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36)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20 02:0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尚謙
研究生(外文):Li shang chien
論文名稱:大陸漁業政策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Study on Fisheries Policies in China
指導教授:歐慶賢歐慶賢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Ou ching hsiew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海洋大學
系所名稱:環境生物與漁業科學學系
學門:農業科學學門
學類:漁業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2
畢業學年度:91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3
中文關鍵詞:大陸漁業漁業政策漁業管理海峽兩岸政策科學
外文關鍵詞:China fisheriesfisheries policiesfisheries managementcross-straitspolicy scien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25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摘 要
兩岸分離分治五十年來,大陸漁業已從飢弱、恢復、徘徊、停滯、癱瘓、發展、成長茁壯走向今日的世界首位的黃金時期。其間各階段漁業政策的決策過程與背景及其模式有一定程度之參考價值。本研究應用政策科學之方法針對大陸漁業政策五十年來的演變進行比較分析,結果摘要如下:
(一)大陸漁業政策可分為六個階段,前四個階段處於社會主義的階級鬥爭時代,整個國家政策毫無章法可言,漁業亦是如此。後兩個階段至今,在推展改革開放的近二十餘年,漁業方面在全球漁業情勢緊縮之逆勢中,仍能維持穩定成長,顯現其政策面成功之支撐功不可沒。
(二)近20年來大陸漁業得以迅速穩定成長之主要原因在於其1978年之改革開放對生產體制進行大改革將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並導入股分制、分紅制與生產承包制,打破漁民吃大鍋飯之舊思維,大大誘發漁民生產的積極性所致。
(三)自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大陸逐漸縮小對漁業活動的直接控制,讓市場機能處理微觀經濟的資源分配問題。但是在宏觀的總體漁業事務上,還是由中央漁政主管機關進行指導性的規劃與監督,其中對漁業經濟發展最有影響的莫過於1985年的水產品價格全面開放政策。
(四)中國大陸是以社會主義起步逐漸走向改革開放的國家,因此初期精英領導的色彩非常濃厚,之後隨著時空演變精英決策慢慢淡出。大陸漁業決策的三個演變歷程依序為:○1精英決策模式;○2漸進決策模式;○3綜合決策模式。
(五)當前大陸海洋漁業政策面對漁業資源銳減、傳統作業海域逐漸受限的情況,擬以取得生態、社會、經濟之共同最大效益為目標,並釐定轉業等調整結構、漁船報廢、准入制度、生態環境、EEZ之執法、穩定發展等六個發展策略。
(六)當前大陸養殖漁業政策針對其目前面臨的瓶頸,不再僅片面追求產量,將重視規劃管理、准入制度、魚病防治與科研推廣等四個發展策略。
(七)大陸漁業有今日之成就,其決策人才趨向專業、年青、有為有守、歷練完整亦是不容忽視的關鍵。
(八)大陸當前之漁業政策以伏季休漁最為出色廣受好評,而為增強伏休之效果,亦將實施減船政策削減漁獲努力量。
(九)大陸加入WTO後,政策上將以強大的養殖業為後盾,全面提高水產品品質,積極推動水產品貿易自由化。
(十)根據大陸的經驗,漁業政策推動初期之關鍵,首重「宣導」,並以簡鍊明確之口號來表達,使政策容易被接受。
(十一)大陸近年積極發展遠洋鮪延繩釣漁業之擴大政策對台灣將造成威脅,需密切注意其發展。

Abstract
In the past 50 years, the China fisheries has undergone many stages, including the weakness, recovery, meander, stagnation, paralysis stage and up to the gold stage of leading the world’s fisheries nowadays. The process, background, and mode of the fisheries policy making in each stage can provide the valuable reference to a certain extent. The study was applied with the policy science to compare and analyze the China fishery policy in the past 50 years. The result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development of policy of China fisheries could be divided into 6 stages. In the former 4 stages, all national policies, including fisheries policy, were made without the rules due to the class struggle of social democracy. For 20 years of starting reform and opening from the later 2 stages to nowsadays, the China fisheries has still kept the stable growth within the global fishery were under depression.
