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216.73.216.213) 您好!臺灣時間:2025/11/10 05:4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張雲超
研究生(外文):Chang Yun-Chao
論文名稱:樓蘭漢文簡紙墨迹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calligraphy of paper fragments and tablet-bamboo inscriptions written with Chinese characters discovered in Lou-Lan area
指導教授:林進忠林進忠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系所名稱:造形藝術研究所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視覺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中文關鍵詞:樓蘭簡牘殘紙書法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
  • 點閱點閱:63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8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古樓蘭城遺址位於中國新疆羅布泊西北岸,於二十世紀初起陸續出土了大量的殘紙與簡牘墨跡。從這批殘紙與簡牘上殘存之紀年,可推算出其應屬於曹魏晚期至東晉前期約七十年間的書跡(年代約當公元三世紀後半期至四世紀前半期),而其中大多為西晉時期所書。從這些木質簡牘和紙文書共存使用的現象,透露出當時中國文字之書寫正值木簡向紙質過渡的交替時期。此批竹木簡牘與殘紙墨跡的文字內容,多是當時官方的文書檔案、私人書信、草稿、和少量古籍的斷片,具體反映了當時的政治、經濟、軍事、屯墾、外交、法令、交通、文化與生活等情況,可與史籍所載作一應證,更能於史籍缺載處作實際的補正與復原,具有重要的史料價值。這些紙簡上的墨跡所使用的字體,真書、行書與草書並用,其體勢、用筆,揭示了真、行、草三種新興書體,在魏、晉這段過渡時期的演變實況,無疑是為魏、晉這一時段的書法史點亮了一盞燈,有助於後世學者對此時期書法風貌之輪廓,作更清晰的描繪。

本論文分為五章,第一章內容包括研究動機、研究目的、研究內容、範圍與重點、研究方法與限制、以及主要引用文獻資料的分析等。

第二章對樓蘭簡紙的背景作一整理,包括樓蘭歷史概況、樓蘭簡紙之出土與刊布情形,以及筆者研究中所蒐集到關於樓蘭簡紙的研究現況做一統整報告,最後對樓蘭簡紙之內容,包括載體形制、墨跡字體、墨迹文字內容等等作一介紹,並略述其中隱含的魏、晉時期書寫與字體使用之概況。此外,針對部分古籍抄本殘片內容,前人未考定出其出處者,筆者查找出其原典內容,在此章節中一併報告。


第三章開始進入研究主題。第一節在前人研究基礎上對樓蘭簡紙之年代與組合關係作一梳理,並對前人錯誤或疏漏處作一補充。第二節,從樓蘭簡紙墨迹分析魏晉時期的時代書風特色。第三節則將樓蘭簡紙與漢簡作一比較,從中一窺書體演變的實況。

第四章,筆者利用影像軟體,從樓蘭簡紙中擷取出字例,與魏、晉傳世法書作比較,藉新出土實物,重新檢視傳世摹拓版本法書之真實性與忠實性。

第五章,分別析論樓蘭漢文簡紙的書法史價值以及藝術價值,作為本論文之結語。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內容與重點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限制 7
第四節 主要引用資料分析 8

第二章 樓蘭簡紙之背景 17
第一節 樓蘭歷史概況 17
第二節 樓蘭簡紙之出土與刊布 20
第三節 樓蘭簡紙之內容 32

第三章 從樓蘭簡紙看魏、晉時期之書法發展 43
第一節 樓蘭簡紙之年代與組合關係梳理 43
第二節 樓蘭簡紙所顯示的魏晉書風 79
第三節 樓蘭簡紙與漢簡之比較 119

第四章 樓蘭簡紙與魏、晉傳世法書之比較 125
第一節 三國 125
第二節 西晉 125
第三節 東晉 141

第五章 結語 169
第一節 樓蘭漢文簡紙的書法史價值 169
第二節 樓蘭漢文簡紙的藝術價值 171

附錄:樓蘭漢文簡紙文書各家編號檢索對照表 173
參考書目 223
參考書目:

古籍文獻:

