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59)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12 11:5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季倩
研究生(外文):Chi-chien Chang
論文名稱:論我國民法親屬編性別平等之實現—從女性主義法學之觀點
論文名稱(外文):Study on gender equality achievement of family regulation in Taiwan Civil Law - from the viewpoint of feminist jurisprudence
指導教授:施慧玲施慧玲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Amy She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中正大學
系所名稱:法律所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0
畢業學年度:98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5
中文關鍵詞:民法親屬編男女平等女性主義法學女性主義
外文關鍵詞:feminismfamily lawgender equalityfeminist jurisprudenc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4
  • 點閱點閱:355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16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隨著性別主流化,女性議題成為熱門話題。女性意識抬頭,使婦女對自身在社會上性別不平等的處境有所自覺。因台灣女性獨立自主之提倡與婦女運動蓬勃發展,故爭取女性權益之呼聲紛紛響起。當今社會表面平等現象與法令的實施與修改,看似兩性已漸趨於平權,但實際上女性在社會結構與家庭中仍常處於第二性的社會地位,離男女平等的理想相距甚遠。性別不平等與性別刻板分工現象,仍然充斥在社會大眾的腦海中。

究其原因,我國女性所面臨的結構困境除了缺乏有效法令之保障外,更深受傳統社會規範以及文化影響。在文化方面,台灣父權意識型態充斥在家庭、職場及國家等不同的場域,女性因兼具性別(女性)與經濟地位的雙重弱勢,其先天生理之限制與傳統男女分工之定型化角色觀念,往往落入父權與資本主義所共構的弱勢結構之中,導致女性在父權社會處於邊緣地位。故女性看似已逐漸獲得法律上之主體地位但在男性主導的主流社會中,台灣社會實際上仍然呈現出性別不平等的困境。

然而,在東西方國家亦可發現上述性別不平等現象,長年在社會結構中一直運作著。探究其真正原因應是其背後有隱形、僵化的「父權主義」、「男尊女卑」、「重男輕女」等觀念在操控,其無形的父權意識型態滲透到社會文化與法律制度中,造成性別階級及社會權力結構不平等的現象發生。

審視我國現行法令,已不難發現有關「性別平等」與「女性特別保護」散見於各位階之法令中,對我國性別平等的理念奠下法律上的支持。但實質上,我國以男性為主導的法令中,卻仍無法落實性別平等,再加上過去「法不入家門」的觀念使然,國家在法令的制定上均以不介入私領域為原則。女權在家庭及社會中長久未被重視,故女性在家庭與社會中皆面臨實質觀念上之歧視與衝突的困境,我國對女性公民權的維護仍有相當大的成長空間。

本文試圖藉由女性主義法學的誕生,以女性主義法學的觀點來進行對於法律的批判,藉由對於我國民法親屬編的檢視,剖析法律對於女人的歧視與不公平,除了要求改革,更進一步的將女性主義法學的觀點在地化並藉此達到自我反省,從女性的生命經驗出發,用有別於傳統法釋義學的眼光來看待我們目前的法律。而以女性主義的法律定義來取代傳統的男性定義,逐漸的翻轉既有的法律體系,從而尋找到提供改變現行法律中不平等的法規範的理論進路。

觀察台灣的情境,正因為法律扮演了壓迫女性的關鍵性角色,因此我國法律改革之萌芽到現在,推動相關法律改革不遺餘力的婦運都是將法律改革作為實踐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場域。從民法親屬編、繼承編的修法運動、刑法上有關性犯罪之檢討、到兩性工作平等法的推動等等,對於各個法律領域的批判與重構,已然是台灣的女性主義與婦運不可分割的一部份,因此本文藉由批判法律體系及在與法律改革不斷對話的過程中,提供一個法律改革行動與反思的另一可能性,達到性別平權的友善空間與實現性別正義的可能。最後,筆者依據研究心得,提出修法建議,做為本文的結論。
With gender mainstreaming, women''s issues have become a hot topic. The awakening of feminist consciousness makes women to be aware of gender inequality in the society. The needs of women’s rights have been increased due to advocating for women independ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women''s movements. The society appears to be equal nowadays, but in fact women are still often in a secondary social status. Gender inequality and gender-stereotype are still in the public’s mind.

It appears that there is insufficient legislation to protect women in Taiwan and they face traditional social norms and cultural influences. Culturally, patriarchal ideology is existed in the family, the workplace, the country and other circumstances. Because of physical limitations and the traditional stereotypes on gender division of labor, women are often under the vulnerable situations within patriarchy and capitalism. Women are marginalized in a patriarchal society. It seems that women obtain legal status, but in reality, gender inequality still exists in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in Taiwan.

