之現況調查─以南部地區為例(未出版)。國立中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市。簡月芬(2009)。實施「繽紛水世界」教學活動對國小六年級學生海洋生態保育概念與態度、行為之研究(未出版)。臺北市立教育大學環境教育與資源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市。羅瑞玉(1997)。國小學生利社會行為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高雄市。二、英文部分
Anne Becher, (ed.).(2000). American Environmental Leaders: From Colonial Times to the Present (Vol. II, L-Z). Santa Barbara, CA: ABC-CLIO.
Dunlap, R.E., Van Liere, K. D., Mertig, G.A., and Jones, E. R.(2000).Measuring Endorsement of the New Ecological Paradigm:A Revised NEP Scale.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56,425-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