1.王先謙 校:《水經注》,成都,巴蜀書社,1985。
2.王先謙 撰:《後漢書集解》,北京,中華書局,1984。
3.令狐德棻等 撰:《周書》,北京,中華書局,1971。
4.司馬遷 撰:《史記》,北京,中華書局,1959。
5.季羨林 等:《大唐西域記校注》,北京,中華書局,1985。
6.班固 撰,顏師古 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62。
7.陳壽 撰:《三國志》,北京,中華書局,1959。
8.魏收 撰:《魏書》,北京,中華書局,1974。
9.魏徵等 撰:《隋書》,北京,中華書局,1973。
10.釋法顯 撰,章巽 校注:《法顯傳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中文書目:

1.中國書法博物館編委會:《中國書法博物館》,鄭州,海燕出版社,2003。
2.王乃棟:《絲綢之路與中國書法藝術--西域書法史綱》,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1。
3.王元軍:《六朝書法與文化》,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2。
4.王炳華:《滄桑樓蘭:羅布淖爾考古大發現》,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2。
5.王素、李方:《魏晉南北朝敦煌文獻編年》,台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97。
6.王寧 主編,劉延玲 著:《漢字構形史叢書:魏晉行書構形研究》,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7.史紫忱:《比較草書》,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1980。
8.西北師範大學歷史系、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編:《簡牘學研究第一輯》,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7。
9.西北師範大學歷史系、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編:《簡牘學研究第二輯》,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8。
10.西林昭一 著,溫淑惠 譯:《中國新發現的書蹟》,台北,蕙風堂筆墨有限公司出版部,2003。
11.余太山 主編:《西域通史》,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6。
12.克莉斯妲.寶拉著,郭和杰 譯:《樓蘭之旅:消失的古國》,台北,中天出版社,1997。
13.李江風:《羅布泊和古樓蘭之謎》,北京,氣象出版社,1991。
14.李均明、劉軍:《簡牘文書學》,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
15.李均明:《古代簡牘》,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16.李青:《古樓蘭鄯善藝術綜論》,北京,中華書局,2005。
17.李郁周:《書理書迹研究》,台北,蕙風堂筆墨有限公司出版部,1997。
18.李郁周:《認識書法藝術4-行書》,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1997。
19.李廣智:《樓蘭之謎》,北京,解放軍出版社,2000。
20.杜培華:《去樓蘭:悖論、相對主義—開啟沙漠中的秘密》,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2001。
21.沃興華:《書法觀止-圖說中國書法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22.沃興華:《插圖本中國書法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23.沃興華:《敦煌書法藝術》,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24.貝格曼 著,王安洪 譯:《新疆考古記》,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25.孟凡人:《新疆考古與史地論集》,北京,科學出版社,2000。
26.孟凡人:《樓蘭新史》,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0。
27.孟凡人:《樓蘭鄯善簡牘年代學研究》,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28.季崇建:《書法》,台北,渡假出版社,1995。
29.林梅村:《西域文明:考古、民族、語言和宗教新論》,北京,東方出版社,1995。
30.林梅村:《漢唐西域與中國文明》,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
31.林梅村:《樓蘭:一個世紀之謎的解析》,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9。
32.林梅村:《樓蘭尼雅出土文書》,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
33.林梅村、李均明 編:《疏勒河流域出土漢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84。
34.林劍鳴 編譯:《簡牘概述》,台北,谷風出版社,1987。
35.邱振中:《書法的形態與闡釋》,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36.邱振中:《書法藝術與鑑賞》,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1995。
37.金開誠、王岳川主編:《中國書法文化大觀》,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38.侯開嘉:《中國書法史新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
39.侯燦、楊代欣 編著:《樓蘭漢文簡紙文書集成》,成都,天地出版社,1999。
40.侯燦:《高昌樓蘭研究論集》,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4。
41.姜澄清:《中國書法思想史》,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1997。
42.施安昌 主編:《晉唐五代書法》,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43.胡平生:《胡平生簡牘文物論集》,台北,蘭臺出版社,2000。
44.徐利明:《中國書法風格史》,鄭州,河南美術出版社,1997。
45.神田喜一郎 等著,戴蘭村 譯:《書道全集.第4卷:東晉》,台北,大陸出版社,1989。
