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9/03 05:0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莊榮吉
論文名稱:不同教學法對國小學童飛盤投擲之研究
指導教授:王宗騰王宗騰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臺北市立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學系體育教學碩士學位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專業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2
畢業學年度:100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飛盤傳統式教學法理解式教學法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2
  • 點閱點閱:56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3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研究之目的是探討傳統式教學法與理解式教學法,對國小學童飛盤擲遠投擲學習效果之影響。本研究之對象為臺北市士林區某國小五年級兩個班的國小學童共計40人,分成理解式教學組與傳統式教學組。研究方法是在經過五週共十節的傳統式教學法與理解式教學法飛盤教學課程後,以前測、後測及保留測驗用獨立樣本t檢定、相依樣本t檢定及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所測得的結果如下:(一)傳統教學法對國小學童飛盤擲遠及擲準技能學習效果有良好的學習效果。(二)理解式教學法對國小學童飛盤擲遠及擲準技能學習效果有良好的學習效果。(三)在國小學童飛盤擲遠及擲準技能學習效果上,理解式教學法與傳統式教學法並無優劣之分。(四)傳統式教學法對國小學童飛盤擲遠及擲準技能學習保留效果上有良好的保留效果。(五)理解式教學法對國小學童飛盤擲遠及擲準技能學習保留效果上有良好的保留效果。
目 次

目 次 i
表 次 iii
圖 次 iv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假設 4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4
第六節 名詞解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飛盤運動之相關研究 6
第二節 傳統式教學法相關研究 13
第三節 理解式教學法相關研究 17
第四節 本章總結 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 26
第一節 研究架構及程序 26
第二節 研究對象 28
第三節 實驗分組 29
第四節 實驗動作型態 30
第五節 研究工具與測驗方式 30
第六節 實驗場地與器材 32
第七節 實驗內容安排 32
第八節 資料分析與統計處理 33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34
第一節 信度檢驗與實驗前均值性之分析 34
第二節 傳統式教學與理解式教學對國小學童飛盤擲遠及擲準技能學習效果之分析 35
第三節 傳統式教學與理解式教學對國小學童飛盤擲遠及擲準技能學習效果差異之分析 37
第四節 傳統式教學與理解式教學對國小學童飛盤擲遠及擲準技能保留效果之分析 38
第五節 綜合討論 3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44
第一節 結論 44
第二節 建議 45
參考文獻 47
中文部分 47
英文部分 49
附錄一 實驗參與者須知與教學同意書 50
附錄二 傳統式教學法飛盤教學課程設計 51
附錄三 理解式教學法飛盤教學課程設計 59















表 次

表2-1 傳統教學法相關之研究 16
表3-1 實驗設計表 27
表3-2 不同教學法實驗操作內容表 31
表4-1 飛盤投擲擲遠與擲準內部一致性信度分析結果 36
表4-2 不同組別飛盤投擲前測成績之獨立樣本t檢定摘要表 37
表4-3 不同組別飛盤擲遠前、後測之相依樣本t檢定摘要表 38
表4-4 不同組別飛盤擲準前、後測之相依樣本t檢定摘要表 38
表4-5 不同組別飛盤擲遠後測成績之獨立樣本t檢定摘要表 39
表4-6 不同組別飛盤擲準後測成績之獨立樣本t檢定摘要表 40
表4-7 不同組別飛盤擲遠後、保留測之相依樣本t檢定摘要表 40
表4-8 不同組別飛盤擲準後、保留測之相依樣本t檢定摘要表 41





















圖 次

圖2-1 TGfU課程教學模式圖 18
圖3-1 研究程序 28
圖3-2 飛盤擲準架 33
圖3-3 飛盤擲準示意圖 33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中華民國飛盤協會(1998)。世界飛盤運動競賽規則。臺北:五洲出版社。
王保進(2006)。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臺北:心理出版社。
王國海(2009)。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躲避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吳其達(2007)。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排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吳清池(2005)。理解式教學法應用於國小巧固球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宋俊穎(2005)。國小五年級體育課互動研究-以理解式籃球教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富貴、盧淑雲(2003)。健康與體育課程理論與活動設計。臺北縣:冠學文化。
邱利昌(2005)。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籃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邱奕銓(2005)。傳統與理解式教學法對高職學生籃球學習效果比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施博隆(2005)。理解式教學與傳統式教學對國小學童樂樂棒球擲準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徐岳聖(2009)。合作學習對國小五年級學童創造力與籃球技能表現之影響。未出版碩士論文,台北巿立體育學院,臺北市。
粘憲文(2010)。理解式球類教學法應用於國小籃球教學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郭世德(2000)。理解式球類教學在國小五年級學生足球學習效果的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陳協恩(2010)。理解式教學與傳統式教學對於國小高年級學童排球低手傳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星如(2008)。Mosston練習式與理解式球類教學在國小籃球教學效果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曾瑞成(2004)。體育課程設計的理論與實務。載於張秀春(主編),健康與體育領域教材教法(頁1-24)。臺北縣:冠學文化。
曾德裕(2010)。理解式與傳統式教學對國小學童排球低手擊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黃志成(2003)。理解式球類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生羽球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楊閔智(2008)。理解式教學與傳統式教學對國小學童排球低手發球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葉人豪(2007)。國小五年級理解式巧固球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熊文宗、朱峯亮(1997)。飛盤運動大全。臺北:五洲出版社。
熊明禮(1996)。傳統學習教學法與合作學習教學法在飛盤擲遠教學效果之比較。大專體育,27,48-60。
蔡宗達(2004)。理解式球類教學與技能取向球類教學法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鄭福祥(2010)。不同教學法對國小學童籃球定點投籃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賴清水(2006)。不同教學法對網球初學者學習效果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闕月清、蔡宗達(2003)。體育教學的新概念-遊戲比賽理解式教學法(TGfU),載於黃金柱主編)。體育課程教學設計理論與實務(頁24-42),臺北縣:國立教育研究院。


英文部分
Almond. L. (1986). Reflecting on themes : A games classification. In R. Thorpe, D. Bunker, & L. Almond (Eds.), Rethinking games teaching(p.71-72). Loughborough, England :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unker, D., & Thorpe, R. (1986a). Landmarks on our way to teaching for understanding. In R. Thorpe, D. Bunker, & L. Almond (Eds.), Rethinking games teaching(p.5-6). Loughborough, England :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unker, D., & Thorpe, R. (1986b). The curriculum model. In R. Thorpe, D. Bunker, & L. Almond (Eds.), Rethinking games teaching(p.7-10). Loughborough, Eng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utler, J., Griffin, L., Lombardo, B., & Nastasi, R. (2003).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Reston, VA: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Sport and Physical Education.
Graça, A. & Mesquita I. (2003).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Conceptions About Teaching TGfU in Portuguese School. In L. Griffin, J. Butler, B. Lombardo, & R. Nastasi(Eds.).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sport: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p.87-97). Reston, MD.: American Alliance for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
Siedentop, D. (2000). Developing teaching skill in physical education. (4th Ed.). Mountain View, CA: Mayfield.
Turner, A. P. & Martinek, T. J. (1999). An investigation into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Effects on skill, knowledge and game play.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e and Sport, 70, 286-296.
Werner, P., Thorpe, R., & Bunker, D. (1996). Teaching games for understanding: Evolution of model.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 67(1), 28-33.

連結至畢業學校之論文網頁點我開啟連結
註: 此連結為研究生畢業學校所提供,不一定有電子全文可供下載,若連結有誤,請點選上方之〝勘誤回報〞功能,我們會盡快修正,謝謝!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