However, the gender inequalities in the social structure have also been found in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ountries. To explore the true reasons behind, it should be the invisible and inflexible patriarchy and other concepts in the control. The intangible patriarchal ideology permeated culture and legal system, and it has caused the inequalities in gender and social class structure. Examining the current law,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the concepts of "gender equality" and "special protection for women". However, it is still unable to implement gender equality in the legislations as Taiwan is still a male-dominated society.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family law in Taiwan from the viewpoint of feminist jurisprudence. Using a method which different from traditions, from women''s life experience, to look upon our current laws.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 1
第一項 研究動機 1
第二項 研究目的 6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研究方法 9
第一項 女性主義法學研究方法 9
第二項 法制史研究方法 10
第三項 文獻分析法 10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架構 11
第一項 研究範圍 11
第二項 研究架構 11
第二章 女性主義法學理論與流派 14
第一節 女性主義法學的誕生 14
第二節 女性主義流派 19
第一項 自由主義女性主義 19
第一款 思想與沿革 19
第二款 反省與批判 22
第二項 社會主義女性主義 25
第一款 思想與沿革 25
第二款 反省與批判 26
第三項 基進女性主義 27
第一款 思想與沿革 27
第二款 反省與批判 29
第四項 後現代女性主義 30
第一款 思想與沿革 30
第二款 反省與批判 32
第三章 女性主義法學與性別平等 33
第一節 女性主義法學與父權國家法規範建構之關聯性 33
第一項 女性主義法學挑戰「公」「私」領域之劃分 36
第二項 性別平等=性別差異? 42
第三項 女性在法律體制裡的主體地位 48
第二節 法律是性別中立的? 52
第一項 批判傳統法學中的「抽象社會關係模式」 53
第二項 看見「個人化」與「結構性」性別不平等問題 55
第三項 法律文化如何影響法律 57
第四章 我國民法親屬編與男女平等有關之條文其立法沿革及修法進程 60
第一節 民法親屬編父權條款法律史之概述 60
第一項 日治時期女權之概況 65
第二項 台灣光復後女權之發展概況 68
第二節 立法機關與大法官釋憲相呼應之修法進程 72
第一項 釋字第三六五號解釋與法務部之三階段修法 73
第二項 八十五年九月二十五日之修法成果 77
第三項 釋字第四一0號解釋及民法親屬編施行法第六條之一之增訂 81
第四項 釋字第四五二號解釋與八十七年六月十七日之修法成果 83
第一款 禁婚親等範圍之調整 84
第二款 女子待婚之刪除 84
第三款 夫妻之稱姓 85
第四款 夫妻住所之設定 85
第五項 近十年民法親屬編相關條文之修正 87
第一款 九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夫妻財產制之修正 87
第二款 九十六年五月二十三日之修法成果 91
第三款 九十七年一月九日之修法成果 95
第四款 九十七年五月二十三日之修法成果 96
第五款 九十八年四月二十九日之修法成果 97
第六款 九十八年十二月三十日之修法成果 97
第七款 九十九年一月二十七日之修法成果 98
第八款 九十九年五月十九日之修法成果 98
第三節 條文內容說明及分析 101
第一項 婚姻及家庭 101
第二項 父母子女關係 109
第三項 離婚之效力 115
第五章 女性主義法學與我國民法親屬編之本土實踐 118
第一節 立法機關參酌女性主義法學立法之本土化歷程 118
第一項 民法親屬編修法運動之緣起 118