46.馬大成、王嶸、楊鐮 主編:《西域考察與研究》,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47.馬今洪:《簡帛發現與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
48.馬先醒:《簡牘學要義》,台北,簡牘學會出版,1980。
49.馬宗霍:《書林藻鑑》,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1982。
50.馬嘯:《民間書法》,杭州,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2002。
51.屠國璧 等著:《探索樓蘭之謎》,北京,工人出版社,1985。
52.張鳳:《漢晉西陲木簡匯編》,上海,有正書局,1931。
53.啟功:《論書絕句》,台北,莊嚴出版社,1997。
54.梅原末治 等著,于還素 譯:《書道全集.第3卷:三國、西晉、十六國》,台北,大陸書店出版社,1989。
55.郭鋒 編:《斯坦因第三次中亞探險所獲甘肅新疆出土漢文文書:未經馬斯伯樂刊布的部分》,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1993。
56.陳邦幅:《漢魏木簡義證》,石印本,億年堂叢書,1934。
57.陳振濂 主編:《書法學》(上、下),台北,建宏出版社,1996。
58.陳槃:《漢晉遺簡識小七種》(上、下),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專刊之六十三,1970。
59.勞榦:《漢晉西陲木簡新考》,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單刊甲種之廿七,1985。
60.斯文赫定 著,王安洪、崔延虎 譯:《羅布泊探祕》(即Scientific Results of a Journey in Central Asia 1899-1902,Vol.2“Lop Nor“《1899-1902年中亞旅行的科學成果》第二卷” 羅布淖爾”),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61.斯文赫定 著,李述禮 譯:《亞洲腹地旅行記》,台北,開明書店,1976。
62.斯文‧赫定 著,孫仲寬 譯:《我的探險生涯》,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7。
63.斯文赫定 著,徐芸書 譯:《羅布淖爾考察記》,台北,國立編譯館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55。
64.斯坦因 著,向達譯:《斯坦因西域考古記》,台北,中華書局,1980。
65.斯坦因 著,肖小勇、巫新華 譯:《路經樓蘭》,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2000。
66.斯坦因 著、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翻譯主持:《西域考古圖記》,桂林,廣西師大出版社,1998。
67.馮承鈞:《西域南海史地考證論著匯輯》,香港,中華書局,1957。
68.黃文弼 著、黃烈 整理:《黃文弼蒙新考察日記:1927~1930》,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
69.黃文弼:《新疆考古發掘報告 1957~1958》,北京,文物出版社,1983。
70.黃文弼:《羅布淖爾考古記》,北京,國立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所,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理事會,1948。
71.黃文弼:《羅布淖爾考古記緒論》,北京,國立北京大學,1948。
72.黃宗義:《認識書法藝術5-楷書》,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1997。
73.黃烈 編:《黃文弼歷史考古論集》,北京,文物出版社,1989。
74.黃智陽:《認識書法藝術3-草書》,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1997。
75.新疆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新疆考古三十年》,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83。
76.裘錫圭:《文字學概要》,北京,商務印書館出版,2004。
77.劉正成 主編:《中國書法全集》第18卷,北京,榮寶齋出版,1991。
78.劉維鈞:《西域史話(二)》,新疆,青年出版社,1985。
79.劉維鈞:《西域史話》,新疆,青年出版社,1982。
80.劉濤:《中國書法史:魏晉南北朝卷》,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81.潘運告 編著:《漢魏六朝書畫論》,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1997。
82.蔡明讚《中國書法史新論》,台北,惠風堂筆墨有限出版公司,2000年1月2版。
83.鄭有國 編著:《中國簡牘學綜論》,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89。
84.鄭惠美:《漢簡文字的書法研究》,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故宮叢刊甲種33,1984。
85.鄯善縣志編纂委員會:《鄯善縣志》,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2001。
86.穆舜英、張平 主編:《樓蘭文化研究論集》,烏魯木齊,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87.穆舜英:《千古之謎:樓蘭》,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
88.穆舜英:《神秘的古城—樓蘭》,台北,復漢出版社,1993。
89.賴非:《書法環境-類型學》,北京,文物出版社,2003。
90.駢宇騫、段書安:《本世紀以來出土簡帛概述》,台北,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出版,1999。
91.叢德新:《大漠駝鈴聲--樓蘭王國之謎》,香港,中天出版社,1999。
92.叢德新:《消失的古城--樓蘭王國之謎》,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6。
93.羅宗真:《魏晉南北朝考古》,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
94.羅振玉、王國維 編著:《流沙墜簡》,北京,中華書局,1999。
95.藤枝晃 著,李運博 譯:《漢字的文化史》,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