2.Because of the reform for substantially changing production system since 1978, including the division of ownership and operating right, to build up the systems of stocks, profit sharing, production undertaking, and to transform the old thought of equal pay for unequal work into producing positively, China fisheries has grown rapidly and steadily during the recent 20 years.
3.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in 1978,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has been gradually minimized the direct controls on fishery economic activities, and solved the microeconomic problem of resource allocation by the market mechanism itself. However, the overall macroscopic fishery affairs are still planed and supervised by government. Among them, the policy of opening price of aquatic products has the most influence on fishery economy.
4. China is a socialism-based country and turns to a reform and opening country gradually, and for the reason, it possessed a strong elite leading characteristic in the initial stage, and gradually died away with the trend. The evolutions of fishery policy decisions are (1)elite model for policy; (2)incremental model for policy;(3)comprehensive model for policy making.
5. To face the short of fishery resource and the limit of conventional fishing area, the ocean fisheries policy of China will be set to get the maximum mutual benefit of ecology, society, and economy, and including to make the switch to another line of work as 6 strategies: the structure adjustment, the discard of fishing boats, the entry regulation, the protection of biological environment, the enforcement of EEZ, and stable development.
6. According to the bottleneck of development, China aquaculture policy with being concerned about not only the yield but also 4 strategies: th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the fishing permit system, precaution of fish disease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 and popularization of science research.
7. It is also one of the significant point that a tend of talents with professional abilities, young age, good attitude and excellent experiences, China fisheries have the achievement.