第一款 脫離封建宗法但仍以傳統「男尊女卑」文化為根基而制定的民法親屬編1931~1985年 118
第二款 由「歧視女性」到「性別盲」轉向由國家鞏 固家庭父權之修法過程:1985~1996年 121
第三款 由「性別盲」到個人獨立、自主的「性別平等」之修法過程:1996年~迄今 123
第二節 相關司法解釋回顧與整理 124
第三節 女性主義對於大法官解釋之於男女平等的呼應 14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155
第一節 結論 155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57
第一項 社會文化面 157
第二項 法制面 157
第三項 未來研究發展 161
主要參考書目(按著譯者之姓氏筆劃先後順序排列) 164
一、專書 164
二、期刊論文 167
三、博、碩士論文 174
四、網路資料 174
一、專書
1. A.Michel 著,張南星譯,〈女性主義〉,遠流出版公司,1989年。
2.亞倫.強森Allan G Johnson 著,成令方、王秀雲、游美惠、邱大昕、吳嘉苓譯,性別打結—拆除父權違建,台北:群學,2008年3月。
3.朱蒂思.貝爾(Judith Baer)著,官曉薇、高培桓譯,法律之前的女性:建構女性主義法理學,台北:商周,2000年。
4.Pamela Abbott and Claire Wallace 著、俞智敏 陳光達 陳素梅 張君玫 合譯,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台北:巨流,2003年。
5.Rosemary Tong著、刁曉華譯,女性主義思潮,台北:時報,1996年。
6.吳庚,〈憲法解釋與適用〉,三民書局,2003年4月初版。
7.呂秀蓮,〈新女性主義〉,前衛出版社,1990年。
8.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初版第三刷,2002年10月。
9.李甲孚,〈中國法制史〉,聯經出版,2001年11月,初版2刷。
10.李建良、簡資修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民國89年8月。
11.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出版社,2006年9月,3版1刷。
12.李銀河,〈女性主義運動〉,五南出版社,2004年1月初版1刷。
13.林秀雄,〈民法親屬繼承爭議問題研究〉,五南出版社,民國89年9月初版 1刷。
14.林秀雄,〈家族法論文集(三)〉,漢興出版社,1994年。
15.林秀雄,家族法論集(二),輔仁大學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編輯,漢興書局有限公司印行,1995年。
16.林秀雄,〈家族法論集一〉,漢興書局,民國75年初版。
17.林菊枝,〈親屬法專題研究二〉,民國86年6月。
18.林菊枝,〈親屬法新論〉,五南出版社,民國85年9月。
19.林菊枝,〈親屬法專題研究〉,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74年6月再版。
20.林菊枝,〈民法親屬、繼承論文選集〉,五南圖書,民國73年7月初版。
21.林菊枝,〈親屬法專題研究十〉,政治大學法律學系法學叢書,民國71年3月。
22.林麗珊,〈女性主義與兩性關係〉,五南出版社,2003年7月2版1刷。
23.施慧玲,家庭法律社會學論文集,元照初版第一刷,2004年9月。
24.施慧玲,家庭、法律、福利國家--現代親屬法論文集,元照初版第一刷,2001年2月。
25.第二屆家庭法律社會學研討會,家庭權之規範圖像—法律社會學的超國界饗宴,2005年5月。
26.第三屆家庭法律社會學研討會,超國界與科技整合的法學視野,2006年5月。
27.第六屆超國界家庭法律社會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婚姻移民之家庭權益,2009年5月。
28.紀欣著,〈美國家事法〉,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2年5月。
29.洪謙德,法律社會學,揚智文化,2001年12月。
30.高鳳仙著,親屬法理論與實務,五南出版,2008年。
31.許育典,〈憲法〉,元照出版社,2006年10月。
32.許宗力,〈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元照出版,1999年3月。
33.許澍林,〈親屬法新論〉,自版書,民國96年2月。
34.許澍林,〈身分法之理論與實務─以未成年子女之保護教養與扶養之觀念澄清及運用為中心〉,民國94年12月。
35.郭欽銘,〈親屬繼承案例式〉,五南出版,2008年4月2版1刷。
36.陳棋炎、黃宗樂、郭振恭合著,〈民法親屬新論〉,三民書局,2007年10月,6版1刷。
37.陳慈陽,〈憲法學〉,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4年。