日文書目:

1.大庭脩:《木簡》,東京,學生社,1979。
2.井ノ口泰淳:《龍谷大學圖書館藏大谷探險隊將來西域文化資料》,京都,龍谷大學圖書館,1985。
3.比田井 南谷 編:《西域出土の木簡と殘紙》(全二冊),橫濱,天來書院,1993。
4.田川一郎:《樓蘭からの手紙:樓蘭テレビ探險隊の記錄》,東京,テレビ朝日,1989。
5.宇野雪村:《木簡の書》,京都,同朋社,1989。
6.西川寧:〈西域出土晉代墨跡の書道史的研究〉,載《西川寧著作集》第四卷,東京,二玄社,1991。
7.赤井清美 編:《漢簡(10)--敦煌、樓蘭漢簡(1)》,東京,東京堂,1977。
8.赤井清美 編:《漢簡(11)--敦煌、樓蘭漢簡(2)》,東京,東京堂,1977。
9.松田壽男 譯:《樓蘭》,東京,平凡社,1973。
10.長澤和俊:《樓蘭王國》,東京,德間書店,1988。
11.長澤和俊:《樓蘭王國史の研究》,東京,雄山閣,1996。
12.富谷 至 編著:《流沙出土の文字資料:樓蘭尼雅文書を中心に》,京都,京都大學學術出版會,2001。
13.朝日新聞社 編、西川寧 解說:《大英圖書館收藏の敦煌、樓蘭古文書展》,東京,朝日新聞社,1983。
14.朝日新聞社 編:《樓蘭》,東京,朝日新聞社,1988。
15.朝日新聞社、日本對外文化協會 主催、日本書道教育會議 編集 :《スウエン.ヘデインと樓蘭王國展》,東京,日本對外文化協會,1995。
16.朝日新聞樓蘭探險隊 編:《樓蘭探險》,東京,朝日新聞社,1988。
17.赫爾曼 著、松田壽男編譯:《樓蘭:流沙に埋もれた王都》,東京,平凡社,1968。
18.藤枝晃:《文字の文化史》,東京,岩波書店,1971。
19.鶴木大壽:《木簡の技法》,東京,五禾書房,1994。

西文著作:

1.Albert Herrman.(1931).Lou-lan,China,Indien und Rom im Lochte der Ausgrabungen am Lob-nor.Leipzig.
2.August Conrady.(1920).Die Chinesischen Handschriften und Sonstigen Kleinfunde Sven Hedins in Lou-lan.Stockholm.(斯文赫定在樓蘭發現的漢文寫本及零星物品)
3.Aurel Stein.(1921).Serindia,Detailed Report of Explorations in Central Asia and Western-most China,Cha.xl”The Lou-lan site”. Oxford.
4.Aurel Stein.(1928).Innermost Asia, Detailed Report of Explorations in Central Asia,Kan-su and Eastern Iran,Cha.Vll”Ancient Lou-lan site”.Oxford.
5.Edouard Chavannes.(1907).Chinese documents from the sites of Dandanuilig,Niya and Endere,Ancient Khotan Vol.1.PP 521-47,Oxford,1907.
6.Edouard Chavannes.(1913).Les documents Chonois découverts par Aurel Stein dans les Sables du Turkestan Oriental.Oxford.(斯坦因在新疆沙漠發現的漢文文書)。
7.Henri Maspero.(1953).Les documents Chonois de la troisiéme expédition de Sir Aurel Stein en Asie Central.London.(斯坦因第三次中亞考察所獲漢文文書)。
8.Sven Hedin.(1905).Scientific Results of a Journey in Central Asia 1899-1902,Vol.2“Lop Nor“.Stockholm.