8. Now the closed fishing seasons is the best policy of all China fisheries policy. Also, the policy of reducing the number of fishing boats and fishing effect will be carried out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closed fishing.
9. After winning the admission into WTO, the policies of China will be to entirely promote the quality of aquatic products and advance the trade liberalization of aquatic products with the support from the strong aquaculture.
10. According to the China’s experience, the key for the enforcement of fisheries policy in the initial stage is the “declaration” and it should be displayed with a simple and clear slogan to make policy acceptable easily.
11. The positive expanding development of deep-sea tuna fishery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will be a threat to Taiwan and the authorities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on its development.

目 錄
第壹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2
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內容安排 3
第貳章 政策分析的理論 5
第一節 政策的意義 5
第二節 政策分析的過程 7
第三節 政策分析的基本模式 10
第四節 漁業政策概述 13
第五節 政策科學在大陸之興起及其發展 16
第六節 大陸政策之決策模式 19
第七節 小結 21
第參章 大陸漁業發展情況基本分析 25
第一節 大陸漁業生產結構之分析 25
第二節 大陸海洋捕撈漁業 27
第三節 大陸海洋養殖漁業 29
第四節 大陸內陸漁業 30
第五節 大陸漁業在大農業中之比重 33
第六節 大陸漁業生產體制的變革 33
第七節 小結 34
第肆章 大陸漁業政策之分析 47
第一節 大陸漁業政策發展階段之界定 47
第二節 恢復和初步發展期(1949∼1957年) 49
第三節 生產徘徊期(1958∼1965年) 57
第四節 生產停滯期(1966∼1970年) 66
第五節 逐漸回升、前進期(1971∼1976年) 71
第六節 改革發展時期(1977∼1987年) 76
第七節 持續發展期(1988∼2002年) 89
第八節 當前漁業政策分析(2003∼2005年) 111
第九節 大陸漁業政策的主要轉捩點 116
第十節 小結 118
第伍章 大陸漁業政策評估 154
第一節 評估之目的與方法 154
第二節 評估結果 154
第三節 小結 171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184
第一節 結論 184
第二節 建議 186
參考文獻 188
表 目 錄
表2-1 主要八種政策分析基本模式之特性 23
表3-1 大陸各計劃時期末水產品產量之捕撈、養殖構成 35
表3-2 大陸各計劃時期末水產品產量之海洋、內陸構成 35
表3-3 大陸各計畫時期末水產品產量之國營.群眾構成 36
表3-4 大陸各計劃時期末水產品產量按魚、蝦蟹、貝、
藻類劃分之構成變化 37
表3-5 大陸各計劃時期末海洋捕撈產量及佔水產品總產
量的比重 38
表3-6 大陸各計劃時期海洋捕撈產量之變化 38
表3-7 大陸各計劃時期末海洋養殖產量及佔水產品總產
量的比重 39
表3-8 大陸各計劃時期末海洋養殖面積之發展情況 40
表3-9 大陸各計劃時期末內陸漁業產量之變化 41
表3-10 大陸各計劃時期末內陸養殖面積之
發展情況 41
表3-11 大陸各類內陸養殖產量變化及其佔內陸養殖總產
量比重 42
表3-12 大陸各計劃時期末漁業總產值佔大農業的比重 43
表4-1 大陸歷年水產品產量與成長率之變動統計 123
表4-2 大陸歷年漁業總產值 124
表4-3 大陸漁業各期之發展重點 125
表4-4 大陸文化大革命時期各水產院校遭受破環之情況 128
表4-5 大陸國營燈光圍網漁業1970年代之生產情況 128
表4-6 大陸漁業管理方法及其效果 129
表4-7 大陸漁撈、養殖、海洋、內陸的生產比 130