38.陳新民,〈憲法導論〉,新學林出版,2005年10月,第5版1刷。
39.陳新民,〈憲法學釋論〉,三民書局,民國94年8月修定5版。
40.陳惠馨,法律敘事 性別與婚姻,元照出版,2008年3月,初版第一刷。
41.陳惠馨,傳統個人、家庭、婚姻與國家—中國法制史的研究與方法,五南出版,2007年12月二版一刷。
42.陳惠馨,〈親屬法諸問題研究〉,月旦出版社,1993年11月。
43.楊美惠,〈女性主義一詞的誕生〉,女性人,第1期,1989年。
44.楊慧英,〈司法院大法官關於男女平等之解釋〉,載於:〈司法院大法官釋憲五十週年紀念論文集〉,司法院大法官書記處,1998年9月初版。
45.雷文玫,〈性別平等的違憲審查─從美國女性主義法學看我國大法官幾則有關男女實質平等的解釋〉,載於:李建良、簡資修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民國89年8月。
46.雷文玫,〈建立女性在法律體制裡的主體地位─美國女性主義法學、貝爾及我國婦運〉,載於:朱蒂思‧貝爾著,官曉薇、高培桓譯,〈法律之前的女性〉,商周出版,民國89年。
47.劉毓秀,〈男人的法律,男人的「國」「家」,及其蛻變的契機〉,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第20號,1995年。
48.蔡茂寅 ,〈平等權〉,月旦法學,第46期,民國88年3月。
49.蔡輝斌,〈女性主義對法學研究之影響〉,兩性平等教育季刊,第14期,
50.鄧學仁,〈我國離婚法之問題與修正〉,政大法學評論,第65期,民國90年3月。
51.鄧學仁,〈評親屬法之修正〉,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7期,2007年9月。
52.鄧學仁,〈聯合財產制與男女平權之落實〉,月旦法學雜誌,第24期,1997年。
53.鄧學仁,〈親屬法之變革與展望〉,月旦出版社,1997年6月。
54.戴東雄 戴瑀如合著,婚姻法與夫妻財產制,三民書局,初版一刷,2009年。
55.戴東雄,〈論民法親屬編修正內容與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147期,2007年8月。
56.戴炎輝、戴東雄、戴瑀如合著,〈親屬法〉,自版書,2007年9月
57.戴東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現代身分法之基礎理論,元照初版第一刷,2007年8月。
58.戴東雄,〈民法七十年之回顧與展望紀念論文集(三)〉,元照出版社,2000年9月。
59.戴炎輝 戴東雄合著,親屬法,順清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印刷,民91年8月新修訂一刷。
60.戴東雄,〈民法親屬編修正後之法律疑問〉,元照出版,2000年3月。
61.戴東雄,〈親屬法實例解說〉,台大法學叢書,民國89年。
62.戴炎輝、戴東雄合著,〈中國親屬法〉,民國87年1月再版。
63.戴東雄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編,〈固有法制與當代民事法學─戴東雄教授六秩華誕祝壽論文集〉,民國86年8月。
64.戴東雄著,親屬法論文集,三民書局,民77。
65.戴炎輝,〈中國法制史〉,三民書局,民國60年。
66.魏千峰,〈性別與法學─美國女性主義法學介紹〉,月旦法學雜誌,1995年3月15日。
67.魏大喨,〈自由處分金之法律疑義〉,月旦法學雜誌,第89期,2002年10月。
68.謝在全 蔡明誠 陳榮傳 吳光明 戴東雄 郭振恭 陳惠馨 林秀雄 吳煜宗合著,民法七十年之回顧與展望紀念論文集(三)--物權.親屬編,元照初版第一刷,2000年9月。
69.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台北:女書文化,1996年。

二、期刊論文
1.尹蓉先,〈兩性平權於法律規定與社會觀念之歧異─以女性之繼承權為例〉,載於:戴東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編輯委員會,〈現代身分法之基礎理論─戴東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元照出版社,2007年8月。
2.尤美女,〈打造平權婚姻─民法親屬編之修正〉,兩性平等教育季刊,第14期。
3.尤美女,〈從婦女在婚姻中之法律地位看婦女人權之發展〉,載於:〈世界人權宣言五十週年紀念研討會專輯〉,台灣法學會學報,第二十輯。
4.尤美女,〈增強婦女決策參與、消除任何形式的性別歧視〉,載於:〈性別主流化─2003國際婦女論壇會議實錄〉,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
5.尤美女,「從婦女在婚姻中之法律地位看婦女人權之發展」,臺灣法學會學報, 1999年。
6.尤美女,「我與婦女運動的半生緣」,全國律師,2005年8月。
7.尤美女,「從婦女在婚姻中之法律地位看婦女人權之發展」,臺灣法學會學報,第20期,1999年。