中文期刊論文:

1.王冀青:〈關於斯坦因第四次中亞考察所發現的文物〉,《九州學刊》,1995年24期,頁131-147。
2.仁井田升 著,姜鎮慶 譯:〈斯坦因第三次中亞探險所獲漢文文書與馬斯伯樂之研究〉,《中國史研究動態》,1981年第4期,頁19-26。
3.片山章雄 著,侯錚、廣中智之 譯:〈李柏文書的出土地〉,《新疆文物》,1998年第4期,頁101-109。
4.白鶴:〈從民間書法看書體的演變與用筆特徵〉,《書法研究》,1996年第1期,頁22-35。
5.向達:〈漢晉時代之木簡〉,《河北第一博物院半月刊》,1931年7期,頁。
6.向達:〈斯文海定樓蘭所獲縑素簡牘遺文抄〉,《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1931年5卷4號,頁25-64。
7.向達:〈斯文海定樓蘭所獲縑素簡牘書影〉,《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1931年5卷4號,頁。
8.向達:〈新書介紹“漢晉西陲木簡匯編”〉,《國立北平圖書館館刊》,1931年5卷4號,頁。
9.伊藤伸 著,趙聲良 譯,李愛民 校:〈從中國書法史看敦煌漢文文書(一)〉,《敦煌研究》,1995年第3期,頁171-189。
10.伊藤伸 著,趙聲良 譯,李愛民 校:〈從中國書法史看敦煌漢文文書(二)〉,《敦煌研究》,1996年第2期,頁130-151。
11.沙畹 著,馮承鈞 譯:〈紙未發現前之中國書〉,《圖書館學季刊》,1931年5卷1期,頁131-147。
12.沈頌金:〈樓蘭、尼雅出土文書研究概述〉,《文史知識》,1994年12期,頁79-85。
13.何培齊:〈「李柏文書」及其出土地問題〉,《簡牘學報》,1997年16期,頁473-508。
14.李均明:〈“流沙墜簡”釋文校正〉,《文史》,1981年第12集,頁53-62。
15.李吟屏:〈懸掛樓蘭王首之北闕考〉,《文物》,1995年12期,頁59-60。
16.李郁周:〈王羲之法書真偽考辨〉,《中華文化復興月刊》,1974年17卷5期,頁54-66。
17.李寶通:〈樓蘭漢文簡牘文書的發掘與整理〉,甘肅考古研究所《簡牘學研究》第一輯,1996年,頁,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18.李寶通:〈索勱樓蘭屯田時限試考〉,中國文化大學史學系《簡帛學術討論會論文集(第一屆)》,1999年,頁。
19.余太山:〈吐魯番出土文書所見「綠禾」、「建平」年號(II關於「李柏文書」)〉,《西域研究》,1995年17期,頁77-81。
20.孟凡人:〈樓蘭簡牘的年代〉,《新疆文物》,1986年第1期,頁29-43。
21.孟凡人:〈論李柏文書的年代和出土地點〉,《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1989年第13、14期,頁125-135轉159。
22.孟凡人:〈樓蘭簡牘與西域長史機構職官系統的復原〉,《慶祝蘇秉琦考古五十五年論文集》,1989年,頁,文物出版社。
23.林進忠:〈楚系簡帛墨跡文字的書法探析〉,《海峽兩岸楚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出版,2002年3月,頁125-165。
24.林梅村:〈樓蘭新發現的東漢佉盧文考釋〉,《文物》,1988年8期,頁67-70。
25.林梅村:〈樓蘭國始都考〉,《文物》,1995年第6期,頁79-85。
26.侯燦:〈西域遺珍--高昌主客長史陰尚□造寺碑與李柏文書解說〉,《新疆文物》,1988年第1期,頁26-33。
27.侯燦:〈樓蘭新發現木簡紙文書考釋〉,《文物》,1988年第7期,頁40-55。
28.侯燦:〈跋片山章雄〈李柏文書的出土地〉〉,《新疆文物》,1999年第2期,頁66-72(又,《西域研究》同年第3期)。
