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81) 您好!臺灣時間:2025/10/05 16:3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志清
研究生(外文):Chih-ching Huang
論文名稱:文化創意產業之行銷策略規劃:以建國啤酒廠台灣啤酒節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Marketing Strategy Planning For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y: The Case of Taiwan Beer Festival in Chienkuo Brewery
指導教授:陳欽雨陳欽雨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n-Yeu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世新大學
系所名稱:企業管理研究所(含碩專班)
學門:商業及管理學門
學類:企業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9
中文關鍵詞:文化創意產業行銷規劃台灣啤酒節
外文關鍵詞:Marketing Planning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alTaiwan Bee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8
  • 點閱點閱:150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6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
現今全球化產業的競爭,已從過往大量製造的工業時代,進入文化與創意競爭的知識經濟時代。由於各國體認到以文化創意作為產業加值的重要性,紛紛立法提出相關法案實施。文建會從1994年推動社區總體營造至今,已帶動許多社區重視在地文化,促進社區發揮自己的特色,發展在地文化產業,由當地居民開發原有的地方資源,並運用創意的思維與自發性的由下而上推動社區營造,找出屬於在地的生命力;同時也激發產業創意思考的可能性,啟動雙向接軌的機制,使地方產業與文化相結合,再配合地方性行銷策略,活化及促進地方經濟繁榮的相關議題,受到高度關注。
本研究剖析文化創意產業之發展,針對台灣啤酒節之行銷活動進行探討。選擇台北市之建國啤酒廠為本研究之案例,運用個案研究法來進行探討與分析。並針對現有舉辦台灣啤酒節的相關問題,提出建議方案供建國啤酒廠由規劃、執行、以至成果展示,辦理啤酒節活動之參考。
Currently the competition of global industry has evolved into the era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knowledge economy from mass production in the past. Realizing the importance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most countries have implemented related policies to face the challenge. Since 1994, the Council for Cultural Affairs have initialized community aggregated development, and led many communities aware of local culture and push them to play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To develop the local cultural industry, the residents should use the existent resources and creative thinking by spontaneous actions and from the way of bottom-up to identify the vitality belonging to the communities, and start a two-way integration mechanism for activating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The study intended to explore the development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taking the Taiwan’s Beer Festival as example to planning the marketing activities. The secondary data analysis and in-depth interview method were adopted in the process of study.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developing local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y were discussed to enhance the existing policy and framework. The expected results can be as a reference for assisting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However, the purpose of current study is not to re-structure the overall policy and framework, but to propose the alternatives for planning, implementing, and executing the marketing activities for Taiwan Beer Festival in Taipei.
目錄
中文摘要 Ⅰ
英文摘要 Ⅱ
目錄 Ⅲ
圖目錄 Ⅴ
表目錄 Ⅵ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 2
第三節 研究重要性 3