8.尤美女,「民法親屬編夫妻財產制暨其施行法修正內容概述」,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二十八期,2002年,頁35-55。
9.尤美女,「從婦女團體的民法親屬編修法運動談女性主義法學的本土實踐」,律師雜誌,第313期,2002年,頁73-82。
10.王如玄,〈別居法制化之探討─兼論應否創設事實別居離婚條款〉,律師雜誌,第294期。
11.王如玄,「新修正夫妻財產制介紹---兼論民間團體修法運動價值判斷與反省」,月旦法學,第八十八期,2002年,頁266-283。
12.王曉丹,「英國離婚法之法律政策評析—論1996年家事法法令對我國的啟示」,第二屆家庭法律社會學學術研討會,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系,2005。
13.王曉丹,「女性主義與台灣家事法的發展--一個新的契機」,東亞法哲學研討會,2006年3月26日。
14.王曉丹,「台灣親屬法的女性主義法學發展-以夫妻財產制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21期,2006年,頁1-36。
15.王曉丹,「從法社會的觀點論女性主義立法行動—女性主義法學在台灣的實踐及其法律多元主義的面貌」,東吳法學雜誌,第19卷第1期,2007,頁57-78。
16.王曉丹,「法律敘事的女性主義法學分析—最高法院二十三年上字第四五五四號判例之司法實務」,政大法學評論,第106期,2008年。
17.王曉丹,法律論證事實的脈絡分析—以越南婚姻移民婦女之「家庭暴力」為例,法學新論,第十四期,2009年,頁59-85。
18.吳煜宗,〈難以維持婚姻之重大事由〉,載於:〈民法親屬繼承實例問題分析〉,五南書局,2003年9月。
19.法務部,「民法親屬編修法實錄—夫妻財產制部分(上)(下)」,法務部印行,2002。
20.施慧玲,子女最佳利益的災後重建 -- 由九二一集集大地震思想起,月旦民商法,第25期,2009年9月,頁5-15。
21.施慧玲,一夫一妻制度之憲法保障的再一片拼圖-大法官釋字第六四七號解釋簡析,本土法學,第115期,2008年11月,頁60-66。
22.施慧玲、楊熾光,身分權?人格權?訴訟權?子女最佳利益!!-- 簡評最高法院九六年台上字第二二七八號判決,本土法學,第106期,2008年5月,頁279-285。
23.施慧玲,民法親屬編之理想家庭圖像--從建構制度保障到寬容多元價值?,月旦民商法,第17期,2007年9月,頁19-38。
24.施慧玲,掀開法律解釋的面紗、窺看價值衡量的容顏,本土法學,第91期,2007年2月,頁310-316。
25.施慧玲,超國界家庭法之本土研究及教學方法--一個知識傳播者的夢想與實現,本土法學(專題研討),第88期,2006年11月,頁122-135。
26.施慧玲,家庭法律社會學:第二講--涉外婚姻家庭,本土法學(專題講座),第85期,2006年8月,頁49-70。
27.施慧玲,家庭法律社會學:第一講--重婚(上)(下),本土法學(專題講座),第81期、第82期,2006年4、5月,頁131-148、頁149-157。
28.施慧玲,我國親屬法教學之現在與未來,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20期,2006年4月,頁1-90。
29.施慧玲,身分法學界回顧,月旦法學,第123期,2005年8月,頁103-113。
30.施慧玲,從子女最佳利益原則論我國繼承法之現在與未來,全國律師月刊(8月號),2004年8月,頁5-15。
31.施慧玲著,「從男女平等原則談新修正之法定夫妻財產制」,收錄於氏著,家庭法律社會學論文集,元照出版,2004年,頁55-80。
32.施慧玲,「論個人權益模式之身分法教學體系—大學民法親屬課程的另一種嘗試」,收錄於氏著,家庭法律社會學論文集,元照出版,2004年,頁15-34。
33.施慧玲,論我國兒童人權法制之發展--兼談落實「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之社會運動,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14期1月,2004年,頁169-204。
34.施慧玲,家庭法律社會學:第五講--子女本位之親子法,月旦法學教室(特別連載),第16期,2004年2月,頁105-113。
35.施慧玲,家庭法律社會學:第四講--婚姻暴力防治,月旦法學教室(特別連載),第13期,2003年11月,頁94-104。
36.施慧玲,家庭法律社會學:第三講--一夫一妻制度,月旦法學教室(特別連載),第11期,2003年9月,頁87-97。
37.施慧玲,家庭法律社會學:第一講--引薦家庭法律社會學的知識殿堂,月旦法學教室(特別連載),第7期,2003年5月,頁139-145。
38.施慧玲、高亘瑩,論「個人權益模式」之身分法教學體系--大學民法親屬課程的另一種嘗試,律師雜誌278期【11月號】,2002年11月,頁63-74。