29.侯燦:〈樓蘭出土漢文簡紙文書研究綜述〉,《西域研究》,2000年2期,頁97-101。
30.侯燦、奚國金:〈李柏文書出土於L.K析疑-兼與孟凡人同志商榷〉,《考古與文物》,1985年第3期,頁36-43。
31.胡平生:〈樓蘭木簡殘紙文書雜考〉,《新疆社會科學》,1990年3期,頁85-93。
32.胡平生:〈魏末晉初樓蘭文書編年繫聯(上)〉,《西北民族研究》,1991年1期,頁67-77。
33.胡平生:〈魏末晉初樓蘭文書編年繫聯(下)〉,《西北民族研究》,1991年2期,頁6-19。
34.胡平生:〈樓蘭出土文書釋叢〉,《文物》,1991年8期,頁41-47轉61。
35.胡平生:〈木簡券書破別形式述略〉,甘肅考古研究所《簡牘學研究》第二輯,1997年,頁42-50。
36.胡如雷:〈幾件新疆出土文書中反映的十六國時期租佃契約關係〉,《文物》,1978年第6期,頁22-25。
37.馬先醒:〈歐洲學人與漢晉簡牘〉,《簡牘學報》,1980年第7期,頁26-35。
38.翁闓運:〈從《陸機平復帖》談章草書體—再議南北書派分流說〉,《書法研究》,1990年第4期,頁1-7。
39.徐利明:〈試論兩大筆勢類型及其流變〉,《書法研究》,1990年第2期,頁52-62。
40.陳汝國:〈樓蘭古城歷史地理若干問題的探討〉,《新疆大學學報》,1984年第3期,頁。
41.陳世良:〈李柏文書新探〉,《新疆社會科學》,1987年第6期,頁。
42.陳槃:〈漢晉遺簡綴小〉,《食貨月刊》,1922年復刊2卷9期,頁。
43.陳槃:〈漢晉遺簡偶述續編〉,《嶺南學報》,1949年10卷1期,頁。
44.陳槃:〈漢晉遺簡偶述之續〉,《史語所集刊》,1952年第23本下冊,頁。
45.郭沫若:〈樓蘭新出土的晉人寫本《三國志》殘卷〉,《文物》,1972年第8期,頁2-6。
46.張伯駒:〈談晉代的書法〉,《文物》,1957年第1期,頁15。
47.黃文弼:〈古樓蘭國歷史及其在西域交通上之地位〉,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所《史學集刊》,1947年5期,頁。
48.黃文弼:〈樓蘭位置及其與漢代之關係〉,北平研究院史學研究所《史學年報》,1931年1卷3號,頁147-152。
49.黃盛璋:〈初論樓蘭國始都樓蘭城與LE城問題〉,《文物》,1996年第8期,頁62-72。
50.紫溪:〈由魏晉南北朝寫經看當時的書法〉,《文物》,1963年第4期,頁28-31。
51.甯慧如:〈曹魏西晉與西域鄯善〉,《中正歷史學刊》,2002年第5期,頁1-16。
52.新疆樓蘭考古隊:〈樓蘭古城址調查與試掘簡報〉,《文物》,1988年第7期,頁23-39。
53.新疆樓蘭考古隊:〈樓蘭城郊古墓群發掘簡報〉,《文物》,1988年第7期,頁1-22。
54.趙聲良:〈敦煌南北朝寫本的書法藝術〉,《敦煌研究》,1991年第4期,頁43-50。
55.鄭汝中:〈行草書法與敦煌寫卷〉,《敦煌研究》,2000年4期,頁72-78。
56.鄭汝中:〈敦煌書法管窺〉,《敦煌研究》,1991年4期,頁32-42。
57.劉文鎖:〈樓蘭的簡紙并用時代與造紙技術之傳播〉,《邊疆考古研究》,2004年第5期,頁406-413。
58.劉秀娟:〈古樓蘭消失之原因探討〉,《地理教育》,1993年19期,頁127-142。
59.樓蘭文物普查隊:〈羅布泊地區文物普查簡報〉,《新疆文物》,1988年第3期,頁85-94。
60.薛瑞澤:〈從「樓蘭尼雅出土文書」看漢晉時期鄯善地區的商業貿易〉,《簡牘學報》,1993年15期,頁85-95。
61.戴瑞坤:〈參觀東京的《敦煌、樓蘭古文書展》有感:兼談敦煌文獻殘卷中王羲之三帖古臨本〉,《華學月刊》,1983年7期總139期,頁21-23。
62.藤枝晃 著,徐慶全、李樹青 譯:〈敦煌寫本概述〉,《敦煌研究》,1996年第2期,頁96-119。