第四節 研究目的 3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地方文化 5
第二節 文化產業 8
第三節 文化創意產業 11
第四節 台灣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現況分析 13
第五節 台灣菸酒公司及台灣啤酒簡介.........................15
第六節 建國啤酒廠及台灣啤酒節簡介 ........................ 2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4
第一節 研究方法及架構 .................................. 24
第二節 研究流程 24
第三節 個案研究法與訪談法 2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28
第四章 研究結果 30
第一節受訪機構及對象簡介 30
第二節 專家深度訪談結果 39
第三節 訪談結果綜合評述 4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9
第一節 研究總結 49
第二節 建議 51
參考文獻 52
附錄A 訪談大綱 55
附錄B 深度訪談紀錄 56
附錄C 台灣啤酒節採購服務案規範書 70
附錄D 台灣啤酒節演唱會採購服務案規範書 75
一、中文部份
1、文建會,2004,《文化白皮書》。臺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文建會,2003,「文化母樹,結產業果實」,《文化視窗》,第56期。
3、文建會,2004,《文化創意產業發展計畫》。
4、文建會,2009,《文化創意產業法》。
5、吳思華, 2003,文化創意的產業化思維。推動文化產業的契機與個案實踐(2003 年10月30日-11月1日國際論壇)。臺北市:臺北市文化局。
6、吳思華,2004,〈文化創意的產業化思維-下〉,《典藏今藝術》,第137期。
7、李亦園,文化與修養,幼獅文化事業公司,台北市,民國八十五年。
8、沈清松,1992,解除世界魔咒-科技對文化的衝擊與展望,台北:時報文化。
9、沈清松,2002,歷史性、文化空間與文化產業,哲學雜誌,38 期,頁27-28。
10、辛晚教,2000,地方文化產業與國際形式休閒化。文化視窗,26,14。
11、卓玲妃、陳乃菁, 2003,「文化產業設計與創意」,《歷史月刊》第187期。
12、林慧雯,2002,「推展文化觀光策略之研究-以阿罩霧地區再開發為例」。朝陽大學建築與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13、林宗德(譯), 2004 ,文化理論的面貌 (Smith, P., Cultural Theory: An Introducion)。
14、林清江,1983 ,文化發展與教育革新。臺北市:五南圖書。
15、花建,2003,《文化+創意=財富: 全世界最快速致富產業的經營 NOW-HOW》》,臺北:帝國文化。
16、花建,2003,《文化金礦:全球文化投資贏的策略》,臺北:帝國文化。
17、花建,2005,《文化魔戒:文化產業競爭力的奧秘》,臺北:帝國文化。
18、邵玉銘,理念與實踐:當前國內文化發展之檢討與展望,聯經,台北,民國八十三年。
19、柯鴻圖 ,1995,文化‧企業‧設計。台灣手工業,第55期,頁61-65。
20、孫武彥,文化觀光—文化與觀光之研究,三民,台北,民國八十四年。
21、張巧芳,2002,地方文化的形成及其意義─安平地區的個案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鄉土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22、張維倫譯,David Throsby 著,文化經濟學,典藏,台北,民國九十二年。
23、郭為藩,2006,,《全球視野的文化政策》。臺北:心理出版社。
24、郭家勳,2007,從文化生態邏輯辯證臺灣文化創意產業之發展,國立高雄大學都市發展與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25、陳其南,1996,地方文化與區域發展。地方文化與區域發展研討會論文。
26、陳學明,1996,文化工業= Culture Industry。臺北市:揚智文化。
27、彭映淳,2007,文化創意產業感性行銷之研究-以苗栗三義木雕為例,國立中央大學客家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集。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
28、黃世輝,2003,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危機與轉機,二○○二年文建會文化論壇系列實錄/文化創意產業及地方文化館,台北市:文建會。
29、黃世輝,2004,「社區產業重建與文化產業發展」。雲林科技大學。
30、黃世輝,1999,「竹藝竹情在竹山」。南投縣:竹山鎮公所。
31、黃俊堯,民92,文化創意產業管理研究之可能,2003 第七屆科際整合管理研討會。
32、楊洲松,民93,當代文化與教育:文化研究學派與批判教育學論的取向,洪葉,台北。
33、楊敏芝,2002,《地方文化產業與地域活化互動模式研究-以埔里酒文化產業為例》,博士論文,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
34、廖淑容、古宜靈、周志龍,2005,文化政策與文化產業之發展—西歐城市經驗的省思。載於辛晚教、古宜靈、廖淑容(合編),文化生活圈與文化產業。台北市:詹氏。
35、劉玉燕,2008,臺中市政府97年度自行研究發展報告,帶動經濟發展、活化都市的活力-創意產業。
36、龍冠海,1966,社會學。臺北市:三民書局。
二、英文部份
1. Adorno, T. W., 1991, Culture Industry: SelectedEssays onMass Culture, Edited by J. M. Bernstein, London: Routledge.
2. Kroeber, A. L. and Kluckhohn, C., 1952, Culture: A Critical Review of Concepts and Definitions. Cambridge, MA: Peabody Museum.
3. Thompson, J., 1990, Ideology and Modern Culture. Cambridge, UK: Polity Pres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