表4-8 大陸伏季休漁歷年來之休漁期、休漁區 131
表4-9 大陸伏季休漁政策之效益 134
表4-10 大陸2000年全國海洋漁船普查之情況 135
表4-11 大陸「三無」或「三證不全」漁船之清理整頓的
基本原則 135
表4-12 大陸漁業2000年第一、二、三產業之總產值 138
表4-13 大陸海洋漁業地理資訊系統之應用 139
表4-14 大陸重要漁業法規之制定 143
表4-15 大陸漁業恢復和初步發展期之漁業政策 148
表4-16 大陸漁業生產徘徊期之漁業政策 149
表4-17 大陸漁業發展停滯期之漁業政策 150
表4-18 大陸漁業逐漸回升期之漁業政策 151
表4-19 大陸漁業改革發展期之漁業政策 152
表4-20 大陸漁業持續發展期之漁業政策 153
表5-1 大陸漁業重要政策評估 173
附表1 大陸重要漁業政策或漁業大事年表 194
圖 目 錄
圖1-1 論文架構 4
圖2-1 漁業政策之目標與發展策略 24
圖3-1 大陸水產品總產量歷年百分比構成 36
圖3-2 大陸海洋捕撈海域別漁獲量之歷年變化 41
圖3-3 大陸養殖面積近10年之變化 42
圖3-4 大陸內陸養殖水域別面積近10年之變化 44
圖3-5 大陸內陸養殖近10年之單位生產量變化 43
圖3-6 大陸漁業生產結構的演變 46
圖4-1 大陸水產品總產量歷年之結構變化 121
圖4-2 大陸漁業生產量歷年之結構變動 122
圖4-3 大陸漁業勞動力人口歷年之變化 127
圖4-4 大陸歷年水產品進出口數量與金額 127
圖4-5 大陸2002年實施之休漁制度示意圖 133
圖4-6 中國海洋21世紀議程 136
圖4-7 中國大陸漁業生態環境監測組織 137
圖4-8 世界與大陸之地理資訊系統發展簡史 140
圖4-9 「中」日漁業協定水域示意 141
圖4-10 「中」韓漁業協定水域示意 142
圖4-11 大陸漁業政策重要演變 147

參考文獻
中國農業年鑑編輯委員會(1980):中國農業年鑑1980。農業出版社,北京,27-30頁。
中國農業年鑑編輯委員會(1981):中國農業年鑑1981。農業出版社,北京,130-138頁。
中國農業年鑑編輯委員會(1982):中國農業年鑑1982。農業出版社,北京,115-117頁。
盧向志(1982):「台灣漁業發展之基本背景」行政人員訓練計畫資料彙編(上),台北,26頁。
張震東.楊金森(1983):中國海洋漁業簡史。海洋出版社,北京,3-27頁。
中國農業年鑑編輯委員會(1983):中國農業年鑑1983。農業出版社,北京,230-234頁。
林水波(1984):政策分析評論。五南出版社,台北,152-160頁。
中國農業年鑑編輯委員會(1984):中國農業年鑑1984。農業出版社,北京,15-16頁。
林德隆(1985):政策制定過程。國立編譯館。台北,80-87頁。
中國農業年鑑編輯委員會(1985):中國農業年鑑1985。農業出版社,北京,31-60頁。
清光照夫.岩崎壽男(1986):水產政策論。恆星社厚生閣,東京,1-7頁。
中國農業年鑑編輯委員會(1986):中國農業年鑑1986。農業出版社,北京,8-9頁。
中國農業年鑑編輯委員會(1987):中國農業年鑑1987。農業出版社,北京,11-20頁。
中國農業年鑑編輯委員會(1988):中國農業年鑑1988。農業出版社,北京,79-80頁。
中國農業年鑑編輯委員會(1989):中國農業年鑑1989。農業出版社,北京17-19頁。
中國農業年鑑編輯委員會(1990):中國農業年鑑1990。農業出版社,北京,41-42,165-166頁。
中國農業年鑑編輯委員會(1991):中國農業年鑑1991。農業出版社,北京。
林水波.張世賢(1991):公共政策。五南出版社,台北,15-32頁。
林德全等(1991):政策研究方法論。延邊大學出版社,台北,230-231頁。
鄧力群等(1991):當代中國的水產業。當代中國水產業,北京,34-43,53-64,82-89,124-130,230-231頁。
中國農業年鑑編輯委員會(1992):中國農業年鑑1992。農業出版社,北京。
歐慶賢.賴春福.張清風.黃異(1993):大陸漁業現況(一)。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台北,23-24頁。
中國農業年鑑編輯委員會(1993):中國農業年鑑1993。農業出版社,北京,33-35。
劉子明.李挺(1993):中國漁業史。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北京,12-40頁。
真道重明(1994):中國的水產業改革與生產之增大-生產量與生產構造之歷史變遷。海外漁業協力財團,東京,21-24頁。
中國農業年鑑編輯委員會(1994):中國農業年鑑1994。農業出版社,北京,18-20頁。
翁平勝(1994):台灣漁業政策分析-現階段漁業政策分析。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海洋大學,基隆,4-8頁。
中國農業年鑑編輯委員會(1995):中國農業年鑑1995。農業出版社,北京,32-38頁。