日文期刊論文:

1.小山滿:〈樓蘭出土“焉耆一派”文書について〉,《東洋學術研究》,1971年第10卷第1號,頁。
2.小山滿:〈張濟文書の考察〉,《東洋學術研究》,1972年11-1,頁。
3.小山滿:〈樓蘭主國胡那羨について〉,《創立十週年紀念論文集》,1980年,頁,創價大學出版會。
4.土肥義和:〈オ蒐集の敦煌漢文文書〉,《東洋學報》,1997年78:2期,頁。
5.內藤湖南:〈西本願寺の發掘物〉,《大阪朝日新聞》,1910年8月3日。
6.日比野丈夫:〈スタイン第三回中亞探險採集木簡〉,《墨美》,1956年57,頁。
7.今井凌雪:〈“ヘデイン文書”の周邊〉,《書道研究》,1988年第2卷第10號,頁。
8.石塚晴通:〈樓蘭、敦煌の加點本〉,《墨美》,1970年第201號,頁2-7。
9.田中有:〈樓蘭新出土の木簡と殘紙〉,《書品》,1989年4號,頁2-25。
10.羽田亨:〈大谷伯爵所藏新疆史料解說〉(第一回),《東洋學報》,1911年第1卷2號,頁52-66。
11.西川寧:〈李柏書稿年代考〉,《東京教育大學教育學部紀要》,1967年8,頁。
12.西川寧:〈“詣鄯善”の墨書—現存最古の楷書〉,《書品》,1981年10號,(文)頁2-9,(圖)頁10-19。
13.池田溫〈中國における簡牘研究の位相〉,《木簡研究》,1981年3,頁。
14.伊藤伸:〈シルクロ-ド出土的書法史資料概觀〉,《書道研究》,1987年第1卷第3號,頁。
15.伊藤伸:〈中國書法史上からみた「敦煌文書」〉,《書道研究》,1988年第2卷第5號,頁53-86。
16.伊藤伸:〈“ヘデイン文書”の書道史的價值〉,《書道研究》,1988年第2卷第10號,頁。
17.伊藤敏雄:〈魏晉時期樓蘭屯戍の基礎整理(一)〉,《東洋史論》,1983年5號,頁。
18.伊藤敏雄:〈魏晉時期樓蘭屯戍の基礎整理(二)〉,《東洋史論》,1988年6號,頁。
19.伊藤敏雄:〈魏晉時期樓蘭屯戍における水利開發と農業活動—魏晉期樓蘭屯戍の基礎整理(三)〉,《歷史研究》,1991年2號,頁38-68。
20.伊藤敏雄:〈魏晉時期樓蘭屯戍の諸活動—魏晉期樓蘭屯戍の基礎整理(四)〉,《東洋史論》,1992年第8號,頁,東アジア史研究會。
21.伊藤敏雄:〈屯土文書に見る屯田兵の暮らし〉,《日中國交正常化20週年紀念—樓蘭王國と悠久の美女》,1992年,頁,朝日新聞。
22.伊藤敏雄:〈近年の樓蘭調查と周邊の遺蹟〉,《歷史研究》,1993年3號,頁123-168。
23.宇野雪村:〈書道史上からみた尺牘書風李柏、超濟、王羲之らの書をめぐる斷章〉,《別册墨》,1985年第4號,頁。
24.松田南溟:〈前凉西域長史李柏書稿〉,《談書會集帖》,1920年第66號,頁。
25.岩井大慧:〈オノレル.スタイン卿第三次中亞探險將來文書考釋〉,《學燈》,1954年51-10,頁。
26.長澤和俊:〈樓蘭王國史研究序說〉上,《東洋學術研究》,1972年10-4,頁。
27.長澤和俊:〈樓蘭王國史研究序說〉下,《東洋學術研究》,1972年10-4,頁。
28.長澤和俊:〈魏晉樓蘭屯戍攷〉,《史觀》,1975年9號,頁21-39。
29.長澤和俊:〈古代樓蘭のミイラ〉,《世界》,1981年第6號,頁240-247。
30.長澤和俊:〈大谷探險隊始末記—その經緯と收集文字資料について〉,《書道研究》,1987年第1卷第3號,頁。
31.高田竹田:〈樓蘭發現燕策しについて〉,《書道》,1933年2卷10期,頁。
32.埜本白雲:〈中央アジア探險隊の賚した漢晉間の木簡について〉,《蒙古》,1943年10卷6期,頁。
33.森鹿三:〈李柏文書の出土地〉,《龍谷史壇》,1959年45號,頁9-22。
34.福田俊昭:〈樓蘭文書の發現〉,《東洋研究》,1990年96號,頁43-62。
35.榎一雄:〈樓蘭〉,《史學雜誌》,1960年69-12,頁。
36.榎一雄:〈樓蘭のミイラ(1)〉,《月刊歷史教育》,1981年3-5,頁。
37.榎一雄:〈樓蘭のミイラ(2)〉,《月刊歷史教育》,1981年3-6,頁。
38.榎一雄:〈樓蘭のミイラ(3)〉,《月刊歷史教育》,1981年3-7,頁。
39.藤枝晃:〈樓蘭文書札記〉,《東方學報》,1970年,京都第41册,頁197-215。
40.藤枝晃:〈李柏文書〉,《佛教東漸--祇完精舍から飛鳥まで》,1991年,頁,龍谷大學。
41.鶴木大壽:〈シルクロ-ド出土の木簡研究入門〉,《書道研究》,1987年第1卷第3號,頁。

