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03 09:1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思如
研究生(外文):Chen, Sz-Ju
論文名稱:王寶燦打擊作品分析─以秦王點兵、滾核桃、黃河鼓韻、牛鬥虎四首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The analysis of Bao-Can Wang’s four percussion works─Roll call of soldiers by the king of Qin, Rolling walnuts, The drum beats of Yellow Rivers,and Fight between the bull and the tiger
指導教授:王寶燦
指導教授(外文):Wang, Bao-Can
口試委員:劉大鵬蔡秉衡
口試委員(外文):Liu, Ta-PingTsai, Ping-Heng
口試日期:2011-05-29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中國文化大學
系所名稱:音樂學系碩士班中國音樂組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音樂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11
畢業學年度:99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2
中文關鍵詞:王寶燦絳州鼓樂秦王點兵滾核桃黃河鼓韻牛鬥虎
外文關鍵詞:Bao-can WangJiang-Zhou Drum MusicRoll call of soldiers by the king of QinRolling walnutsThe drum beats of Yellow RiverFight between the bull and the tiger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82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秦王點兵》、《滾核桃》、《黃河鼓韻》、《牛鬥虎》四首近年來台灣經常演出由王寶燦所創作的「絳州鼓樂」,透過資料蒐集分析、訪談,以及實地學習操作,了解王寶燦的創作動機與演奏理念。筆者以最接近原創者的意念加以分析詮釋,為將來演出者留下參考的依據。


第一章:緒論
第二章:王寶燦介紹,包含作品整理、演奏手法,演奏理念及特色。
第三章:「秦王點兵」作品詮釋與分析
第四章:「滾核桃」作品詮釋與分析
第五章:「黃河鼓韻」作品詮釋與分析
第六章:「牛鬥虎」作品詮釋與分析
第七章:結論

The study is to understand Baocan Wang’s motive for creation and his performing philosophy regarding the four “Jiang-Zhou Drum Music” created by Baocan Wang - “Roll call of soldiers by the king of Qin”, “Rolling walnuts”, “The drum beats of Yellow River”, “Fight between the bull and the tiger”, which are frequently performed in recent years in Taiwan through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interview and field learning and operation. The author further interprets and analyzes the ideas closest to original inventor, which regarded as a reference to future performers.

Chapter I: Introduction

Chapter II: Introduction of Baocan Wang; including art works arrangement, performing skills, performing philosophy and features

Chapter III: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of “Roll call of soldiers by the king of Qin”

Chapter IV: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of “Rolling walnuts”

Chapter V: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drum beats of Yellow River”

Chapter VI: Interpretation and analysis of “Fight between the bull and the tiger”

Chapter VII: Conclusions


Keyword: Bao-can Wang, Jiang-Zhou Drum Music, Roll call of soldiers by the king of qin, Rolling walnuts, The drum beats of Yellow River, Fight between the bull and the tiger
目次
第一章 1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2
第二節 研究目的 2
第三節 研究範圍 3
第四節 研究方法 3
第二章 5
王寶燦介紹 5
第一節 個人介紹 5
第二節 王寶燦作品整理 10
第三節 王寶燦打擊演奏手法及特色 18
一、擊鼓技術方面: 18
二、演奏者的融入 19
三、潛台詞: 20
四、王寶燦個人演奏特色 20
第四節 小結 20
第三章 21
「秦王點兵」作品詮釋與分析 21
第一節 樂曲背景 21
第二節 樂曲結構分析 24
第三節 樂曲演奏詮釋 29
第四節 小結 30
第四章 31
「滾核桃」作品詮釋與分析 31
第一節 樂曲背景 31
第二節 樂曲結構分析 32
第三節 樂曲演奏詮釋 36
第四節 小結 38
第五章 39
「黃河鼓韻」作品詮釋與分析 39
第一節 樂曲背景 39
第二節 樂曲結構分析 40
第三節 樂曲演奏詮釋 48
第四節 小結 49
第六章 50
「牛鬥虎」作品詮釋與分析 50
第一節 樂曲背景 50
第二節 樂曲結構分析 52
第三節 樂曲演奏詮釋 58
第四節 小結 61
第七章 62
結論 62
參考書目 64
附錄一〈秦王點兵〉樂譜 67
附錄二〈滾核桃〉樂譜 82
附錄三〈黃河鼓韻〉樂譜 83
附錄四〈牛鬥虎〉樂譜一九九五年第一版 102
附錄五〈牛鬥虎〉樂譜二0一0年第二版 106
附錄六〈秦王點兵〉樂團編制、樂器圖示與規格 109
附錄七〈滾核桃〉樂團編制、樂器圖示與規格 114
附錄八〈黃河鼓韻〉樂團編制、樂器圖示與規格 116
附錄九〈牛鬥虎〉樂團編制、樂器圖示與規格 121


