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1. 張燕淳,《世界珠寶設計名店》,藝術家出版社,1995。
2. Patrica Voillot/著 顏湘如 譯,《鑽石與寶石-永恆的印記》,藝術家出版社,1995。
3. Leo P. Kendall/著 奚修君 譯,《Diamonds:Famous and Fatal》,藍鯨出版有限公司,2004。
4. Muntsa Calbo Angrill/著 鍾肇恆 譯,《肖像畫》, 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97。
5. 劉其偉,《現代繪畫基本理論》,雄獅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8。
6. 楊裕富,《創意思境-視傳設計概論與方法》,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發行,1999。
7. 克里斯提安·哥爾哈爾/著 吳瑪俐 譯,《表現主義大師-保羅·克利》, 藝術家出版社,1987。
8. 葉謹睿,《藝術語言@數位時代》,典藏藝術家庭出版社,2003。
9. 彼得·丹寧,羅伯·麥考菲/著 鄧盛銘/譯,《新電腦時代:歡迎進入未來的電腦世界》晨星出版社,1999 。
10. 河口洋一郎,李佩穗/合著,《電腦藝術》,藝術家出版社,1992。
11. 台北市立美術館編輯,《海報設計概論》,台北市立美術館,1993。
12. Frank Popper ,《Art of the Electronic Age—Computer Art》,Thames & Hudson ,1993。
13. A. Michael Noll ,《The Beginnings of Computer Art in the United States: A Memoir》,LEONARDO,1994,VOl.27。
14. Joseph A.Maxwell,高熏芳、林盈助、王向葵/譯《Qualitative Research Design : An Interactive Approach》,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1。
15. 楊裕富,《國內近期廣告設計的創意分析,兼論傳播學科對視覺傳達設計的影響》。
16. 孫心瑜,《1995電腦、圖像、新美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17. 莊浩志,《數位藝術美學之探討》,美育月刊第130期,2002。
18. 游本寬,《數位時代解碼》,美育月刊第126期。
19. 柯錫杰,《論攝影中的人體》,美育月刊。20. 張燕淳,《Tiffany and America Fashion, HARPER’S BAZAAR》,2004
21. 許天威,《個案實驗研究法》,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