潘榮和.金城等(1996):大陸遠洋漁業拓展前景研究。中國 水產科學研究院,北京,13-19頁。
中國農業年鑑編輯委員會(1996):中國農業年鑑1996。農業出版社,北京,32-37。
中國農業年鑑編輯委員會(1997):中國農業年鑑1997。農業出版社,北京。
中國農業年鑑編輯委員會(1998):中國農業年鑑1998。農業出版社,北京。
吳滄海(1998):台灣漁業與公共關係之研究。志一出版社,台北,47-48頁。
中國農業年鑑編輯委員會(1999):中國農業年鑑1999。農業出版社,北京。
李允傑(1999):政策執行與評估。空中大學,台北,126-130頁。
戴媛媛譯(1999):中國大陸漁業持續發展,國際漁業資訊,75:56-60頁。
李康(2000):環境政策學,清華大學出版社,北京,252頁。
劉斌.王春福等(2000):政策科學研究〔第一卷〕政策科學理論,人民出版社,北京,1-30頁。
陶寶山(2000):試論專屬經濟區制度下我國的漁業管理。中國水產,9:23-26頁。
張俊超(2000):漁業綜合執法之探討。中國水產,8:34-35頁。
歐慶賢等(2000):大陸伏季休漁制度及其對我國之影響評估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基隆,37-47頁。
中國漁業年鑑編輯委員會(2000):中國漁業年鑑2000。農業出版社,北京。
楊堅(2000):20世紀後50年中國漁業發展回顧。21世紀中國農業發展戰略,中國農業出版社,北京,17-21頁。
楊文鶴等(2000):中國海島。中國海島編委會,海洋出版社,北京,1-2頁。
中國漁業年鑑編輯委員會(2001):中國漁業年鑑2001。農業出版社,北京,1-6頁。
舒廷飛.溫琰茂.賈後磊(2001):大陸水產養殖業永續發展之對策。水產科技情報,28:33-38頁。
歐慶賢(2001a):大陸漁業管理方法。大陸漁業資訊,1:45-53頁。
歐慶賢.劉文宏(2001):大陸伏季休漁制度。大陸漁業資訊,2:60-69頁。
歐慶賢(2001b):大陸水產食品業之現況與展望。大陸漁業資訊,3:18-22頁。
歐慶賢(2001c):大陸漁業法制概述。大陸漁業資訊,3:33-34 頁。
李尚謙(2001):GIS在大陸漁業上之應用。大陸漁業資訊,2:45-51頁。
李尚謙(2001):WTO與大陸漁業。大陸漁業資訊,4:39-46頁。
范錦明(2001):從穩中求進到加快發展:中共「十五」計畫經濟發展指導方針的轉變。和平論壇,1-5頁。
歐慶賢.李尚謙(2001a):日「中」漁業協定交涉經緯。大陸漁業資訊,5:65-75頁。
歐慶賢.李尚謙(2001b):韓「中」漁業協定交涉過程。大陸漁業資訊,5:76-88頁。
管華詩等(2002):院士專家點評中國漁業發展。中國水產,12:8∼13頁
張合成(2002):加入WTO與我國漁業貿易政策調整取向。中國水產,1:14∼15頁。
張建華(2002):新形勢下漁業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初探。中國水產,11:20∼23頁。
江善泰(2002):HACCP在我國遠洋漁船上之應用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漁業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基隆,26-27頁。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王啟宗(民78):國小社會科鄉土教材教學。國教輔導,28(3),頁4-11。
2. 王熙元(民82):兩岸語文教育的比較與評論。教師天地,67期,頁22-26。
3. 古國順(民82):語文教學的理論基礎。國教月刊,39(5.6),頁1-5。
4. 朱榮智(民83):人文教育與國文教學。國文天地,9(12),頁80-84。
5. 李鍌(民87):國語科新課程標準的省思。公教資訊季刊,2(4),頁6-10。
6. 李聰超(民85):「鄉土教學」納入國民小學課程的意義與體認。文訊,4(25),
7. 吳明清(民87):學校生活與鄉土教育。北縣教育,23,頁14-17。
8. 周梅雀(民88):鄉土教育在教育改革中的角色與不變的意義。國教之聲,
9. 林和春(民91):九年一貫課成實施後各縣市國小鄉土資源中心所應扮演的角色。研習資訊,19(2),頁72-81。
10. 胡應銘(民86):鄉土教育、鄉土教材與鄉土教學。史聯雜誌,30,31期,頁21-27。
11. 徐雪霞(民85):歷史不留白─試評國小新社會科實驗課程鄉土史教材。國教之友,47(4),頁5-10。
12. 陳朝陽(民85)。鄉土教育與鄉土教學活動。教師之友,37(4),頁9-18。
13. 陳朝陽(民88):鄉土教育的意義與特質。教師之友,40(1),頁34-43。
14. 陳光憲(民88):完美的國語文教育。國教新知,45(3,4),頁11-15。
15. 崔德新(民87):國小鄉土教學探討。北縣國教輔導,3,頁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