39.施慧玲,從男女平等原則談新修正之法定夫妻財產制,月旦法學教室(特別講座),第2期,2002年12月,頁120-134。
40.施慧玲,論我國家庭法之發展與研究--一個家庭法律社會學的觀點,政大法學評論,第63期,2000年6月,頁239-269。
41.施慧玲,論我國民法親屬編之修正方向與立法原則--由二十世紀的成果展望二十一世紀的藍圖,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3期,2000年7月,頁163-221。
42.施慧玲,〈論我國民法親屬編之修正方向與立法原則─由二十世紀的成果展望二十一世紀的藍圖〉,收錄於《家庭、法律、福利國家─現代親屬法論文集》,元照出版,2001年,頁89-180。
43.郭玲惠,「論法定夫妻財產制之修正—抉擇之迷思」,月旦法學雜誌,第九十期,1996,頁18-31。
44.郭玲惠,「家務有給制於我國夫妻財產制中應有之地位」,萬國法律,第一一五期,2001年。
45.郭玲惠,「民法新修正條文關於自由處分金之初探」,全國律師,2002,頁17-34。
46.陳妙芬,探尋女性主義法哲學研究的意義—以「公、私領域」的分化為例座談會,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第60期,2001年,30-35頁。
47.陳妙芬,「當代法學的女性主義運動:一個法哲學史的分析」,台大法學論叢,第33卷1期,2004年。
48.陳宜倩,「以家庭之名強化父權的社會控制—評釋字第五六九號解釋」,月旦法學,第二十期,2005年,頁199-209。
49.陳昭如,「女性主義法學的理論與實踐: 一個初步的介紹」,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6期,1998年,頁213-236。
50.陳昭如,「權利、法律改革與本土婦運」,政大法學評論,第62期,1999年。
51.陳昭如,「創造性別平等、抑或與父權共謀?關於台灣法律近代西方法化的女性主義考察」,思與言,第 44卷第 1期,2002年。
52.陳昭如,「在法律中看見性別,在比較中發現權力—從比較法的性別政治談女性主義法學」,律師雜誌,第313期,2005年,61-72頁。
53.陳昭如,「在棄權與爭產之間:超越被害者與行動者二元對立的女兒繼承權實踐」,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8卷第4期,2009年。
54.陳昭如,「創造女性逆/反傳統從母姓運動」,婦研縱橫,第92期,2010年4月,頁1-9。
55.陳惠馨,〈臺灣百年來婚姻家庭相關法制的變遷及未來的展望─從尊卑走向平等的婚姻家庭關係〉,收錄於謝在全等著,《民法七十年之回顧與展望紀念論文集(三)物權、親屬編》,元照出版,1990年。
56.陳惠馨,「論我國通常法定夫妻財產制—聯合財產制」,收錄於氏著,親屬法諸問題研究,月旦出版,1993年,頁161-186。
57.陳惠馨,「歧視婦女之法律及其因應之道—以我國民法親屬編夫妻財產制之規定為例,」收錄於氏著,親屬法諸問題研究,月旦出版,1993年,頁187-205。
58.陳惠馨,「法律與生命—一個女性主義法學者的觀點」,法官協會雜誌,第六卷第二期,2004,頁74-86。
59.陳惠馨,「女性主義法學者的實踐困境—在挑戰規範、創造規範、遵守規範中徘徊」,女性主義法學的理論與實踐學術研討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院科技整合法律研究所主辦,2004年4月29日。
60.陳惠馨,性別平等教育法通過的時代意義—以法律的有限創造教育的無限,全國律師,第9卷第2期,2005年,74-87頁。
61.陳惠馨,認真對待性別平等教育法—性別平等教育法的立法與展望,國家政策季刊,第4卷第1期,2005年,21-32頁。
62.陳惠馨,〈女性主義法學與性別主流化〉,律師雜誌,第 313期,2005年 10月。
63.陳惠馨,「從「男尊女卑」走向「性別平等」的人倫關係—談「法規範典範」的轉移」,收錄於氏著,傳統個人、家庭、婚姻與國家—中國法制史的研究與方法,台北,五南出版,2006,頁99-113。
64.陳惠馨,從法律面談中國婦女在家庭地位之變遷,收錄於氏著,傳統個人、家庭、婚姻與國家—中國法制史的研究與方法,台北,五南出版,2006年,114-146頁。
65.陳惠馨,近代有關「定婚」規定之比較及其發展—婚姻規定之發展趨勢,收錄於氏著,傳統個人、家庭、婚姻與國家—中國法制史的研究與方法,台北,五南出版,2006年,147-171頁。
66.陳惠馨,台灣百年來婚姻家庭相關法規的變遷及未來的展望—從尊卑走向平等的婚姻家庭關係,收錄於氏著,傳統個人、家庭、婚姻與國家—中國法制史的研究與方法,台北,五南出版,2006年,222-242頁。
67.陳惠馨,中國固有法中的親子關係,收錄於氏著,傳統個人、家庭、婚姻與國家—中國法制史的研究與方法,台北,五南出版,2006年,243-275頁。
68.陳惠馨,變動中的人倫秩序與法律秩序—從親屬法中夫妻的關係談起,收錄於氏著,傳統個人、家庭、婚姻與國家—中國法制史的研究與方法,台北,五南出版,2006年,276-314頁。
69.楊芳婉,「夫妻財產制再修正問題之探討」,法學叢刊,第三十七卷第四期,1992年,頁141-172。