西文期刊論文:

1.Herr Himly.(1902).Sven Hedin’s Ausgrabungen am alten Lop-nur.Peper-manns Mitteilungen.PartⅩⅡ.
2.George Macartney.(1903).Notices,from Chinese Sources,on the Ancient Kingdom of Lau-lan,or Shen-shen.Geographical Joumal.3.

圖錄:

1.大平山濤、田中有:《木簡行草書(書學大系 碑法帖篇 第五卷)》,京都,同朋社,1986。
2.日本書道教育會議 編:《スウエン.ヘデイン樓蘭發現—殘紙、木牘「スウエン.ヘデインと樓蘭王國展」(1988-1989)紀念出版》,東京,日本書道教育會議發行,1988。
3.日本書道教育會議 編:《スウエン.ヘデイン樓蘭發現—殘紙木牘書法選》,東京,日本書道教育會議發行,1988。
4.王宏、賈永來 編:《海外藏晉人紙本墨跡:樓蘭文書簡牘殘紙》,天津,古籍書店,1991。
5.田中東竹 解說/釋文:《中國法書選10--木簡、竹簡、帛書:戰國、秦、漢、晉》,東京,二玄社,1990。
6.伏見沖敬:《漢晉木簡殘紙集(1)》,東京,二玄社,1963。
7.伏見沖敬:《漢晉木簡殘紙集(2)》,東京,二玄社,1966。
8.地球編輯暨資料中心主編:《王羲之法書字典》,台北,地球出版社,1982。
9.沙知、吳芳思 編:《斯坦因第三次中亞考古所獲漢文文獻(非佛經部份)》,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年8月。
10.金子民雄 監修:《スウエン.ヘデインと樓蘭王國展》,東京,日本對外文化協會,1988。
11.侯燦 編:《魏晉殘紙書風(一)》,重慶,重慶出版社,2000。
12.侯燦 編:《魏晉殘紙書風(二)》,重慶,重慶出版社,2000。
13.侯燦 編:《魏晉簡書風》,重慶,重慶出版社,2000。
14.侯燦、楊代欣 編著:《樓蘭漢文簡紙文書集成》,成都,天地出版社,1999。
15.香川默識 編:《西域考古圖譜》,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年10月。
16.神田喜一郎、西川寧 監修、伏見沖敬 解說:《書跡名品叢刊--木簡殘紙集1、2、3冊》,東京,二玄社,1985。
17.莊新興 編:《西晉行草墨跡》,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
18.莊新興 編:《漢簡帛行草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
19.莊新興 編:《樓蘭紙本墨跡》,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
20.莊新興 編:《樓蘭簡牘墨跡》,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2003。
21.穆舜英:《樓蘭古國》,新疆,攝影藝術出版,新華書店發行,1987。

網頁資料:

國際敦煌項目(IDP) http://idp.nlc.gov.cn/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