參考書目
一、中文書目
李民雄。《中國打擊樂》。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6年。
李民雄。《民族器樂概論》。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7年。
李民雄。《青少年學民族打擊樂》。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年。
袁靜芳。《民族器樂》。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87年。
袁靜芳。《樂種學》。北京:華樂出版社,1999年。
康寶堂。《太原民間鑼鼓》。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薛宗明。《中國音樂史:器樂篇》。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葉棟。《民族器樂的體裁與形式》。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83年。
王寶燦。《山西民間鑼鼓集萃》。山西:山西省群眾藝術館,1984年。
劉恒之。《中國打擊樂教程》。北京:中央音樂院,1952年。
喬建中、陳克秀。《中國鑼鼓》。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2年。
孫釗、毋小紅。《山西鑼鼓譜》。太原:山西經濟出版社,,2009年。
毋小紅、王寶燦、與麥薛喜。《山西鑼鼓》。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1年。

二、中文期刊
王洋。〈中國音樂審美的文化地理結構研究〉。《飛天》。第4期,2009年。
張平。〈山西絳州鼓樂初探〉。《武漢音樂學院學報》。第4期,2003年。
張平。〈山西民間鑼鼓樂管窺〉。《中國音樂》。第4期,1997年。
舒平。〈馳名中外的威風鑼鼓_黃河流域民間鼓樂介紹之一〉。《黃河之聲》。第5期,1994年。
楊陽。〈北方鼓〉。《中華文化書報》。第1期,2006年。
李凌。〈中國民歌的地域特色及其成因〉。《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2期,2004年。
常宇杰。〈絳州鼓樂興盛的原因與啟示〉。《黃河之聲》。第2期,2007年。
常宇杰。〈絳州鼓樂與當地吹打樂的比較〉。《黃河之聲》。第17期,2008年。
常宇杰。〈絳州鼓樂的當代轉型〉。《音樂天地》。第12期,2010年。
常宇杰。〈絳州鼓樂當今社會文化生態狀況調查〉。《黃河之聲》。第21期,2010年。
楊高鴿。〈絳州鑼鼓傳承變遷狀況的考察與研究〉。《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第4期,2007年。
楊高鴿。〈談絳州鑼鼓的發展狀況〉。《大眾文藝》。第12期,2008年。
楊高鴿。〈從民俗看絳州鑼鼓在民間的生存發展〉。《運城學院學報》。第4期,2009年。
楊高鴿。〈絳州鑼鼓音樂發展手法〉。《運城學院學報》。第5期,2010年。
閻玉明。〈絳州鼓樂〉。《黃河之聲》。第7期,2006年。
韓起祥。〈淺談山西鑼鼓〉。《黃河之聲》。第3期,2007年。
王小鋒。〈20世紀末的中國鼓吹樂研究〉。《星海音樂學院學報》。第1期,2007年。
潘啟雯。〈詠黃河詩話〉。《華夏文化》。第4期,2004年。
徐浪潮。〈淺談中國民族打擊樂〉。《音樂天地》。第11期,2009年。
查杰鵬。〈言有盡而意無窮_鼓樂藝術中的意境與激情〉。《南國紅豆》。第3期,2009年。
蔣寧,王晟。〈鼓樂伴我一生——記山西鼓王王寶燦〉。《樂器》。第8期,2008年。

三、論文
蘇皇任。〈絳州鼓樂團之研究〉。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12月。
謝從馨。〈潮州大鑼鼓演奏技法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1月。

四、訪問記錄
王寶燦。〈訪問有關作品年代等問題〉。2011年3月28日
王寶燦。〈訪問有關作品特色等問題〉。2011年4月14日
王寶燦。〈訪問有關作品背景等問題〉。2011年5月1日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