70.楊芳婉,「民法親屬編夫妻財產制修正之回顧與前瞻」,律師雜誌,第二五七期,2001年,頁15-43。
71.雷文玫,「自由處分金之性質」,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四十期,2002,頁123-128。
72.雷文玫,「性別平等的違憲審查—從美國女性主義看我國大法官最近幾則有關平等原則的解釋」,收於劉孔中、李建良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一輯(台北:中研院,2000)。
73.雷文玫著,〈建立女性在法律體制裡的主體地位─美國女性主義法學、貝爾及我國婦運〉,收錄於 Judith Baer著,官曉薇、高培桓譯,收錄於《法律之前的女性─建構女性主義法理學》〈Our Lives Before The Law : Constructing a Feminist Jurisprudence〉,商周出版,2000年10月。
74.郭振恭,「民法親屬編結婚規定修正之評述」,月旦法學雜誌,第147期,2007年,頁35-40。
75.郭振恭,重婚效力之維持及其問題,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5期,2004年12月,頁194-198。
76.郭振恭,論認領之無效,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9期,2004年,頁178-180。
77.郭振恭,論婚生子女與非婚生子女,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5期,2003年4月,頁129-131。
78.郭振恭,論婚姻成立或不成立與婚姻無效之訴,黃宗樂教授六秩祝賀------家族法學篇,2002年5月。
79.郭振恭,七十年來關於結婚要件規定之變遷與未來立法之前瞻,民法七十年之回顧與展望紀念論文集(三),2000年9月。
80.郭振恭,民法親屬編施行法第六條之一之適用,月旦法學雜誌,第54期,1999年11月。
81.郭振恭,男女平等與夫妻聯合財產制之適用,現代國家與憲法,1997年3月。
82.郭書琴,法律人類學之理論與方法初探:以外籍配偶為例 ,法律思想與社會變遷雙年刊,第1 期,2008年12月。
83.郭書琴,身分法之法律文化分析初探—以婚約篇為例,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67 期,2008年09月,頁1-42 。
84.郭書琴,逃家的妻子,缺席的被告?—外籍配偶與身分法之法律文化初探,中正法學集刊,第22期,2007年05月,頁1-40。
85.郭書琴,從身分法之教學實踐看法律知識之建構與反省:以「多元價值」與「文化」為核心,台灣本土法學,第89 期,2006年12月,頁105-117。
86.郭書琴,是「學術」或是「技術」?—從女性主義法理學之觀點談之法學教育與法律專業之改革論述,律師雜誌,第35 期,2006年10月,頁65-77。
87.劉宏恩,『「書本中的法律」(Law in Books)與「事實運作中的法律」(Law in Action)』,月旦法學,第九十四期,2003年,頁336-341。
88.劉毓秀,「男人的法律,男人的國家:民法親屬編的意識型態分析」,台灣婦女處境白皮書,台北:時報出版,1995年,頁38-92。
89.鄧學仁,「聯合財產制與男女平權之落實」,月旦法學雜誌,第二十四期,1997,頁81-100。
90.魏大喨,「自由處分金之法律疑義」,月旦法學雜誌,第八十九期,2002,頁30-39。
91.蘇永欽,「我國憲法中的家庭」,蘇永欽編,部門憲法,台北:元照出版,2006年,頁795-806。

三、 博、碩士論文
1.張沐芝,〈以男女平等角度論國際婚姻法之修正〉,政治大學碩士論文,民國92年7月
2.許秀雯,〈勞動、性別與女性主義法學〉,中興大學碩士論文,民國87年7月。
3.郭欽銘,〈我國通常法定夫妻財產制之變革與展望〉,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93年7月。
4.陳昭如,〈離婚的權利史-台灣女性離婚權的建立及其意義〉,台大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5.黃瓊誼,〈從男女平等原則論我國裁判離婚制度〉,國防管理學院碩士論文,2007年。
6.廖珮伶,〈姓氏之研究-以子女之姓氏為中心〉,東吳法律研究所,2007年。
7.張綺婕,〈民法親屬編施行法有關夫妻財產制規定之研究〉,輔大法律研究所,2009年。
8.蔡佩珊,〈剩餘財產分配請求權之相關問題研究〉,雄大法律研究所 ,2009年。

四、 網路資料
1.維基百科網站:http://zh.wikipedia.org/wiki/
2.婦女新知基金會網站:http://www.ws0.taiwane.com/awakening
3.內政部全球資訊網:http://www.moi.gov.tw/home/home.asp
4.司法院網站:http://www.judicial.gov.tw/juds/index1.htm
5.司法院大法官解釋網站:http://www.judicial.gov.tw/constitutionalcourt/p03.asp
6.法源法律網http://www.lawbank.com.tw/index.php
7.司法院法學檢索網站: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8.立法院網站:http://glin.ly.gov.tw/web/index.do
9.尤美女,「民法親屬編修法運動與台灣婦女人權之發展」,網站:http://www.scu.edu.tw/hr/document_imgs/documents/d6.htm.1999,檢索日期2008年10月20。
10.臺灣婦女資訊網,網址:http://taiwan.yam.org.tw/womenweb/outmov_2.htm ,拜訪日期:2008 年3 月12 日。
11.參閱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網址: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拜訪時間:2008年3月10日。
12.參閱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網址: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最後拜訪時間:2010年3月11日。
13.參閱郭玲惠著,〈解讀親屬編的倫常觀〉,第三屆全國婦女國是會議論文,頁2;雷文玫著,〈一九九九年台灣女權報告:婚姻與家庭篇〉,網址:http://www.scu.edu.tw/hr/document_imgs/documents/d6_2.htm ,拜訪日期:2009 年5 月9 日。
14.內政部戶政司,出生登記子女從父姓及從母姓案件統計表,網址:http://www.ris.gov.tw/wersion96/st_case_00.html。(2010/5/22瀏灠)
15.內政部,內政部性別統計分析專輯(97年),網址:http://sowf.moi.gov.tw/stat/gender/list/html。
16.參閱雷文玫著,〈一九九九年台灣女權報告:婚姻與家庭篇〉,網址:
http://www.scu.edu.tw/hr/document_imgs/documents/d6_2.htm ,拜訪日期:2008 年5 月9 日。
17.參閱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網址: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 ,最後拜訪時間:2010年3 月10 日。
18.參閱雷文玫著,〈一九九九台灣女權報告:婚姻與家庭篇〉,網址:http://www.scu.edu.tw/hr/document_imgs/documents/d6_2.htm ,上網日期:2008 年5 月9 日。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48.蔡茂寅 ,〈平等權〉,月旦法學,第46期,民國88年3月。
2. 49.蔡輝斌,〈女性主義對法學研究之影響〉,兩性平等教育季刊,第14期,
3. 50.鄧學仁,〈我國離婚法之問題與修正〉,政大法學評論,第65期,民國90年3月。
4. 51.鄧學仁,〈評親屬法之修正〉,月旦民商法雜誌,第17期,2007年9月。
5. 55.戴東雄,〈論民法親屬編修正內容與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147期,2007年8月。
6. 61.戴東雄,〈親屬法實例解說〉,台大法學叢書,民國89年。
7. 66.魏千峰,〈性別與法學─美國女性主義法學介紹〉,月旦法學雜誌,1995年3月15日。
8. 67.魏大喨,〈自由處分金之法律疑義〉,月旦法學雜誌,第89期,2002年10月。
9. 2.尤美女,〈打造平權婚姻─民法親屬編之修正〉,兩性平等教育季刊,第14期。
10. 3.尤美女,〈從婦女在婚姻中之法律地位看婦女人權之發展〉,載於:〈世界人權宣言五十週年紀念研討會專輯〉,台灣法學會學報,第二十輯。
11. 5.尤美女,「從婦女在婚姻中之法律地位看婦女人權之發展」,臺灣法學會學報, 1999年。
12. 7.尤美女,「從婦女在婚姻中之法律地位看婦女人權之發展」,臺灣法學會學報,第20期,1999年。
13. 8.尤美女,「民法親屬編夫妻財產制暨其施行法修正內容概述」,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二十八期,2002年,頁35-55。
14. 9.尤美女,「從婦女團體的民法親屬編修法運動談女性主義法學的本土實踐」,律師雜誌,第313期,2002年,頁73-82。
15. 10.王如玄,〈別居法制化之探討─兼論應否創設事實別居離婚條款〉,律師雜誌,第2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